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川北地区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试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四川山间湿地利用农田0.62公顷养殖中华绒螯蟹,放养苗种为1272只(135只/667m^2),个体均重7g/只左右,经160d饲养,捕获绒螯蟹875只,个体均重136.7g/只,回捕率为68.8%,饵料系数为2.45,同时水稻产量3529.7kg(375.5kg/667m^2),其总收获利润为416元/667m^2。  相似文献   

2.
池塘中水草覆盖度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青海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最佳的水草覆盖度,对中华绒螯蟹在不同水草覆盖度下的体重、成活率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池塘水草覆盖度在60%~80%时,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发育,且成活率较高,规格较大。  相似文献   

3.
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注水口首次试养殖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获得成功。经检测,三个半月的蟹体长20厘米、重105克左右。目前已捕捞上市1.6吨。  相似文献   

4.
1.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殖式:采取种草投螺、改善生态环境、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健康养殖等技术,主攻蟹的规格(只重200克左右)和品质.每0.067公顷产量30千克左右.  相似文献   

5.
探究配合饲料不同糖脂比替代冰鲜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体组成和性腺发育的影响。在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中,采用5种不同糖脂比(4.09、3.00、1.93、1.40、1.05)的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各配合饲料分别命名为:diet 1、diet 2、diet 3、diet 4、diet 5组)替代冰鲜鱼,观察不同糖脂比下的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初始平均体重(98.36±8.17) g]的生长性能、体组成、性腺指数及性腺脂肪酸的营养成分等的影响。结果显示:存活率方面,冰鲜鱼组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63%)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增重率方面,diet 3组(糖脂比1.93)中华绒螯蟹增重率最高[(0.89±0.07)%]。体组成和性腺发育方面,diet 3组(糖脂比1.93)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中总脂肪含量[(21.11±6.14)%]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性腺中的总脂肪含量[(38.45±6.78)%]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性腺指数[(14.67±2.35)%]显著高于除diet 4组外的其他组(P<0.05);性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方面,各处理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ri sinensis)蟹苗育苗成活率的影响,将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活性干酵母添加在饲料中投喂中华绒螯蟹蟹苗40d后,统计和比较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10.0g/kg.B.W.至200.0g/kg.B.W.的范围内,投喂添加有高活性干酵母饲料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蟹苗的成活率较对照组提高1.3%至5.3%。各试验组中华绒螯蟹蟹苗总重量高于对照组,而个体生长速度与不同饲养池中蟹苗密度和饵料是否充足有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探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脏和肠道中消化酶最适温度和pH值,研究饵料中小麦淀粉水平对中华绒螯蟹消化酶比活力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10.0±0.1)g的中华绒螯蟹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各组中华绒螯蟹分别投喂小麦淀粉水平为12.0%、17.0%、22.0%、27.0%、32.0%的配合饵料.试验期60 d...  相似文献   

8.
河蟹又叫螃蟹、毛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在我国分布较广。因栖息生态环境的不同,形成4个种群,即:长江水系种群、辽河水系种群、瓯江水系种群和闽江水系种群。在世界上,除中华绒螯蟹,还有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3种。 一、中华绒螯蟹与日本绒螯蟹等其它蟹种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我国作为克氏原螯虾、中华绒螯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的养殖大国,虾蟹的养殖规模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目前虾蟹颗粒饲料所用的主要原料鱼粉价格高,致使饲料成本居高不下;此外,传统的虾蟹饲料中植物性蛋白原料还存在着营养不全和抗营养因子,导致养成的商品虾蟹口味差及养殖产品品质不够理想的问题,同时集约化的虾蟹养殖也导致生产中病害频发.  相似文献   

10.
稻田成蟹不同规格、不同密度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稻田成蟹养殖的放养规格及放养密度与其产量和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放养扣蟹规格分别为120只/kg、160只/kg、200只/kg,放养密度分别为500只/667m^2、650只/667m2、800只/667m^2三种模式的养殖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扣蟹规格在120~160只/kg、密度在500~650只/667m^2的放养模式能使河蟹的规格及经济效益都能取得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饲料工业》2004,25(8):55-55
我国首次从荷兰引进的原种中华绒螯蟹亲本,4月中旬在江苏省南通市繁育出第一代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这标志国外原种亲本引进繁育取得重大突破,备受国内水产界关注的中华绒螯蟹种质退化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河蟹养殖业是江苏省水产业的重要支柱。由于受辽河等外来水系河蟹的影响,河  相似文献   

12.
中华绒螯蟹对VC、VE、肌醇和胆碱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 ,配制9种不同VC、VE、肌醇、胆碱水平的配合饲料喂养中华绒螯蟹 ,测定蟹体的增重。试验结果表明 ,第1组~9组的瞬间生长率( %/d)分别为0.844、0.450、0.535、0.643、0.720、0.728、0.443、0.532和0.629 ,饲料系数分别为 :3.12、2.45、2.41、3.01、2.22、2.79、3.10、3.28和3.17。VC对中华绒螯蟹生长的影响最大。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中VC的适宜量为100mg/kg,VE为45mg/kg,肌醇为400mg/kg,胆碱为400mg/kg。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克氏螯虾繁殖力强、有抱仔的习性,在稻田中放养亲虾,让其自繁、自育、自养,同时放养蟹种,使水稻、河蟹、克氏螯虾形成一个互生共存的生态系统,是目前高效农业的较佳模式.我区北龙港、大纵湖等镇近几年推广该模式,每667平方米产稻谷400千克左右、成蟹30~40千克、克氏螯虾100千克以上,每667平方米纯收入达3000元左右.现将其种、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人们喜食的水产珍品之一,河蟹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技术容易掌握,可在多种水域里开展人工养殖,稻田养蟹是利用蟹稻共生的原理实现蟹稻双丰收的一种养殖新模式,稻田养蟹已成为各地进行河蟹养殖的主体,对农民发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2的适宜需求量。试验以酪蛋白为蛋白源,配制了维生素B2含量分别为0、3、6、12、24、48和96mg/kg的7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在静水系统中投喂体重为(1.32±0.1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10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B2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存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及体水分、灰分和粗蛋白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是随着维生素B2含量的升高,幼蟹的增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饲料中维生素B2添加量达到12mg/kg时,其增重率达到最高(201.15%),显著高于0、3、48和96mg/kg试验组的151.97%、151.39%、155.83%和141.19%。幼蟹体内粗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增重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当维生素B2水平达到12mg/kg时达到最低。另外,饲料中维生素B2含量的变化并不能显著影响幼蟹肝胰腺中维生素B2积累量,但饲料中缺乏维生素B2会显著抑制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中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根据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和肝胰腺中D-氨基酸氧化酶的活力,利用折线回归方法计算得出中华绒螯蟹幼蟹对饲料中维生素B2的适宜需求量为8.25~10.02mg/kg。  相似文献   

16.
研究比较了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H.Milne Edwards)心脏组织结构、肥大细胞和ATP酶含量.结果发现,大口黑鲈与中华绒螯蟹心脏组织结构明显不同.中华绒螯蟹心肌纤维排列更加松散,线粒体形态多样,嵴短而松散;大口黑鲈的心肌纤维有明显的明带和暗带,而中华绒螯蟹的仅见长度约为1.5 μm的暗带;大口黑鲈与中华绒螯蟹心肌组织间肥大细胞着色特性、形态及分布相似,中华绒螯蟹心脏组织中肥大细胞长径比大口黑鲈的略大,长约为20.6μm.透射电镜下观察,肥大细胞胞浆中充满高电子密度颗粒.在中华绒螯蟹心室中发现有与肥大细胞形态相似的白细胞.中华绒螯蟹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大口黑鲈,但大口黑鲈心肌组织ATP含量远高于中华绒螯蟹.结果表明大口黑鲈的心脏组织结构比中华绒螯蟹更为复杂,两种动物心肌间均发现有肥大细胞的分布,中华绒螯蟹单位心脏重量所含ATP酶的量明显比大口黑鲈低,这可能与它为开放式循环供能所需能量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华绒螫蟹营养需求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驰名中外。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天然海水、人工配制半咸水河蟹育苗技术的突破,蟹苗从湖泊放流到中小湖泊养殖、围栏养殖以及水库、池塘和稻田等多种形式养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我国河蟹养殖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1 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模式 采取种草投螺、改善生态环境、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健康养殖等技术环节,主攻蟹的规格(只重200克左右)和品质。亩产量30千克左右。 2 优质青虾主(混)养模式 由混养向单养转变;由投放抱卵亲虾向投放虾苗转变;由单茬养殖向双茬养殖、与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轮养转变;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17,(16):37-40
以平均初始体重为(9.91±0.01)g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70 d的养殖试验,探讨在幼蟹基础饲料(D0)中添加50 mg/kg虾青素+50 mg/kg角黄素(D1)对蟹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了虾青素和角黄素后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存活率以及肌肉和全蟹常规营养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虾青素和角黄素的添加显著提高了幼蟹肝胰腺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丙二醛的水平(P<0.05),两组间过氧化氢酶的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虾青素+角黄素混合物(11)可以有效提高中华绒螯蟹幼蟹肝胰腺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0.
怀头鲶又称六须鲶,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优良养殖品种,其适应环境能力强,生长速度极快,当年繁殖的水花在精养条件下3个多月即可长成1.5千克左右的商品鱼,养殖周期短、效益高。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不宜过大,2~5亩(每亩667平方米)为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