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农作物秸秆是地球上第一大可再生资源,我国拥有量居世界首位。全国每年生产的大量秸秆中约65%没有得到综合利用。一些农民采取最简单的处理方式——焚烧和随地堆弃,造成了大气污染、土壤退化、火灾事故、交通堵塞、村容破坏等大量的社会、经济和生态问题,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是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晓 《农业工程》2017,7(5):66-67
我国具有丰富的秸秆资源,而由于其环保的特点,秸秆发电项目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虽然国家在政策和法律法规上都对其开辟了道路、提供了保障,但是力度还是比较小。因此对于制度体制要有所创新,要能够带动起地方政府对于秸秆发电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保证其执行力,我国的秸秆发电项目在推广和实施中才能有所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农牧业有机废弃物污染,提高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率。以水稻秸秆和发酵牛粪为原料,采用热压成型技术制备生物质育苗钵,并对生物质育苗钵成型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压力、成型温度、秸秆含量、含水率对成型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当成型温度在120℃、140℃,秸秆含量为8%、7%,含水率为16%时,成型育苗钵抗破坏强度和耐久度均达到峰值,成型压力与抗破坏强度和耐久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农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强  郑玉莲  孙先丽 《农业机械》2023,(1):60-62+64
针对农村秸秆污染和目前秸秆还田过程中存在的病虫害加重、影响播种质量等问题,即墨区抓住2021年农业农村部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建设机遇,通过秸秆加施生物腐熟剂深翻、秸秆离田微生物发酵堆肥、就近消纳,并采用收储运、堆肥、撒肥全程机械化等有效措施,实现了秸秆还田的低成本、高效率、机械化,将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耕地地力,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秸秆焚烧严重,影响航空和陆路交通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土壤结构。引导农民秸秆综合利用,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研发,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倡秸秆还田、提倡秸秆饲料、提倡秸秆发电等现实可行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关心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国家科技部、四川省科委、四川省农机局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列为“九五”重点科技项目。1998年8月四川省委项目“城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公开招标,四川省农机院在竞争答辩后中标,承接“秸秆气化...  相似文献   

7.
为了推进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实施,10月9日~15日,夏县农机局督查组深入到瑶峰、水头、裴介等9个乡(镇)51个项目村,对玉米丰产方机收秸秆还田项目实施进行了督查。  相似文献   

8.
王薇 《四川农机》2000,(5):24-25
作为成都市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项目承包的负责人和参与者,对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下面,我就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成都市秸秆禁烧工作中的推广应用谈点自己的体会及认识。 一、成都市推广机械化秸杆还田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90年代初期,成都市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改造低产田配套进行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探索,通过机械作业,将秸秆粉碎直接翻耕入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1992年,都江堰农机推广站科技人员研制成功 1GM系列水田埋草旋耕机。该机能够直接配套在各型拖拉机上…  相似文献   

9.
实施小麦秸秆切抛覆盖还田技术推广项目,能够有效防止秸秆焚烧,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等分布组合状况,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主要包括:多点试验示范、技术方案制定、技术措施制定和主要技术关键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机械化揉丝制草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秸秆挤丝揉搓加工技术是变传统的玉米秸秆横向铡切为纵向挤丝揉搓,将玉米秸秆揉搓加工成柔软的丝状饲草,玉米秸秆经挤丝揉搓加工后,破坏了秸秆表皮结构,使饲草柔软,适口性好,可提高采食率。传统铡草青贮秸秆利用率在70%左右,而挤丝揉搓加工的秸秆饲草利用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未央区地处西安市西北郊,邻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迎宾大道、绕城高速公路穿区而过。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未央区农机部门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有效防止对农业生产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禁秸秆焚烧,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启芳 《农业工程》2018,8(7):91-94
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农业生产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秸秆,若这些秸秆得不到妥善处理,不仅影响到农民的正常劳作,同时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以秸秆粉碎机关键工作部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秸秆粉碎机关键工作部件进行了分析和设计。通过对粉碎机主轴力学分析与不同荷载下的受力研究,探讨了该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由辽宁省农牧业机械研究所研制,辽宁雄风农牧机械有限公司制造生产的“秸秆压块成套设备”项目最近在沈阳通过了由辽宁省科委主持的科研鉴定。与会专家和领导对于利用秸秆资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一致认为该成套设备的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在该项目上的空白,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标准,为我国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创出一条新路。该项目是辽宁省“九五”重点攻关项目。该成套设备工艺合理,性能稳定、可靠,生产率高,已形成系列产品,可供不同地区和用户选用,其中秸秆压块机已获得国家专利。该产品…  相似文献   

14.
干百年来农民沿袭着深翻土地的传统耕作模式,生态环境日益破坏,近几年沙尘暴又十分猖獗,农机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有效防止沙尘暴漫延的方法之一。大厂县连续5年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连续两年承担农机保护性耕作项目的推广工作,推广免耕面积突破了133.33hm^2,示范田8个,经过两年的推广并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5.
仪征市耕地面积近3.93万hm^2,主要是稻麦两熟的种植模式。稻麦种植面积常年在4.53万hm^2左右,年产秸秆28万t左右。近年来,仪征市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决定》,全力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把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为秸秆禁烧“主疏”渠道和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抓手,以秸秆机械化还田示范县项目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推动秸秆全面禁烧、全量还田。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加大行政推动,秸秆机械化还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秸秆机械化还田率达70%以上,实现秸秆还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农业装备技术》2007,33(2):15-15
江苏正昌粮机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承担的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及关键设备的开发”项目(编号:BE2004331),于2007年2月10日在溧阳市通过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项目验收。该项目在国内首次成功研究了秸秆碱化干法工业化分解技术,并形成了技术体系和相应的装备技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研制了大型平模制粒机,开发了时产2t的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成套生产线。[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机》2009,(11):16-16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大批新项目、新技术得到开发应用。但就大范围实施应用而言,技术比较成熟而又经济实用的项目首推秸秆机械化还田,其次是秸秆经过处理作为家畜饲料。秸秆转化为新能源潜力很大,但目前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有待技术进一步成熟,离大规模推广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地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一大批新项目、新技术得到开发应用。但就大范围实施应用而言,技术比较成熟而又经济实用的项目首推秸秆机械化还田,其次是秸秆经过处理作为家畜饲料。秸秆转化为新能源潜力很大,但目前仍处于试验示范阶段,有待技术进一步成熟,离大规模推广应用尚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9.
8月19~20日,湖南省畜牧局、农业综合开发办检查组一行,对邵阳县国家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组检查认为该县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各项工程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建设标准,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相似文献   

20.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产量大、分布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其含氮、磷、钾、碳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3%、10%、45%。据江苏省泰兴市农业部门统计,泰兴市作物秸秆主要以小麦、水稻、玉米等三大作物为主,大豆为辅。根据2005~2007年三年的统计数据,平均每年小麦秸秆约30万吨,水稻秸秆约35万吨,玉米秸秆约5万吨。合计70万吨左右。历史上,我国有着利用秸秆的优良传统——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火做饭取暖。用秸秆养畜积肥还田。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一方面,秸秆利用开辟了新路子,其综合利用成为一项必须做好的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焚烧秸秆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既造成大气污染,增加了安全隐患,又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结构,成为必须认真对待下决心解决的紧迫问题。最近的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中30%用作农用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