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对30.2%甲维.毒死蜱乳油、15%阿维.马拉松乳油、30%阿维.毒死蜱乳油等3种药剂喷雾防治高龄稻纵卷叶螟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100 ml/667 m2的15%阿维.马拉松乳油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有较长的持效期和较好的保叶效果,70~100 ml/667 m2的30.2%甲维.毒死蜱和30%阿维.毒死蜱有较好的速效性,其持效期在6 d左右。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8种不同药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低龄期用药防治,48%毒死蜱(猛清)80 m L/667 m~2和稻腾30 m L/667 m~2均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40%噻虫·茚虫威20 m L/667 m~2和16%甲维·茚虫威12 g/667 m~2处理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次之,但持效期较长,其他处理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后14 d,8~12 ml/667m2杀虫效果为89.6%~92.2%,表现出较强的胃毒、触杀性,保叶防效为89.0%~93.5%,明显优于施用药剂40%毒死蜱乳油,建议在稻纵卷叶螟卵孵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用速灭抗、维抗、稻丰散、宝灵、稻安康等几种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新药剂,进行田间药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5(3)代初孵幼虫高峰期连用2次,几种药剂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和保叶效果,尤以40%速灭抗(40%丙溴磷)EC100~120 ml/667 m2的剂量范围为最佳,且对稻株安全无副作用,完全可以在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进行杜邦安打防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对比及防治适期试验,分别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及3、4龄幼虫高峰期用药观察,结果表明:用安打8 ml/667 m2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其防效最好,高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对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好防效的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在晚稻分蘖末期,开展了防治五(3)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甲维·氟酰胺ME、PLB+TCP、15%茚虫威EC和10%四氯虫酰胺SC等化学药剂交替使用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较好,生物药剂20亿PIB/m 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效好,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几种药剂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表明48%乐斯本乳油80m l/667m2是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首选农药,5%锐劲特40m l/667m2、5%锐劲特20m l/667m2 20%三唑磷75m l/667m2对二化螟防效较好,当田间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同期发生时,可用5%锐劲特20m l/667m2 20%三唑磷75m l/667m2进行兼治。  相似文献   

8.
应用30%甲维.毒死蜱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水稻六(4)代纵卷叶螟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剂速效性较好,药后3 d防效即达到60%以上,稳定性、持效性也较优良,建议虫害一般发生年份用量60 g/667 m2,中等以上发生年份用量80 g/667 m2以上或进行二次用药。  相似文献   

9.
15%安打sc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每667m^2用安打8ml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用药防效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本华 《北方水稻》2009,39(4):62-63
在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高峰期,使用不同用量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5 ml/667 m2卷叶防效和杀虫效果最好,分别为84.5%,85.9%;12.5 ml/667m2次之,卷叶防效和杀虫效果分别为82.9%,83.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有效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药剂。[方法]用清水作对照,采用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和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对比试验。[结果]施药15天后,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分别为85.58%和86.80%,卷叶内有虫率均为0;40%辛硫磷乳油1 500 g/hm2的防效为79.60%,卷叶内有虫率为4.35%;20%三唑磷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低,为72.45%。[结论]4种药剂均对稻纵卷叶螟有一定防治效果,且以1.8%阿维菌素乳油450 g/hm2和40%毒死蜱乳油1 800 g/hm2的防效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防控云南布朗山区木薯重要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本试验针对性地开展种茎无害化药剂处理的防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的1∶1混合液浸泡木薯种茎5和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平均出苗率分别由无任何处理对照的62.5%及清水对照的75.0%和75.6%显著提高到96.5%和97.0%,平均虫害率分别由无任何处理对照的56.8%及清水对照的45.0%和44.8%显著下降到6.3%和5.5%,平均产量分别由无任何处理对照的1 11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防治稻飞虱,设置了10%醚菊酯悬浮剂等4种不同药剂对第五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0%醚菊酯悬浮剂100 ml/667m2、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667m2+80%敌敌畏乳油畏100 ml/667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5 g/667m2对水稻稻飞虱均有较好的防效,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建议不同药剂间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牛艳凯  张卓  张岩  王振萍  于洋 《北方水稻》2008,38(3):102-103
通过对施用不同组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鞘腐病的试验,结果表明:3个处理的组配药剂和空白对照对水稻安全,无药害表现。防治稻瘟病较好的为处理1(2℅加收米80 ml/667 m2+50℅多菌灵80 g/667 m2),防治鞘腐病较好的为处理3(25℅施保克60 ml/667 m2+2℅加收米80 ml/667 m2),对稻瘟病和鞘腐病均有较好表现的为处理1和处理3,建议在管理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6种药剂防治稻飞虱试验结果表明,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单季晚稻稻飞虱均有不错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对低龄若虫。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12 g/667 m2、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10 g/667 m2对高龄若虫表现最为突出,速效性好,同时对天敌几乎无影响。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30 g/667 m2速效性较一般,但持效性较好。吡虫啉10%可湿性粉剂50 g/667 m2的防效较差,对高龄若虫几乎不起作用。毒死蜱40%水乳剂100 mL/667 m2加氟啶虫胺腈22%悬浮剂14 mL/667 m2速效性一般,持效性较差,却对天敌影响较大。以六(4)代褐飞虱为主的稻田为例,需掌握低龄若虫或卵孵高峰期,科学选用吡蚜酮50%可湿性粉剂、呋虫胺20%可湿性粉剂、烯啶·吡蚜酮60%水分散粒剂、烯啶·吡蚜酮80%水分散粒剂进行轮换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明确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亚致死效应,【方法】我们采用离体叶片浸渍法,2龄稻纵卷叶螟幼虫在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浸渍下的水稻叶片上处理72 h,然后观察稻纵卷叶螟的生长发育状况,并测定了其体内主要解毒酶活性。【结果】毒死蜱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较对照显著延长;蛹历期显著短于对照,雌雄成虫寿命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LC_(10)和LC_(25)处理组,幼虫历期和蛹历期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LC_(10)处理组雌成虫寿命缩短。毒死蜱LC_(10)和LC_(25)处理组,稻纵卷叶螟体内的酯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氯虫苯甲酰胺LC_(10)和LC_(25)处理后其体内的酯酶活性显著增加;LC_(25)处理组的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毒死蜱和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浓度处理使稻纵卷叶螟部分生长期发育放缓,但诱导体内部分解毒酶活性上升。稻纵卷叶螟处于这两种杀虫剂亚致死浓度的选择压下,将有利于抗药性的积累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祝令庆  陈超  李军  张森 《北方水稻》2008,38(3):105-107
筛选出防治水稻中后期病害的最佳药剂,特选用25%维特美克EC和爱益农EC与常规药剂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维特美克EC对水稻中后期病害的防治效果较好,产量为7 773.3 kg/667 m2,增产率达6.97%。  相似文献   

18.
水稻苗床应用壮苗型叶面喷施剂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稻苗床应用壮苗型叶面喷施剂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叶面喷施剂各处理均较对照秧苗素质有所提高,其中使用天达2116(抗旱壮苗型)细胞膜稳定剂和美奇天然海藻肥试验效果较为突出,以2次喷施,每次用量25 ml/667 m2效果最好,增产15.9%~16.8%。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黑痣病(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在内蒙古发生普遍而又严重。2013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4种杀菌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4%满穗悬浮剂90 mL/667 m2、50%BAS70301F悬浮剂33.3 mL/667 m2、30%BAS7004F悬浮剂40 mL/667 m2和25%阿米西达悬浮剂60 mL/667 m2处理,防效分别为93.0%、90.4%、89.3%和86.6%,增产分别为17.5%、15.3%、13.1%和11.9%,均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