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延津县不断巩固发展优质强筋小麦,强化科技支撑,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科学院、,西北农业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和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和指导来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和"订单+现货和期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1延津县小麦的生产概况1.1延津县农业基本情况延津县位于河南省北部,地处中国黄淮海小麦优势区核心区,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小麦常年种植面积100万亩,秋季以  相似文献   

2.
农业产业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业生产经营一线调查数据,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农业产业链各市场主体的利益分配机制,聚焦农业供给端产业化经营模式、产业组织、产业链构成、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形式等热点问题,以重庆市现代柑橘产业为例,深入分析了柑橘产业化实践中的不同产业经营模式以及柑橘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与现状,通过对不同的经营模式及产业链利益机制、分配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农业"是一种生产方式、产业模式与经营手段的创新,通过便利化、实时化、物联化、智能化等手段,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农业产业链环节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以"互联网+农业"为驱动,有助于发展智慧农业、精细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相似文献   

4.
<正>涿鹿县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围绕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产业链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正在实施的四种新模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一、构建现代园区带动模式,把农村农业资产经营起来涿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积18.5平方公里,覆盖矾山镇6个行政村。园区以"公司+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经营,尝试将既有的葡萄、杏扁等农业产业化项目通过经营创造更高效益。目前园区内3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2.5万吨,辐射带动周边2万亩酒用葡萄的  相似文献   

5.
宝鸡市优质小麦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宝鸡市优质小麦经过多年发展,"加工企业+种子企业+农业部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模式日趋完善。介绍了宝鸡市小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产业发展模式和取得的成效,通过组建优质小麦产业联盟,延伸产业链,发挥全产业链成员职能,形成了稳固的利益链,提升价值链,优质小麦得到规模化发展,实现了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6.
正产业扶贫是致富之源、脱贫之基。河南省商城县在打好脱贫攻坚战过程中创新提出了"产业树"的扶贫理念,探索培育了"龙头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树"扶贫模式。"我县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的形式,把千家万户的自主经营转变为有组织、有分工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产业链,结成利益共同体。"商城县县长周哲说。在这个利益共同体中,商城县形象地将龙头企业比喻为"树干",合作社  相似文献   

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山东等地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们认识农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从田间到地头",而是从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也涵盖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向产前和产后的延伸.在产业化经营的农业观念下,过去单个的某一农产品都形成一个产业链或产业体系,整个农业将呈现为由众多的和各具特色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组成的"龙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8.
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文章主要全面阐述了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和淮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从而希望能够对淮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正>一、淮滨县特色农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淮滨县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现已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特色农业发展新格局,小产品成就了大产业。(一)粮食产业逐步做大做强目前,淮滨县的弱筋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到3.333万hm2,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淮滨县金豫南粉业公司、淮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中,互联网已经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为传统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生产分工与协作的载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我国农业创新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产业分布不均匀、信息不对称。通过"互联网+农业"模式,可以使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竞争力与效益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优势.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笔者在提出农业产业集群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延伸产业链,构筑农业产业集群分工协作体系、构建多样化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优化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环境等促进河南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海安县创建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为例,研究了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技普及、项目推动、农企合作形成的"政府+龙头企业+科研院所+基地+农户"的绿色食品原料生产经营模式。该基地的创建,推进了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了品牌农业发展,增强了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对健全各项制度、促进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综合借鉴国内外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历程、经营主体以及发展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将产加销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经营的形式,以此来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对新疆巴州焉耆县的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实地调查研究,以焉耆县嘉盛农拓者公司为例,通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当前新疆辣椒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与国外农业产业化比较分析,得出当前新疆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发展不平衡、体制与机制不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及农产品加工缺乏竞争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践证明,产业集群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促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方式。本文基于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研,围绕产业竞争力关键要素,从产业集群视角分析了苏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短板",并从优化农业产业链、"特色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人才培养、农业产业生态圈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现代化经营方式与产业组织形式,从整体上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而"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作为我国传统农业转型的主要选择之一,可以有效整合农户资源与市场资源,弥补农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障农户利益,并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该文主要探讨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的主要类型及特性,并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临颍县是农业强县.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处于全省领先位置.但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单纯依靠农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联动工业农业.打通一二三产业.实施“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三化互动战略。加快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工业向现代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山东等地率先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在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我们认识农业提供了新的视角,农业不再是过去的“从田间到地头”,而是从传统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一直延伸到“餐桌”,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种植业,也涵盖畜牧和水产养殖业的向产前和产后的延伸。在产业化经营的农业观念下,过去单个的某一农产品都形成一个产业链或产业体系,整个农业将呈现为由众多的和各具特色产业链或产业体系组成的“龙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基于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导性、基础性作用的认识,中化提出MAP模式,以农业投入品领域科技和产业的绝对优势叠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联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致力于重塑农业服务模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4年来,MAP围绕"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和服务平台"定位,通过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农业产业要素,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田间到舌尖、线上通线下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着力提升价值链、打通产业链、贯通数据链,实现了为消费者种出好品质、为种植户卖出好价钱、为产业链集好大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贺兰县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全产业链融合、种养结合、互联网+农业融合、传统农业向休闲观光农业延伸型融合的优质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进行阐述,分析了融合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旨在推动贺兰县乃至宁夏优质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泰州农业产业化存在经营模式单一、利益联结和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产业化经营一体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户缺乏利益代言人,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末端,风险识别和预防机制缺乏,农户仍是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传统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运行成本高昂;针对上述分析,认为现阶段宜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通过培育农民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农民公司,引入强契约和强关系治理农民与农民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有助于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