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肠黄     
肠黄(西兽医又名肠炎)是马、骡、驴的一种常发病。分急性型粪便干燥型、肚胀不便粪型、肠管麻痹型、料伤型和肠管肥厚型等多种类型。 一、急性型肠黄 病因 多因饲喂变质发霉草料,刺激胃肠粘膜而发病。有的因突然改换饲料或在使役后饮水过量、劳役不均、劳役强度大、下槽后即使役等,影响胃肠的消化机能而发病。此外,内服刺激药物或大量服泻下剂也能诱发此病。 症状 患畜精神极度沉郁,口色赤紫,行动迟  相似文献   

2.
1福建黄兔腹泻类型两年多来,笔者观察了300余例病兔,其腹泻情况,人致归纳为四种类型:1.1魏氏梭菌引起的幼、青年兔易发生的腹胀型病兔表现呼吸明显加快.粪便由褐黑稀软状很快发展为浆水状,有时兼有水泡.解剖主要病变为小肠充血肿胀,肝脏肿大。1.2气候突变,喂多汁、未凉干的地瓜藤蔓、青草、菜叶引起的腹泻型此型兔常发生于冬春季节.表现精神差.反应不敏感,吃料甚少,排粘糊或水样粪便,污染肛门下腹,常脱水死亡,解剖发现胃肠炎症严重。1.3文美耳球虫感染引起的拉稀型病兔粪便表现为干湿交替,伴有肠膨气(俗话为胀肚),四…  相似文献   

3.
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犬患病后呕吐、腹泻,呕吐常严重而持久。病初排淡灰色或黄灰色粪便,严重时排含血液的水样粪便。轻症排含有血丝或混有血液的液状粪便。此病可分出血性肠炎型与心肌炎型两种。出血性肠炎型的空肠和回肠黏膜严重剥脱,呈暗红色,肠内容物中常混有多量血液,肠淋巴结肿大,且由于充血、出血而变为暗红色。心肌炎型,心肌或心内膜有非化脓性坏死灶,心肌纤维严重损伤,常见出血性斑纹。综合以上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以将此病的中医病理病机概括为:湿热之毒内郁脾腑,侵入营血,伤脾耗血。2辨证分型细小病毒主要损害小…  相似文献   

4.
马属动物顽固性肠便秘又称肠阻塞、肠秘结、肠内容物停滞,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内科病,也是多发的胃肠性腹痛病,多发生于马和骡,而驴发病较少.笔者采用手术治疗顽固性肠便秘62例,其中马8例、骡41例、驴13例,全部治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投服泻剂、直肠破结等治疗方法均无效,遂采用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术治疗牛肠便秘杨玉成(河北省滦南县综合职校063500)肠便秘又名结症、肠阻塞、肠秘结,是因肠管运动和分泌机能紊乱,粪便积滞不能后移,致使某段肠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急性疝痛病。多见于马、骡,牛也时有发生。病牛以腹痛为主,两后肢交替踏地,回头看腹...  相似文献   

6.
白痢是犊牛的一种常见病。该病是由大肠杆菌所引起,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过食、感冒、饮水不洁、食物急变、过早采食青贮料、圈舍湿冷等原因可诱发白痢。1 临床症状 根据其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败血型、肠毒血型、肠型三种类型。1.1 败血型:常在犊牛出生后4d内发病,并于发病后数小时或1~2d内死亡。1.2 肠毒血型:病程短,一般不见症状即突然死亡。1.3 肠型:临床较为多见,以腹泻为特征。犊牛起初排淡黄色的粥样、恶臭粪便,继而排浅灰色水样粪,粪便常沾染后躯及腿部,并伴有腹痛;后期患牛高度脱水,衰竭并卧地不起。如治疗不…  相似文献   

7.
肠结症又称肠阻塞、肠便秘,临床上马属动物较常见,常因肠管蠕动机能和分泌机能紊乱,粪便积滞不能后移,致使某段或某几段肠腔完全或不完全阻塞的一种急性疝痛病,中兽医称之为结症。笔者多年来在兽医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骡肠结症16例、驴肠结症5例。  相似文献   

8.
大肠杆菌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能造成幼畜的大量感染和死亡,猪大肠杆菌病分为黄痢型,白痢型,水肿型和断奶仔猪腹泻,是根据患病仔猪年龄与致病性大肠杆菌的种类不同进行分类。黄痢型,潜伏期短,病发快,在1~3日龄仔猪中最常见,排黄色稀薄粪便,死亡快速。白痢型,常发生于10~20日龄仔猪,粪便呈白色糊状,可病愈,死亡率低。水肿型,是断奶仔猪常发的肠毒血症,引起胃壁等部位水肿,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断奶仔猪腹泻,常发于断奶后6~10 d的仔猪,主要表现为严重脱水,黏膜发绀,肺部干燥贫血等。大肠杆菌病主要通过LT、ST、PCR等方法来检测。目前,用于免疫的疫苗多数是多价灭活苗。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猪业的发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养猪生产造成的损失正在增加,并在引起了人们的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肠阻塞又称肠便秘、肠秘结、肠内容物停滞.本病是马属动物的常见内科病,也是一种多发的胃肠性腹痛病,常发生于马和骡,而驴较少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仔猪大肠杆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仔猪腹泻病,临床上可分为仔猪黄痢型和仔猪白痢型。1.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多发生在出生后3天内,病仔猪消瘦,排黄色糊状粪便,粪便内含有小凝乳块,最后多因脱水昏迷而死。剖检可见尸体脱水,皮下水肿,肝脏、肾脏有小坏死灶,肠系膜淋巴结有出血点,肠管膨胀,肠道内充满液状内容物和气体。2.仔猪白痢。较仔猪黄痢而言发病较迟、病程较长,死亡率较低,以  相似文献   

11.
中兽医学对黄疽,有阳黄与阴黄之分。阳黄为急热性发黄,多起因于外感,乃寒温之热传人阳明之腑,郁热于里,胆液为湿热所郁,失于疏泄而发生,目、口、鼻及母畜阴户等黄染,湿热下注膀胱,尿短赤。阴黄为慢性黄染,多起于内伤,乃寒湿内阻,脾阳受损,胆液为湿所阻,溢于肌肤,先尿色黄,继则眼黄,其色晦如熏黄。笔者曾遇到四例黄疽病骡,均属阳黄,经辩证施治,中西疗法结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举例介绍如下:留福镇农户张某饲养的11岁黑骡公骡,营养良好。检查:体温39.0℃,。心率66次/min,呼吸26次/min。精神倦怠,食欲减退,肠…  相似文献   

12.
自1969年开始,每到产驹季节,在我场足月正产的新生骡驹中常发生一种以体表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急性非传染性疾病。病状与成年家畜血斑病颇为类似,且仅见于骡驹,故称为“新生骡驹血斑病”。患病骡驹均系产骡两胎以上母马所生。至81年止,本场患骡共43匹,发病率约为1.8~3%。本病发病急剧,病程较短,如失之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病骡驹常于1~2日死亡。  相似文献   

13.
肠便秘是马属动物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约占消化道疾病的半数。尽管治疗肠便秘的方法有几十种,但由于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剧,继发症多,在诊疗中稍有疏忽,即可能造成病畜的死亡。为了总结治疗肠便秘和预防继发症的经验,提高防治肠便秘的水平,特收集我所兽医院1970年至1983年间经治的马、骡、  相似文献   

14.
马(骡、驴)腹股沟管口肠嵌顿(又名肠入阴),是公畜特有的疾病。马发病蚊多,骡、驴次之。仅据1963~1976年的临床统计,我站收治和到公社站出诊治疗病畜18头,其中马15头,占83%,驴2头,占11%,骡1头占5.5%。经手术整复治愈14头,占77.7%,死亡4头,占22.2%。其中腹股沟鞘环超过3指的7头。发病13小时的3头,15小时的2头,17小时的2头,余者全都在发病3~10小时内早期确诊手术整复的。从幼驹生理解剖特点看,在胎循环  相似文献   

15.
本病又称新生仔畜溶血性黄疸,初生仔畜溶血病,多见于马驹及骡驹,主要是新生骡驹,是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性疾病,其特征是仔畜出生后(骡驹)吃子母畜初乳迅速发生进行性贫血,黄疽和血红蛋尿等症状,发病迅速病情重剧,治疗困难,死亡牢较高.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临床中偶遇骡肠息肉并发肠套叠病 1例 ,经手术治愈。1 发病情况 怀远县沙沟徐某饲养的 1头 2岁公骡发病后来站就诊。主诉 :发病突然 ,早晨起来喂料时发现该骡不吃草也不喝水 ,未见有粪尿排出 ,后肢踢腹 ,伸腰不安。经常规检查 :肠音消失 ,心跳 1 0 3次/min,体温 38.5℃  相似文献   

17.
1耕牛肠黄耕牛肠黄系胃肠湿热变盛引起。患畜体温升高,口红兼黄,粪便腥臭,临床上称之为热泻或肠黄。1.1主症患畜病初精神不振或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渴喜饮,有时腹痛,病畜回头顶腹,时起时卧,粪如热汤,赤秽腥臭,小便短赤,口内燥热。四色、结膜红而兼黄,舌苔黄厚,肠音减弱或废绝,体温升高。病到后期,肛门松驰,失禁失痢或里急后重,唇舌赤紫,耳鼻发凉,四肢厥冷,眼眶下陷。末期病畜极度衰弱沉郁,全身发抖,神昏如痴,衰竭死亡。1.2治疗:清热燥湿,凉血解毒。1.21草药方剂:铁克菜、地锦草、地稔、马鞭草、仙鹤草、凤…  相似文献   

18.
牲畜阴肾黄(包括阴囊水肿、阴茎炎、阴门水肿及睾丸炎),是一种常发病,尤以马属动物在秋季、冬季发病最多。这种病虽然死亡率低,但患本病后牲畜往往精神不佳,少吃少喝,致使病畜掉膘虚弱,不能参加使役。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祖传中药验方“知柏蒲灵散”,经过筛选药味、用量加减及辨证论治等先后共治疗马、骡、驴等54头,治愈率较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1983年夏收治一骡驹,主诉:该骡生下5天,吃食正常,但一直不见有胎粪。入院前见该骡不吃食,肚子痛,不时卧地、顾腹。临诊检查:体温388℃,脉搏102次/min,呼吸20次/min,呈明显的腹痛症状,腹稍胀。  随即灌肠,无粪便流出,下午再灌肠仍无粪便,腹稍臌气,诊为肠阻塞,即以腰旁局麻开腹,肠内有大量胎粪,质地不硬,也无闭结点,排除肠变位。乃采取对症治疗,补液、强心、镇痛,病畜于生下第8日死去。   剖检:肠内有大量绿黄色胎粪,左上结肠中段不相通,间距5cm,各自闭合,中有一韧带相连,胃状膨…  相似文献   

20.
问 :新生犊牛很容易发生腹泻 ,贵刊能谈谈如何诊断与防治有关的情况吗 ?( 韦 华 南宁市 )答 :该病最常见于 2 -1 0日龄新生犊牛 ,也可早至出生后 2 -1 8小时发病 ,偶尔可晚至 3周龄才发病。发病越早 ,死亡率越高。主要症状是腹泻、脱水和衰弱 ,发病后 1至数日内死亡。新生犊牛腹泻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多在 5日龄内发病 ,呈急性经过 ,健康活泼的犊牛在 1 2 -2 4小时后虚弱 ,病初腹胀 ,排水样、黄白色或绿色粪便。沙门氏菌病多侵袭 2周龄以上的犊牛 ,粪便恶臭 ,常含血迹、多量粘液 ,有的粪便表面覆盖纤维膜。梭状牙胞菌属引起出血性肠毒血症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