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国外土地整理模式的分类及对我国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整理是保障农村发展和提高土地利用效能的必要措施,也是促进环境改善和城市合理发展的有效工具。该文采用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整理目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三级指标,对国外土地整理的模式进行了归纳和分类。从土地整理目标的综合化、待整理土地类型的多样化、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和提高土地整理运作中公众参与程度高四个方面提出了国外土地整理模式对我国土地整理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土地冲突问题日益凸显并呈现加剧的趋势。对土地冲突原因进行探讨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土地冲突问题的深层次认知,为地方政府制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法对土地冲突中相关利益主体和引起冲突的客体(土地)进行了具体分析,对中国城镇化中土地冲突暴发诱因和深层次原因进行了整理归纳。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是学术界研究农村土地问题乃至"三农"问题的一个热点。国外在推进农用土地流转过程中,注重通过法律制度明晰产权、规范引导和经济激励农用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土地集中和规模化经营。为了使中国土地集中,推动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明晰土地产权、法律保障市场调节流转、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完整流转的法律规范、物权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应法定、注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土地规模经营之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土地分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土地分类存在的混乱问题,在综评国内外土地分类和吸取其精华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具有自然地理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这一特殊的双重性,结合笔者的科研成果与工作经验 ,建议从土地自然分类、土地资源分类和土地利用分类三个系统组成土地分类体系的思路出发, 并以浙江省为例,提出由此组成的土地分类体系试行方案.通过组编<浙江土地资源>科技专著的试用,初步证明可能是解决土地科学分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外图书馆联盟理论研究的文献,介绍、分析国外图书馆联盟的起源与发展概况、成立的原因、类型、活动、管理、发展趋势与出现的问题,以期了解国外图书馆联盟理论研究的研究态势,为国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近代文献中的图像作为重要的历史史料,日益受到人文学者的重视,大规模图像资源的深度标注也随之成为图像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深度学习对海量图像进行内容解析是图像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EfficientNet的迁移学习在近代文献图像分类中的实证研究,解决大规模近代文献图像的自动分类问题,提高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准确率和效率。[方法/过程]本文的研究方法,是根据近代文献图像中的特征分析,采用7 645张近代文献图像数据集,通过裁切、白平衡、色调分离、仿射变换等图像增强手段串行叠加,提高样本图像的多样性,并通过对深度学习算法的研究,使用微调的简化EfficientNet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迁移学习,最终得到了在近代文献图像分类上表现良好的模型。[结果/结论]本文的研究结论,是根据实验结果发现,该模型有效提高了图像分类效率和分类准确性,对于解决近代文献中大规模图像的自动分类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给效率低下,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其原因在于作为公共服务消费者的居民参与不足,没有发挥社区应有的作用.国外公共服务社区化模式,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对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从社区社会资本、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等方面对公共服务社区化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西方发达国家公共服务社区化改革趋势,最后对国外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土地空间利用与土地空间使用权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土地空间使用权的概念和意义,并通过借鉴国外立体地价评估方法,对我国土地空间使用权评估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概念界定、驱动力因素分类和驱动力分析的研究进展。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作为LUCC研究计划中提出的3个研究重点之一,对于分析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原因、变化的基本过程,最终实现对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和调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研究旨在阐明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稳定性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变化趋势。[方法]于2011年底,我们在江苏与陕西2省的24个村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工作。[结果]在不同的村之间农户的土地产权稳定性差异很大。在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稳定,并且享有绝大部分的权利。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低,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在另外一些村中,农户的土地产权相当不稳定并受到很大限制,并且村干部和上级政府对土地具有强制力。在这些村庄中征地和调整土地频率都很高,当发生土地变化时,往往不需要召开有村民会议。随着时间的推移,征地的情况越来越多,涉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此外,土地调整的频率逐渐降低,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小。[结论]该研究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