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季栽培西葫芦,由于生育前期天气炎热,植株生长不良,且蚜虫等为害严重,西葫芦易发病毒病,导致产量不高.笔者于2000年7月中旬,在河南省鹿邑县农业局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内,选用极早熟西葫芦品种美国珍珠,采取荫棚育苗,露地及时定植于大田,生育后期加盖小拱棚及草苫等技术措施,进行珍珠西葫芦秋季延后栽培试种试验,于9月上旬即开始供应市场,一直延续采摘销售至深冬,667m2采收商品瓜7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2.
舜禾 3065 是以自交系 168 为母本、自交系 001 为父本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早熟,播种后 35d 采收嫩瓜。具有颜色绿、产量高、花斑细腻、易于管理等特点。每 667m2 产量 5000kg 左右,适合北方春秋保护地栽植。  相似文献   

3.
<正>西葫芦俗称角瓜,又称美洲南瓜、搅瓜、茭瓜、玉瓜、葫芦瓜、番瓜、荀瓜、白瓜、熊瓜,为葫芦科南瓜属中叶片具较少白斑、果柄五棱形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普遍栽培的蔬菜。西葫芦较耐低温、耐旱,同时又耐瘠薄,适于在砂质壤土种植。目前,我国西葫芦通过加温温室冬春茬栽培(一般在10~11月份播种)、日光温室早春茬栽培、大棚春提前或秋延后、地膜覆盖西葫芦栽培等各种栽培方式进行相互补充,可以全年栽培生产,已经做到了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不同西葫芦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和农艺性状间的关联性,在常规种植条件下,以20份西葫芦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数量性状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0份西葫芦种质的15个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7.46%~53.20%,遗传材料具有多样性。通过讨论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得到叶片长度的选择会极显著影响叶片宽度;主蔓、叶柄粗壮会使瓜纵径增加;子叶长度增加有利于瓜横径的增加,瓜横径与瓜纵径之间也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瓜横径一旦增加,瓜纵经必然减小;嫩瓜重量直接影响到老瓜重量,且两者重量的增加会增加单瓜种子数。通过提取5个因子可涵盖挑选的13个农艺性状的76.49%的信息,进一步利用聚类分析将20份西葫芦种质资源分为3类。利用主成分与聚类分析对西葫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评价,筛选出优异的亲本材料,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同成熟度对西葫芦种子质量和子叶苗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不同成熟度的西葫芦种瓜测定其瓜长、瓜粗、单瓜重,采种后测定其千粒重、发芽势、发芽率和活力指数,7 d后测定子叶苗性状。结果表明:授粉后30 d果实仍在缓慢生长,到40d瓜长才停止生长,授粉后50 d瓜粗和瓜重才停止生长。授粉后40 d以上种子的千粒重差异不显著;授粉后40 d及不足40 d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子叶苗质量极差,不能利用;授粉后45 d的种子各项指标较好,可以利用;授粉后50 d以上的种子各项指标最好,因此,授粉后50 d是最适宜的种瓜采收时期。  相似文献   

6.
西葫芦是以食用嫩瓜为主的瓜类蔬菜,味道清香嫩脆,农药残留量比黄瓜低许多,营养丰富.近几年,随着烟粉虱的发生蔓延,西葫芦银叶病已成为影响秋冬茬西葫芦生产的重要病害.感病植株叶片变薄,呈银白色,像银箔一样,丧失光合作用,植株生长缓慢、出现畸形或不能结瓜.  相似文献   

7.
陈莉 《种业导刊》2012,(8):26-27
从品种选择、育苗、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介绍了西葫芦日光温室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西葫芦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不同瓜龄、后熟期对西葫芦采种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葫芦木同瓜龄和后熟期对种子质量均有影响。在30~60d,瓜龄越长,种子的千粒重、单瓜产种量、发芽率、发芽势和活力指数越高;延长种瓜后熟期能明显地改善种子质量;在后熟期0~30d,随着后熟期的延长,种子的质量明显提高。瓜龄为40d,后熟期为10d的西葫芦种子,接近正常的种子质量标准,可作为生产上采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葫芦开花当天进行人工授粉,对同一朵雌花重复授粉可明显提高单瓜结籽数。授粉次数对西葫芦种子质量无显著影响,对种子产量有显著影响。授粉2次为最适授粉次数。  相似文献   

10.
珍珠瓜系葫芦科南瓜属中的一个圆形、深绿色西葫芦品种。该瓜富含vc、胡萝卜素和多种矿物质,因其表皮深绿光亮,故享誉“珍珠瓜”。食用时可炒食凉拌,做汤做馅,做配菜等,风味独特。石河子蔬菜研究所连续种植2年,表现为口感细嫩脆香,外形美观,早熟丰产,商品性极佳,综合效益明显优于普通西葫芦。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美洲南瓜品种资源任吉君(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所,哈尔滨150040)美洲南瓜(CucurbitapepoL.)别名西葫芦,属葫芦科。种下可分珠瓜(var.ovifera)、飞碟瓜(var.patison,碟瓜)、棱角瓜(var.ford...  相似文献   

12.
《山东蔬菜》2010,(2):12-13
西葫芦因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人们非常喜欢的蔬菜。利用拱圆大棚进行西葫芦秋延迟栽培.嫩瓜每666.7m2产量4000~5000kg。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赤霉素西葫芦坐住后,用30~50毫克/升的赤霉素溶液涂抹瓜柄部,可促进幼瓜生长。萘乙酸在开花期用5毫克/升萘乙酸液喷洒全株,可防止落花落瓜,并促  相似文献   

14.
<正>西葫芦灰霉病是西葫芦棚室栽培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分布广泛,在北方保护地和南方保护地及露地普遍发生,一般病瓜率8%~25%,发病严重时可达80%以上,甚至毁棚。主要为害幼瓜,也为害花、幼瓜、叶和蔓。发病症状果实发病:病菌先从凋萎的雌花开始侵入,逐渐变软腐烂(图1),并生长出灰褐色的霉层,病部逐渐向幼果发展,染病瓜条初期顶端褪绿,后呈水渍  相似文献   

15.
飞碟瓜(Cucurbita pepo L. var. patisson)又名碟瓜、碟形瓜,齿缘瓜、扁圆西葫芦,为葫芦科南瓜属美洲南瓜的一个变种。其果实既可以观赏,又可以食用,是一种难得的观食兼用园艺植物。飞碟瓜在我国栽培的历史很短。最初它是作为一种名特蔬菜于20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地相继引入进行栽培的。  相似文献   

16.
<正>西葫芦根霉腐烂病又称西葫芦花腐病、果腐病,俗称烂蛋,一般病瓜率为5%~10%,发生严重的减产达40%以上。除危害西葫芦外,该病还可危害黄瓜、冬瓜、南瓜、豇豆、辣椒等。一、症状识别主要为害花、幼嫩瓜条及叶柄。病菌一般先从萎蔫的花或受伤的组织开始侵染,致使花变褐色,进入花蒂后,向果实发展;果实发病,从果实脐部开始,向内侵染,病部初期呈水渍状,可见灰白茸毛蔓延于瓜毛之间,随果实逐渐坏死  相似文献   

17.
正西葫芦出现植株畸形、叶片皱缩的现象,有可能是病毒病或激素中毒,因这二者在西葫芦上的为害症状相似,都会造成植株畸形,叶片皱缩,叶色不正常,叶脉失色呈明脉状,病株不能结瓜或结畸形瓜。因此,要正确判别,及时采取措施防治。一、病毒病与激素中毒症状表现1.病毒病多表现为植株矮化,节间及叶柄缩短,叶片缩小畸形,有时呈鸡爪状;叶面  相似文献   

18.
中字牌翠莹105西葫芦是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新近培育的适于春秋保护地和露地栽培的新型专用杂交一代种。由于其特别耐热和抗病毒病,较抗银叶病,且条色鲜美,成瓜特早,一叶一瓜,独具特色,近年来  相似文献   

19.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西葫芦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大 ,给其种子产业带来很大的机遇。但由于杂种生产程序不规范 ,使之各地所供的种子同一品种性状差异很大。因此 ,规范西葫芦种子质量的程序在生产上很有必要。笔者依据西葫芦制种及销售中的实践认为该种子质量的程序控制可分为 :自交系的质量、播种及苗情的质量、授粉标记质量、采收质量、加工和销售质量等的程序控制。1 西葫芦自交系的质量控制自交系的质量是西葫芦种子质量程序控制的根本 ,它既关系到当年的制种质量和操作难度 ,更关系到下年杂交一代的品种种性和增产潜力。1.1 西葫芦自…  相似文献   

20.
以从韩国引进的一个白皮西葫芦(代号014)材料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007太-30-1-1为母本,以从美国引进的一个深绿色皮西葫芦(代号9505)材料中选出的稳定自交系9505青-2-3-3-6为父本配制而成早熟一代杂交种春玉2号。该品种属矮生类型,生长势强,瓜形长棒状,瓜皮浅绿色,瓜长26-30cm,瓜粗8cm左右。总产量比早青一代(CK)增产11.4%~14.3%,一般保护地栽培产量为75000kg/hm2左右,已在陕西、甘肃、河北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