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适宜播期与密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田间试验得出,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浚单20玉米杂交制种母本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每667m2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其中4月15日播种与每667m2种植密度5500株搭配的处理组合产量最高,每667m2平均产量达550.47kg。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郑麦7698有显著影响,每667m2以18万基本苗成穗率最高,产量最高,为最佳种植密度。适宜密度为每667m2种植18~21万基本苗。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多个小麦品种的灌浆速度进行了研究,在小麦蜡熟末期千粒重为最大值.之后3d开始收获,千粒重平均每天减少0.3~0.4g,而到第4~5d开始收获,千粒重平均每天减少1~1.2g.若每667m2按35万~40万穗、每穗35粒计算,千粒重每降低1g,每667m2减产13~15kg.  相似文献   

4.
1定植准备1.1土地选择土地厚度5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土壤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不粘不碱,沙壤土为宜。1.2开沟施肥定植沟南北向为好,行距以2.5~3m为宜。深度和宽度均应达到50~70cm;每667m2施入腐熟优质有机肥(羊粪、鸡粪、牛粪等)2~3m3,同时在沟内撒施化肥,每667m2施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杂交水稻不同移栽规格及密度对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移栽密度1.33万窝/667m2条件下,A处理(0.3×0.14)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63.8kg/667m2产量居第1位;其次是D处理(0.23×0.18)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23.4kg/667m2产量居第2位;产量居第3是B处理(0.27×0.15)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820.4kg/667m2;产量居率4位D处理[(0.33+0.17)×0.17]m(每窝插1粒谷秧),单产794.7kg/667m2。在移栽密度0.67万穴/667m2条件下,E处理(0.3×0.27)m(每窝插2粒谷秧),单产734.7kg/667m2居第5位;产量居6位的是F处理[(0.45+0.27)×0.23]m(每窝插2粒谷秧),单产708.0kg/667m2。在白泥大坝水稻移栽密度在1.33万窝/667m2比较适宜,移栽方式以宽行窄株为好。  相似文献   

6.
杨贵成 《耕作与栽培》2010,(3):37-38,33
通过稳产高产小麦品种连麦2号的试验,小面积、大面积高产栽培示范的技术分析,提出了技术特点和栽培要点,指出产量550~600kg/667m2的穗粒结构为40~45万穗/667m2,穗粒数35~40粒/穗,千粒重38~42g;基本苗15~20万/667m2,越冬前茎蘖数70~80万/667m2,返青期茎蘖数90~100万/667m2;最佳播期10月1~10日,播量8~10kg/667m2;肥水运筹,全生育期总施N量20~25kg/667m2,P2O5kg/667m2,K2Okg/667m2。  相似文献   

7.
江苏大华种业有限公司地处沿海,组建有限公司后,为了节约成本,租赁了盐碱土地滨海滩涂作为公司的良繁用地,探索了该条件下667m2产100kg皮棉的栽培技术。1667m2产100kg皮棉的产量构成露地直播棉根据滨海滩涂土地较盐碱的特点,我们首先狠抓每667m2总铃数,因为其总苗数常不足,成为产量构成的首要限制因子。因此,667m2产量达100kg,其产量构成及其相关因素必须满足:667m2实收密度4500株左右,单株成铃14~15个,伏前桃加早秋桃及中、上部成铃数分别占总桃数的70%~80%,内围铃应在总铃数的80%左右。每667m2总铃6.0万~6.5万个,单铃重4.5g以上,成铃率…  相似文献   

8.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小麦肥效试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在小麦上的肥效试验结果证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每667m2用含氨基酸水溶肥料800倍液,于小麦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各喷一次,增加了小麦每667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每667m2平均增产33.3kg。  相似文献   

9.
根据苏香粳1号的生长发育特性,通过几年的实践,要获得苏香粳1号550~660kg/667m2的产量,必须在保证足穗的前提下,争大穗,稳定结实率和千粒重.具体指标为:有效穗23万~24万/667m2,每穗总粒数100~105粒/667m2,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稳定在90%以上和27~28g.要保证以上产量指标的实现,具体栽培上应掌握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10.
陶田力 《种子》1995,(1):59-60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667m2)产200kg以上)和超高产制种(667m2300kg以上),其主要量化指标是:每667m2父本有效穗7.5~8万.颖花800万以上;母本有效穗20~22万,颖花2000万以上;父本结实率80%左右,667m2产125~150公斤;母本异交结实率50%~55%.超高产制种的母本结实65%~70%;千粒重:汕优、金优系列组合25,威优系列组合28g以上。同时要求纯度、净度、发芽、水分达国家一级种子标准,且谷色金黄,商品外观品质好。其栽培要点是;1培育多蘖壮秧1.1用种量与秧田面积:父本每667m2制种田用种0.5~0.6kg,母本3.5~4kg。父本寄…  相似文献   

11.
克服田间小株、小穗,提高果穗整齐度,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据观察,每667m2产量500kg左右的地块,尽管许多果穗很大,但仍有20%~30%的小穗,如果将这些小穗控制在5%以下,每667m2可提高产量100-150kg。如何提高玉米果穗整齐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黄秋葵一代杂交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播种 可于晚霜结束前5~6d父母本同时直播.父母本种值比例为1:9.母本按1.3m行距起垄,垄高10cm,盖好膜后打眼播种,每垄播两行,为方便去雄授粉可采用大小行种植,大小行行距分别为80cm、50cm,株距为30cm.父本可适当增加密度.一般母本密度为3400株/667m2,父本为4 000株/667m2.每穴放2~3粒,覆土2~3cm.一般6~7d可出苗,4~5片叶定苗,每穴留单株.  相似文献   

13.
收获株数不足一直是困扰棉花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 ,随着高密度植棉技术的推广应用 ,弥补了收获株数不足这一缺限。但从棉田实际情况调查得出 ,每667m2 (旧制 1亩 ,下同 ) 1 .8万~ 2 .0万株理论株数的播种方式 ,实际收获株数每 667m2 为 1 .3万~1 .4万株 ,保苗株数为 70 %左右  相似文献   

14.
1科学施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 增施有机肥,高产田施有机肥3000~4000kg/667m2、中低产田施有机肥2500~3000kg/667m2.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化肥,调整好氮磷配比,适当增施微量元素肥料.底肥中化肥施用量一般地块施标准氮肥25~30kg/667m2,标准磷肥30~50kg/667m2,钾肥10~15kg/667m2,锌肥1.5kg/667m2.在小麦播种时,用适量的速效化肥作种肥,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施用种肥要以氮肥为主,配合施用磷肥,严格控制用量,1.5~2kg/667m2为宜,最好单独施入播种沟内,不要与种子混合施用.  相似文献   

15.
麦茬地栽培大白菜生长期短,每667m2生产净菜6000~8000kg,在种麦前10~15d收获上市,可解决夏季大白菜供应淡季和轮作倒茬问题,提高土地利用率.1选用适宜品种麦茬地栽培大白菜一般选用生长期短、抗病耐热、不宜抽薹的品种,如诸丰40、济南5月鲜、夏阳40、夏丰40等.这些品种生长期为40~55d,抗热性良好,在气温35℃时仍能正常卷心;平均单株重3~4kg,每667m2种植4500~5500株.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杂交玉米黔单24为试材,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氮磷钾肥施用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黔西南地区杂交玉米黔单24单产达到730.27kg/667m2以上的最佳高产栽培措施为:种植密度4170~4294株/667m2,氮肥22.78~25.7kg/667m2,磷肥13.75~16.25kg/667m2,钾肥9.335~11.005kg/667m2.  相似文献   

17.
针对美国利用矮秆、早熟、耐密植玉米杂交种使种植密度达到5 000株/667 m2的成功经验,昔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采用一穴双株栽培模式,通过增加玉米种植密度来提高玉米产量,即每667 m2地种植2 777穴,每穴播2粒,密度达到了5 554株/667 m2,使种植品种晋单55产量达到1 154 kg/667 m2。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熟中粳水稻新品种徐稻3号的不同密度,不同播期、不同施氮量进行研究表明,徐稻3号产量高、品质良、抗病性强,在江苏淮北稻区700kg/667 m2以上基本苗4.98~5.21万苗/667 m2,施氮量22.5~30kg/667m2.为提高群体质量和效益,适宜播期为5月1~8日,栽插密度2.2~2.4万穴/667m2,施氮量18~22kg/667m2.  相似文献   

19.
开展的不同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研599栽7000株/667m2的产量最高,单产187.87kg/667m2,栽6000株/667m2产量居第2.单产172.31kg/667mz,油研599在余庆县海拔780m左右地区最佳种植密度在6000~7000株/667m2.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二次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以密度和氮、磷、钾肥施用量四因子为研究对象,以苦荞种植产量和经济效益为研究目的,对优质苦荞黔苦2号的高产、高效和栽培技术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优质苦荞黔苦2号产量要达到190kg/667 m2以上,栽培模式为:密度8.44万~8.9万株/667 m2,施纯N 5.28~5.77 kg/667 m2,P2O5 3.48~4.48 kg/667 m2,K2O5.14~6.46kg/667 m2;当纯收益达到170元/667 m2以上时,栽培模式为:密度8.88万~9.48万株/667 m2,施纯N 5.03~5.7kg/667 m2,P2O5 2.14~3.45 kg/667 m2,K2O 1.54~2.84kg/667m2.四因子对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N肥>密度>P肥>K肥;因子间互作效应分析,N肥施用量是影响苦养黔苦2号产量和纯收益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