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吉林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在试验、推广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着力推广了玉米“大双覆”种植技术。玉米“大双覆”栽培即将原65cm左右的三条垄合成两条97.5cm左右的大垄,再在每条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并用超薄地膜进行覆盖种植。在发挥地膜覆盖栽培增温、保墒作用的基础上又科学地调整了玉米的田间分布结构,使得玉米能充分地发挥增产潜力,实现高产稳产。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在增加玉米前期积温和抗旱节水等方面优势明显,比普通栽培玉米增产在35%以上,特别是在积温较少的东部山区和干旱频繁发生的我省西部地区,玉米“大双覆”栽培的增温、保墒促进高产、穗产作用尤为显著。在省农委的积极倡导下,我省玉米“大双废”栽培技术得到了稳步地推广,今年全省推广面积在200万亩以上。  相似文献   

2.
玉米机械播种覆膜栽培技术是在玉米大双覆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对玉米大双覆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它改变了人工播种、施肥、覆膜、放苗等繁重工序,实现了机械一次性播种、施肥、覆膜、起垅、镇压作业。是一项省工、省时、高产高效新的栽培模式。是稳定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该项技术通过我市三年来的试验示范推广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双覆“,其中“大“字是指大垄,即把原来的3条垄合成2条大垄;“双“字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为35~40cm“;覆“字指用厚度0.006~0.008mm的聚乙烯农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双覆“栽培玉米是平原旱作区域克服春旱、蓄水保墒、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一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大双覆模式即为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是提高玉米单产,抗灾减灾、稳定高产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在地势平坦、肥力中上,保水保肥,有井灌或广施:茛肥条件的地方有广泛的适用性。推广该项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覆膜栽培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及运行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玉米为试材。在半干旱地区设置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覆膜栽培,在作物生长前期具有显著的保水效果。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裸地增加13.77%、6.67%和8%;在玉米拔节以后,覆膜土壤表现为深层含水量低于裸地,lm土层覆膜土壤储水量平均比裸地减少36.5mm,减少了水分“库存”。分析认为,覆膜栽培条件下的耕层土壤水分主要补充源是自然降水、上升毛管水和汽态水,而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旱地上汽态水似更为重要,地膜的保水作用,主要在于汽态水在土壤表层凝结、集聚,而使表层含水量增加。  相似文献   

6.
玉米"大双覆",其中"大"字是指大垄,即把原来的3条垄合成2条大垄;"双"字指在每条大垄上种植两行玉米,小行间距为35~40cm;"覆"字指用厚度0.006~0.008mm的聚乙烯农膜覆盖栽培玉米."大双覆"栽培玉米是平原旱作区域克服春旱、蓄水保墒、培育壮苗、提高产量的一项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7.
旱地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武山县干旱区进行的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与垄作覆膜栽培对土壤水分含量和玉米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山半干旱区相同施肥条件下,玉米双垄沟覆膜栽培较垄作覆膜栽培玉米的株高、穗长分别增加12cm、1.7cm;穗粒数增加66.7粒;百粒重增加1.1g;秃顶长则减少0.21cm。双垄沟覆膜栽培玉米产量可达7647kg/hm2,较垄作覆膜栽培增产18.9%。双垄沟覆膜栽培技术可在旱作区玉米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996年采用裂区设计进行了播期覆膜栽培防治玉米矮花叶病试验。结果表明,早播覆膜防病增产效果最好,防效达827%,产量成倍增加。其防病原理是将早播避蚜和覆膜驱蚜的双重作用结合起来,使玉米易感病阶段躲过介体蚜虫迁飞传毒高峰期。  相似文献   

9.
为了深入挖掘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的增产潜力及经济效益,本研究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根据黑龙江垦区气候生态特点,在黑龙江东部第三积温带温暖气候区,采用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研究全程机械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下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情况;结果表明,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较小垄密模式增产48.4%,增加经济效益911.20元/hm2,增产、增效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玉米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小垄覆膜栽培;二是大垄双行覆膜栽培。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具有培肥地力,保墒、保肥、保温等作用。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增产效果可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1.
籽用南瓜、角瓜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分局近些年种植结构调整后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方法上,在经历了垄垄种、大小垄间隔覆膜定向栽培、大垄双行覆膜混作玉米的发展过程后,又开发了利用机械进行大垄行间覆膜、精量点播一次性作业的省时、省事、省力、精准的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较不覆膜常规栽培增产20%以上,大板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提早成熟10d以上。  相似文献   

12.
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旱地玉米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水、热效应和增产效果,于2015年实施了不同覆膜方式栽培效果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膜方式下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及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三种覆膜栽培方式,分别为:膜际栽培(MJ)、全膜双垄沟播(QM)和双沟覆膜(SG),以露地栽培(LD)为对照,共4个处理。结果表明,QM、SG、MJ在玉米苗期阶段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QM、SG、MJ在玉米苗期阶段均能较大幅度的提高5~25 cm土层土壤温度;QM、SG、MJ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穗行数和行粒数,MJ和SG能显著增加玉米的粒重;QM、SG、MJ均能显著增加玉米的产量,且三者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MJ较QM、SG操作简单、省人工、省投入。因此,膜际栽培(MJ)作为旱地玉米节水增产栽培模式,在玉米抗旱栽培中应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13.
在秦安县浅山区观测了玉米不同春覆膜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顶凌全膜双垄沟播对0~20cm耕层的保墒增墒效果最好,玉米生育期最短,折合产量最高,为12297.98kg/hm^2,较对照增产66.21%;其次为全膜双垄沟播,折合产量为11969.70kg/hm^2,较对照增产61.77%。建议在生产中首推上述两种覆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玉米全地面覆膜双垄沟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连在玉米常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的延伸和突破。对旱地玉米不同覆膜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全地面覆膜双垄沟玉米可增产1468.0kd/hm^2产量,增幅为14.68%,全地面覆膜双垄沟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43.6kg/mm;半覆膜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年为37,9kg/mm;一膜两用栽培方式处理的水分利用率为34.2kg/mm。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适合高寒地区玉米大双覆技术栽培的品种,对龙辐3号、龙单13号和四早11号和3个品种进行了试验,选出四早11号是尾山农场玉米大双覆栽培的适宜品种。  相似文献   

16.
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庄浪县旱地梯田条件下,试验观察了不同覆膜时期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秋覆膜栽培效果最佳,其折合产量最高,达12723.0 kg/hm2,较对照增产48.65%;降水利用率最高,为68.00%,比对照增加5.26百分点;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9.0 kg/(mm·hm2),较对照提高10.5 kg/(mm...  相似文献   

17.
玉米覆膜栽培技术是抗旱保墒、提高地温、增加积温及显著提高产量的先进栽培技术。玉米覆膜栽培每亩可增产210公斤,比常规栽培玉米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春玉米移栽地膜栽培就是实行薄膜拱棚营养钵育苗,地膜覆盖移栽的方法。它是针对玉米苗前期冻害、渍害两大气候性灾害,克服地膜单项栽培早播出苗率低,不易壮苗,而组装配套形成的春玉米壮苗早发新技术体系。使玉米播种基本不受天气条件影响,争得早苗、全苗和壮齐苗。进一步改善春玉米的生态条件,促进玉米始终沿着正常轨道生长发育,从而获得高产。响水县采取移栽地膜栽培春玉米3万亩,平均单产642公斤,比单项覆盖地膜栽培增产9.8%。该方法也是实现以玉米为主多熟制的有效途径。1.选用优良杂交种根据本地常年积温和覆膜增温总…  相似文献   

19.
1998年黑龙江省新华农场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前期低温冷害,冻害,中期冰雹,干旱,后期洪辉 ,寡照,大风。对玉米育苗移栽,覆膜,直播3种栽培方式进行了抗灾能力的对比调查,结果表明,玉米育苗移栽,覆膜栽培对自然灾害的抗御能力较强,产量较高,分别比直播栽培玉米增产113.7%和106.4%。  相似文献   

20.
“一膜两年用”关键技术及节本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膜两年用”第2年种植玉米时。玉米播种期0~60cm土壤含水量平均为18.38%,比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增加0.98~1.36个百分点,比播期半膜增加3.96-4.14%;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4.17%,土壤温度较播期半膜覆盖提高2.37℃/d,玉米全生育期积温增加323.4℃,其表现程度与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基本一致。“一膜两年用”种植玉米、油葵增产效果低于早春顶凌全膜覆盖4.9%,但与播期半膜相比,玉米增产幅度达23.7%,油葵增产13.3%。由于“一膜两年用”减少了地膜和田间作业的投入,增收效果非常显著,种植玉米、油葵平均纯收益11057.2元/hm^2,比早春顶凌全膜覆盖增加1653.2元/hm^2,比播期半膜增加4107.1元/hm^2。“一膜两年用”既能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又提高了地温,改善了土壤环境,减少了废旧地膜的污染,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