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遥感技术获取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耕地质量指标数据获取是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遥感为相关数据的快速、大面积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与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耕地质量内涵和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文献计量法对我国近5年耕地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进行归纳,结合国外土壤质量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形条件、土壤属性和田间利用状况3个维度.然后...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持或提高土壤质量。什么是土壤质量?加拿大农业及农业食品部将土壤质量定义为“土壤适合支持作物生长而不会导致土壤退化或者损害环境”。土壤质量可以利用各种土壤指标来衡量,如土壤有机物含量、土壤物理指标(土壤结构、渗透性、容积密度和持水量  相似文献   

3.
研究农田土壤属性动态变化,提取土壤质量单项评价指标,可为改良土壤环境提供指导。在黑河上游典型农田随机采集64个土样,测定土壤含水率(θ)、电导率(EC)、滴水穿透时间(WDPT)、饱和导水率(Ks)、黏粒(CL)、粉粒(SI)、砂粒(SA)质量分数等7个指标后,将这7个指标逐个作为评价对象,与剩余土壤指标变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析。结果表明,1相较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PLSR方法筛选敏感土壤指标所构建的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适用性更强。2在构建土壤持水能力或积盐程度评价指标时,CL、SA、SI和WDPT是敏感指标,其中WDPT作为重要评价指标,需要考虑纳入到土壤质量评价体系之中。3EC与其他指标的PLSR分析指出,表层土壤积盐程度很大程度上受土壤持水能力影响,但积盐程度却不是决定土壤持水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土壤质量指数法(SQI)综合评价土壤质量,旨在为农业生产、农产品产地选址、农业环境保护等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将方法在北京市郊区7种土地利用方式(粮田、林地、湿地、荒地、果园、菜地、草地)上进行了应用,并与常规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隶属度模型评价土壤肥力,肥力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粮田>林地>果园>荒地>草地;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污染程度高低顺序为:湿地>菜地>荒地>果园>林地>粮田>草地;采用SQI指数评价土壤综合质量,其综合质量的高低顺序为:湿地>粮田>菜地>果园>林地>荒地>草地。此外还对评价模型的适用范围、评价结果的划分等一系列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出:SQI指数评价方法的应用及结果的划分涵盖了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农用地,体现了各种土壤属性的差异和变异特性,评价结果可实现土壤综合质量定性和定量化,能够反映土壤的关键信息,符合农业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5.
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大型排灌工程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大型排灌工程的具体特点 ,讨论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 ,分析了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内容、基本原则和程序 ,提出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以往农业机械化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因子分析方法评价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选取反映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保障水平、效益水平的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赋予权重,结合各项指标系数值,建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方程。同时,计算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结果表明: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是以数据本身的相关性为依据,避免了其它方法人为赋权所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东丘陵山区小麦 玉米周年全程机械化综合效益评价较少及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评价法构建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周年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指标、生态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3个1级指标,设定经济收益、资源利用、土壤保护、社会贡献、机械...  相似文献   

8.
农业开发项目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农业开发工作的成效。选择好的工程队伍、严格执行质量制度和实行项目全程监控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升农业开发工程项目管理水平,整体推进农业开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理论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是大型排灌工程项目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根据大型排灌工程的具体特点,讨论项目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分析了大型排灌工程项目后评价的特点、内容、基本原则和程序,提出了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各种指标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评价与障碍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准确评价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特征,针对全部初选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建立了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inimum data set, MDS),并运用最小数据集耕层质量指数(MDS-Plough horizon integrated quality index, MDS-PHIQI)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研究区耕层质量及主导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由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粘粒含量、耕作层穿透阻力和压实层厚度组成,最小数据集可替代全部初选指标对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进行评价;东北旱作区耕层质量指数分布在0.10~0.53之间,均值为0.30,整体处于低和中等水平。东北旱作区合理耕层指标参数的适宜范围为:有机质质量比大于等于37.16g/kg,全氮质量比大于等于1.75g/kg,有效磷质量比大于等于26.38mg/kg,粘粒质量分数为4.60%~6.19%,耕作层穿透阻力小于等于364.56kPa,压实层厚度小于等于8.18cm。东北旱作区粮食产量低产区耕层多存在结构型障碍,中产区耕层结构型障碍和养分限制共存,而高产区耕层主要表现为养分限制型障碍。整体来看,研究区耕层质量的主要障碍因素为耕作层穿透阻力、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需针对上述指标采取针对性的耕作和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同评价方法的绿洲棉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疆绿洲棉田土壤质量状况。【方法】采集新疆主要棉区1 355个土壤样品,测定其pH值、含盐量、黏粒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铜、有效锌、土壤重金属全量铬、铜、锌、砷、铅、重金属有效铬、有效砷、有效铅、氟乐灵残留量、二甲戊乐灵残留量以及农膜残留量共21项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基于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的加权综合污染指数法(N-PI)及土壤综合质量指数评价方法(SQI)分别对绿洲棉田土壤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新疆绿洲棉田土壤呈碱性,含盐量均值为3.44 g/kg,为轻度盐化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均偏低,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及微量元素有效锌、有效铜较为丰富;Cr、Cu、Zn、As、Pb等5种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但与新疆土壤元素背景值作比较均有累积现象;棉田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Cr、As、Pb、氟乐灵残留及二甲戊乐灵残留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农膜残留量均值为190.98 kg/hm2,农膜污染较为严重。利用FCE法对土壤进行评价,发现绿洲棉田土壤平均质量低;N-PI法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大部分棉田土壤已受轻度污染;利用SQI法进行评价,发现土壤质量综合指标值SQI介于0.31~0.73之间,绿洲棉田土壤综合质量总体中等偏低。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有差异,在本研究中SQI法为最优的评价方法,其评价结果更为客观、科学,符合新疆绿洲棉田土壤质量的实际状况。【结论】新疆棉区土壤质量总体较差,采用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SQI评价法最合理,FCE和N-PI评价法次之。  相似文献   

12.
沼液作为肥料施用是沼液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方式,是构建高效沼液循环利用模式的关键。因此,研究沼液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为沼液资源化安全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养分、土壤酸碱度、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重金属6个代表性指标,综述了沼液施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合理施用沼液有利于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强土壤养分累积,改善土壤酸碱度及提高土壤酶活性。长期沼液施用可能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类型由“细菌型”转向“真菌型”,并带来重金属污染风险。当前的研究难点主要在于沼液的异质性及土壤评价方法不统一,探究沼液最佳施用量、明确土壤沼液最大承载量、沼液影响土壤质量的机理机制、建立统一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深入探讨了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对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数学模型构建以及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全面深入研究中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质量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和化肥使用存在显著差异。农机推广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土壤质量以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于掌握我国粮食主产区土壤质量现状以及农机推广在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大型综合性农业工程项目涉及土地开荒、选种试验、种植制度设计、农机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全产业链内容,种植制度设计和农机配置是项目开发和执行时需要重点研究和把控的内容。种植制度设计是项目的核心,分析国际大型农业工程项目特点,探讨通过作物选择、农业气候调查、土壤条件调查和水文条件调查确定种植制度。农机配置依种植制度而定,推荐的农机选型方法是专家推荐法,农机数量配备方法优先选择作业量法和线性规划法。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综合开发是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繁荣农村经济和富裕农民的有效措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项目质量是项目效益的基础和前提,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成败,关系到农业基础设施能否安全运行。因此,切实加强工程项目质量监管与控制,掌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系列施工监督措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种植业资源是农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管理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ArcGIS开发一套区域种植业资源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采用基于XML,webservices组件化开发模式以及WebGIS技术,基于SOA架构搭建了土壤质量评价、土肥管理与决策、农业生产管理、作物适宜性评价以及农作物布局评价等子系统,并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了系统应用。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种植业资源信息的空间化描述、管理、处理与分析及辅助决策,并实现数据与服务共享,为区域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和农业生产实践的科学决策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残膜对土壤和作物的潜在风险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残膜作为一种持续性农业污染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危害作用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关于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已被很多研究证实。综述了残膜分布状况和残膜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性质、作物生理指标等方面的影响,具体概述了中国残膜的分布特征,残膜对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土壤透气性、土壤重金属、酞酸酯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土壤酶活性和作物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为减弱残膜对土壤性质和作物的不利影响,今后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不同类型作物的最佳揭膜期和地膜厚度;研发和推广新型残膜回收机械;残膜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效应;残膜对不同土壤和区域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专业综合评价是高校专业办学质量及省内高校间横向比较的核心指标,评价指标和方法的选取直接影响评价结果.文章从试点评估专业数量、专业名称、办学时间、评估数据、结果发布等方面总结8省市专业综合评价试点的基础上,对8省市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进行比较,并分为两类进行二级指标和指标点的比较,现有体系存在重资源轻实施、重顶尖轻基础、指标权重失衡等问题,综合考虑广度和深度、静态和动态、拥有和使用、指标和质量关联性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业节水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工程投入综合效益最大化,因此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农业节水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研究了农业节水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准则,构建了农业节水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能够为农业节水工程项目资产绩效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方法和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及GIS的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环渤海沿海地区为研究区域,在进行土壤详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代表性样点土壤样品(0~30 cm)的采集,并对土壤的养分、盐分和质地等理化性质进行系统测定,选取土壤盐分、p 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砂粒质量含量、黏粒质量含量为土壤质量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法,结合GIS技术,进行环渤海区域土壤(0~30 cm)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黏粒含量对土壤质量产生正面影响,而土壤全盐含量、p H值及土壤砂粒含量则产生负面影响;获得了土壤质量评价的主成分得分综合模型;土壤质量综合得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带性,根据综合得分划分为6级地力等级,研究区50%以上面积属于五或六级地力水平,土壤质量低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土壤质量等级的主要影响要素,可为针对性综合提升环渤海区域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