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血缘组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孙志强  田佩占 《大豆科学》1990,9(2):112-120
用系谱分析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68个杂交育成大豆品种与其祖先品种间的亲缘系数,估计了各祖先品种对辽,吉、黑三省大豆基因库的相对遗传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较窄。满仓金,紫花4号,丰地黄,元宝金,荆山朴,铁荚四粒黄,克山四粒黄,金元1号,十胜长叶和黄宝珠10个祖先品种对东北大豆杂交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总贡献为57.7%。因满仓金,元宝金是金元×黄宝珠的后代,而荆山朴是由满仓金系选而来,因此,金元和黄宝珠约贡献了东北大豆育成品种约28.7%的遗传物质。三省比较,黑龙江省杂交育成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最窄,辽宁次之。为了保证持续稳定的育种进展,有必要加强对国内外大豆种质资源利用的研究。扩大种质资源的利用范围,使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黑农号大豆品种的基因源及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桂茹 《大豆科学》1998,17(4):347-352
基因源分析表明,黑农号大豆品种的育成共涉及20个亲本材料,其中主要基因源有港仓金,荆山朴和紫化四号三个骨干亲本。有52%,39%和32%的品种分别含有满仓金,荆山朴和紫花四号的血缘。随着品种育成年代的推进,三个骨干亲本的血缘组成不断减少,表明新的血缘不断输入。黑农号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的趋势是从高大无限多分枝类型向中秆亚有限少分枝类型演变,同时,品种的抗病性,抗倒伏性不断增强。70年代主  相似文献   

3.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豆遗传资源花色、茸毛色、叶形和植株高度的地理分布趋势,东北春大豆以白花灰毛占多数,黄河中下游地区白花与紫花,灰毛与棕毛比例相近,长江中下游则紫花棕毛居多数,各地的大豆品种均以椭圆叶和卵圆叶占绝对优势,东北春大豆植株较高大,黄淮地区的大豆植株从中等到高,长江流域夏大豆植株较高,而春豆和秋豆植株矮或较矮,上述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大豆产区。幅员辽阔,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地形复杂,形成了不同的大豆生态类型区域。建国以来,在大豆种子科研工作上,通过农家品种整理、引种鉴定,以及农业科研和高等院校选育的大豆新品种,使生产上应用的大豆品种不断更新改善,对发展我省大豆生产起了很大作用。在此期间,经过省地两级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6.
东北地区不同大豆品种间的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RAPD技术对我国东北地区不同生态区的野生大豆和栽培的大豆品种材料进行了种间遗传关系分析.9个引物共扩增出141个片段,其中同源片段6个,特异性片段21个,多态性片段114个,显示出东北地区栽培的大豆品种同具有良好的多态性.通过NTSYS软件对RAPD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得到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树状图.所有类型的品种在大约0.45-0.80的距离水平被聚在一起,并于近0.57处分成5簇.其中野大豆01-336居群与栽培种黑农40单独成簇,与其它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最远,其它野生居群及栽培品种交叉排列,分成8簇.同一簇内野大豆居群间的遗传关系较近,与栽培大豆品种间遗传距离较远;不同簇间的野生大豆居群亲缘关系较远,隔离性强于簇内野生大豆与栽培种.黑农40与其它栽培品种亲缘关系较远;农家品种小金黄11905与白眉103亲缘关系很近,与栽培品种合丰34、抗线3、绥农8亲缘关系相对近;农家品种黄宝珠与元宝金和宝丰7亲缘关系相对较近.  相似文献   

7.
对大豆品种农艺性状间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了解其不同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有效地提高大豆育种工作效率。 材料和方法 在赣州地区农科所1982年春、秋大豆育种材料中,选用江西省近年来在生产上推广的当家品种、外地引进的优良品种和有代表性的农家品种(信丰黑豆,73—17,矮脚青,石城青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黑龙江大豆育成品种的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规律,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选育的大豆品种牡试6号为研究对象,进行品种的亲本血缘特点和遗传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牡试6号是通过四粒黄细胞质遗传的,具体选育过程: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交5501-3→绥农3号→绥农4号→绥81-242→黑农40→黑农48→牡试6号。细胞核由祖先亲本ZYD355野生豆、十胜长叶、嫩78631-5、四粒黄、金元、五顶珠、白眉、克山四粒荚、平地黄、Amsoy、Anoka、小粒黄、永丰豆、通州小黄豆、熊岳小黄豆、佳木斯突荚子、柳叶齐和东农20共同提供,核遗传贡献率分别是:25.00%、18.74%、12.50%、6.58%、6.58%、6.25%、3.14%、3.14%、3.14%、3.13%、3.13%、1.95%、1.56%、1.56%、1.19%、0.98%、0.78%、0.39%。牡试6号高度聚合了东北大豆核心种质的优良基因,经过大豆杂交重组基因,具有高产高蛋白的遗传基础潜力,其遗传解析及增产潜势的研究能够为大豆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合丰号大豆品种系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喜平 《大豆科学》2002,21(2):131-137
合丰号大豆 32个品种 84 .4 %来源于满仓金、荆山朴、丰收 6号×克山四粒黄、丰收 1号×蓑衣领四个族系。其基因库源于 33个祖先亲本。细胞核祖先亲本有 33个 ,细胞质祖先亲本有 8个。核遗传贡献率较大的祖先亲本为金元 (18.7% )、四粒黄 (18.3% )、白眉 (6 .9% )、十胜长叶 (5 .9% )、小粒豆九号 (5 .6 % )等。细胞质遗传贡献率最大的是四粒黄 (46 .7% ) ,其次是小粒豆九号(16 .7% )、白眉 (13.3% )。合丰号大豆直接利用亲本 36个。利用国内优良亲本克 4 430 - 2 0、合交80 0 9- 16 12等成功地育成了合丰 2 5号、合丰 35号等高产稳产大豆品种 ;利用国外抗病品种Ohio、Rampage、Wilkin直接作亲本育成高抗灰斑病品种 4个。合丰号大豆品种有 16个具有国外血缘 ,占品种总数的 5 0 %。随着年代的推移 ,合丰号大豆的细胞核、细胞质祖先亲本发生了变化。不同年代有其不同的主要贡献者 ,合丰号大豆遗传多样性是其成功的关键。制定一个祖先品种核质在新品种中达到新的更高水平协调的育种方案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南方春大豆产区,隶属南方大豆区内,包括北纬32度(江苏可到33度。下同)以南的长江汉水中下游沿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及云南省的部分地区。由于本区的地貌极为复杂,气候差异较大,种植制度多样等诸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生态条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春大豆品种生态类型。鉴于本区春大豆品种生态特点、生态类型、生态分布及品种区划等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对指导本区春大豆育种和引种工作的研究未见专题报导。本文根据1975~78年春大豆品种多点联合鉴定试验结果,并参考部分单位的有关试验研究资料,用本区目前推广面积最大、分布地域最广,共同熟知的、有代表性的春大豆中早熟  相似文献   

11.
大豆新品种赤豆一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赤豆一号” ,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94年在农家品种“稀植四号”天然杂交株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原品系代号为“98-5”。 2 0 0 4年 2月经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确定为推广品种 ,其主要特点为脂肪含量较高 (脂肪含量 2 2 .83 % ) ,抗倒伏 ,中抗大豆花叶病 1号株系 ,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2.
大豆品种对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的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汉起  吴和礼 《大豆科学》1989,8(1):113-114
我国东北及黄、淮、海大豆产区,大豆孢囊线虫发生较普遍,据黑龙江、辽宁、山东、山西等科研单位研究表明:黑龙江、吉林以3号小种为主,辽宁为1、3号小种区,山西、安徽、河南以4号小种为主,山东则分布着3个小种1、2、4号,从而看出我国东北地区的北部为3号小种区,南部为1、3号小种区,而黄、淮、海地区则以4号小种为主,同时也存在1、2号及其它小种。从全国来看1、3、4号小种分布范围较广。针对不同小种筛选抗源、特別是对多小种兼抗的抗源、对抗大豆孢囊线虫育种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南方春大豆产区,包括北纬32度(江苏可到33度,下同)以南的长江汉水中下游沿岸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和四川、贵州及云南省的部份地区。本区的地貌极为复杂,气候差异较大,种植制度多样,因而形成了多种生态条件,及其相适应的春大豆品种生态类型。鉴于本区春大豆品种生态特点、生态类型、生态分布及品种区划等的系统研究尚未开展,对指导本区春大豆育种和引种工作的研究未见专题报导。本文根据1975—1978年春大豆品种多点联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脂肪含量在高脂肪高产大豆品种东生79系谱中的传递规律,本研究分析东生79选育过程及系谱,追溯其祖先亲本对东生79细胞质及细胞核基因的贡献值。结果表明:东生79的细胞质由四粒黄提供,贡献率100%。传递过程是:四粒黄—黄宝珠—满仓金—克5501-3—绥农3号—黑农33—哈04-1824—东生79。核基因由祖先亲本Clark63、克山四粒黄等25个农家品种和育成品种提供,细胞核贡献值为0.1%~12.5%。脂肪含量是通过受体亲本哈04-1824的母性超亲遗传实现的。哈04-1824的脂肪含量来源于黑农33和黑农44的杂交组合,而黑农33和黑农44的脂肪含量又分别可追溯到绥农3和黑农37的组合,依此类推追溯到祖先亲本。高脂肪生态性状的遗传改良能发挥高脂肪受体亲本(母本)超亲遗传特性,选择脂肪含量高、缺点少的受体亲本(母本)与多个早熟高产供体亲本杂交,或用受体亲本作轮回亲本进行1~3次回交是其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豆高产虽与栽培条件有关,但与当地的气象条件也是十分密切的,因为高产大豆对降水、日照、气温有一定数量的要求。通过高产大豆与气象条件的研究,进一步模拟丰产的气象条件,对创造大面积的大豆高产稳产田,具有现实意义。 一、材料的来源与产量的划分 本文所使用的品种除1973年的“吉林3号”外,都是“小金黄1号”,均属春大豆,常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6月分枝期,7月开花期,8月结荚鼓粒期,9月20日左右成熟,生育期130天左右。大豆生育期间为4—9月,其中6—8月为关键生育时期。选用  相似文献   

16.
桂春豆106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桂春豆1号为母本、泉豆937为父本,有性杂交育成的高油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逐年参加品种比较、区试及生产试验,并进行品质和抗性鉴定,表现早熟、高产、高油、抗性和适应性好。2015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品种改良与新品种推广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新品种能否被农民选用受制于许多因素.为明确中国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农民采用大豆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于2008-2010年,在上述三个大豆主产区共22个省份,对农民的受教育水平、务农时间长短、家庭人口数量等社会经济特征以及他们对大豆新品种性状的了解情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民大豆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受访农户的新品种采用率分别是99.45%、93.40%和37.55%;在北方春大豆区和黄淮海夏大豆区,农民对改良品种的高产、稳产、抗倒和抗病性等特点的认可程度超过地方品种,而在南方地区,农民对地方品种的稳产、抗病、抗逆、加工品质、熟期、株高等品种特点认可度更高;在北方春大豆区,从事农业生产年限和非农劳动力数量是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而在黄淮海夏大豆区和南方多作大豆区,除了农户的社会经济特征以及高产目标外,影响农民选择改良品种的主要因素分别是早熟和抗倒性.研究结果可为分区制定区域品种选育和推广策略,推动中国大豆生产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豆8号为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蛋白质含量45.2%,脂肪含量18.2%。四川省大豆新品种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155.6kg/667m^2,比对照成豆9号增产14.9%;国家长江流域春大豆组区试,平均产量为180.5kg/667m^2,比对照品种湘春10号增产5.1%。适宜在四川及长江中下游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抗性的评价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在接种东北大豆产区SMV主要株系N1、N3和黄淮与南方大豆产区SMV株系Sa、SC3条件下,对最新育成的参加2002-2004年国家大豆区试的134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接种4个株系后,分别有13个品种(东农L13、汾豆56、汾豆60、汾豆61、晋大74、K丰52-1、航天2号、辽03-20、辽95025-5-4、中作2-29、中豆32、科9208、油春32)和5个品种(铁95025-5-5、铁94037-6、汾豆69、冀99、冀鉴27)分别对4个株系和3个株系表现抗侵染,中黄4、中作016、吉林2001-14等25个品种对1-2个株系表现抗侵染;5个品种(公交03-1212、冀鉴37、秦豆9、淮02-02、滑豆20)对4个株系表现抗扩展.以上品种除可用于生产外,还可作为抗SMV育种的抗源.该批参试品种中,黄淮地区品种的平均病情指数最轻,其次是东北地区品种,然后长江流域,华南地区品种的病情最重.从不同类型品种的病情分析,按黄淮夏大豆、北方春大豆、南方夏大豆、南方春大豆、菜用大豆、热带多熟制大豆的顺序逐步加重.在田间条件下,免疫品种数量不多,占参试品种的7.9%,严重度为1级的高抗品种占47.5%,未发现严重度为4级的高感品种,表明多数品种田间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