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京汉石桥湿地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汉石桥湿地在保护与恢复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索湿地园林景观在保护、恢复、建设、管理的方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广州湿地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广州历史上丰富的湿地资源及繁荣的湿地文化,分析了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湿地资源衰减的成因以及带来的生态危机,提出广州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苏州震泽镇为例,从小城镇河道现状出发,分析其本身的特点和受损原因,并阐述生态河道的概念和生态河道景观设计的原则,最后提出治理和建设小城镇河道的措施和生态河道景观恢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现行城市水系规划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城市水景观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下的专项规划,其主旨在于恢复城市景观格局,理顺水系规划与绿地、交通规划的关系,维护城市生态系统,重塑城市景观面貌,引导城市布局和城市规划上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分析湿地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恢复及绿化要求的基础上提出湿地生态建设应加入生态廊道建设理念并注重生态修复和近自然的管理模式,根据湿地不同的立地条件推荐了可使用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6.
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唐山市南部采矿塌陷区不同土壤上的不同植物组合,设计的植物组合综合效果如何,运用Excel作图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不同土壤植物组合的排列顺序,用以指导塌陷区的植被恢复绿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绿网建设与生态学尺度、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乡土植物与地带性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群落稳定性等生态学命题,结合北京实际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中通过剖析唐山利用特有山、水等自然环境和工业文化遗产等人文环境资源,构建以城市生态恢复、工业文化主题公园营造、防护型绿地建设为主要特色的唐山市绿地系统结构与内涵,探讨以生态系统安全为基础的资源型工业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特色。    相似文献   

9.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通过对樱花、樱桃、黄栌、胶东卫矛1年生休眠期枝条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MDA)及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和冷冻后恢复萌芽试验,对它们的抗寒性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随着低温胁迫的加剧,4种灌木绿化树种的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大体呈上升趋势,萌芽数呈下降趋势,且3种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冷冻恢复萌芽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4种灌木绿化树种的抗寒性强弱依次为黄栌 > 胶东卫矛 > 樱桃 > 樱花。    相似文献   

10.
北京麇鹿苑户外生态博物馆具有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两大社会服务职能,作为原产地的麋鹿苑将植物按自然、人工、半自然方式进行配置和管理。结合生态学生境保护与恢复原理,营造富有生机和野趣的户外环境,实现湿地保护和环境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德国鲁尔工业区采用生态技术治理工业废弃地的经验总结,结合唐山市南湖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恢复实例,分析探讨环境治理的生态理念和有效方法,为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城市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广东肇庆星湖湿地公园发展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是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星湖湿地以其大面积、多物种近原生态的地貌、丰富的旅游景观资源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地位,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星湖湿地公园",他是全家首家城市湿地公园。作者根据生态恢复学原理提出公园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促淤造陆、降解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不可替代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湿地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使湿地水体得到净化。为此,在流域内污染控制、减少污染源的基础上开展湿地恢复与保护,必须先做好科学规划,以逐步恢复和保护流域内的自然湿地,促进水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是人工建设的、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它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其构建技术是重要的水污染处理共性技术。目前,人工湿地被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库塘以及湖滨带的重建与恢复以及水污染处理。在这些领域中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预见人工湿地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内经过多年的研究积累,已经在部分环节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在我国不同区域,尤其是太湖流域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对自然界不稳定边坡通常采用格构梁的方法进行加固,并在框格中种植草本植物以期软化硬质景观,但该法不足以掩盖人为痕迹,自然效果亦不明显。运用高次团粒公司的FSA喷播技术打造的自然式山林景观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使群落更稳定,效果更自然。这种绿化施工技术为今后格构梁边坡绿化乃至高险陡坡植被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硬覆盖路面下绿化树根际土壤环境是影响树体生长势衰弱的主要原因。以改良土壤透气性、调节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养分为目的,对绿化树根际土壤实施钻孔通气,补充养料。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后的植物叶片增厚、颜色加深、叶中保持相对较高含水量,新梢生长旺盛,病斑恢复较快;但是钻孔不是导致土壤气体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到3月底,舜耕山南坡植被恢复暨舜耕山南坡义务植树基地建设一期工程,经市林业局和各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树木栽植任务。共栽植红枫、石楠、三角枫、五角枫、铅笔柏、夹竹桃、紫叶樱、枫香、雪松、女贞、侧柏等21个品种、共8.3万余株绿化苗木。充分体现了以红色为主,黄绿兼顾,主题鲜明,绿化、美化有机结合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必须将静态景观格局的生态过程动态化。文中案例中的静态景观格局是湿地格局,所针对的特定的生态过程主要是退耕还湿的生态恢复过程。通过案例研究,得出2条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一是管理与监测在过程研究中是必要的;二是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关系的研究应该持续不断地反复分析和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在揭示低温对紫叶矮樱生理活动的影响机理,找出最佳防寒技术措施,解决其在北方冬季栽培的技术难题,促进其在我国的生产和利用。室内实验在-25℃下,规定时间梯度,利用褐变观察法和恢复生长法测定紫叶矮樱抗寒性。室外实验分别对紫叶矮樱进行根颈培土树干裹草处理、喷防冻液处理、树干涂白处理、风障处理、未做防护处理,观察其生长萌动状况和冻伤情况。文中最终得出紫叶矮樱越冬防寒技术序列以防寒效果排序为根颈培土树干裹草技术、风障处理技术、喷防冻液技术、树干涂白技术。    相似文献   

20.
打破对采石场传统的绿化模式,将采石场分成平台面和立体面,由于各个"面"的功能、结构、质地与特点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台""面"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将"平台区"设计为休闲园,利用坡面和挡土墙绿化,设计"藤龙景观",不但恢复生态环境,而且,营造了新的特色景观,不仅为停采的采石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又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去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