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徽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天地中的一朵奇葩,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坐落在山重水复的皖南地区,融化于真山真水之中,是地道的山村园林和村郊园林。从而体现了巧取真山真水,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色彩素淡雅洁的特点,显示出自然村朴、清净淡雅的独特风格。徽州园林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旅游价值,我们应在保护的前提下,可持续性地开发其历史文化价值,实现其现代旅游资源的价值,也通过合理开发激活保护意识,增强保护实力。  相似文献   

2.
园林文化是园林艺术的精华所在。秦皇岛经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秦皇岛园林作为秦皇岛文化的载体,呈现了鲜明的文化特色。秦皇岛园林文化不仅表现在以丰富的传统文化、滨海文化为主体,而且融入了体育奥运文化、生态文化和高科技文化,具有特征突出的多元文化特色。在保护和开发秦皇岛园林文化方面应突出其传统文化和滨海文化的主体特征,更多地体现体育精神,加强秦皇岛生态园林建设和进一步加大现代科技在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傣族传统文化具有佛教世俗化,民间习俗佛教化,以及神佛世界融合的特点。在这种文化影响下,傣族佛寺园林与汉传佛教的佛寺园林迥然。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佛寺园林常选址于村寨中风景最优美,地位最显要的地方。总体布局不求规整对称,佛寺中的建筑和小品造型独特,装饰材料和色彩丰富多样,热带植物和宗教文化植物姿态万千。在分析各组成元素特色的基础上,认为傣族佛寺具有风格朴实无华,建筑形式独特别致,装饰小品独树一帜,植物应用具有地域特色和小乘佛教文化特色等与众不同的园林特色。图2参12  相似文献   

4.
温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文风昌盛。其书院园林自北宋始建,注重建筑与山水的关系、园林与文化的结合,继承了浙江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以及深厚的文化意蕴。基于温州书院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书院园林的巧借自然、高雅脱俗,布局灵活、礼乐相成,人文构景、意境深邃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书院园林是清闲旷远造园的典范,加强温州书院园林的保护,对丰富温州园林类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造园背景的分析,揭示了安阳地区古代园林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阐述了安阳地区古代园林的发展变迁及各时期的艺术特色,彰显了安阳地区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园林文化。  相似文献   

6.
毕雪婷 《北京农业》2013,(27):43-44
中国古典园林,伴随着王朝兴衰更迭流传至今,形成了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代表的山水园林形式。它不仅作为遗产陈列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代表中国独特的园林文化,进一步呈现中国古人的思想和意识。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建园意旨进行探索,来解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以寻求继承这种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柳树资源丰富,适应性广,观赏价值较高,耐水湿,在中国城乡绿化中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它不仅在农业、园林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中国古代还形成了独特的“柳文化”。笔者依据相关文献,概述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柳树家族种类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习性及主要观赏特性,总结了柳树的文化内涵,阐述了柳树的综合价值以及园林绿化应用形式,指出了柳树树种资源在园林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钟馗画是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民间美术形式,其审美表现丰富多样,流传历史悠久。被评为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钟馗画具有独特的文化功能并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对灵璧钟馗画历史传承及审美特点的分析有利于探讨其在当代文化环境中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是历史的传承、创新的基点。日本园林脱胎于中国园林,但由于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的差异,日本园林将中国文化与本土民族特色加以融合,形成日本独特的园林文化。本文将通过研究日本池泉园、枯山水及茶庭等园林类型对日本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日本园林发展,探究日本园林在当代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价值,并将其优秀经验运用在未来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  相似文献   

10.
徽州古典园林之美深深地根植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土壤之中, 它同时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 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 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文化内涵丰富, 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 吸收和融合了大量其他学派思想, 在兼容的同时, 徽州文化依然保持了它鲜明的独立性, 显现了整体的区域表征。这对徽州园林特色的形成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试析徽州园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州园林特色鲜明,风格独特。它的美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土壤之中,反过来它又是那深厚而绚丽的徽州文化意蕴的表征,也就是徽州文化的一个载体,它体现了徽州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的美学底蕴。徽州园林具有成熟的文人写意山水园的特征,注重风水 选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观,处处有着理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2.
邹卓辉 《农业与技术》2012,(2):88-89,140
独特的地理、历史因素,造就岭南人独特的价值取向、社会心理、思维方式及审美理想,形成岭南文化.岭南文化反映于人居环境之中,因此形成具有特色的岭南园林.同时,人居环境又影响于人,形成地方人文、居家习俗.岭南文化与园林两者共生共兴,生息无穷.通过论述岭南文化中的诗歌戏曲、神话传说、人情习俗、饮食文化、人文气息以及给岭南文化带来重要影响的名臣学士事迹,概述了岭南园林及其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13.
齐廉允  夏季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16-8618,8621
分析了济南传统园林的地域特色,认为济南传统园林呈现出"北人南相"、"北园南风"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其以整座城为园林的宏阔造园格局,解析了其巧借天然并稍加人工修饰的造园手法,与此同时,介绍了园林受城市布局和水环境变迁的影响,以及园林所蕴涵的浓郁人文气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济南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价值与启示,认为对传统园林资源的深入调查有助于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和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园林启迪着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手法,有助于打造城市名片,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相似文献   

14.
潘泰妙  钱勇  王月瑶  陈波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2):2883-2887
寺观园林往往分布于风景秀丽的名山胜地。温州位于浙江东南部,通江达海,山城相拥,正是营造寺观园林的沃土。特殊的自然条件与历史文化使得寺观园林成为温州独一无二的园林特色。基于温州寺观园林的生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展脉络、分布等方面的调查与研究,总结出温州寺观园林具有融于山林、清旷自然,因势就形、布局多样,内外交融、蔚然大观,景借文传、意境清幽等营造特色,体现出温州寺观园林是生态和谐、巧借自然造园的典范,其表现出的思想内涵以及地域文化特色,有助于对现代温州园林资源和历史形成的认识,从而营造出既具有温州特色,又满足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的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5.
新疆的园林面积大、分布面广、内含丰富、生态特征特殊、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我国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新疆的园林类型及其特征入手,对新疆的古、今园林进行了系统介绍,指出新疆园林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文明以及保持社会特色风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认为新疆的园林事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有必要更新观念,从认识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新疆的园林进行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云南白族民居具有独特而鲜明的地域性、历史文化传承性及其民族特性,它在选址设计、建材选用、装饰图案等方面蕴藏了丰富而独特的生态建筑文化观.在当今中国迅猛发展的城镇化进程中,研究、借鉴当地民族民居中蕴含的生态建筑文化,对避免大拆大建、“千城一面”、“千村同一”甚而“媚俗建筑”、“短命建筑”等的出现,对突出地方生态建筑特色、提升建筑效益及文化含量、创建特色生态旅游村镇和宜居城市、传承民族民居生态建筑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由于历史、气候等因素形成北方地区以皇家园林为主和南方地区以私家园林为主,两种园林形式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规模、布局、建筑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以致今天形成两种园林风格,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园林的历史,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结合工业化对人们思想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产生诸多影响的现实,对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21世纪现代化园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园林建筑是多样文化中的靓丽色彩,于世界园林中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为了将我国园林建筑文化发扬光大,必须要将现代园林中融合我国建筑的特色,在为人们提供美景的同时提高艺术层次。本文通过对园林建筑与现代园林的描述展开分析,探讨园林建筑在现代园林中发挥的价值,旨在为我国日后的园林建设提供一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环境伦理本土化的原生态适度园林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峻,园林设计这个在主客体之间广泛联系着人与自然的创造性活动被重点关注,园林设计师群体也面临着伦理道德的再思考。该研究从环境伦理学角度适时提出"原生态适度园林"的全新概念,从"原生态园林"的定位、形式、价值、理论依据、现实意义、文化及消费心理入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中的优秀生态智慧和生态道德,将园林设计活动提升到生态正义的环境伦理层,探索一条具有中国本土化环境伦理发展特色的"原生态园林"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