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主要病害1、枣锈病:该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褐绿色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角斑。病菌多在病叶上越冬。6月下旬降雨后,越冬的孢子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旬开始发病,8~9月份病菌不断进行再侵染,受害严重叶片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防治措施:①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使树体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力。②在冬季休眠期,通过合理整形修剪,使园内保持良好的通…  相似文献   

2.
<正>1枣锈病1.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为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病斑表皮破裂时,散出黄粉状的夏孢子。发病严重时造成大量落叶,枣果不能正常成熟,提前脱落,产量大减或绝收,树体衰弱。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病落叶中越冬,  相似文献   

3.
<正>枣锈病又称枣雾,常在果实膨大期引起大量落叶,病树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降低,多不能食用,可造成减产,严重者病树早期落叶后二次发芽,影响来年产量。1症状表现该病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多在中脉两侧及叶片尖端和基部散生淡绿色小点,渐形成暗黄褐色突起,即锈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埋生在表皮下,后期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发展到后期,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4.
正1主要病害1.1枣锈病枣锈病是枣树叶片病害,有时也侵害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成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危害严重时,8-9月份全树落叶,树势衰弱,严重降低枣果的产量和品质。病菌多在病落叶中越冬。第2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多、温度适宜时,越冬的夏孢子开始萌芽侵入叶片。7月中下旬开始发黄,8月中下旬开始大量落叶。多雨、高湿是枣锈病发生流行的重要条件。防治措施:1)在冬季休眠期,合理整形修剪,使树冠保持良好的通风通光条件;彻底清除病落叶,集中  相似文献   

5.
枣锈病是为害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 ,枣树发病后能引起早期落叶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严重时绝产绝收。1 症状 该病只为害叶片 ,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 ,渐变淡灰褐色 ,其后病斑突起呈黄褐色 ,此为夏孢子堆 ,后期破裂 ,散出黄粉状夏孢子。多发生于叶脉两侧、叶片尖端或基部 ,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 ,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在叶正面发生绿色小点 ,使叶面呈花叶状 ,渐变灰黄色 ,最后失去光泽 ,干枯脱落。落叶后于夏孢子堆边缘形成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小 ,黑色、稍突起 ,但不突破表皮。2 发生规律 枣锈…  相似文献   

6.
<正>枣锈病是枣树重要的流行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可引起早期大量落叶、落果,未落的果实皮厚、肉薄、含糖量降低,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品质。1症状该病仅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在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突起成黄褐色锈斑,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近圆形,多发生在叶脉两侧及叶尖和  相似文献   

7.
刘少霞 《花木盆景》2004,(10):23-23
锈病是鸢尾的重要病害,严重发病时,叶片枯黄死亡,影响球茎形成。受病菌侵染的鸢尾,开始时叶片出现褪绿小斑,不久发展成淡黄色或锈黄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疱状小斑,即夏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末状物,即夏孢子。秋季病部开始出现黑褐色、绒毛状冬孢子堆,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状物,即冬孢子。被侵染的叶片,一般提早枯黄,严重的则衰退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1症状枣锈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或聚生凸起的黄褐色小疱,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大多集中于叶脉两侧、叶尖和叶片基部。密集于叶脉两侧的夏孢子堆有时连成条状或片状。夏孢子堆起初生于表皮下,具有假包被,  相似文献   

9.
枣锈病是危害枣树的主要病害之一 ,一旦发病能引起早期落叶 ,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1)症状 该病只为害叶片 ,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 ,渐变淡灰褐色 ,其后病斑突起呈黄褐色 ,此乃夏孢子堆 ,后期破裂 ,散出黄粉状夏孢子。多发生于叶脉两侧 ,叶片尖端或基部 ,叶片边缘和侧脉易凝集水滴的部位也见发病 ,有时夏孢子堆密集在叶脉两侧连成条状。在叶正面发生绿色小点 ,使叶面呈花叶状 ,渐变灰黄色 ,最后失掉光泽 ,干枯脱落。落叶后于夏孢子堆边缘形成冬孢子堆 ,冬孢子堆小 ,黑色 ,稍突起 ,但不突破表皮。(2 )发生规律 枣锈病菌以夏孢子在落…  相似文献   

10.
枣树病虫害防治图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名称形态及为害图症状与发病规律防治方法枣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初期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渐变淡灰褐色,以后病斑突起呈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后期表皮破裂,散出黄粉状夏孢子,进行传播侵染。在与夏孢子堆相应的叶表发生边缘不规则绿色小点,使叶面成...  相似文献   

11.
1 枣锈病 以真菌冬孢子堆在病落叶和2-3年生枝条上越冬。一般6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菌侵入叶片,使叶背生淡黄色的锈状孢子堆,7月中下旬开始发病。雨水多则发病重,严重年份可引起枣树暴发性早期落叶落果,造成绝收。  相似文献   

12.
枣锈病的病菌为担子菌门真菌,只危害叶片.发生初期叶片背面散生黄褐色不规则突起,即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如不及时防治,会造大量落叶,枣果失水皱缩或脱落,失去食用价值,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3.
1)发生症状。主要侵害叶片。受害叶背面起初散生或聚生不规则的土黄色凸起(病原菌的夏孢子堆),大多生在中脉两旁、叶尖和叶基。密集在叶脉两旁的往往许多个连成条状。夏孢子堆开始产生于叶片表皮下,当其成熟后,表皮破裂,散出黄粉(夏孢子)。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以后变成黄褐色角斑。最后病叶干枯,提早脱落。落叶先由树冠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严重时全树叶片落光,只留下未成熟小枣挂在树上,以后失水皱缩。叶片早落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影响生长和翌年产量。秋季病叶上夏孢子堆旁又长出不规则形黑褐色角状物(病原菌的冬孢子堆),稍凸起,但不突破叶表皮。冬孢子堆比夏孢子堆小。  相似文献   

14.
枣锈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病特点枣锈病只发生在枣树的叶片上,初在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点,后逐渐凸起呈暗黄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形状不规则,直径约0.5mm,多发生在中脉两侧、叶片尖端和基部。以后表皮破裂,散发出黄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  相似文献   

15.
病灶:多发生在菜豆生长中后期,主要侵害叶片,病情严重时茎、蔓、叶柄及荚均可受害。锈病发生初期,叶片出现褪绿或淡黄色小斑点,直径约0.5~2.5毫米,稍后中央突起,渐扩大显出深黄褐色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褐色粉末,即夏孢子;后在夏孢子堆上或四周生成紫黑色疱斑,即冬孢子堆。有时叶面或背面可见略凸起的白色疱斑,即病菌锈子腔。寄主衰老后,叶片枯死。荚染病形成突出表皮疱斑,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孢子粉,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发病严重的将无法食用。  相似文献   

16.
1主要病害1.1枣锈病是天津地区危害枣树的一种主要病害,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有时也侵害果实。受害叶片背面散生淡绿色小点,后渐变淡灰褐色,最后病斑变黄褐色,产生突起的夏孢子堆。在叶片正面对着夏孢子堆的地方,出现不规则的褐绿色小斑点,逐渐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  相似文献   

17.
<正>1症状表现此病只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背散生淡绿色小粒,随后形成暗黄褐色突起斑点,是病菌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易出现在叶片中脉两侧,密集连成条状。夏孢子成熟后突破寄生表皮散发,是黄色粉状物。病情重时夏孢子堆布满叶片,构成典型的锈状病征,可散发出数量极大的夏孢  相似文献   

18.
枣锈病是危害枣树叶片的主要病害,其发生早晚、轻重与雨水早晚、空气湿度大小密切相关。该病以夏孢子越冬,来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温多雨时,夏孢子萌芽侵入叶片,7月下旬开始发病,造成大量落叶和树势衰弱,使未成熟的枣果实萎蔫脱落.严重影响了枣的品质和产量。为此我们在冬季清理枣园内枯枝落叶消灭病源的基础上,于2003年在薛城区冬枣园内对枣锈病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枣锈病在我国河南、河北、山东、安徽等省都有发生,北方枣区亦有大面积发生,且发病程度严重,是侵染枣树叶片的一种流行性病害。该病主要危害枣叶,常在枣果实膨大期引起大量落叶,枣果皱缩,果肉含糖量大减,导致枣果质量差、产量低,有的枣树甚至绝收;病株早期落叶后出现二次发芽,又导致翌年减产,已成为红枣产业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1发病症状及发病条件枣锈病病原菌是真菌中担子菌亚门的枣层锈菌,为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果面也出现病斑。病原菌主要以夏孢子堆在病叶上越冬,也可以多年生菌丝在病芽中越冬。翌年夏孢子借风雨传播到新  相似文献   

20.
锈病是茭白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闽西发生普遍,由于农民对此病的防治不甚了解,为此对该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症状 茭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开始在叶片及叶鞘上散生黄褐色小斑点,稍隆起,随着病害的发展,黄褐色隆起疱状斑越来越多,受害叶面积增大,叶片上疱状斑破裂,散出锈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叶鞘上产生黄褐色疱斑,严重时连成条状疱斑,表皮不易破裂。2 发生规律 病害由担子菌亚门真菌茭白单胞锈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丝体及冬孢子在老株、病残体上越冬,第二年茭白生长期间夏孢子借气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