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掌握大坪箐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的资源情况,通过野外调查,查阅文献资料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大坪箐地区蕨类植物共24科43属79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等为主;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7.2%,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51种,占总种数的64.6%,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成分种共有14种,世界广布种共有4种,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51.2%)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4科65属146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1.0%,具温带性质。其中,东亚分布有103种,占总种数的70.3%,说明为东亚区系。热带、亚热带分布种占总种数的16.4%,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6.1%)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其过渡性质;(4)独山都柳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蕨类与省内外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富性,科、属组成丰富,但种类丰富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分析了佛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种类组成和地理特征。结果表明:(1)佛顶山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7科61属161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其中以鳞毛蕨科、水龙骨科、铁角蕨科等为主;(2)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区内温带种占绝对优势,为总种数的70.2%。其中,东亚分布有110种,占总种数的68.35%。热带、亚热带种占到了总种数的23.6%,说明区内蕨类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与贵州大部分地区处在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上一样,比较多的属(45.9%)在这里只有1种分布,具有过渡性质。  相似文献   

4.
宽阔水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8科67属194种(含种以下分类单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优势属为耳蕨属Polystich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它们构成了宽阔水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主体。对蕨类植物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分布种占绝大部分,共有98种,占到总种数的50.52%,属东亚植物区系;热带成分种35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中国特有种55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单种属多,具有地区过渡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贵阳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在野外调查和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对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9科90属301种,优势科为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铁角蕨科,优势属为铁角蕨属、耳蕨属、鳞毛蕨属、卷柏属.在科、属的水平上,具热带性质,以泛热带分布为主,而种的地理分布则以温带分布的类型占优势,表明贵阳喀斯特地区蕨类植物具有温带性质,属东亚区系.贵阳地区蕨类植物与重庆的关系密切,而与昆明西山、贵州红水河的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Pteridophyte的区系。结果表明,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42科、91属、267种(含9变种);含10个种以上的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8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其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本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黔东南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特点,采用野外调查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地区的蕨类植物进行调查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蕨类植物物种丰富,有48科110属390种、2亚种、17变种和2变型。2)优势科、属表现明显,优势科有鳞毛蕨科、蹄盖蕨科、水龙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等,优势属有鳞毛蕨属、铁角蕨属、耳蕨属、卷柏属和蹄盖蕨属等。3)该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表明,该区蕨类植物有较高的热带亲缘;而从种来看,东亚地理成分的种有164个,占总种数的39.9%,说明,该区蕨类植物属于东亚区系。4)中国特有成分较丰富,有101种,表明,该地区的蕨类植物具有一定的特有性质。5)该地区蕨类处在热带亚洲和东亚2个植物分布区的过渡地段,有44属在这里仅有1种分布,构成属多种少的格局,具有过渡性质。6)与贵州省贵阳市和云南省迪庆州相比,该地区蕨类植物最丰富,且与贵阳市蕨类植物的相似性更大、亲缘关系更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黎平县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县蕨类植物丰富,有39科、81属、204种、11变种,其中以鳞毛蕨科Dryopterld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金星蕨科Thdyptendaceac和风尾蕨科Pteridaceae为主。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有52个,占总属数的64.2%,说明有较高的热带亲缘。从种采看,以东亚地理成分占优势(84种),加上中国特有成分(28种)占总种数的53.9%。表明黎平蕨类植物区系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9.
对马家山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及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马家山共有蕨类植物27科54属131种。优势科为水龙骨科、鳞毛蕨科、中国蕨科、金星蕨科,共有66种,占该区总种数的50.4%;优势属为木贼属、凤尾蕨属、铁线蕨属等9个,共52种,约占其总种数的39.6%。科、属结构较简单,科的地理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为主,并与温带区系有着较强的联系;属的地理分布以温带为主,同时也表现出热带、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种的地理分布中,东亚与中国特有成分显著,共占该地总种数的57.2%,与其古老的地质和优越的水热条件密切相关。这表明马家山应属于中国-日本蕨类植物亚区。  相似文献   

10.
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林下蕨类植物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有16科48属120种。金星蕨科、鳞毛蕨科、蹄盖蕨科和水龙骨科为优势科,优势属有鳞毛蕨属、双盖蕨属、铁角蕨属和凤尾蕨属。地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1)东亚分布种占主要部分,共有65种,占总种数的54.17%,属东亚植物区系;(2)热带成分种26种,该地区植物与热带、亚热带有一定的联系;(3)中国特有种27种,该地区具有地域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由 4 1科 86属 185种组成。区系地理成份复杂 ,科属的地理成份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 2 8种、水龙骨科 2 2种、蹄盖蕨科 19种、金星蕨科 15种 ,4科占总种数 4 5 .4 1%。主要的属是鳞毛蕨属 15种、铁角蕨属 11种、凤尾蕨属 10种、卷柏属 9种、复叶耳蕨属 8种 ,占总种数 2 8.6 5 % ,九连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属的地理成份可分为 14个 ,主要是泛热带 (2 6属 )和热带亚洲(13属 )成份。而种的地理成份则以亚热带山地成份为主。本区东亚成份突出 ,加上中国特有成份共占总种数的 70 .81% ,显然应是东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下延叉蕨、紫柄蹄盖蕨、光蹄盖蕨、剑叶卷柏和三相蕨为江西省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2.
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坦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5671-5673,5676
依据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岩下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种的分布可以划归11个分布区类型和7个亚型,其中东亚成分和热带亚洲成分构成了该区区系的主体。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蕨类植物处于东亚植物区系中,但热带亚洲成分对该区也有一定影响,表现为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点。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从属来看,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有33个,占总属数的78.6%,说明有较高的热带亲缘。从种来看,以东亚地理成分占优势(42种),加上中国特有成分(5种)占总种数的42.3%。表明岩下蕨类植物区系属东亚区系。  相似文献   

13.
宁夏罗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2009年对宁夏罗山进行了系统的蝶类标本采集,经分类鉴定出45种,隶属6科32属,其中以蛱蝶科种类最多,计8属14种,占总种数的28.13%,灰蝶科和眼蝶科次之,分别计9属10种和8属9种,各占总种数的25%.从世界动物区系的构成来看,组成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及典型古北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46.67%,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北+东北+蒙新+青藏+西南+华中+华南型居多,占22.22%.罗山和贺兰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高,为0.46,罗山和六盘山的蝶类相似性系数较低,为0.19,3个地区蝶类组成的相似性分析,符合宁夏昆虫地理区划特点.  相似文献   

14.
广西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瑶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十分丰富,区系由40科86属227种(含变种和变型)组成。总结了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和地理成分组成特点,结果表明,该区系优势科是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和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等;优势属是铁角蕨属(Asplenium)、凤尾蕨属(Pteris)和鳞毛蕨属(Dryopteris)等。科内、属内种类贫乏;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地理成分有11个类型,具有亚热带性质,但兼有由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特征。该区系与海南和西双版纳区系较接近,而与四川和贵州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5.
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小叶青冈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树种组成复杂,组成小叶青冈林的植株种类有52科96属167种,其中乔木层24科43属71种,灌木层(下木层)39科74属132种,草本层14科18属22种,在所调查的样地中,重要值总和排前5位的种分别为小叶青冈(235.45%)、甜槠(68.09%)、弯蒴杜鹃(67.01%)、木荷(66.89%)、深山含笑(38.40%).  相似文献   

16.
小井沟生态园区药用花卉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佃林 《农学学报》2011,1(2):30-33
对呼和浩特市小井沟生态园区的药用花卉植物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在野生花卉植物中具药用价值的有53科、143属、253种,其中,菊科种类最多,共19属36种,占总种数的14.22%,其次是豆科12属,28种,占总种数的11.06%;其中清热药中所含的科数最多,共19科71种,占总数的28.06%;蒙医专用植物5科6种,占2.37%;并提出了保护及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样方调查,使用TWINSPAN及DCCA分析方法,研究了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调查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233种,隶属于89科、168属;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1种,裸子植物3科、5属、5种,被子植物73科、146属、207种.(2)王二包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8类TWINS-PAN群落类型.(3)土壤pH、海拔及土壤厚度反映了DCCA第一轴的环境变化,坡度和坡向反映了DCCA第二轴的环境变化;总体体现了植被类型的变化梯度,即从上向下,伴随着由光照充足的大坡度环境向光照一般的平地过渡的同时,阔叶林群落向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