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EC防除移栽水稻田杂草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为氯氟吡氧乙酸和2甲4氯的混配制剂,它互补了各自的不足,防除移栽水稻田空心莲子草、耳叶水苋、莎草等效果优良,对水稻安全。田间用量一般为223~318 g a.i./hm^2。  相似文献   

2.
30%2甲4氯.氯氟吡氧乙酸可湿性粉剂562.5~675.0 g a.i./hm2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播娘蒿、藜的防效很好,对荠菜防效较好,对冬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3.
2甲4氯·氯氟吡36%可湿性粉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同时分析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和乙酸为流动相,使用ODS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20nm波长下对试样中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和定量分析。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1和0.999 0,标准偏差为0.026和0.032,变异系数为0.09%和0.53%,回收率为99.84%和99.63%。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以满足2甲4氯和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氯噻啉清洁生产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以2-氯-5-氯甲基噻唑和2-硝基亚氨基咪唑烷反应制备氯噻啉的清洁生产工艺,通过对物料配比、缚酸剂、结晶溶剂等工艺参数的优化,抑制了副产物的产生,提高了反应收率和产品含量。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对地下害虫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具有增效作用的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最佳复配组合,并评价其田间应用效果。采用浸渍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不同配比下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并选择最佳配比加工成制剂进行室内安全性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评价该复配剂对玉米田沟金针虫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以配比2∶5、4∶5和2∶1复配时的共毒因子分别为41.16、23.88和36.07,经细化配比后,以配比1∶3、2∶5、4∶5、1∶1、2∶1和3∶1复配时共毒系数分别为121.77、228.03、284.41、175.05、150.98和135.80,其中以4∶5复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显著;按照此比例配制的15%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种衣剂,以该种衣剂0.5、1、1.5、2、2.5 g (a.i.)/kg剂量处理后在玉米出苗后2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4.76%、59.52%、66.67%、71.43%和78.57%。氯虫苯甲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防治地下害虫金针虫幼虫增效作用明显,15%氯虫苯甲酰胺·高...  相似文献   

6.
36%氯氟吡氧乙酸·2甲4氯可湿性粉剂405~540ga.i./hm^2对冬小麦田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并且持效期较长,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50%杀螟丹WP为对照药剂,进行140g/L氯虫·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40g/L氯虫.高氯氟CS对甘蔗螟虫有良好的防效,其中3000倍液防效最高、速效性最好、持效期最长,药后7~35d防效达82.58%以上,明显高于200g/L氯虫苯甲酰胺SC和50%杀螟丹WP;其次是4500倍液,药后7~35d,防效为79.46%以上,且对甘蔗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分别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和气相色谱检测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中2种有效成分在豇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及消解动态的方法。结果表明:豇豆和土壤中分别添加0.005~1 mg/kg 4个水平的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其平均回收率为80%~105%,相对标准偏差为0.70%~9.5%。北京和海南2地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在豇豆中的半衰期为4~6 d,土壤中的为10~24 d。成熟时采收,豇豆中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量均低于0.2 mg/kg。推荐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在豇豆上的使用剂量为有效成分45 g/hm2,使用方式为喷雾,施药次数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为7 d,安全间隔期为5 d。  相似文献   

9.
2,2-双(对氯苯基)-1-氯乙烯又称p,p'-DDE,是农药p,p'-DDT重要的一级降解产物,在环境中广泛存在,对哺乳动物具有显著的雄性激素受体干扰效应。p,p'-DDE的稳定氯同位素δ37Cl值的测定可用于环境中化合物的示踪及迁移转化研究。本文报道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Cl-产率和GasBench-IRMS离线法测定p,p'-DDE δ37Cl值的氧化脱氯反应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氧化脱氯反应条件。以CuO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脱氯反应将p,p'-DDE中的有机态氯转换为Cl-,比较了真空度、不同反应温度和不同反应时间对Cl-产率和δ37Clproduct SOMC/‰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真空环境下,当p,p'-DDE与足量CuO反应时,δ37Clproduct SOMC/‰值与Cl-产率在500~720℃范围内满足线性方程y=1.44x-4.41,R2为0.96。且在720℃、反应1 h的条件下,p,p'-DDE δ37Cl值的测定误差最小,在±0.15‰以内。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SC对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浓度,为甘蔗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不同剂量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为处理,并以螟虫防治常用农药10%阿维.氟虫双酰胺SC(稻腾)和3%阿维菌素EC为对照药剂,进行甘蔗螟虫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1~2龄幼虫高峰期,每ha使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300~450 mL,对甘蔗螟虫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96.7%,且药效期长,防效明显优于10%阿维.氟虫双酰胺SC等常用药剂。从使用成本与防治效果两方面综合考虑,生产上20%氯虫苯甲酰胺SC的使用剂量以375 mL/ha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