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龙虾养殖池塘内,合理套养河蟹、鳜、鲢、鳙鱼等,形成虾、蟹、鱼资源共享、互利互补、同池共生、"和平共处"的高效生态养殖模式。该模式是在不影响小龙虾正常养殖产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蟹、鱼养殖产量,提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可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养殖效果,可有效规避"单打独斗"的养虾风险。  相似文献   

2.
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肌肉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盱眙地区不同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江苏省盱眙县稻虾共作、池塘主养、蟹塘混养、莲田套养和野生(洪泽湖)5种养殖模式下的健康鲜活克氏原螯(体重在30 g左右)各50尾,对其含肉率、失水率以及肌肉质构特性、常规营养成分含量、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5种养殖模式克氏原螯虾的体长、体重以及体重/体长均无显著差异(P>0.05)。池塘主养虾的含肉率显著高于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失水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稻虾共作和莲田套养虾肌肉的硬度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肌肉的内聚力显著高于稻虾共作和池塘主养虾(P<0.05),稻虾共作、莲田套养和野生虾肌肉的咀嚼性显著高于池塘主养虾(P<0.05),各养殖模式虾肌肉的弹性和回复性无显著差异(P>0.05)。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虾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养殖模式虾(P<0.05),野生虾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主养和蟹塘混养虾(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粗蛋白质及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5种养殖模式虾肌肉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且各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5种养殖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常规营养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蟹塘混养和莲田套养模式下克氏原螯虾的肌肉持水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了充分利用水体空间,2015年笔者在江苏省兴化市永丰镇实施了蟹池多品种套养技术研究试验,以河蟹养殖为主,套养克氏螯虾、沙塘鳢、鲢鳙鱼,平均亩产河蟹92.0 kg、克氏螯虾78.0 kg、沙塘鳢8.0 kg、青虾21.0 kg、鲢鳙鱼61.6 kg,净利润6 072元/亩(1亩≈667 m2),投入产出比为1∶1.88。结果表明:河蟹池塘多品种套养明显提高了蟹池综合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1 及时换水 暴雨过后,养殖鱼、虾、蟹和贝类的池塘应及时换水,通过几次换水逐渐将塘水pH值和盐度调节到鱼、虾、蟹和贝类正常的生理需要范围内。换水不能操之过急,第1次换水以排去表层水为好,不可1次将池水排出滩面(尤其是晴热的白天)。对于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塘,暴雨后不要一下子大量排去淡水、加进海水。应使池水逐渐咸化。关键是消毒海水,每天排去20~30cm塘水,再加满海水,逐步恢复到原来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蟹虾、蟹鱼共养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在山东省济宁市高楼乡得到迅速发展,去年全乡养殖南美白对虾千万尾、生产商品虾  相似文献   

6.
1前言中华乌塘鳢,俗称鱼,是一种温水性浅海鱼类。它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沿海泥质潮间带海域,肉嫩味美,营养价值极高,是一种名贵的海产鱼类品种。天然中华乌塘鳢为肉食性动物,主要以各种小鱼、虾、蟹为食,特别喜食小虾、小蟹。这种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耐缺氧...  相似文献   

7.
秋末冬初,随着温度逐渐下降,各种水产养殖品种逐渐由旺食转入少食、停食、直至进入冬眠阶段。当水温降至10℃左右时,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已达商品规格的养殖品种起捕上市工作;另一方面要抓好未上市养殖对象的管理,保证它们安全越冬。现将鱼、虾、蟹、蛙等常见养殖品种越冬管理技术综述如下: 一、鱼种:池面积以2~6亩、水深2米左右为宜,池面背风向阳,亩放鱼种2万尾。在并塘前(水温10℃左右)一星期停止投饵,选择晴好天气拉网锻炼二次,然后进行筛选、过数、并塘。要求分类单养,即同一  相似文献   

8.
实践证明,在蟹、虾池中混养鳜鱼等名贵鱼类,用肉食性鱼类消灭池塘中与蟹、虾争食、争氧、争空间的小型野杂鱼、虾,不仅可以提高商品蟹、虾的规格和品质,而且还可套养出一定数量受市场欢迎的名贵鱼类,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  相似文献   

9.
克氏螯虾俗名小龙虾,因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市场极为火暴.销售价格在15元/kg以上,还有继续升高趋势。近几年,河蟹养殖由于市场蟹价走低、饲料价格上涨、病害严重等因素,养殖成本不断增加,经济效益有所下降。为了促进河蟹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为市场提供优质小龙虾,提高河蟹养殖综合效益,结合池塘生态学特性,我们利用13.3hm^2河蟹养殖塘口套养小龙虾试验。经过两年摸索,每667m^2产蟹48kg、小龙虾70kg、鳜鱼5kg、花自鲢42kg,每667m^2平均获利232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1:2.242.4。  相似文献   

10.
纯中草药制剂鱼用快杀灵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 ,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鱼农养殖积极性空前高涨 ,大规模、高密度、多品种、集约化的养殖方式不断普及。由于过度投饵 ,水质过肥 ,加上鱼塘老化和受工业废水及农田的农药化肥污染影响 ,鱼虾病虫害日趋严重 ,尤其是鱼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了水产养殖成活率。防治鱼类寄生虫病的药物较多 ,但用于鱼虾蟹混养塘药物较少 ,多年来普遍反映这些药物疗效明显降低或无疗效。且用药后还导致鱼类 2~ 3d不食 ,同时池内混养的虾、蟹等品种亦可致死。为此 ,笔者选用中草药 ,改变常用剂型研制而…  相似文献   

11.
正稻田生态养殖是在保障水稻正常生长发育前提下,利用稻田资源开展适当的水产养殖,实现水稻与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共生互利、资源互补,通过"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以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的现代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扶持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策略,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方式,能改善南方稻区农业生态环境,发挥虾、蟹、鱼对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关系,以提高稻田产出率、保持稻田良  相似文献   

12.
<正>坚持每天巡塘。高温季节,要密切注意观察鱼、虾、蟹等水生产养殖动物的吃食情况和行为,并做到投喂饲料"四定"(定质、定量、定位、定时)、施肥"四看"(看鱼、看天、看水、看季节);在雷阵雨或闷热天气,要及时发现缺氧预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浮头泛塘事故的发生。做好水质调控。当水温高于35℃时,要合理加高水位,但要注意圩埂安全,增加水体容量,保证  相似文献   

13.
鱼、虾、蟹等水产养殖动属变物温动物,水温10℃以下时大都处于冬眠状态,当水温上升到15℃以上时即开始进入正常摄食、生长阶段,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稻田养蟹是稻、鱼、蟹混养,互利共生的好方法,为保证成功获得丰收,要抓好以下关键: 一、选好田块,建好养殖工程。 应选水质好、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保水好、连片面积较大的低洼、浅滩。养殖工程包括开挖围沟、田间条沟、蓄水暂养池及四周田埂加高夯实,沟与沟、沟与塘相通。成蟹养殖沟宽一般3~6米、深1米,根据田块大小,条沟间距约15~30米,沟深可略浅,如养殖扣蟹深度可  相似文献   

15.
选择8×667m2蟹池进行套养沙塘鳢试验,取得了产商品蟹82.5kg/667m2、沙塘鳢25.5kg/667m2、其它鱼类62kg/667m2,获利5791.50元/667m2的较好收益。  相似文献   

16.
鱼、虾、蟹混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其主要特点是,无需专设防逃墙,通过强化管理来防止河蟹逃逸,增加虾蟹的产量,提高水体产出率。我站在该养殖模式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养殖效  相似文献   

17.
健康养殖的水质管理常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 ,“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养殖动物 (鱼、虾、蟹、贝等 )的生存、生活环境 ,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 ,从而关系到产量和经济效益。在倡导健康养殖观念 ,推行无公害水产养殖生产的今天 ,对养殖水质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1 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就生物学而  相似文献   

18.
所谓“小水产”,就是一些小型淡水鱼、虾,诸如黄颡鱼、塘鳢鱼、乌鳢、黄鳝、泥鳅、螯虾等,如今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小水产”将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热点。“小水产”属野生品种,之所以在自然环境中繁衍生息,正说明其生命力强,所以人工驯化养殖技术并不复杂。这些  相似文献   

19.
春季,水温逐渐回升,水产养殖动物(鱼、虾、蟹、鳖)的食欲也日渐旺盛,进入了正常的生长时期。因此,做好水产养殖动物的春季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渔业丰收的关键。 1.控制水深,提高水温 在春季,应采取分期注水措施,由浅到深逐步加入,以提高水温。一般10~15天加水1次。早春鱼池水深控制在1米以内,晚春池水加深到1.5米左右;虾、蟹养殖水面水深应由0.6米逐渐加深到1米;室外养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水产饲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产饲料污染主要是由于投喂过量的饲料、溶失于水中的饲料营养成分和未消化吸收的养分,尤其残饵是水产养殖中最大的有机污染源。刘家寿(1997)统计国外资料表明,池塘养殖虹鳟时残余饲料可达投喂量的1%∽30%,淡水网箱养殖虹鳟可达30%,海水养殖鲑鱼时可达15%∽20%。饲料未被鱼、虾、蟹吃掉的主要原因是适口性差,过度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