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 蚕茧是缫丝工业的原料。鲜茧茧层里包括着活的蚕蛹,容易发蛾,且含有大量的水分,不利于长期贮藏,处理不当就会发生蒸热,霉变,损坏茧质。因此,收购的鲜茧必须经过干燥处理,烘化蚕蛹,并发散蛹体和茧层的自由水。经过干燥处理的蚕茧,能经久耐贮,品质保持不变,适应缫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要和缫丝作业的要求。蚕茧干燥有多种形式,应用最普遍的是热力干燥。  相似文献   

2.
国家制定的烘茧方针是:“防止鲜茧半干茧发生蒸热,发霉变质;全干茧适干均匀,防止偏老偏嫩;烘茧方法上防止高温急干和低温长时间闷烘,为提高原料茧解舒而努力.”烘茧方针明确要求茧站在烘茧中必须做到鲜茧半干茧不蒸热、霉变,全干茧适干均匀,烘茧供温排湿合理.其目的是提高解舒.解舒是指蚕茧在缫丝中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蚕茧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解舒好,缫丝时落绪、添绪次数少,可以提高缫丝效率,增加单位时间的丝产量,以及  相似文献   

3.
谈谈烘茧     
中国自有蚕茧以来,均以鲜茧缫丝。在100年以前,有意大利人在上海设缫丝厂,才有干茧的要求。最初买鲜茧的人是用炭灶,后用柴灶来烘茧,有煤的地方像四川、山东也用煤灶烘茧。广东由于苦于蝇蛆关系,养蚕的农民以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改革中执行烘茧标准影响质量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鲜蚕茧加工干燥中烘力出烘的作用为了保证鲜茧的合理干燥,有利缫制高品位的生丝,烘茧中茧层丝胶不受到过度高温而扩大茧层干燥斑损伤,造成降低缫丝质量。因此,我市从解决烘茧(灶型)着手,烘茧上采用鲜茧干壳量结价指数,参照不同  相似文献   

5.
桑蚕鲜茧从收购进站到头冲进烘这一段时间内,鲜茧的茧质由于堆贮时间、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而起一定的变化。为了解鲜茧在堆贮过程中茧质的变化情况,笔者在湖州市城区“五一”茧站于1986年春、夏、早秋、中秋收茧时对鲜茧茧层含水率、下茧率、内印茧等项目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蚕农向国家投售的是鲜茧,鲜茧在目前条件下不能长期贮藏以适应缫丝工业长期生产的需要,所以必须进行加工,使成为干茧,而干茧蛹体的适干均匀程度对于长期安全贮藏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缫丝过程中对煮茧抵抗力的一致以达到煮熟程度的均匀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蚕丝传统生产模式是收购鲜茧、干热(105℃)、杀蛹、烘茧、干茧贮存、煮茧缫丝等工艺,已经历百年的历史。由干热杀蛹、烘茧势必造成蚕茧丝胶变性,蚕蛹蛋白及脂肪受热而损坏,造成丝胶溶失,增加缫丝,影响解舒及生丝质量,不利于蚕蛹深加工。  相似文献   

8.
影响解舒的主要因素有蚕品种、饲养管理、上簇环境、蚕茧收烘、贮藏和煮茧等.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的解舒好坏取决于簇中管理;而同一茧质的鲜茧加工成干茧后的解舒好坏则决定于茧站、茧库和丝厂.净度是生丝主要检验项目之一,因净度不良的生丝,制成的织物表面茸毛多,坚牢度差,染色不能匀一.而影响净度的主要因素是蚕品种,其次是上簇环境、烘茧、煮茧和缫丝操作等,就同一蚕品种而言,鲜茧净  相似文献   

9.
王兴华 《江苏蚕业》2010,32(2):16-17
桑蚕鲜茧是一种活的商品,具有其特殊性,收购和烘烤工作尤为重要。目前蚕茧烘烤,主要是利用热能的作用,通过空气媒介作传导物质,烘去鲜茧中大量的水分,达到蚕茧干燥的目的,它是保全茧质的关键环节。烘茧工艺是否合理,干燥程度是否适当,与茧子的解舒、丝量、洁净及贮藏保管都有密切关系,均会直接影响蚕茧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及缫丝工业的生丝质量和效益。所以,  相似文献   

10.
王兴华 《蚕桑通报》2010,41(1):49-50
<正>桑蚕鲜茧是一种特殊性商品,收茧和烘茧工作尤为重要。目前烘茧,主要是利用热能的作用,通过空气媒介作传导物质,烘去鲜茧中大量的水分,达到蚕茧干燥的目的,它是保全茧质的关键环节。烘茧工  相似文献   

11.
史建中 《北方蚕业》2006,27(1):20-21
蚕茧的解舒是指在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的好环与缫丝工业关系非常密切,是衡量蚕茧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用“解舒丝长”和“解舒率”表示。近年各用茧厂家白推行缫丝计价政策以来,我省汉中蚕茧因质量下降,尤其是茧解舒的大幅度降低,鲜茧收购和干茧销售的价格与优质茧区比差极大,大量干茧无法机械自动缫丝而被用作绢纺原料,造成了茧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效益的降低。从饲养技术措施和收烘管理上提高蚕茧解舒率,对改善茧质、挖潜增效和促进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张志峰 《江苏蚕业》1991,(2):1-7,46
本文讨论了提高江苏省蚕茧收烘质量的途径:第一,要改变现行的一头经营、多头管理的收烘体制,实行一个头经营管理;或有条件的地区实行茧丝一体化管理;逐步实行鲜茧“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办法。第二,逐步改良现行的收烘设备,对现行的江苏83—1型横风扇烘茧灶要规范化,逐步推行外炉式烘茧灶,研制新型的热风烘茧机。第三,改善现行的蚕茧收烘工艺,要妥善进行茧处理,鲜茧要及时进烘,妥善处理半干茧,干茧要晾透再打包;烘茧要掌握前期温度高、风速大、湿度低,后期温度低、湿度大、风速小,并试行三灶三温连续干燥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国家制定并颁布了鲜茧价格标准,供收茧部门执行,但尚未规定对应于鲜茧价格的干茧定价标准。众所周知,鲜茧必须烘成适干茧才能经久贮存,从而满足制丝工业常年生产的需要。每烘成100单位重量的适干茧所需要的鲜茧数量称作烘折,烘折=鲜茧量÷干茧量×100……A。随蚕品种、茧质量、售茧湿燥程度、烘茧工艺等多因素的变化和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鲜茧的评级标准和方法,几经变革。解放初期至五十年代中期,一直沿用传统的“手估目测”法,此法以烘折、缫折为标准确定中心茧价,按估计的烘折和缫折来决定茧价。1958年起全面实行以茧层率定基本价,辅以上茧率、解舒(色泽、匀净度)补正的评茧办法。1973年至今,则一直沿用以干壳量定基本价,辅以上茧率、解舒补正的评茧办法。无论是“手估目测”,还是以茧层率或干壳量定基本价,都是以估测单位鲜茧能有多少茧层量或产多少生丝为依据的,而不能真正反映蚕茧的内在质量和实用价值。为此,近几年,江、浙两省在部分市、县试行了鲜茧“组合售茧、缫丝计价”。所谓鲜茧“组合售茧、缫丝计价”,就是将饲育管理技术水平和茧质水平相近的蚕农所生产的蚕茧,通过初步评分的办法集中  相似文献   

15.
高启斌 《北方蚕业》2005,26(3):85-86
<正>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很多,涉及到蚕的品种、蚕种制造、桑园管理、养蚕技术、上蔟处理及收烘技术等各个方面,只有严格按照技术规程操作,才能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大幅度提高蚕农收入。笔者根据实践就蚕桑生产中提高蚕茧质量的问题,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影响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 从缫丝企业生产反映出来的原料茧质量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两个生产加工中形成的质量问题:一是农村养蚕生产出售时的鲜茧基础质量;二是鲜茧经过收烘初加工处理后成为干茧的质量。通过收烘处理,并不能提高鲜茧原来的基础质量,只是最大限度的保护鲜茧的基础质量。使鲜茧经过收烘加工,不受损伤或少受损伤。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目前存在的茧质问题,蚕农交售蚕茧时的鲜茧基础质量差是主要原  相似文献   

16.
读了《谈谈烘茧》以后,觉得烘茧问题确是重要:确为当务之急。文章着重指出烘茧质量与茧层缫丝率的重要关系。力主烘茧质量要求做到程度“适干”。烘老了,不但影响烘茧,而且降低茧层缫丝率。科学地分析“适干”的正常的茧层缫丝率为80—83%。烘老了,就会降低到72—73%左右,降低  相似文献   

17.
雄蚕茧丝具有缫折低、洁净好、纤度均匀等优点,所缫的高档生丝倍受用户青睐。本研究针对雄蚕茧蛹体小、茧层较厚且纤度相对较细均匀的特点,探讨了雄蚕茧的烘茧工艺。结果表明,烘茧温度、鲜茧堆放时间、铺茧量、半干茧干燥程度等与烘茧质量有一定影响,并提出了头冲烘茧温度以105℃、鲜茧堆放时间不超过12 h、鲜茧铺茧量以4.5 kg/0.76 m^2、半干成数6.5成为更适当的烘茧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缫丝生产的过程中,都是在进行着对丝胶的处理工作。如烘革必须用适当的温、湿度。鲜茧半干茧要合理处理,旨在防止丝胶过份的变性恶化。煮茧要用低温汤、高温汤、蒸汽等有机的配合,缫丝要保持一定的汤温、汤色。扬返前又必须先浸水,这都是为使丝缕的丝胶适当膨化,以利顺序离介和适应生丝品质的要求。如果丝胶处理得好,那末缫丝的产量快、质量高。丝胶的变性、膨化、溶解等不但与物理作用有关系,可以用水、热等方法来处理它,更重要的它与化学作用有极密切的关系,因此利用化学的方法来缫丝,是我们缫丝工业技术革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大跃进新形势的鼓舞下,有很多厂进行了解舒剂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浙江省纺科所为配  相似文献   

19.
蚕茧收烘工作,既是一个蚕茧干燥过程,又是一个保全茧质、补正茧质的过程,关系到农、工、贸三者的利益,影响着茧丝最终的质量、效益。若收烘处理得当,鲜茧干燥后既可减少解舒率等鲜茧指标的下降,又可对蚕茧的清洁、净度、丝胶溶失等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若收烘处理不得当,虽然同样把鲜茧烘干了,但会大幅度影响干茧质量,降低经济效益。所以,做好蚕茧收烘工作对提高经济效益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站认真贯彻落实《烘茧规范》,加强收烘现场管理,干茧质量有所提高,较好地保全、补正了茧质,2001年解舒率65.9%,适干率100%,无霉蛹,干毛茧出丝率全年平均40.42%,洁净都在92分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传统的烘茧煮茧缫丝工艺进行改进,提高制丝生产效益及蚕蛹的利用价值,对干冰杀蛹及NaOH低温短时间煮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1g干冰处理1.5g蚕茧30min,鲜茧的杀蛹率可达70%以上;煮茧的工艺条件为质量浓度0.1%的NaOH在温度45℃条件下对干冰冻茧浸渍处理10 ̄15min,茧层丝胶溶失率为3 ̄5%,达到制丝生产对丝胶溶失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