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胡麻开花的多少,座果率的高低是决定单株生产力的基础,是构成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观察胡麻开花习性,探讨其内在规律,揭示影响开花的外界自然条件,对胡麻育种和栽培,提高胡麻籽产量,都有指导意义。现将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坝上农科所和甘肃省清水农校对胡麻开花习性的研究分别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2.
正由于胡麻籽中存在多种脂肪酸、木酚素、膳食性纤维及胡麻蛋白等功能性成分,直接食用胡麻籽有很多益处。1、胡麻籽是以一种非油的形式补充人体必需脂肪酸,直接食用,避免了不饱和脂肪酸在油脂加工过程中的氧化变劣,保持了α-亚麻酸的功效,有利于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血管病。2、直接食用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木酚素和膳食性纤维的含量,有利于抗癌,对预防和治疗长期  相似文献   

3.
胡麻具有耐瘠薄、用途广、价值高的特点,被全球50多个国家种植和应用,是我国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重要的特色油料作物之一。胡麻机械化高效收获技术及其配套装备研发,是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在分析国内外胡麻产业生产研究机构、不同机械化收获模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当前国内外胡麻机械化收获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详细解析了胡麻各类收获技术与配套装备的作业特性,对国内外不同胡麻收获装备作业特点的异同进行了对比。同时,结合当前实际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对胡麻机械化收获未来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以期为胡麻机械化生产技术与装备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亚麻酸容易氧化变质产生异味,应当从食用植物油中除去。胡麻油的亚麻酸含量高达45——65%,而其所含人体必须的亚油酸则只有15%左右。国际上认为胡麻油不宜食用,只能用于工业。澳大利亚的Green等用0.4%的EMS处理胡麻种子,获得了两个含亚麻酸25%左右的突变品系,即M1586和M1722;将这两个突变品系杂交,选出了亚麻酸含量接近零(2%左右)、而亚油酸含量高达50%以上的品系”Zero“.”Zero“的低亚麻酸性状由两对具有加性效应的基因控制。对亚麻酸含量可进行半粒法快速测定筛选。  相似文献   

5.
胡麻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在800—900万亩。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西北冷凉旱作农业区。胡麻种子含油量一般为36.5—49.5%,高者可达50.9%,胡麻油是华北。西北一带人民的主要食用油,从油的品质看,在主要油料作物中油质也是居上等(表1),其突出的特点是油质比较稳定、耐贮藏、好保管、不变质。  相似文献   

6.
旱地油纤兼用型胡麻油籽产量、原茎工艺长度与降水量相关分析万经中,周育灵(甘肃省农业厅兰州730030)胡麻是我省的主要经济作物,70%以上分布于旱作地区。甘肃种植的胡麻多系油纤兼用型,油籽产量、原茎工艺长度与降水关系密切。不仅全年,而且一定时段要求一...  相似文献   

7.
胡麻是我区的重要油料作物,近年播种面积约为300多万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胡麻多分布在较瘠薄的旱坡地上,土壤肥力低,经营管理粗放,缺肥现象比较普遍,是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内外对油用胡麻吸肥规律的研究资料较少。1978年我们曾在水肥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测定胡麻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特点。结果表明:生产100斤胡麻籽实大约从土壤中  相似文献   

8.
胡麻子富含α-亚麻酸、木酚素、可溶性和不溶性纤维素等多种成分,具有重要的医药、营养、保健功能,市场开发潜力巨大。随着胡麻产业化的发展,对胡麻生产的需求会更加迫切。所以,促进胡麻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对改善人民生活、促进胡麻产业化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胡麻是油用亚麻,其综合利用价值非常高。随着胡麻生产的发展,对优异胡麻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胡麻种质的研究和利用已成为推动胡麻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大宗作物相比,胡麻种质资源利用率较低,品种改良方法仍局限于常规育种手段,现代分子遗传学研究落后,导致胡麻新品种选育进程缓慢,育种效率低下,限制了胡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分别从胡麻植物生物学特征、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品种选育概况及传统遗传学、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供我国胡麻科研工作者参考,并期望对提高国内胡麻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研究胡麻籽粒产量形成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采用大田遮雨棚控水法模拟胡麻干旱胁迫,依据2019—2020年甘肃省定西市西巩驿镇的实际产量,以3个品种陇亚12号、陇亚8号、晋亚11号为材料,在苗期、枞行期、现蕾期、青果期,设置正常供水、中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不同程度处理,利用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品种性状等构建胡麻产量响应干旱胁迫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APSIM模型模拟胡麻产量及单株蒴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的均方根误差RMAE分别为43.07 kg/hm2、0.80个、0.52粒、0.03 g、0.54 g,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2、0.78、0.83、0.81、0.83,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性。(2)随着干旱胁迫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的胡麻株高、茎粗、干物质积累量等逐渐下降,其中现蕾期的降幅最明显,对水分需求较大;在重度干旱胁迫下,胡麻各产量因子及籽粒产量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陇亚12号产量较CK降低31.9%,陇亚8号产量较CK降低30.2%,晋亚11号产量较CK降低37.1%。关联度分析可知,影响胡麻籽...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胡麻叶片、果球不同发育阶段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表达水平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以3个胡麻品种为材料,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4个基因,即磷脂酰胆碱甘油二脂转磷酸胆碱酶1基因(PDCT1)、磷脂酰胆碱甘油二脂转磷酸胆碱酶2基因(PDCT2)、脂肪酸去饱和酶2a基因(FAD2a)、脂肪酸去饱和酶3a基因(FAD3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同时研究了它们与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胡麻叶片和果球中4个基因在各个时期中的表达模式符合正态分布模式。在胡麻种子形成过程中,这4个基因是高水平表达的主基因,不同基因之间表达量相关性极显著(相关系数范围0.989≥r≥0.643,P0.01)。在胡麻种子成熟期基因表达量与胡麻品种的脂肪酸组成之间相关性显著。它们的表达与硬脂酸(STE)(0.548≥r≥0.405,P0.01)、亚麻酸(LIN)(0.494≥r≥0.304,P0.01)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LIO)(-0.299≥r≥-0.497,P0.01)呈显著负相关。胡麻中PDCT、FAD2a、FAD3a基因表达导致脂肪酸组成差异,从而影响胡麻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胡麻(Linum usitatissimum L)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纤维作物,在我国年栽培面积在53.3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的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山西等干旱高寒地区,是干旱冷凉地区的主要油料作物。胡麻具有抗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性,因此.胡麻的生态适应性与我省的自然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条件相一致.具有其他作物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合理轮作对作物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明确不同轮作模式和前茬作物对旱地胡麻生长发育和籽粒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胡麻-胡麻-胡麻-胡麻(FFFF)、胡麻-小麦-马铃薯-胡麻(FWPF)、胡麻-马铃薯-胡麻-小麦(FPFW)、胡麻-胡麻-小麦-马铃薯(FFWP)、胡麻-小麦-胡麻-马铃薯(FWFP)和胡麻...  相似文献   

14.
胡麻育种工作所涉及的农艺性状,主要为数量性状遗传。所以,用生物统计遗传学原理去分析有关性状的遗传力,对育种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水稻、小麦、大豆、花生、油菜、棉花、高粱等作物的有关性状遗传力的估测,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对胡麻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力的分析尚少。我们用杂种世代分析法,对此做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胡麻是新疆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其含油率高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有效成分。为了探究新疆不同地区胡麻品种经济性状间的差异情况,研究以5个胡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单株产量和籽粒品质性状等指标进行检测,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探究新疆不同地区5个胡麻品种经济性状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新疆不同地区胡麻品种14项经济性状的变异幅度在4.00%~27.00%,其中株果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且亚麻酸与碘值及株高与工艺长度之间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综合评价显示,新疆不同地区5个胡麻品种的产量及籽粒品质特性间存在差异,伊宁市、木垒县和拜城县最适种植的胡麻品种是伊亚4号,特克斯县和叶城县最适种植的分别是陇亚10号和坝亚3号。此外,伊亚4号和坝亚3号种植在叶城县的经济性状最好,而陇亚10号、定亚26号和内亚10号种植在拜城县的经济性状最好。研究认为,良种区域化是提升新疆胡麻生产效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胡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胡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工作对胡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分类、鉴定以及育种都是非常必要的。本试验对目前国内不同时期选育的96份胡麻品种进行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以评价其种质间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比较形态学标记和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图,都得到了预期的试验结果,两者都可以用于胡麻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的分析。对于国内胡麻育成品种之间的划分总体一致,但在具体类别中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偏差,可能是因为SRAP标记在DNA水平上反映了更多的的差异,而形态标记的基因型与SRAP标记检测出的位点相关性很小。  相似文献   

17.
胡麻套种玉米的理论基础与栽培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胡麻套种玉米立体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在宁南山区灌溉农业区发展的可行性,经济、生态、社会等综合效益及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分析、鉴定和探索。结果表明,当地具备发展胡麻套种玉米的气候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在胡麻套种玉米的生态系统内,通过增加物质投入,优化技术组合其生物生产力、经济产值、人工辅助能转化效益、资源利用效率和物质循环通量可获同步提高;搭配品种、优化带型、肥水管理是胡麻套种玉米栽培技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胡麻生态气候分析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根据甘肃省各地胡麻生物和气候特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确定了胡麻生态气候适生种植区划综合指标,依此对甘肃省胡麻进行适生区划,并分区评述,同时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途径.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对甘肃胡麻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81—2000年甘肃全省71站点胡麻产量和生长期(4~10月)气象资料,用EOF、小波分析和积分 回归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胡麻产量的时空特征,以及不同气象因子对胡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胡麻产量分布 由北向南依次递减;在降水量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产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条件下,胡麻 产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加,适时早播可避免胡麻籽粒期高温对产量的影响。为适应气候变化,应积极试验扩大复 种面积,提高商品量。  相似文献   

20.
胡麻是高寒干旱区的主要油料作物,雁北区年种植百万亩左右。在传统的胡麻生产中,耕作粗放,广种薄收,一般是只抓种与收,经营好的地块也只锄一次,致使长期以来胡麻单产低而不稳。为此,我们于1982—1983年在雁北区平川和丘陵区6个县共9个点进行了胡麻中耕管理增产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适期中耕是提高旱薄地胡麻单产水平的重要增产措施之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