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DLX3基因的多态性与绵羊羊毛品质及生长性状的关系,本研究以5个品系的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PCR-RFLP方法开展了DLX3基因3'UTR区4个SNPs的多态性检测.通过卡方检验分析了4个SNPs在各品系绵羊中的等位基因频率,采用连锁不平衡分析构建了这4个SNPs的单倍型,最后将单位点和单倍型分别与绵羊羊毛品质和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4个SNPs在5个品系间的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超细毛绵羊品系与其他4个品系间的基因型分布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2个多胎品系与其他3个品系间的基因型分布同样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这4个SNPs及其单倍型均对羊毛卷曲度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其他羊毛性状及生长性状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DLX3基因3'UTR区的多态性与绵羊毛发卷曲度性状显著相关,可以尝试使用这些SNPs开展高品质细毛羊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以绵羊BMP4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和基因测序分析BMP4基因5'UTR、外显子和3'UTR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研究该基因对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高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MP4基因5'UTR和外显子不存在多态性,3'UTR存在6个碱基(ACACAC)插入/缺失,最小二乘分析表明6 bp插入/缺失对绵羊高产羔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提示检测的BMP4基因座对中国美利奴羊(军垦型)高繁殖力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位于绵羊不同染色体的9个微卫星标记对新疆紫泥泉国家二级种羊场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绵羊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统计了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绵羊在9个位点的平均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E)、9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位点平物多态信息含量(PIC)以及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绵羊基因座频率的抽样估计等遗传指标。研究表明:9个微卫星位点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A品系、B品系中均存在遗传多态性,其中5个与产毛性状相关的位点可作为区分A、B品系的依据(5个位点为BM6438、ILSTS004、BM143、BM6516、BM1824);通过分析各品系的遗传结构和特性,如等位基因频率等,对中国美利奴绵羊的选育提高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高原超细型细毛羊经济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对微卫星引物对70只中国美利奴高原型超细类群个体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微卫星座位具有高度多态性,多态信息含量平均为0.739 1,有效等位基因数4.441 9.3个微卫星标记与经济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微卫星MCM218的160 bp等位基因和BMC1009的288 bp等位基因与中国美利奴高原型超细群体绵羊羊毛细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6 1和-0.849 1.微卫星BMS1248的145 bp的等位基因与中国美利奴高原型超细型绵羊周岁体重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2 3.这一结论初步说明,微卫星MCM218的160 bp等位基因和BMC1009的288 bp的等位基因与中国美利奴高原型超细群体周岁绵羊羊毛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连锁,微卫星BMS1248的145 bp的等位基因与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型绵羊周岁体重也存在一定的连锁关系,为进一步分析细毛羊主要经济性状的连锁标记以及克隆相关基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边鸡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外显子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与边鸡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3检测到3个突变(C7 552T,C7 638T,T7 661A)。对于MYOE3-2引物,FG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极显著的早于FF基因型(P<0.01),FG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FF基因型(P<0.01)。对于MYOE3-3引物,HI基因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H基因型(P<0.05)。HI基因型的300日龄产蛋数极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1)。3个SNPs位点共形成4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组合分析表明,h1h4型的开产日龄显著早于h1h1型(P<0.05),h1h4型的产蛋数显著高于h1h1型(P<0.05)。研究结果提示,MSTN基因可能是影响边鸡繁殖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中的表达规律、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关系,深入了解其对小尾寒羊产羔性状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只小尾寒羊(FecB++型单、多羔母羊各3只)的生殖及脑组织中LHR基因的表达谱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380只小尾寒羊和380只其他品种绵羊(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策勒黑羊、湖羊和草原型藏羊)LHR基因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大脑、下丘脑和卵巢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卵巢高表达。LH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群体卵巢、大脑和下丘脑的表达均极显著高于单羔群体(P<0.01)。分型发现LHR基因中,4个SNPs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多羔和单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个SNPs在大多数绵羊品种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0.05);关联分析表明,LHR基因有1个SNP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显著相关(P<0.05),2个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产羔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发现,LHR基因的3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产羔性状存在一定程度相关,暗示其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调控。  相似文献   

7.
旨在验证Cyclin Y(CCNY)基因与羊毛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744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试验材料,采用Sanger法混池测序寻找多态性位点;利用MALDI-TOF-MS方法进行个体基因型鉴定;利用real-time RT-PCR检测基因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分析蛋白定位;利用CCK-8方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结果表明,本研究鉴定出中国美利奴羊CCNY基因的3个SNPs位点,分别命名为CCNYSNP1(rs613860955)、CCNYSNP2(rs622396422)和CCNYSNP3(rs611417387)。关联分析显示,这3个SNPs及其构建的单倍型均与羊毛细度显著相关(P0.05);组织表达谱检测分析显示,CCNY基因在睾丸和肺中有较高的表达,在皮肤等组织中有中等程度的表达;免疫荧光分析显示,CCNY主要定位于毛囊的内根鞘和毛母质细胞;CCK-8细胞增殖检测分析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显著促进人表皮永生化细胞(HaCaT)和绵羊胎儿成纤维细胞(SFF)的增殖(P0.05);报告基因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CCNY基因极显著促进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性(P0.01)。以上结果显示,CCNY是控制羊毛细度的一个重要基因,所鉴定出的CCNY基因3个SNPs有望用于细毛羊的分子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品系间的毛品质特点,以超细毛品系、A品系、B品系、毛用多胎品系和肉用多胎品系为试验对象,测定毛纤维的主要理化性能,分析各品系羊的毛纤维特点,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A品系羊毛自然长度最长;超细毛品系羊毛纤维直径显著低于其它品系(P<0.05),其羊毛卷曲度显著高于其它品系(P<0.05);B品系污毛量最高,肉用多胎品系污毛量显著低于其它品系(P<0.05)。毛用多胎品系净毛率最高,但各品系间净毛率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羊毛细度与卷曲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细度与污毛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卷曲度与污毛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卷曲度与自然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污毛量与自然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自然长度与净毛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各品系羊的毛品质特点与培育目标一致,其中,超细毛品系羊毛综合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利奴羊IGFBP-3基因内含子4区的PCR-RFL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针对在绵羊IGFBP-3基因内含子4区新发现的1个SNP位点(C218T),建立了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5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有CC(249 bp)、CT(249/216/33 bp)和TT(216/33 bp)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0.41和0.07;有C、T 2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0.28。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部分羊毛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CC基因型个体的毛丛长度显著短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其毛囊密度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江泉黑猪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3(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3,GPAT3)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为江泉黑猪的遗传改良和优化繁殖计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采集292头江泉黑猪的耳组织样并提取DNA,PCR扩增GPAT3基因片段,结合Sanger测序与MassARRAY?核酸质谱分析系统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及基因分型。利用R语言3.6.2、HaploView、PHASE等软件进行GPAT3基因SNP位点的遗传效应、连锁不平衡和单倍型分析。利用SAS 9.2软件分析GPAT3基因SNP位点及其构成的单倍型块与江泉黑猪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在GPAT3基因及其5′-调控区共发现10个SNPs,其中4个为低度多态,6个为中度多态;7个SNPs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关联分析发现,9个SNPs与江泉黑猪生长性状呈显著关联(P<0.05),其中g.134957929 G>A、g.1349...  相似文献   

11.
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京海黄鸡、AA鸡、尤溪麻鸡、边鸡4个鸡品种STAT5b基因5′调控区部分序列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生长和繁殖性状的遗传效应,利用PHASE软件对2个多态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在5′调控区检测到C-1591T、G-250A 2个SNPs;单倍型分析产生4种单倍型H1(CG)、H2(TG)、H3(CA)、H4(TA),单倍型组合H1H4对初生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单倍型组合H3H4与8、16周龄体重存在正相关(P0.05),单倍型组合H1H2对开产蛋重有极显著影响(P0.01);单倍型组合H3H4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其他单倍型组合(P0.01);在300日龄体重上,单倍型组合H1H1和H1H3显著高于H4H4(P0.05)。京海黄鸡STAT5b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对其生长和繁殖性状有一定影响,但是否可以作为影响京海黄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标记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针对在绵羊IGFBP-3基因内含子4区新发现的1个SNP位点(C218T),建立了PCR-RFLP的基因分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35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显示,有CC(249bp)、CT(249/216/33bp)和TT(216/33bp)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52、0.41和0.07;有C、T2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2、0.28。多重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部分羊毛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CC基因型个体的毛丛长度显著短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其毛囊密度显著高于CT和TT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13.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多巴胺受体D2(dopamine receptor D2,DRD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欣华鸡蛋用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欣华鸡蛋用性状选育的分子遗传标记。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4对引物,利用PCR-RFLP技术对欣华E系鸡群的473个个体进行基因型鉴定,使用SPSS 19.0软件将欣华鸡的蛋用性状与DRD2基因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群体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存在4个SNPs位点:A-16105G(SNP1)、G-12510T(SNP2)、G+3360A(SNP3)和T+5042C(SNP4),其中SNP1和SNP2位点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且杂合度较低,但SNP3和SNP4位点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P<0.05)。关联分析表明,DRD2基因4个SNPs位点与欣华E系鸡群体蛋用性状存在关联,其中与产蛋性状关联结果:SNP1与开产日龄显著关联(P<0.05),SNP2与33周龄产蛋数、300日龄产蛋总数极显著关联(P<0.01),SNP3与开产体重(P<0.05)、300日龄产蛋总数(P<0.01)、平均连产(P<0.01)和最长连产(P<0.05)关联,SNP4与开产日龄极显著关联(P<0.01);与蛋品质关联结果:SNP1与蛋形指数(P<0.01)、蛋黄颜色(P<0.01)和哈氏单位(P<0.05)关联,SNP2与蛋黄重显著关联(P<0.05),SNP3与蛋壳强度极显著关联(P<0.01),SNP4与蛋黄重、蛋清重和哈氏单位显著关联(P<0.05)。单倍型分析发现,DRD2基因4个SNPs位点的不同单倍型组合与欣华鸡的最长连产长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哈氏单位呈显著相关(P<0.05)。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DRD2基因主要在欣华E系鸡垂体中表达,在58周龄鸡胸肌中有较高表达,在36周龄鸡脑中有少量表达。结果表明,DRD2基因可作为候选基因辅助用于欣华E系鸡群体蛋用性状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单位β(PIK3C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关系。【方法】 通过混池测序对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筛选,采用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 (KASP)技术在1 160头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中进行SNP分型并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采用线性模型进行SNP与11个繁殖和产奶性状基于单位点和单倍型组合的关联分析。【结果】 在PIK3CB基因中共检测到了17个SNPs,筛选出7个SNPs用于后续分析。关联分析发现,7个SNPs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P<0.05;P<0.01);位于外显子区域的g.130433743 A>G位点AA基因型个体和位于可变剪接区域的g.130448069 G>A位点GG基因型个体,其经产牛首末次配种间隔、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低,体细胞评分最高,上述基因型个体具有较短的首末次配种间隔,而产奶性能相对较差;g.130387717 G>A位点AA基因型个体,其初配日龄和青年牛首末次配种间隔最低,产奶量、乳蛋白量和乳脂量最高,该基因型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均较好,上述3个SNPs位点可作为中国荷斯坦牛繁殖和产奶性状的候选位点重点关注。单倍型分析发现,PIK3CB基因的g.130387717 G>A、g.130430832 A>-、g.130433743 A>G、g.130433982 C>T、g.130446073 C>T和g.130448069 G>A 6个SNPs紧密连锁形成一个单倍型块,且与多个目标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5;P<0.01),其中H2H3和H2H4单倍型组合个体的繁殖和产奶性能较好,为优势单倍型组合。【结论】 中国荷斯坦牛PIK3CB基因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其多态性与繁殖和产奶性状存在关联,g.130433743 A>G、g.130448069 G>A和g.130387717 G>A位点可作为潜在分子标记,为中国荷斯坦牛的平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GSTA2基因的SNPs和杏花鸡与隐性白洛克鸡F2群体的肉质、生长和屠体性状的相关性。试验采用Sanger测序从359个杏花鸡与隐性白洛克鸡F2群体的基因组序列中筛选到4个GSTA2基因的SNPs,均位于5′UTR区域。利用SPSS 22.0软件对4个SNPs与杏花鸡和隐性白洛克鸡F2群体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显示:4个SNPs与杏花鸡和隐性白洛克鸡F2群体的体重、胫长、肤色等性状显著相关。对4个SNPs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SNP1、SNP3、SNP4组成的单倍型AGAGTT与鸡的翅重有显著相关性,SNP2、SNP4组成的单倍型GGTT与鸡的胫长有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GSTA2基因的SNPs显著影响鸡的经济性状,可以作为鸡经济性状选育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3):68-73
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对中国美利奴羊和德国美利奴羊Ⅰ型IF、KAP1.3和KAP8.1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中国美利奴羊羊毛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KAP8.1基因CDS区存在g.1026TC和g.1130CT突变。关联分析表明,在中国美利奴羊群体中,Ⅰ型IF基因BB基因型个体羊毛细度和羊毛伸直长度均明显低于AA和AB基因型个体,但3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KAP1.3不同基因型个体羊毛细度、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羊毛细度最细,为(22.72±0.30)μm;KAP8.1基因不同基因型个体羊毛细度差异显著(P0.05),BC基因型羊毛细度最细,为(21.64±0.43)μm;而羊毛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差异不显著(P0.05);KAP1.3-KAP8.1有利基因型聚合体BC-AA个体羊毛细度显著低于其它合并基因型个体(P0.05)。结果提示:绵羊Ⅰ型IF、KAP1.3和KAP8.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中国美利奴羊羊毛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绵羊羊毛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美利奴羊MHC-DRB1基因PCR-RFLP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巢式PCR-RFLP方法,对211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基因外显子2在SacⅠ、Hin1Ⅰ和HaeⅢ的酶切位点存在多态性,这些酶切位点分别受2、2和6个等位基因控制,由于MHC-DRB1为多碱基突变的基因位点,综合3种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结果,在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中共发现24种等位基因;χ2适合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新疆军垦型)羊的MHC-DRB1外显子2在SacⅠ和Hin1Ⅰ酶切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但在HaeⅢ酶切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1).  相似文献   

19.
分析检测了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群体中BMPR-IB基因多态性分布与情期排卵数.结果表明: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群体中BB、B 基因型的情期排卵数平均为4.0和3.5个,中国美利奴单胎群体母羊情期排卵数平均为1.56个,BB、B 基因型比 基因型的母羊分别多排卵2.44(P<0.01)和1.94(P<0.01)个,表明该基因具有明显增加排卵数的作用,进一步确定BMPR-IB基因是影响中国美利奴多胎品系绵羊高产的主效基因,可以用于产羔数的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探究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g.125589006G>A四个位点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以期找到与绵羊高繁殖力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结合Sequenom MassARRAY誖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草原型藏羊)DUSP6基因上述4个多态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绵羊g.125589716G>A位点在多羔绵羊品种中存在AA、GA、GG三种基因型,在单羔绵羊品种中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中均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g.125589006G>A位点在单、多羔绵羊群体中均只存在GA、GG两种基因型。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之间差异显著(P<0.05),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g.125589006G>A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绵羊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关联分析表明,DUSP6基因各SNPs多态性与小尾寒羊不同胎次产羔数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综上说明,绵羊DUSP6基因g.125589716G>A、g.125587728C>T、g.125589714C>T以及g.125589006G>A等4个位点的多态性与小尾寒羊各胎次产羔数之间均无显著关联(P>0.05),不适用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