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保全苗、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主要是采取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比全县平均亩增产92公斤(全县平均亩产746公斤),比对照田亩增常156.8公斤(对照田平均亩产681.2公斤),亩增效益203.8元,扣除覆膜成本每亩65元,亩增纯效益138.8元,主要栽培技术如下:1地膜规格的选择单种玉米可选用幅宽60-70厘米、厚度为0.007-0.008毫米的超地膜(或0.005毫米的超微膜)为宜。  相似文献   

2.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保肥、保全苗的作用,还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早熟、增产、增收。石彩糯1号玉米早春地膜栽培比不盖膜一般增产150kg以上,糯玉米鲜穗可在6月20日前后上市,每穗可卖到0.8~1元,每667m^2按3000穗算,亩收益可达2400~3000元。  相似文献   

3.
邢台市在桥东区的拐角村和王庄村示范推广了沟棚西红柿早熟高产栽培技术,采收期比地膜覆盖提前7~10天,亩产5500~7600千克,增产36%以上,亩产值7600~10500元,亩投资仅比地膜覆盖栽培增加80余元,比露地栽培亩投资仅增加200元左右,亩产值可增加2100~4800元。实现了一膜多用,本小利大,其优点和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机械铺膜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农业工程措施。将它用于种植玉米这类喜温作物,一般可使玉米早熟半个月。这种效应使无霜期短的地区种植增产潜力大的晚熟玉米成为可能,而且能获得高效益。雁北地区1987年35万亩地膜覆盖玉米,平均每亩增产150—300公斤,净增收60—120元,就是有力的证明。目前铺放地膜有人工和  相似文献   

5.
"苏玉糯1号"由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培育而成,我县1994年试种,表现早熟、品质优、产量高、适口性好.为提早上市,提高经济效益,我县利用地膜覆盖早熟栽培技术,1999年扩大栽培面积,上市时间提早7~15天,获亩效益达1830元,比露地玉米提高820元.  相似文献   

6.
凤县春玉米——菠菜标准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县春玉米一菠菜栽培技术是一项以春玉米地膜覆盖为核心,配合以科学配方施肥、选用高产优质中早熟玉米品种、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精细管理;春玉米收后及时套种菠菜的配套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对提高地温、扩大覆盖复种面积,增加高海拔地区玉米产量、保障蔬菜供给、提高农民经济效益作用明显。适宜于我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春玉米种植区推广应用,平均亩增加菠菜产量2500~3000公斤,亩净增收入2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抗病苏蜜西瓜为江苏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早熟、抗病优质西瓜品种。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不早衰.雌花出现早.坐瓜性好,开花至果实成熟30天,全生育期85-90天。果实椭圆形,墨绿色,瓤红,质细,单瓜较大,一般重4-5公斤,大的7~8公斤,套作地亩产2500公斤.西瓜连作地一般产量可达3000公斤。适宜华东、华北地区大中小棚早熟栽培及露地栽培。现将其亩收益在2000-3000元的单幅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杨迎春 《吉林农业》2012,(12):72+70
文章以宁江区为例,分析了地膜覆盖、滴灌及大垄双行种植相结合的综合性技术,对宁江区玉米生产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与传统大田漫灌相比,亩增产270公斤,亩纯收入增加260元,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邢台市在桥东区的拐角村和王庄村示范推广了沟棚西红柿早熟高产栽培技术,采收期比地膜覆盖提前7~10天,亩产5500~7600千克,增产36%以上,亩产值7600~10500元,亩投资仅比地膜覆盖栽培增加80余元,比露地栽培亩投资仅增加200元左右,亩产值可增加  相似文献   

10.
焦光才 《北京农业》1994,(11):32-32
小拱棚甜椒早熟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我们采用早育苗、早定植和小拱棚加草帘及地膜覆盖等栽培技术,使甜椒大面积平均亩产由2500公斤提高到3500公斤,亩增产40%左右,最高亩产达5000公斤。亩收入由2750元增加到4200元。最高亩产值达6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陕南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示范中,人们对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有个误区,即误认为地膜覆盖玉米播种用工多,投资大,增产不增收,无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使用地膜覆盖玉米可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4月11日播种的郧单1号到8月31日收获,生育期143天,经地膜覆盖的活动积温3401.70℃.而同露地的3069.90℃相比,前者增加积温331.80℃,在初盖膜10天内盖膜地要比露地温度增高2.3℃.所以,中高山地用地膜覆盖玉米可适时早播.经调查,地膜玉米相比露地玉米早抽雄15~1 8天.地膜玉米平均百株高度为161.9厘米,茎粗7.2厘米,根系七层65条,总长1431.5厘米,早熟20~25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露地玉米平均百株高度111.1厘米,茎粗6厘米,根系6层51条,总长1145.5厘米,两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2.
玉米全地面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经过三年的试验示范,使玉米平均亩增产151.7公斤,亩节水60~100m~3,水分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玉米适种海拔高度提高100m;小麦地膜覆盖穴播栽培技术,在我  相似文献   

13.
选择影响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即种植密度、氮肥和磷肥施用量进行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在辽西北半干旱区旱地条件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高产农艺措施优化组合为,玉米品种为丹玉13,种植密度3450~3550株/亩,纯氮施用量为7.5~8公斤/亩,磷肥(P_2O_5)施用量5~9公斤/亩,可获得每亩500公斤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理温凉地区早熟鲜食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栽培,2月初(立春)播种,鲜食玉米比常规种植提早3个月成熟.苗期和七叶期膜内地温比膜外地温升高5.4~5.7℃,0 cm地温升高3.6~5.5℃,相当于0 cm增加地积温220.6~251.5℃,全生育期至少可增加地积温300~400℃.最低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0.6~2.7℃,5 cm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2.6~3.5℃.比种一季水稻多增收5 122.5~6 819.0元/hm2,并且还可再种-茬秋鲜食玉米和一季冬蔬菜,实现一年三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只要采取选用早熟优良品种、选择适宜播种期、地膜覆盖栽培、科学肥水管理、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就能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5.
<正>黄龙县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东南缘,受季风影响较大,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为暖温湿带和半湿带气候区。年降雨量602mm,年平均气温8.8℃,平均无霜期1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37.5小时,昼夜温差大。全县总耕地面积24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3.7万亩,玉米地膜覆盖种植2.5万亩,集中分布在位于川道的2镇2乡,占玉米总播种面积18.2%,多年我县露地玉米亩单产稳定在700公斤左右,玉米地膜覆盖亩平均单产达到了710公斤,2011年圪坮乡梁湾行政村李斌才7亩地膜玉米经专  相似文献   

16.
白山市江源区农机推广站从1985年开始引进和推广玉米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先后引进了多种型号的人畜两用小型地膜覆盖机,至1987年,白山市的玉米机械化地膜覆盖面积推广到5000多亩,人畜力机型远远满足不了铺膜作业量迅速增加的需求,为了解决白山市玉米地膜覆盖继续扩大面积的需要,我站于1987年开始研制与小四轮拖拉机相配套的2PQW-120型作畦地膜覆盖机,并于1988年7月通过吉林省农机新产品鉴定,获得农机新产品推广许可证,开始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目前白山市玉米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面积每年都能达到8万亩以上,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20%以上。同不铺膜玉米相比,平均每亩增产30%~40%,好的地块最高单产可达到800公斤以上,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其他先进的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并与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相结合,使玉米机械化地膜覆盖技术为主的农机化新技术成为我市高寒、半高寒山区粮食稳产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焦敏 《新农业》2001,(3):14-14
花生双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湿、促早熟的作用,在产量和效益上都优于地膜和裸地花生。实践证明,双膜花生每667平方米(亩)平均产鲜果530,公斤以上.折干果290公斤,比一般地膜花生增产20%,比裸地花生增产30%。双膜花生鲜果上市比地膜和裸地的早20~30天,每667平方米效益在2600元以上。双膜花生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大理早熟鲜食玉米气候适应性及高产高效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大理温凉地区早熟鲜食玉米气候生态适应性试验研究可知:如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鲜食玉米可比常规种植提早3个月,于2月初(立春)播种。苗期和七叶期膜内0cm地温比气温升高5.4~5.7℃,比膜外0cm地温升高3.6~5.5℃,相当于0cm增加地积温220.6~251.5℃,全生育期至少可增加地积温300~400℃。最低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0.6~2.7℃,5cm地温膜内比膜外升高2.6~3.5℃。比种一季水稻多增收5 122.5~6 819.0元/hm2,并且还可再种一茬秋鲜食玉米和一季冬蔬菜,实现一年三熟,提高了复种指数。只要采取选用早熟优良品种、选择适宜播种期、地膜覆盖栽培、科学肥水管理、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就能实现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9.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高纬度冷凉地区增产玉米的重要途径。具有抗灾能力强、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河北省1986、1987两年推广11万亩,平均亩产超过750公斤,比对照亩增300公斤,亩增加纯收入70多元。地膜玉米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1.提高地温用地膜覆盖玉米,10厘米深处地温比露地高2—4℃,可使玉米高产  相似文献   

20.
张强  王春生 《农家致富》2012,(14):30-31
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的番茄、丝瓜、芹菜一年三熟栽培模式一般亩产番茄早熟品种5000公斤、中早熟品种6500公斤,丝瓜3000~3500公斤,芹菜4000~5000公斤,亩总产值1.8万元,净收入1.2万元左右,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