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茶树冻害减灾避灾关键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茶区面积大、分布广,气候因子、地理条件复杂,特别是高纬度、高海拔的地区,茶树越冬很易遭受冻害。茶树冻害后不仅会造成当年春茶减产减值,甚至绝收,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以后一、二年的茶叶生产效益。我们对冻害受灾茶园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对茶树冻害减灾避灾关键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气候变暖形成了冬季温度明显偏高,导致了越冬作物生育进程加快,冬小麦拔节期提前,冻害加重发生。霜冻是指在温暖时期(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到足以使作物遭到伤害或死亡的灾害性天气。霜冻,特别是春季晚霜冻,是主要农业自然灾害之一,冻害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造成的损失和社会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当前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突发的严重冻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更大。  相似文献   

3.
谨防倒春寒     
《茶业通报》2003,25(1):43-43
今年冬季冷暖交替,小寒以后气温转暖,常常预示春季将有倒春寒发生,会使刚萌发的茶树嫩梢,受到严重冻害,即使是刚萌动的芽,也会因受冻伤,而形成许多不规则的黑色的斑点,以致叶片不能展开而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因此,茶园应加强预防,尤其是一些特早生,早生品种茶园应当做好准备工作。一般最有效的方法是在茶园四边准备可以焚烧火土灰的杂草,并覆盖泥土,及时了解当天天气预报,如有0℃以下低温出现,应立即焚烧火土灰,使熏烟在茶园上空缭绕,可以有效地保持茶园气温不致结冰。如果冻害已经发生,应及时修剪去受冻枝条,减少养分…  相似文献   

4.
浙江台州地区山地茶园多,茶园发生的冻害,主要由冰冻和霜冻所致。通常有12—1月的茶树越冬期冻害和3、4月的茶树萌芽期冻害。 (1)茶树越冬期冻害。台州地区12—1月气温最低。据近20多年来的气象资料,其绝对最低气温为-5.4℃~-9.9℃,茶园居多的山区、半山区,绝对气温还要低些。在此期间,茶树显然已经受过寒冷的锻炼,进入越冬休养生息,但由于气温连续处于0℃以下,使茶园土壤结冰,土壤中的水份移动和上升受到阻碍,茶丛上部叶片往往因失水过多而枯萎。如再刮起寒冷的西北风,不仅叶片卷缩、脱落,枝杆也会枯萎。  相似文献   

5.
武威市霜冻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减少霜冻造成的损失,笔者以1961—2015年武威市各县(区)霜冻和农作物生育及产量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霜冻特征及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结果表明:(1)55年来武威市各县(区)初霜日推迟17~23天,终霜日提前20~29天,无霜期延长天数达39~48天;变异系数:无霜期终霜日初霜日;(2)终霜日60年代到90年代多为正距平,21世纪以来多为负距平;而初霜日和无霜期60年代到90年代多为负距平,21世纪以来为正距平;60、70年代距平变幅较大;(3)从霜冻出现时平均地面最低气温看,发生重霜冻害概率民勤9%,凉州2%;发生中霜冻害概率民勤7%,凉州7%,古浪2%;而发生轻霜冻害概率民勤84%,凉州91%,古浪98%;(4)霜冻对喜温作物春玉米的影响明显大于春小麦,且春玉米三叶—七叶期是霜冻危害最敏感的时期,初霜日越早、无霜期越短,春小麦、春玉米和粮食作物易受早霜冻害影响产量;而终霜日越晚,农作物遭受晚霜冻害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茶园总面积1.01万hm2,去冬发生了较大冻害,根据冻害后在日照、青岛、临沂三市10个县(市)调查结果,全省春茶减产约27.93万kg,减产春茶35%。通过冻害因素分析可知,土壤含水量低,冻土深度加厚及管理水平低均与冻害呈正相关。并提出了冻害后技术措施,提高茶园冻害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1951-2008年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摘要: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了霜冻的发生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太原市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d。2)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期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3)太原市初、终霜冻日和无霜冻期的线性倾向率分别为2.2d/10a、-1.8d/10a和4.0d/10a;无霜冻期的延长趋势最显著,通过了 的显著性检验。4)太原市特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7%,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为15.5%,特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5.2%,偏晚终霜冻发生频率为6.9%;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  相似文献   

8.
2014年5月3—5日,张家口杏扁种植区出现了严重的霜冻害,笔者应用实时MICAPS气象资料和地面观测资料,对本次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成因、前期气候背景、预报经验指标分析,发现高低空强烈的冷平流为霜冻发生提供了基本的平流降温条件;连续的冷平流作用和强烈发展并稳定维持在张家口北侧的东北低压,是造成这次低温霜冻持续时间长的关键系统;霜冻发生前出现的降水是这次杏扁冻害造成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准确的天气预报是杏扁冻害防御的重要基础,霜冻预报经验指标可以为杏扁的冻害防御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袁先安 《茶业通报》2004,26(4):160-161
良种是茶叶优质、高产、高效的基础,提高茶树良种化水平,是实现茶叶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安徽省舒城县农业局选育的“舒茶早”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型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适制绿茶,抗性强,适宜长江南、北茶区,2002年被审定为国家级茶树良种,审定编号为国审茶2002008。舒城县已有40hm2“舒茶早”良种园进入盛产期,实践证明,舒茶早芽叶生育力强,发芽早、整齐,长势旺,产量高,春茶萌芽一般在3月上旬,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春茶每667m2产名优茶达50kg,产值达3000元左右,全年每667m2产量可达250kg。由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王玲  于执国  谭胜利 《种子科技》2010,28(11):37-39
<正>近年来,小麦冻害问题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小麦冻害对小麦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一些损失。为了减少冻害损失,确保小麦安全越冬,现将小麦冻害的发生原因及防御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61—2010年山西终霜冻的周期分析及其突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芬  张建新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9):183-189
为了深入研究山西霜冻的发生演变规律,提高防霜减灾能力和农作物产量,利用山西62个测站1961—2010年的逐日最低地温资料,采用Morlet小波以及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山西终霜冻日1961—2010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平均终霜冻日呈现提早结束的趋势并有显著波动变化,除1980—1989年及2005—2010年外,均表现为显著提早的趋势;2001—2010年是山西平均终霜冻日波动最为剧烈的时期。小波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山西轻微终霜冻、中度终霜冻、重度终霜冻的主要周期分别为15年、12年和7年;次周期分别为1年、1年和5年;目前,山西正处在轻微终霜冻的提前期以及中度和重度终霜冻的推后期。M-K突变检验表明,2001—2010年山西平均终霜冻日在1990年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气候突变,且大部分站点的终霜冻日在1975—1996年之间都发生了突变,突变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南部偏早北部偏晚,中部偏早、东部和西部偏晚的分布特征;突变在1980—1989年的分布区域最为广泛,中西部、西北部、东北部和中东部地区是突变最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仙寓早茶树新品系是在祁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由祁门县科委主持,省茶叶研究所合作在祁门县箬坑乡农民倪炽农发现的特早生单株并进行初步繁殖的基础上,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经多年的品比试验与区域试种表明,仙寓早具有特早生、优质、抗寒性较强等优良经济性状,适宜在我省江南及江北茶区栽植,目前在祁门县试种面积已达14hm2,现将该品系的经济性状、快繁及高效栽培技术简述如下。1 仙寓早的优良经济性状仙寓早是在国家级茶树良种祁门种中选出来的,优中选优,具有如下比祁门种更加优良的经济性状。1.1 春茶萌发期特早:经多年观察,仙…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的茶树,忍耐低温程度不同,一般中、小叶种茶树,能耐-8~-10℃的低温。但在早春,茶芽已萌动时,只要达到0℃的气温,茶芽就会受冻害。因此,即使是江南茶区也要做好防冻准备。冬季灌水是最好的防冻方法,其次是茶园行间铺草、种植防护林带,另外,在春季低温前熏烟也很实用有效,如在茶园四周堆积七成干的杂草或木屑,层层盖土,也可用硝铵加锯末加少量柴油混合后,在预报有霜冻前的夜间点燃。如果已发生冻害,应及时剪除被冻死的枝条,避免继续消耗水分、养分。(茶农)注意预防茶树冬春季冻害@茶农  相似文献   

14.
为开展利用气候资料进行茶树生长季气象服务工作,研究了茶树生长季的气象要素指标值,利用长清地区(1981—2010年)的气候资料,分析了热量、水分和光照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地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探讨了有利和不利的气候因素以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夏两季气温相差较大,影响茶树的生产周期和旺季生长;1—4月的低温冻害,对茶芽的萌动和春茶的产量有一定影响;长清月平均降水量变化较大,5—9月降水量基本满足茶树生长的需求,冬春季节(12—4月)的降水量偏少,加上空气干燥,不利于春茶产量的提高;光照时数能满足茶树生长的要求,但在茶树生长季的6—9月,日照百分率>45%,茶叶品质受到影响。准确掌握当地气候条件的利弊,为建设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气象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引种茶树已有14年。1979年茶园达8万亩,产茶2.2万担,高产茶园亩产有达四、五百厅的。在日照、胶南、莒南等十多个县市茶树已成为部分社队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山东省处于暖温带,气候条件属于茶树要求的最下限。每年都有轻微冻害,七十年代则几乎每隔二、三年有一次大冻,周期性冻害已成了茶树的“例行灾难”。  相似文献   

16.
一九九五年冬日照市茶树普遍遭受冻害,全市2900公顷茶树其中有980公顷冻害十分严重,冻害面积约占总面积的34%,冻害范围之广,面积之大实为历史上罕见。充分表明,日照市茶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各种越冬防护措施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因此,分析茶树冻害原因,探索合理有效越冬防护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冻害原因1.气候因素在影响茶树冻害的诸因素中,气候异常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1995年冻害原因是由低温和降水减少影响,当年小于一10℃的气温累计12天,比平均年份还多9天。1995年十一月份至1996年三月底,历时五…  相似文献   

17.
2006~2007年度小麦生育中、后期,济宁市及周边地区麦田发生了较大面积春季冻害和后期倒伏,给小麦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冻害造成有效穗数减少,倒伏造成千粒重下降。为正确认识和解决因小麦冻害和倒伏发生的种子纠纷,现根据小麦冻害和倒伏原因的调查分析,谈一谈小麦春季冻冷害和后期倒伏与品种的关系及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麦发生冻害对产量影响极大.近几年来,小麦冻害在黄淮冬麦区连续大面积发生,最为严重的是2005年安阳、新乡、2006年商丘均大面积发生了小麦冻害,直接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给农民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探明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并及早预防,或在发生冻害后及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使冻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文主要介绍小麦冻害发生原因及其预防、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正沂蒙茶区是我国北方茶叶的主栽区,但茶树冻害的发生时常困扰着沂蒙绿茶的健康发展。下面对沂蒙绿茶冻害发生及预防做一介绍。一、沂蒙绿茶冻害产生的因素1.气象条件冬季气温长时间偏低是茶树发生冻害的首要因素,干旱和大风更是加剧冻害的危害。如2007-2008年连续2年沂蒙绿茶普遍发生冻害,一是在初冬温度偏高,而冬末温度呈断崖式下降且降温后温度长时间不回升;二是降雨不均。以2007年为例,沂蒙茶区降雨量达825.9毫米,但在茶树越冬的重要月份(10月)较往年降雨量少60%。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田进行化学除草是一种常用技术,但使用不当造成药害的现象,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现将几种除草剂在麦苗上的药害症状介绍如下:异丙隆是一种选择性内吸性传导型除草剂,抑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发挥灭草作用。施用后会降低麦苗的抗冻能力,在短期内遇低温霜冻天气,麦苗容易受冻害,出现常说的"冻药害"现象,叶尖干枯,叶片像开水烫一样,是典型的冻害症状。一般施药后15天内出现,严重的霜冻天气,就可能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