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祁丰林区分布的4种典型森林植被采集土样,采用电极法和质量法对其电导率和盐分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种森林植被土壤中的电导率和盐分含量变化规律各不相同,其中青海云杉林和祁连圆柏林土壤剖面不同土层的差异不显著(P>0.05),而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混交林和灌木林土壤剖面40~60 cm土层显著高于其他土层(P<0.05).青海云杉林、祁连圆柏林、青海云杉-祁连圆柏混交林和灌木0~60 cm土层的土壤电导率和盐分含量分别为0.228、0.187、0.213、0.260 ms/cm和0.602、0.481、0.558和0.678 g/kg,4种森林植被土壤未发生盐渍化现象.另外,4种森林植被土壤电导率(y)和盐分含量(x)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2.7947x-0.0398(R2=0.9997,P<0.01).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祁连山青海云山嫩梢害虫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同时优势种群数量明显增加,所造成的危害愈发严重。而且云杉嫩梢害虫危害程度受林分、海拔高度、坡向、坡位等因素影响,通常低海拔、阴坡、山坡下部、纯林、疏林、林缘等位置的虫害更为严重。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防治的话,将会严重影响云杉林的正常生长和繁育,导致云杉林面积逐渐缩小,同时云杉植株生长情况大受影响,大量枯死。因此,加强青海云杉嫩梢害虫发生对策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土壤的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对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不同土壤剖面(0~40 cm)及不同海拔梯度上(2 500~3 100m)的土壤温度、有机质、质量密度、水分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温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和海拔梯度的上升,表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在0~10、10~20、2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4.
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生物量垂直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青海高寒地区对生长2a青海扁茎早熟禾(Poa pratensis var.anceps Gaud.cv.Qinghai)地下垂直动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其地下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青海扁茎早熟禾主根全部分布于0~5 cm土层中,根茎、毛根、根茎分蘖芽和总生物量均集中分布于0~10 cm土层中.除毛根在返青后半个月时间内地下垂直分布呈">"型外,根茎生物量、根茎长、根茎分蘖芽数、毛根和地下总生物量垂直分布在一个生长季均呈"T"型分布,且符合y=1-βD变化,但分布数量和比例不同.青海扁茎早熟禾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根冠比0.41.根茎周转率>毛根周转率>主根周转率;根茎分蘖芽数周转率>根茎生物量周转率>根茎长周转率.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云杉6a生苗木一年生一级侧枝为材料进行硬枝扦插,探讨青海云杉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及不同激素(IBA、ABT)、不同基质、IBA不同浓度、IBA不同时间处理和不同插穗基部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率、根系生长量的影响,为青海云杉扦插快繁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影响青海云杉扦插生根的主导因素为激素种类,激素处理效果:IBA﹥ABT,其次为插壤基质和激素浓度与处理时间,另外插穗基部针叶不同处理对青海云杉扦插生根影响很大,保留插穗基部全部针叶扦插生根率较高。综合考虑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促进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最佳成活率的组合是:采用泥炭土、珍珠岩、细河沙按3∶1∶1混合配制插壤,于当年4月中旬从6a生苗木采集一级侧枝为插穗,插穗基部针叶完全保留,使用IBA100mg/kg溶液浸泡1h后扦插,插后棚内湿度不低于60%,插壤温度控制在8-30℃之间,插壤含水量50%-90%之间,青海云杉硬枝扦插成活率达85%,平均生根数量8.17条/穗,平均根长6.08cm,根系效果指数0.29。  相似文献   

6.
正青海云杉是我国特有树种之一,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新时期背景下,青海云杉病虫害体现出了新的特点,单纯的化学防治作用甚微,需要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结合的综合手段,来对青海云杉的病虫害进行治理。物理防治,是利用病菌以及害虫的生物个性,利用物理方式进行防治,比如焚烧、光源捕捉等;化学防治,指的就是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灭杀。只是此种办法容易导致病菌以及害虫抗性。1青海云杉病害种类以及防治  相似文献   

7.
张曙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5,(21):111-113
通过野外定点跟踪观察,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季节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 ~9月,狗尾草群落(Ⅰ)、狗尾草-牡荆群落(Ⅱ)、牡荆+紫薇群落(Ⅲ)和枫香群落(Ⅳ)4个恢复阶段地上生物量变化呈“n”型变化特征,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8月最大,5月最小;4个恢复阶段0 ~50、50~ 100和100 ~ 200 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具有“n”型的变化特征,与降雨量具有同源性,6月最大,9月最小,同一土层的不同恢复间以及同一恢复阶段的不同土层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土层(0~ 50 cm)含水量与水分变异系数最大,土层(50 ~ 100 cm)土壤含水量与变异系数次之,土层(100~200 cm)含水量与水分变异系数最小,其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水分与地上生物量的相关分析表明,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逐渐减弱.在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水分与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存在差异,因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要因地制宜选择植物种类,以加速该区域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
不同树种水源涵养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取环刀法对塞罕坝机械林场4种不同树种涵养水源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0~20 cm土层土壤密度比20~40 cm处小,而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密度也在不断加大,各林分0~20 cm土层的土壤密度在0.69~1.14 g/cm~3之间;不同林分不同土层土壤密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落叶松>樟子松>桦树>云杉;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减小,落叶松、樟子松、桦树及云杉各土层土壤总孔隙度变化范围为48.6%~70.2%,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平均总孔隙度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落叶松<樟子松<桦树<云杉;不同林分类型土壤持水量的排列顺序为云杉>桦树>樟子松>落叶松,不同土壤层次持水量表现为上层土壤高于下层土壤,这种规律在非毛管持水量中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9.
在青海省大通县宝库河流域三趟沟选择7种不同林分的林地,分析不同林分之间土壤容重、土壤总孔隙度的的差异。并对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杂灌丛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地类型对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的影响是极显著的;对容重而言,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的差异极显著,杂灌丛不显著;对总孔隙度而言,青海云杉纯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杂灌丛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未围封和围封不同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方法]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序列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随围封年限的延长而增加.0~5 cm土层放线菌数量变化明显,5 ~20 cm土层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大多高于0~5 cm土层.不同围封年限草地土壤微生物总量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全盐含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随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降低的趋势.[结论]围栏封育可以增加荒漠草原微生物的数量,5~20 cm土层土壤的微生物数量高于0~5 cm土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祁连山青海云杉空间结构特征,于2010~2011年在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大野口流域设置1hm2(100m×100m)大样地,调查了25个样格内胸径(DBH)≥1.0cm的1 460株青海云杉的胸径、树高及个体相对坐标(x,y),并运用点格局理论,分析不同径级树木在不同尺度下的空间分布格局及不同径级树木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木相对胸径频率分布呈反"J"形曲线,结合胸径累计频率分布及年龄结构分析,青海云杉符合天然异龄林的分布规律.在研究尺度内,青海云杉种群整体在39m半径内呈聚集分布,之外呈随机分布;幼苗呈聚集分布;幼树、中树和大树分别在30、19、31m半径内呈聚集分布,之外呈随机分布.青海云杉径级间空间关联性在0~30m均呈显著正关联,随尺度的增大关联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种类对玉米产量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田夏玉米试验,研究等氮量条件下不同施肥种类(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有机肥+化肥混施)对夏玉米产量、土壤氮素含量、微生物种群数量、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玉米鲜质量比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分别提高11.1%、7.1%,总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9%、6.5%;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以0~20 cm土层最大,化肥+有机肥混施处理的铵态氮含量最高,为2.38 mg/L,化肥处理的硝态氮含量最高,为18.7 mg/L,40 cm以下土层的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很低,且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培养微生物检测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土壤的0~60 cm土层,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和常规化肥处理的细菌数量高于其他处理,混施处理细菌种类最多。在0~20 cm土层混施处理真菌种类最多,但数量和其他处理差异不大;在0~20 cm土层化肥+有机肥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指标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用种群大小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静态生命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了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的结构和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结构合理,为增长型种群;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在整个生活史中死亡率稳定;种群的死亡数、生命期望和消失率分别在幼苗、幼树胸径达到14cm和22cm出现波动,个体通过环境筛的压力增大,种群生命表和存活曲线从整体上反映了东大河林区青海云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趋势;在胸径达到14cm和22cm时,4个生存函数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波动,与种群静态生命表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麦秀林区,对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种群进行垂直样带调查,分析了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高度青海云杉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种群幼苗、幼树阶段个体数量仅占总体数量的6.6%左右,远低于其他3个发育阶段,已处于衰退的早期阶段;2)不同发育阶段的青海云杉种群均呈集群分布,除幼苗、幼树外,随径阶的增大或年龄的增加,种群呈扩散趋势;3)分布于不同海拔的青海云杉种群均趋于集群分布,但其聚集程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在祁连山东段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施区调查研究了自然植被、栽植苗木和补植苗木生长变化。结果表明:2016年-2018年自然植被盖度由58.40%提高到96.54%,高度由110.28cm提高到125.64cm。栽植不同高度50-225cm青海云杉苗木时,苗高150cm的保存率最高,不同年份保存率均90%;栽植不同高度30-100cm沙棘苗木时,苗高60cm的保存率最高,但不同年份保存率均21%;在同一栽植点补植不同高度50-225cm青海云杉苗木和30-100cm沙棘苗木后,成活率变化趋势与栽植苗木保存率变化趋势相同。建议在实施造林+封育项目时,参照自然植被高度来设计苗木规格。  相似文献   

16.
用田间采样及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短期和长期中水和清水灌溉下3种常见绿地植物根系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金叶假连翘和黄金榕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真菌在短期清水灌溉下20~40cm土层中数量分布最多;台湾草的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在各土层间的数量分布与金叶假连翘和黄金榕相似,放线菌在20—40cm土层数量分布最多;与清水灌溉相比,3种植物在短期中水灌溉下,其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O-20cm土层差异显著,20—4J0、40—60cm土层中的数量分布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麦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分析了8个稻茬小麦田块及不同土层深度的杂草种子种类和数量,结果显示:稻茬翻耕麦田土壤种子库主要杂草种类有菵草、旱苗蓼、野老鹳草和日本看麦娘等,其中菵草所占比例最高,同时在0~20 cm土层内,随土壤深度的加深,杂草的种子数呈下降趋势。0~5 cm土层菵草种子数(x)与田间菵草出苗数(Y)之间符合Y=2.000 0E-0.700 0x2 0.001 1x 242.410 0回归模型,据此可以根据土壤中杂草种子数量预测田间出苗数。  相似文献   

18.
红壤土施石灰过量导致芒果发生缺铁失绿症的矫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因红壤土遭受碱害而导致缺铁失绿的芒果园进行土壤渗施土壤改良荆处理,研究各处理对植株根际土壤pH值、HCO3-浓度、有效铁含量以及叶片叶绿素、活性铁、总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土壤改良荆处理,可明显降低碱害红壤土0~40cm土层,尤其是0~20cm土层的pH值和HCO3-浓度,大幅度提高0~20cm土层的有效铁含量,20~40cm土层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土壤渗施盐碱土壤改良荆4个月后,失绿芒果植株叶片叶绿素、活性铁和总铁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和处理前的含量水平,其中叶绿素含量的增加最显著,活性铁含量的增值比总铁的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青海云杉产种量和实施人为干预,观测和研究了青海云杉开花和结果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青海云杉雌、雄花芽5月上旬开始膨大,6月下旬完成授粉受精。雌花受精结束后,经过90d达到生理成熟,再经过30d达到形态成熟,其间前20d是球果快速生长期,球果长度和粗度达到14.43cm和6.44cm,较受精结束时的5.77cm和3.65cm分别提高了150.09%和76.44%。树龄15-40年树体产种量随着树龄的增加而迅速提高,随后提高缓慢,同一树体产种量在不同年份具有随机性,丰产年产种量(峰值)和低产年产种量(谷值)之间差异较大。抓住青海云杉花期集中、开花周期短的有利时机,实施人为干预可提高结果量和产种量。  相似文献   

20.
黄顶菊入侵域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空间分布情况的影响,利用同质园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生物标记法研究了黄顶菊入侵对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土壤微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5,5~10,10~15cm土层中N处理和FN处理土壤微生物出现重叠,而与F处理差异较大。20~25,25~30cm土层中N处理和F处理出现重叠,且二者和FN处理差异显著。不同处理中代表细菌的PLFA16∶0Nalcohol在10~15,15~20cm土层内有较大量分布;16∶1ω5c(丛植菌真菌)在20~25,25~30cm土层内有较大量分布;在20~25,25~30cm土层中没有出现17∶0 10-methyl(放线菌);除20~25cm土层外18:3ω6,9,12c(真菌)在其他土层内均有较大量分布;cy19∶0ω8c(格兰氏阴性菌)在所有土层内分布都有明显差异。不同土层不同类型微生物PLFAs的种类和含量在黄顶菊不同入侵程度之间有差异。F样地的PLFAs含量均低于N样地及FN样地,随着黄顶菊入侵程度的加深,真菌/细菌值降低,而G+/G-的值升高。说明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与地上植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基本表现为地上植物多样性越高,土壤微生物的量越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