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2.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及其衍生的光敏核不育系7001S、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增矮64S,以及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810S、安湘S、香125S为材料进行相互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观察F1的育性,根据其可育性和不育性确定核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7001S、W6154S、培矮64S与核不育基因供体农垦58S之间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但温敏核不育系W6154S与培矮64S之间,不具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该结果说明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S至少存在一对光敏核不育基因和两对温敏核不育基因,而且各对温敏核不育基因可独立遗传,在夏季高温条件下其不育性得到充分表达。安农S-1与其衍生的不育系之间以及衍生的不育系与不育系之间都具有等位点的温敏核不育基因。农垦58S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与安农S-1及衍生的核不育系之间没有等位点的核不育基因。  相似文献   

3.
一种普通小麦光温敏不育系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91S是笔者在普通小麦新品系西农291中发现的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材料。本研究对291S的育性转换特性、雄性败育特点及不育性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期播种试验表明,291S是一种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秋播短日低温条件下表现为部分可育,春播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为高度不育,其可繁性和不育性经选择可以得到有效改良。291S在一定的光温条件诱导下会出现雄蕊心皮化现象。花粉粒I2-KI染色发现,291S在不育阶段花粉败育类型以圆败为主。遗传分析表明,291S可能为隐性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还受到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291S类型的光温敏不育材料在两系法杂交小麦育种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水稻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显性核雄性不育和隐性核雄性不育两大类。隐性核雄性不育可分为普通核雄性不育、光敏核雄性不育、温敏核雄性不育和光温互作核雄性不育四类。光敏核雄性不育有长日不育型和短日不育型两种。温敏核雄性不育有高温不育型和低温不育型两种。华南地区以选育不育临界低于24℃的高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应以选育不育临界低的长日不育型光敏核不育系为首选育种目标,而北部地区宜选用低温不育型温敏核不育系。  相似文献   

5.
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对低温持续时间的敏感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培矮64S、810S、株1S、陆18S、729S、139S、康201S、179S、香125S等是一类高温条件下不育、低温条件下可育的高温敏型核不育水稻,它们的临界不育温度为23~24℃左右;go543S是一类高温条件下可育、低温条件下不育的低温敏感核不育水稻,其临界不育温度为29.5℃.分别在自然长日(光长14.2~13.7 h)、高温(日均气温29.0~34.1℃)条  相似文献   

6.
周延凯  张前军  向阳 《种子》2005,24(4):16-20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 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和培矮64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与农垦58和湘早籼13号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对各杂交F2进行单株花粉镜检,分析其育性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育性划分标准对各不育系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遗传背景等因素对杂交F2育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F2育性分离是很复杂的,其中遗传背景是影响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个不同调控位点的影响,从而各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7.
水稻低温敏两用系新资源363S是从三系杂交稻威优63F2代分离群体中筛选培育的,具有野败不育胞质。在24℃以下低温诱导表现稳定不育,26℃以上高温诱导可育,这两种温度条件下其花粉育性与小穗育性表现一致;在24~26℃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可染花粉增加,但小穗仍表现败育;短日处理有提高结实率的作用;恢保关系与目前使用的野败类型三系不育系基本一致。该不育基因可能与农垦58S系统的光温敏不育基因不等位。  相似文献   

8.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抗稻白叶枯病的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IRBB21为Xa21基因供体,籼型低温敏不育系399S为低温核不育系基因供体,采用杂交和回交方法,逐代用分子标记检测手段,导入广谱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低温敏核不育系基因,聚合双亲的有利性状,育成抗白叶枯病的籼型低温敏核不育系3178S,其抗性达到了IRBB21的抗性水平,且保持了399S稳定的育性和双亲的优良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9.
育成育性稳定的两系不育系(S系)是两系法杂交水稻选育的关键。目前的两系不育系的育性受气温影响很大,没有真正典型的光敏型,最早的两系不育系质源“农垦58S”及其衍生的若干新不育系,经深入研究表明属于长日高温不育或高温不育类型。其他一些两系不育系质源及其派生系。同属于高、低温敏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姚克敏  储长树 《作物学报》1995,21(2):187-189
光敏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是由抽穗前5至15-20天的光温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育期内育性表现为一偏向高温(长日)的单峰型曲线,其数量关系可由结实率量化模型表达。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变化由温度主控,光敏型不育系的育性在日长大于最适日长时由日长主控,短于最适日长时由温度主控,光温敏型不育系的育性由温光条件共同作用。温光当量可作为比较温度和日长对育性影响大小的具体量值。育性转换是一个可逆连续过程,其恢复和  相似文献   

11.
农垦58S及其籼型衍生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晓建  杨仁崔 《种子》1998,(5):17-18
本文研究了农垦585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F1和部分组合F2在长日高温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5、8902528775,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5、88015和25585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5和92025的不育主基因等位,但与前6个不育系非等位。  相似文献   

12.
反光温敏雄性核不育水稻选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世龄  李润根  苏生春 《种子》2006,25(3):52-55
反光温敏不育水稻是与长光高温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特性相反的新型两用不育系,包括短光敏雄性不育、低温敏雄性不育等多种类型。本文描述了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光温作用模式。提出以“短光敏不育性典型、光敏温度范围较宽,即诱导不育上限温度较高”为反光温敏不育水稻的选育目标,采用当地和异地、正季和异季自然生态条件与人工光温控制相结合的目标性状鉴定方法选育短光(低温)敏不育系。  相似文献   

13.
水稻光敏核不育系HN5s不育性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Co60-γ辐照与NaN3(Sodium azide)复合处理及成熟胚培养的方法, 诱发不育性稳定的籼型光敏核不育系HN5s产生可育突变体, 通过不同突变体的自交, 相互杂交及其与HN5s测交, 并在人工控制光温条件下鉴定不育性, 研究HN5s不育性的遗传. 结果显示: 在人工诱变的条件下, HN5s可以产生育性恢复和长日高温不育而长日低温可育两类  相似文献   

14.
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培矮64S进行了割茬再生处理,比较了再生稻与同期抽穗的头季稻的育性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长日高温下还是短日低温下,割茬再生处理均可明显提高培矮64S花粉可育度;短日低温下,割茬再生处理对培矮64S套袋自交结实率的提高有一定的效果,但幅度远小于花粉可育度而长日高温下割茬再生处理对培矮64S套袋自交结实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阳自然低温条件下,按照广适应性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选育的光温指标进行严格鉴选,成功地选育出了具有起点温度低(23.5℃),稳定不育期长和可育期自交结实率高的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本文报道了2136S的选育过程及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6.
水稻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育性光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815S及其同源株系通过12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短日遮光处理以及分期播种试验,就其育性光温特性、发育感光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低,均在23℃以下。在长沙自然长日条件下没有明显不育向可育的转换;在长沙短日条件下,育性出现轻微波动。其育性受光温双因子共同作用,且这种作用的程度与发育感光性强弱似乎存在密切联系。提出了光温敏不育系光温双因子互作量化的光温效应连动假设。这一假设能提供每一光长条件下与之对应的育性转换温度,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制种和繁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敏型两系杂交稻F1育性温光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马国辉 《作物学报》1999,25(6):742-746
采用盆栽方式,通过人为疏枝减库平衡库源关系,研究短日低温、高温,长日低温、高温条件下不同温敏型两系杂交稻F1育性(受精率)的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敏型F1育性稳定,不论长日或短日都对温度变化表现钝感。高温敏型及反向温敏型F1育性对温度的反应与其母本基本一致;2,温度高低不是影响不同温敏型F1育性变化的唯一因子  相似文献   

18.
具有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两用核不育水稻7436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短日低温可育,该材料在10天苗龄内的苗色具有明显温敏感性,即高温苗色正常绿色,低温表现白色,其临界温度为26.1℃左右,但随着苗龄天数继续增加在低温下生长的白苗能逐渐趋向正常绿色,而不会逆转;该温敏感白苗标志性状受一对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9.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PTGMS)在连云港自然条件下具有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各材料出现的时间不同,中粳、中籼型发生在8月下旬至9月初,早籼、晚粳型发生在9月上、中旬,粳型育性转换比籼型迅速、彻底。各不育系对低温、日长的反应不同。其对低温的敏感期为雌雄蕊分化期至减数分裂期。  相似文献   

20.
Huiyou50S是从甘蓝型油菜品种汇油50中发现的半不育株选育而成的光、温敏雄性不育系,育性受隐性核基因控制,在高温、长光周期下不育而在低温、短光周期条件下可育。本文通过半薄树脂切片、扫描电镜、花粉压片染色、花药整体透明方法对Huiyou50S及其近等基因系Huiyou50F的花药发育过程及花粉形态观察比较。结果表明, Huiyou50S的花药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四分体阶段均正常,在单核期出现明显异常,虽然能形成花粉壁,但小孢子细胞质收缩、解体,最终只剩余空瘪的花粉壳; Huiyou50S的花药绒毡层在单核后期提前降解,绒毡层解体速度快于可育株Huiyou50F。Huiyou50S的小孢子的完全败育主要发生在单核时期,绒毡层发育与小孢子异常有某种关联,该结论为油菜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划分及育种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