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息动态     
“萍乡显性核不育  水稻”通过鉴定 1978年江西萍乡市农科所在研究杂交水稻无花粉型不育材料杂交组合中,发现两个典败变异株。其后九年多来,他们将其与93个籼稻品种(系)测交,与原父本13代回交。同系不育株与可育株211对姐妹系交,发现不育株与可育株都成1:1分离。又观察31466株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均不分离,说明其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是受核内一个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控制的。由此论定:这是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材料。  1987年10月8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邀请中国农科院邓景杨以及省内外专家、教授ig人,对萍乡市农科所的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  相似文献   

2.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育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s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相似文献   

3.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27℃~ 2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18~ 1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植均为27℃~28℃,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即抽穗前18~12d;同时,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117A是不同于显性胞核雄性不育材料的一种新的不育类型。它的不育性是受两对具有相同作用的重叠性基因控制。此种材料恢复源广,转育新的不育系也较容易。  相似文献   

7.
对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ubei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ic Male-ste-rile Rice—HPGMR)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受光周期变化控制的育性转换特性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在较长日照较高温度条件下的雄性不育性受核内隐性主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並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它与大多数粳稻品种配组的杂种的育性分离符合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分离模式,但与某些常规粳稻品种配组的F2代、回交F1代中也有不育株明显偏少的现象。 本研究接在进一步探讨湖北光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的遗传基础,为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Ph$ 供试的HP(…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油菜胞核雄性不育材料H90S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油菜生态型胞核不育材料H90S与甘蓝型油菜品种、隐性胞核不育和显性胞核不育材料的可育株、胞质不育保持系等测交及回交后代育性分析 表明,H90S不育性受3对独立遗传的重叠隐性基因a1,a2,a3共同控制,3对基因同时为隐性即表现不育。  相似文献   

9.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特性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分成光敏型与温敏型两个基本类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普遍存在育性表达不稳定的现象。不育基因背景来源不同,其光温敏起点指标有差异。不育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经多代繁殖后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发生"漂变",表现不育性不稳定性,不育系在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则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严格采用原种生产程序,可保持不育系群体育性转换起点温度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设想及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更深入了解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的遗传机理,综述了我国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研究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水稻光温敏核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不育系中不存在光敏不育基因和温敏不育基因,其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正常水稻品种中存在的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光温敏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微效不育基因聚合越多,则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越低;微效不育基因完全纯合,则不育起点温度不会漂变。基于不育机理新设想,提出了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策略,即不同生态区、不同生态类型的光温敏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不一样,增压选择是选育低不育起点温度核不育系的技术核心,全面提高综合性状水平和配合力是选育实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低温敏核不育系90336S、中温敏核不育系90341S和安农S-1,高温敏核不育系90341S作材料,在自然变温条件下,观察F2代、回交一代的育性表现,发现90336S和90332S的不育起点温度差异由相互独立的两个显性基因(L1,L2)控制,L1,L2 有降低不育起点温度的作用;安农S-1和90341S的不育起点温度差异是由单个不完全显性基因H造成的,H有提高不育起点温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雄性不育系WR9501选自小麦-黑麦远缘杂交后代,具有不育性稳定、遗传力强和易转育等特点。为给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新的种质基因资源,对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败育的生物学特征、遗传模式及与黑麦1RS染色体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R9501及其衍生不育系具有典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形态特征;WR9501花粉碘-碘化钾(I2-KI)染色呈典型败育特征,其育性受显性核不育基因和抑制基因两对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属于基因互作型显性核不育类型;黑麦1RS染色体与WR9501的育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转bar基因水稻除草剂抗性遗传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试验用3个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作母本分别与3个抗除草剂转bar基因水稻品种-Bengal-Hu10,Cypress PB-6和Gulfmont杂交,对其后代(F1,F2和BC1)进行遗传分析表明,除草剂的抗性是受一对显性核基因控制,通过杂交可将这种基因转育到恢复系,配出抗除草剂杂交组合,应用这项技术可放宽对不育系完全雄性不育的严格要求,有利于优良不育系的培育及高产、优质,多抗新组合的选配  相似文献   

15.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不育基因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混合分布理论对水稻新资源光温敏核不育系B06S不育性状的主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B06S受一对主效核基因控制,且该基因遗传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两年对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杂交F1、F2 、回交B1代性状表达及遗传规律的研究表明 ,在不同年份 ,不同遗传背景条件下 ,其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呈连续性变化 ,从 3∶1~ 0 ,基本表现为控制其不育性的基因为一对光敏感基因和 2对以上的温敏基因。在无温敏基因条件下 ,光敏感基因独立起作用 ,短光表现可育、长光表现不育 ;在有温敏基因参与条件下 ,温敏基因影响光敏基因的正常表达 ,表现为累加效应 ,直至显性上位作用。不同数量的温敏基因在不同生态条件下 ,可以恢复光敏不育基因 ,影响F2 、B1的分离比例  相似文献   

17.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广占63S的不育基因来源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其育性转换表现为温敏型,是迄今两系杂交水稻中应用最广泛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之一。对广占63S/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法,以广占63S与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将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1)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S2-4与S2-27之间物理距离390 kb的区间内,与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和1.1 cM,与标记S2-24共分离。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水稻两用核不育性遗传背景、多样性产生的原因和光温因子对两用核不育系育性的影响。光照是诱导光敏型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温敏型不育水稻育性表达起主要作用的因子是温度,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比较复杂,F_2育性分离的遗传模式也不一致,有单基因遗传模式、双基因遗传模式、三基因遗传模式、质量—数量基因遗传模式和非典型分离模式等。  相似文献   

19.
两系杂交稻是利用水稻核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而成的新型杂交稻。水稻核不育系具有参与制种和繁殖自身双重功能,即处于不育时期参与制种,可育期可自交结实以繁衍自身,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变化受日照和温度变化控制,因此核不育系视其对光(温)的变化敏感程度分为光敏或温...  相似文献   

20.
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广占63S的不育基因来源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其育性转换表现为温敏型,是迄今两系杂交水稻中应用最广泛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之一.对广占63S/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进行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广占63S的不育性受1对隐性不育基因控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技术,结合BSA法,以广占63S与旱1587组合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将不育基因(暂命名为PTGMS2-1)定位于第2染色体标记S2-4与S2-27之间物理距离390 kb的区间内,与两标记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5和1.1 cM,与标记S2-24共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