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首先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推出充液率方程,综合考虑分离型热管的尺寸、工质蒸发温度及热输入量对充液率的影响,同时结合两相流换热流动特性,引入工质液膜速度沿膜厚度方向上的分布关系,建立一维、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分离型热管充液率的上、下边界,并分析了蒸发段长度、工质蒸发温度及热输入量对充液率运行边界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段长度对充液率上边界值几乎无影响,但是对下边界的影响很大;工质蒸发温度升高,容易达到下边界值.对于不同的工质,热管可运行的充液率范围不同,本文列举了经常使用的水和甲醇,结果表明甲醇的充液率范围较大,通过实验对模型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模型与实验能够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2.
应用HYSYS和PIPESYS软件对上海平湖油气田海底天然气管道进行水力分析,采用管道现场操作运行数据与软件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适用于管道压降和集液量的计算方法,并对输送压力、输量与管道集液量、集液形成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管道在小输量、低压力工况下运行,管道内形成的集液量越多,形成集液所需的时间就越长。借助HYSYS软件分析了凝析气的物性,绘出了相包络线和水化物形成曲线,通过分析得出,上海平湖油气田海底天然气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形成水化物。  相似文献   

3.
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固耦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液两相流的不稳定流动和管道变形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改变了流体管道系统的特性,促进了气液两相流管道流固耦合的研究进程。概述了国内外单相输流管道流固耦合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海洋立管气液两相混输中严重段塞流的流动规律及其流固耦合问题的研究情况,评述了输流管道流固耦合的常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当前气液两相瞬变流流固耦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王希  夏换  韩涛  徐良奎  胡坤  艾志久 《油气储运》2013,(10):1068-1071
在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回拖施工过程中,泥浆对回拖管道产生的剩余浮力经常造成管道与孔壁挤压接触,从而导致管道回拖摩擦阻力增大,进而影响到工程实施的成败.对回拖管道的受力情况进行研究,主要方法是建立管道在弯曲段和直线段的受力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配液量随管道回拖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实现了大口径管道在回拖过程中配液量的动态调节.在工程案例分析中,利用该函数关系式的计算结果可以达到平衡泥浆对管道产生的剩余浮力、减小管道回拖阻力的目的,进而为管道回拖的施工环节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李晓平  李杰  宫敬  周军  成龙 《油气储运》2013,(12):1276-1278,1288
煤层气的排采特性决定了进入采气管道的煤层气同时含有水和粉尘等颗粒杂质,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压降损失势必受到水和固体颗粒的影响。为此,利用试验环道模拟煤层气集输管道多相介质的流动特点,试验研究了气液两相和气固两相流动的压降特性,得出如下结论:煤层气采气管道气体流速应控制在4~8m/s范围内,并应适当采取清管等措施,减少固相沉积物;采气管道水力计算可以忽略固体颗粒的影响而采用气液两相压降计算方法。(图6,参7)  相似文献   

6.
在地形起伏地区,由于管道内水蒸气、凝析液等析出,地形低洼处管道易形成积液,堵塞管道,降低输气效率,危及管道及设备安全.为此,结合现场实际生产数据,对上倾管道中临界携液气速进行研究,发现随表观气速的增加,上倾管道压降先减小后增加.取最小压降点为临界携液状态,其对应气体表观流速为临界携液气速.探究不同管道倾角、含水率、管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输油气管道中流体与结构之间的耦合作用引发的管道疲劳破坏和辐射噪声问题,采用有限元法进行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得到固有振动频率和振动模态,分析流固耦合作用对输油气管道固有振动频率的影响;采用ANSYS软件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简谐激励作用下管道振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参数;将谐响应分析得到的位移数据导入声学软件LMS Virtual.Lab,基于间接边界元法模拟得到管道振动的辐射声场,从而建立管道振动声辐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径厚比、是否考虑流固耦合作用以及管道形态均对管道的固有频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径厚比管道的壁厚越小,辐射声压越大。输油气管道结构振动声辐射仿真分析可为管道辐射噪声控制和管道结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延安气田所处地形复杂,管道起伏多且高程较大,管道积液是气田集输系统生产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极易引发段塞流,甚至影响气田正常生产。基于液膜模型,考虑运行压力、井口温度、摩尔含水率、管道公称直径及管道倾角5个因素,建立上倾管段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模型。进而结合延安气田现场运行数据,研究多起伏地面管道的最大倾角、总起伏高程、起伏次数对临界携液流速的影响规律,对已建立的上倾管段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模型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修正后的多起伏管道临界携液流速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数据吻合度高,修正后的模型计算结果准确率达90%,对于多起伏地面集输管道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为延安气田多起伏管道积液预测提供理论支撑。(图8,表3,参35)  相似文献   

9.
流型判别是气液两相流研究的重要内容.应用适用于工业设计中大管径、高压力管道的多相流瞬态模拟软件OLGA,以空气-水为介质,对倾角为-70°~90°、内径为200 mm、压力为2.0 MPa的气液两相管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变换不同的气液相流量和管道倾角,研究管道内气液两相流体流型的变化.根据数值模拟所得到的1 628组数据,结合流体物性和管道倾角,回归建立了不同流型转变的判别准则经验相关式,为现场大管径、高压力气液两相流管道的流型判别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民站1号机组在2019年冬灌运行中,出水压力管道无预兆的振动,对1号机组压力出水管道振动现象进行描述,并对机组压力管道的振动现象逐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可供同类同类高扬程电力提灌工程泵站运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限元技术在空调器管路振动分析及设计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IC公司的Pro/E软件建立空调器管路系统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软件的专用Pro/E接口将模型导人到ANSYS软件中,在ANSYS软件中建立该管路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出前20阶固有频率和振型,并且在此基础上模拟压缩机的激励,分析管路的振动响应特性。通过对实例计算分析,提出减少配管振动的优化设计方案,证明了应用ANSYS软件的有限元技术进行空调管路减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埋地管道现场激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升  李娥 《油气储运》1995,14(1):36-41
为了验证我国长输管道抗震设计规范的振动参数,分析软硬地基上的地震应力,进行了现场激震试验和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利用火箭燃料做能源的地震动激震系统在埋地管道现场模拟地震动来研究埋地管道在地震波作用下所产生的应变,这在地下管道抗振研究中是一种新的尝试,也为今年地下管道现场试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激震方法,通过实测管道应变与我国规范简化计算应变的对比,验证了我国规范的取值,确定了埋地管道抗震计算的振动参数,经  相似文献   

13.
刘达希  刘霄  张俊  苏鑫  周宏 《油气储运》2019,(8):944-948
往复压缩机出口管道振动容易引起管道疲劳破坏,可以通过改变管系内气柱的固有频率来避开往复压缩机的激振频率。结合往复压缩机与管道系统的振动机理及减振方法,建立了往复压缩机结构等效数学模型,利用振动分析软件对机体进行声学脉动模拟,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其出口管道进行减振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增设孔板可明显降低往复压缩机出口管道的固有频率,使之避开共振响应区域,降低管系气柱压力不均匀度和脉动幅值。模拟结果为往复压缩机的安全使用与疲劳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后续的配管设计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离心式压缩机组径向摩擦发生位置与严重程度的准确诊断有助于及时排查径向摩擦的故障原因,迅速、妥善处理径向摩擦,保障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研究径向摩擦的产生机理,对离心式压缩机组的局部径向摩擦、局部摩擦热弯曲、全周摩擦等径向摩擦故障的振动状态进行剖析,利用离心式压缩机组表现出的异常振动现象判断其是否发生径...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武 《油气储运》2014,(4):369-373
CO2管道输送是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的重要环节,具有真正意义的长距离、大输量CO2管道在国内尚属空白。结合二氧化碳物性特点和国外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建设经验,对国内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设计在气源气体组分要求、输送相态的选择和控制、路由选择、阀室设计原则、地区等级划分、涂层选用、设备材料的密封性能、管材性能以及其他安全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措施,指出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CO2输送管道的设计、建造、运营规范十分迫切。研究内容对于推动我国二氧化碳输送管道工程和CCUS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1,表1,参7)  相似文献   

16.
输油泵机组及其进出口连接管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振动问题是影响输油管道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分析了管道系统激振力的来源和振动成因,并给出了诊断方法.针对某长输管道输油泵进出口管道出现的振动现象,运用振动测试手段对输油泵及其进出口管道分别进行了振动检测和分析.当输油泵进出口管道振动速度有效值最大达到9.28 mm/s...  相似文献   

17.
管道科学研究院输油工艺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连生 《油气储运》1996,15(12):1-6
管道科学研究院针对我国原油特点,为解决管道输油工艺问题开展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含蜡原油流变学的研究和实验测量技术是管输工艺研究和应用的基础,概述了在这方面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含蜡原油热处理输送工艺、降凝剂研制与应用、输油新工艺的研究成果。成功地研制了GY系列降凝剂,可替代进口同类产品,在输油管道上得到广泛应用。原油加剂综合处理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东部和西部管道,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油气管道机械损伤的完整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忠刚  张卿蕊  冯斌  曹晓燕 《油气储运》2012,31(4):241-245,327
机械损伤是导致管道事故的主要原因,对其进行完整性管理一直是管道业界的难题。基于国内外事故案例,介绍了管道机械损伤的危害性和特殊性。从评价技术、管理技术和标准规范3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管道机械损伤完整性的研究历程,虽然取得一些进展,但迄今尚无一个权威性指南可供指导应用实践。分析了管道机械损伤在检测、识别、评价3个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针对机械损伤完整性管理研究策略,提出了评估-缓解-预防研究路线图,给出了不同专题各个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在油气长输管道维修更换作业中,为了缩短更换作业周期及减少剩磁对管道焊接质量的影响,需要对管道进行退磁作业。分析了导致油气管道带磁的原因:管道检测;外部存在磁场、电场;管道焊接与摩擦等。探讨了管道带磁对管道焊接、其他检测方法与管道寿命的影响。基于油气管道的退磁原理,提出3种管道退磁方法:直流退磁法、交流退磁法及永磁铁退磁法,以此提高油气管道在线焊接质量。研究结果对于工程实践中油气管道退磁方法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通信光纤感知管道沿线的振动、应变、温度,实现管道沿线威胁事件的监测与定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将3种感知数据融合应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光纤传感原理,提出了管道伴行光缆振动、应变、温度联合监测的方法:利用振动数据进行长度对齐、第三方活动监测,应变数据进行侧向位移监测,温度数据进行泄漏监测等运行异常分析,多维监测数据经过空间长度对准、时间对齐后进行联合分析、交互验证,能够进一步降低误报率。3种感知数据的融合应用能够实现管道复杂环境的线路状态感知,可为管道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