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重大而长远的历史使命,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作为长期工作在供销社的一位老兵,我结合多年的工作,形成了推进中部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中部地区该向哪个方向发展?我认为推进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应是中部地区的重大战略决策。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显著但地区差异明显,文章选择了湖北团风张岗村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代表进行实证研究,时其建设成就进行了描述和评价,并分析了其现实困境,进而对政府、村委、村民3个层面进行了思考。中部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应强化各项惠农政策,加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村委应落实好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做好服务工作;农民应不断提高自我意识,增强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3.
大力发展文心兰产业促进海南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代中国的重要任务.发展文心兰产业是海南省北部地区和中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项目.本文阐述了海南省北部地区和中部山区发展文心兰产业的理由,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发展文心兰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飞地经济模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浩  朱士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631-5632
在国家积极推进中部崛起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探讨了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地区利用飞地经济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可行性和有利时机,并对飞地经济模式效用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前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以中部典型欠发达地区的黄冈市为例,深入阐述其生产发展的现状,剖析原因,并对此提出若干对策措施,为中部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融斌 《农业考古》2007,(6):351-353
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沼气为主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是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广大农村地区节能减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连续几年来,我市以沼气为主的新农村建设,在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梁颖  李啸浪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673-16674
以城乡统筹为视角,基于城乡联系模式理论的启示,根据我国中部地区的发展特点,提出了相对应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战略构想,即应走一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重之路。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要途径,它是关系到农村三大文明发展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关键在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很多农村在许多方面都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促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河南省为代表,对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财政能力、试点经验和农民意愿方面已经具备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行性,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过程中坚持土地"两分两换"...  相似文献   

11.
詹磊 《河南农业》2012,(20):13-14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塔塔尔族聚居地新疆奇台县塔塔尔乡为例,分析了塔塔尔乡新农村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推进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思路,进而为探索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人口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路培  王勇  吴荣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9):3629-3632
以河北武强县西辛庄新农村建设为例,针对规划地区的经济状况和现有条件,认为"迁村并点"应是政府远期引导的方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应在原有基址上,重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经济产业的发展构想、村庄物质空间的合理组织、基础设施改造、村庄景观环境的塑造等方面进行规划,最终实现符合该地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宁夏中部干旱带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赫晓辉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236-236,239
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干旱少雨,生态环境极为恶劣和脆弱,已成为经济发展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障碍。因此,应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恢复和重建退化生态系统,改善生态与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发挥农业多种功能的原则是改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避灾农业、草畜产业和抗旱节水特色种植业,实施好旱作节水农业建设项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则文  张成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702-17703
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新衣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济基础保证。提出新时期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劳动力转移、新农民的培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亟待解决,要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就必须充分认识到教育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基础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搞好基础教育对受教育者终身的成长和对新农村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颖  蔡承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628-17630,17633
基于非均衡增长理论,分析了我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区域优先序选择。东部地区优先提升城镇化质量,对小城镇建设进行长远规划,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发展与国际城市化水平接轨;中部地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举,走城乡互动发展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提高城镇化水平;西部地区优先建设新农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是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不断更新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法与手段,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张宇 《新农村》2006,(6):2-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欠发达地区应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丁田桂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4):211-211,213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逐渐成为各地发展的重点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建设美丽乡村”提出了众多新举措。对于安徽阜阳地区而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成为其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举措。本文主要指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安徽阜阳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改善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为阜阳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建成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河南农业》2012,(16):15-16
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成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要矛盾,解决好这一对矛盾,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问题成因,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