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对优质抗病滇型杂交粳稻滇杂31不同栽插密度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的牟定县和温凉粳稻区的大理市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滇杂31在温暖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30.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温凉粳稻区的栽插密度以45.0万丛/hm2,2苗/丛产量最高,不同栽插密度之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滇杂31是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用育性稳定的滇Ⅰ型不育系榆密15A和优质抗病的恢复系南34组配育成的,200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表现出杂种优势强、稳产高产、抗病性强、米质优、食味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为加快滇杂31的推广应用,更好地发挥其优良种性,在云南温暖粳稻区(粳稻面积30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58%,海拔1450~1850m)和云南温凉粳稻区(粳稻面积18万hm2左右,占全省粳稻面积的35%,海拔1850~2200m)进行滇杂31栽插密度试验,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龙粳39、龙粳31按4:6的比例混合种植,研究不同栽插密度对二者混种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行距30cm、株距13.3cm、每株5苗产量最高,产量达9423.9kg/hm2.  相似文献   

4.
施肥和密度对杂交粳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运用裂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施肥和密度对杂交粳稻产量、产量构成及其群体质量的影响,明确了杂交粳稻高产(≥9.75t/hm^2)栽培的适宜施肥量和栽插密度分别为纯N225~262.5kg/hm^2、栽插密度33.3~37.5万穴/hm^2。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在丹寨县推广优质高产粳稻品种,对新引进的楚粳28、滇杂58、滇杂47、滇杂31、江西优3号(CK)等5个粳稻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滇杂58和滇杂31在植株长势、分蘖情况及产量方面,均不同程度地优于江西优3号(CK),可在丹寨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改变贵州冷凉山区水稻低产面貌,推广滇杂31丰产栽培技术,面积累计2666.8 hm2,单产达563.7kg/667m2,增产73.1%.  相似文献   

7.
摘 要:天优华占由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单位选育而成新品种,米质优良,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因而,对于天优华占最佳氮肥用量和种植密度的研究及其高产机理的探讨,可为该品种在金华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支持。以晚稻天优华占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20、165、210kg/hm2)和栽插密度(22.5万/hm2和16.5万/hm2)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其最佳的栽培方式。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不同施肥水平间天优华占产量水平差异较大。两种栽培密度下,天优华占的产量都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施氮水平,以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高密度和低密度下,均以高肥区产量水平最高,分别达到7 464.3、6 534.8 kg/hm2。通过此研究发现,天优华占最佳栽插密度为22.5万/hm2,每1 hm2施用氮肥210 kg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栽插密度有利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提高。栽插密度主要通过水稻的群体结构来影响产量,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及蛋白质含量等影响较大,在试验范围内(7.5 ̄25.5万丛/hm2),栽插密度与垩白米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与整精米率呈倒二次曲线分布关系;与蛋白质含量接近线性正相关。从优质高产兼顾的角度考虑,在浙江地区的生态条件下,单季杂交籼稻的栽插密度以16.5 ̄21.0万丛/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宁化河龙贡米水稻新品种‘玉针香’、‘农香32’和‘宜优673’为试验材料,进行3种不同密度种植,设置15万丛/ hm2、18.75万丛/ hm2及22.5万丛/ hm23个处理的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水稻生育期、抗病性、植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高低对水稻生育期和稻瘟病发病率影响不大,高密度种植时水稻纹枯病发病率和有效穗数增加,分蘖数和穗总粒减少;‘玉针香’和‘农香32’在种植密度18.75万丛/ hm2时产量最高,‘宜优673’种植密度22.5万丛/ hm2时产量最高;3个品种在3种密度组合种植中,以‘宜优673(A3) ’×密度B3(丛距20.2 cm)组合产量11.04 kg最高,较其他2个品种相比增产幅度在6%以上,因此‘宜优673’可做为河龙贡米首选优良水稻品种,种植密度22.5万丛/ 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以粳稻新品种岫粳16号为试验材料,以800kg/667m2为产量目标,设1.4万~3.2万丛/667m2共7个处理研究其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岫粳16号产量影响较大,产量随栽培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其中2.0万丛/667m2(处理3)、2.3万丛/667m2(处理4)达到了产量目标.栽培密度的大小对岫粳16号产量、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及主要农艺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效穗、生物产量、经济系数、穗总粒、穗实粒、基本苗、最高茎蘖数、全生育期与栽培密度关系密切,且呈现规律性变化,其余的因素变化不大,且无规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氮肥施用量与栽培密度对Ⅱ优航1号作早稻再生稻栽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施氮量、栽培密度、施氮量与栽培密度互作对头季稻产量差异极显著,但对再生季产量差异不显著。栽培密度对两季总产量差异显著。头季每公顷施纯N 150kg与栽培密度22.5~30万丛搭配和每公顷施纯N 195~240kg与栽培密度15~30万丛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再生栽培能获得两季高产。再生季有效穗与头季有效穗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种植密度能提高玉米单产,为指导绥阳县山区玉米种植,2013年在黄杨镇开展了对中单808种植密度的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4.8万株/hm2产量最高,单产达9.3t/hm2,进一步作线性分析表明,产量曲线最高值对应的密度是4.8773万株/hm2.建议山区玉米在土壤肥力好的地块,种植密度4.5万~4.9万株/hm2株为好;在土壤肥力低的地块,种植密度4.7万~5万株/hm2为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适宜贵定县的水稻栽插密度,以准两优1102为试验材料,开展了6个不同密度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与栽插密度无关,有效穗数以3300穴/667m2最多,单产变化依次为13300穴/667m2>12000穴/667m2>11000穴/667m2>14000穴/667m2>15000穴/667m2>10000穴/667m2,13300穴/667m2与12000穴/667m2无明显差异,适宜栽培密度为12000~13300穴/667m2。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长沙烟区烟稻复种体系烟后晚稻的适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丰源优299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开展了烟后晚稻的肥密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烟后晚稻全生育期因施氮延长2d,与密度无明显关系;水稻LAI整体随施氮量和密度增大而提高,但是施氮量和密度间存在互作效应,且两年的互作效应有差异;烟后晚稻叶片SPAD值因施氮而明显提高,与密度关系不大;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较稳定,不因密度与施氮量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密度与施氮量对烟后晚稻产量构成因素有明显互作效应,较低密度(152 000~200 000穴/hm 2)条件下,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随密度和施氮量增大而明显提高,而较高密度(210000~300000穴/hm 2)条件下,结实率随施氮量增大而增大,有效穗数、穗粒数和产量随施氮量增大表现先升后降趋势,密度300 000穴/hm 2、施氮90kg/hm 2处理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杂交水稻江优919的适宜手插密度,采用两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天柱县和石阡县开展了不同种植规格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密切相关;同一密度、相同株距、不同的宽窄行设置对产量形成有一定影响;天柱点适宜手插密度为13468~14815穴/667m2,株距在15~16.5cm之间,30cm等行距种植;石阡点适宜手插密度为10870穴/667m2,株距为23.1cm,行距设置为36.6+16.5cm或33.3+19.8cm,平均为26.55cm。  相似文献   

16.
栽培因素对重庆稻茬免耕蚕豆影响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不同栽培因素对重庆地区稻茬免耕条件下蚕豆生产的作用,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品种、密度、施肥和播期对稻茬免耕蚕豆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影响其产量形成的最主要因素,不同品种对重庆稻闲田这种高湿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异极显著(P<0.01);影响蚕豆株高的主要因素是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和播期因素;密度、品种、施肥均对蚕豆单株粒数有显著影响(P<0.05);影响蚕豆百粒重主要由品种自身的遗传因素决定。综合考虑,重庆地区稻茬免耕蚕豆的最优措施为:‘苏03021’在10月22日播种,密度为12.7×104株/hm2,施用过磷酸钙450 kg/hm2+尿素75 kg/hm2,此时产量可达2725.2 kg/k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合理的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三部分。此文从每蔸基本苗数、单位面积蔸数和行株距配置3个方面综述了栽插密度对水稻群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