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认为旅游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重要基础和内容。分析了闽台旅游安全管理合作的背景与意义,比较了闽台旅游安全管理合作的环境。结合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安全管理体系,提出构建"闽台旅游行业协会联盟"等6个安全管理合作平台与建立"闽台旅游安全制度交流"等8个机制。  相似文献   

2.
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机制构建与路径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已成为福建区域旅游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也是平潭综合实验区探索两岸区域合作的重要突破口。从分析平潭综合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背景入手,明确了实验区设立的政策优势、旅游发展优势及愿景等各项背景,从目标约束、组织协调、技术保障等方面构建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的“三维”机制,分析指出实验区闽台旅游合作的路径发展取向,即打造“海峡旅游”品牌产品体系、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推进旅游人才无障碍流动,最终将实验区建设成为世界级旅游休闲目的地。  相似文献   

3.
张敏  马远军  刘杨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4):132-134,168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景区与景区依托型村庄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单方面依赖到双方的多元交流与合作.该研究以共生理论为基础,以景区和村庄的旅游要素为线索,构建了一套景村共生系统,从共生条件、共生环境、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共生模式等多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释,并探讨了景村共生系统发展的动力机制和阻尼机制.  相似文献   

4.
基于文化视角的闽台旅游合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台旅游合作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闽台文化一体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在深度与广度上推进两岸在旅游、文化交流方面的发展。本文透过文化的视角,对闽台之间的历史渊源、民情风俗、宗教信仰、土语方言等诸方面进行论证,证实了闽台文化的独特性与一体性,并在此基础上对闽台旅游合作的文化基础、文化发展思路等提出见解、阐述、分析,对闽台旅游合作中旅游与文化的共同和谐发展提出了对策。将文化因素引入闽台旅游合作研究,将有利于巩固两岸文化同源的文化积淀,加深两岸人民的文化认同感,为今后长远和谐的发展提供稳固的合作保障。  相似文献   

5.
闽台农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区域空间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建立健全闽台农业合作机制,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沟通协商、产业及产品产销对接、人力资源和技术交流,有效化解风险,形成闽台全面农业合作体系,有利于实现闽台农业合作双赢,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旅游企业因其关联性强、合作基础良好、集群集聚效应强、合作动力足,具有开展融资合作的可行性。要加强政府引导与支持、构建旅游企业融资合作联盟、创新旅游企业合作融资模式、建立融资合作的协调和监管机制,促进旅游融资合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闽台入境旅游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闽台两地入境旅游特征的比较,结果表明:闽台入境旅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台湾入境旅游总体规模大于福建,台湾旅游外汇收入和入境游客人均消费水平也远高于福建。但两者旅游密度均较低。台湾地区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发展水平较高,而华侨市场开发水平较低。闽台入境的外国客源市场集中度均较高,入境外国游客均以亚洲为主,日本和美国均是最重要的客源国。近年来闽台旅游互动有了重大突破,但闽台间双向旅游客流差异悬殊,以台湾游客赴闽旅游为主。在两岸"三通"实现背景下,闽台两地应进行旅游合作,构建以闽台为核心的"海峡旅游区",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不断发展,企业与农户在乡村旅游开发中成为主要角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利益共生关系中,制度保障、利益共享以及利益分配都是企业和农户双方进行合作的重要条件,利益趋向的双方主体欲达成合作,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必须针对乡村土地制度、农户利益需求、乡村旅游开发的本地特色、市场现状等方面深入了解分析,从农村土地、农村产业、农民生活三个方面着手促进企农合作。本文通过多案例对比,分析袁家村与龙头村、绥阳鸣村、塘山村的乡村开发实例,探究乡村旅游开发中企业与农户间的合作机制,为促进乡村开发,企农合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业交流与合作是在闽台经济关系中的众多产业内最具自然、最基础、最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闽台农业交流、深化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前景广阔。该文介绍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基本情况,分析闽台农业科技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区域旅游合作是长三角经济合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政府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为区域旅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今后的旅游发展中,要通过建立区域旅游发展的利益分享机制、品牌创新、营销战略创新、旅游线路创新、搭建区域旅游信息资源平台,塑造具有特色的长三角旅游整体形象,推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共生是新时期红色旅游的必然选择,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系统可分为区域内共生子系统和区域外共生子系统,表现为核心共生、主要共生和跨界共生三种形态,核心共生形态是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区别其他企业共生的根本所在。红色旅游企业共生由合作和共识耦合而成,但核心共生形态的形成机理更多地表现为天然性,要求红色旅游企业主动寻求合作,争取与其他共生单元达成共识,促进红色旅游企业共生关系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社会效应,发现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改善了福建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经营管理,促进了闽台科研人员的交流,但对福建农民就业和创业、闽台银行企业交流和闽台金融业交流、福建农业区域聚集度的影响有待提高,提出福建应加强闽台农业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以促进农民就业和创业,以闽台农业技术合作项目推动两地银行企业交流和金融合作,创造良好的农业技术引进环境以提高聚集度,增设闽台农业技术合作基金等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从闽台合作交流史与成效入手,概述了新形势下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的必要性,分析了闽台茶产业合作的优势条件,提出了深化两岸合作交流方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关于推进闽台科技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新时期闽台科技合作关系的调整 ,本文立足大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从闽台科技交流体制改革、技术引进管理及科技合作形式与深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信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条件,提出以战略联盟思想整合信阳旅游支撑系统,从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形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角度对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探讨并评价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技术效应,发现福建引进的台湾农业技术在先进性和适用性上表现良好,但其集成性不高,提出福建应加强闽台农业技术合作的总体规划,鼓励和指导福建农业企业积极引进集成性技术,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和集成技术研发的力度,拓宽闽台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的空间,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等提升闽台农业技术合作技术效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农户和农业龙头企业共生合作的路径,借鉴生态位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合作程度测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对模型的相关变量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分析结果,为农户与龙头企业共生合作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魏思梦  廖东声 《农学学报》2023,13(11):95-100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根据现有民宿发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了文旅产业运营商——隐居乡里的解决方案。以共生关系为理论基础,提炼出以村集体合作,引入投资商,以实现价值共创为目的运营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合作,促进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宣传。通过民宿运营带动当地农业、文化、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方式,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