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口腔黏膜病是由细菌、病毒、霉菌感染所致,或由外伤、营养不良,特别是维生素B2缺乏等引起口腔黏膜糜烂,溃疡等。口腔黏膜疾病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口炎,即口腔黏膜损伤。二类是全身性疾病在口腔黏膜的表现。我们从临床治疗中观察发现,蜜蜂产品对口腔黏膜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双重作用,疗效良好,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用抗生素及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腹泻仔猪,颈静脉放血处死后,腹腔解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电镜包埋切片观察小肠黏膜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则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结果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明显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为防制仔猪腹泻、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的表达及定位进行初步研究。RT-qPCR结果显示,Ghrelin在驯鹿胃肠道内均有表达,且在皱胃内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其次是十二指肠、回肠和结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在皱胃内主要分布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层、黏膜下层中也可见Ghrelin的免疫阳性细胞,但肌层中未见表达;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均有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分布,且在肠绒毛和黏膜下层分布较多。RT-q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Ghrelin在胃肠道内表达量及分布范围基本一致,这表明Ghrelin对驯鹿的消化可能具有潜在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1鸭瘟本病仅限于雁行目禽类,如鸭、鹅、天鹅等。鸭群突然出现持续存在的高死亡率,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到42℃,翅膀下垂、伏地不起;病鸭头颈部肿大;喙、脚和黏膜呈蓝色;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或外翻,并覆盖着绿色假膜,剥离后留有疡面。鸭全身皮肤、黏膜、浆膜、内脏器官有血斑点;皮下组织水肿;部分鸭头颈部肿大;口腔黏膜有黄色坏死性假膜覆盖,用刀刮去假膜,可见到黏膜出血浅,溃疡食管黏膜表面覆  相似文献   

5.
硬骨鱼类黏膜免疫机理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鱼类黏膜是抗原、病原等异己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在免疫反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总结了硬骨鱼类黏膜免疫研究所涉及的组织器官,如皮肤、鳃和肠道等,以及在这些组织器官中与黏膜免疫功能相关的细胞;描述了黏膜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在黏膜表面被抗原递呈细胞和MHC分子摄取、递呈给效应位点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发生免疫保护记忆的过程;从鱼类血清和黏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结构、黏液抗体的峰值以及来源等方面,讨论了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存在观点分歧的原因,并提出了鱼类黏膜免疫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脂多糖(LPS)刺激仔猪小肠黏膜DNA含量、RNA/DNA和TP/DNA比值、二糖酶活性及空肠黏膜occludin相对表达量的影响,探讨NAC对LPS刺激所导致的肠道损伤是否具有缓解作用。选取24头健康仔猪,采用单因子设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LPS组、0.025%NAC组和0.05%NAC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空白对照组和LPS组饲喂基础日粮,0.025%NAC组和0.05%NAC组在饲喂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0.025%NAC和0.05%NAC。于试验第17 d,对LPS组、0.025%NAC组和0.05%NAC组仔猪分别腹膜注射100μg/kg BW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LPS后6 h屠宰全部仔猪,刮取小肠黏膜。结果表明: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PS组的空肠黏膜RNA/DNA和TP/DNA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黏膜DNA含量,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空肠黏膜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及空肠黏膜occludin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②与LPS组相比,0.025%NAC组空肠黏膜RNA/DNA比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黏膜DNA含量、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及occludin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0.05%NAC组空肠黏膜RNA/DNA和TP/DN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黏膜乳糖酶活性,空肠黏膜麦芽糖酶、乳糖酶活性及occludin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025%或0.05%NAC对LPS刺激所导致的肠道损伤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的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进行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皮质肾单位较髓质肾单位多,在大小上无明显差异;输尿管管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膀胱壁包括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尿道壁由变移上皮、海绵体、肌层和外膜构成。  相似文献   

8.
牛黏膜病临床类症鉴别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牛黏膜病又称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简称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世界范围广为传播的牛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一般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等消化道黏膜糜烂和腹泻为主要症状,但多数牛呈隐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16,(11):87-91
为了阐明胃饥饿素(Ghrelin)在梅花鹿体内的表达规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hrelin在梅花鹿食管、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肝、胰、甲状腺、垂体前叶、卵巢、肺、肾和脾等组织中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在食管和皱胃内主要分布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在网胃、瓣胃和瘤胃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中均可见Ghrelin免疫阳性细胞,但肌层中未见表达;在肠道主要定位于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尤其在肠绒毛和黏膜下层分布较多;在肝、胰、甲状腺、垂体前叶、卵巢、肺、肾、脾等实质器官中同样发现有Ghrelin免疫阳性信号的表达。结果提示,Ghrelin在梅花鹿体内广泛表达且在食管和胃肠道内分布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10.
选用陶赛特F2代断奶公羔40只,随机分成4组,研究低聚糖对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低聚果糖FOS(0.3%)、低聚异麦芽糖IMO(0.3%)和复合低聚糖(0.1%FOS+0.2%IMO)均可提高断奶羔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P>0.05)及小肠黏膜上皮内sIEL数量(P<0.05);FOS可提高小肠黏膜上皮GC的数量I,MO和复合低聚糖可降低GC数量(P>0.05)I;MO和复合低聚糖可提高断奶羔羊小肠黏膜中MC细胞的数量(P>0.05)。提示断奶羔羊日粮中添加低聚糖可增加其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数量,增强断奶羔羊小肠黏膜免疫功能,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0,(3)
为了研究益气健脾中药对腹泻仔猪小肠黏膜组织形态及免疫细胞的影响,试验用抗生素及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腹泻仔猪,颈静脉放血处死后,腹腔解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通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测小肠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电镜包埋切片观察小肠黏膜细胞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则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结果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显著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为防治仔猪腹泻、提高仔猪肠道免疫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中药颗粒剂对断奶腹泻仔猪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选择(28±1)d、体重10.04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种断奶腹泻仔猪18头,随机分为抗生素治疗组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两组分别于用药后14 d每组随机抽取3头猪颈动脉放血处死,腹腔解剖观察病理变化,无菌采集小肠黏膜进行细胞学观察。结果显示,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组小肠黏膜除有少量出血外,未发现明显病理变化。抗生素治疗组小肠黏膜脱落,有广泛充血、出血;黏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有大量以淋巴细胞(LELs)、杯状细胞(GS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排列紊乱,脱落;细胞受损严重,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异常。表明抗生素治疗仔猪腹泻造成小肠黏膜显著的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而中药复方颗粒剂治疗有利于仔猪小肠黏膜结构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正>黏膜免疫系统(MIS)是指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某些外分泌腺所组成的免疫系统。黏膜组织内的淋巴组织和免疫活性细胞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免疫应答网络,它有别于全身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受黏膜表面抗原物质刺激而形成的局部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玉屏风多糖对肠黏膜免疫应答和免疫损伤的调控作用,本试验以黄芪多糖为对照药物,以正常小鼠和免疫抑制小鼠为动物模型,150只SPF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对照组、玉屏风多糖治疗组、玉屏风多糖阳性对照组和黄芪多糖对照组,每组30只。多糖剂量为200mg/Kg/d,连续灌服7d,环磷酰胺剂量为80mg/Kg,隔日腹腔注射。检测SIgA、IL-2、TGF-β1和IL-6以及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变化。结果发现,玉屏风多糖和黄芪多糖均可显著提高小鼠SIgA、IL-2、TGF-β1和IL-6水平(P<0.05或P<0.01),小鼠肠上皮细胞增生,杯状细胞增多,肠绒毛长度、宽度和隐窝深度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肠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和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或P<0.01),PP结体积增大,淋巴细胞增生。与黄芪多糖比较,玉屏风多糖对肠黏膜免疫应答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对免疫抑制小鼠,玉屏风多糖可有效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SIgA降低(P<0.05),并可通过调节TGF-β1(P<0.05)和IL-6(P<0.01)水平,调控Th1/Th2 漂移状态,缓解环磷酰胺所致的免疫损伤,对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也有明显的保护和恢复作用。结果表明,玉屏风多糖可从多方面调控小鼠肠黏膜的免疫应答,可有效增强肠黏膜免疫功能,缓解和改善免疫抑制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兽医学报》2016,(6):1076-1080
<正>人和动物试验均表明,肠道微生物对消化、营养物质代谢、促进肠道黏膜和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维护肠道黏膜结构的完整性、加速受损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阻止肠道细菌移位以及调节宿主肠道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肠道微生物还可通过微生物-肠道-脑轴影响机体其他组织的功能和免疫应答[1]。相反,肠道微生物失衡将导致动物肠道黏膜结构的破坏、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发生[2]。益  相似文献   

16.
1剖检中器官检查要点鸡体表注意营养状况,皮肤上有否外伤、痘疹、脓痂和可视黏膜色泽等;口腔注意营养黏膜型禽痘、霉菌斑和其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小鼠盲肠的生长发育规律,试验选取1、3、5、10、15、20、25、35、50日龄小鼠新鲜盲肠组织,HE染色后观察盲肠黏膜组织形态,测定盲肠黏膜和肌层厚度,并用阿利新兰-PAS染色后测定10、20、25、35日龄小鼠盲肠黏膜分泌的黏蛋白含量。结果:小鼠盲肠黏膜和肌层厚度随着日龄的增加呈现锯齿状曲线上升,黏膜在25日龄后显著增厚,肌层在15日龄后显著增厚;随着日龄的增加,盲肠黏膜的杯状细胞不断增多,黏蛋白分泌量也逐渐增多,10日龄后显著增多。结论:随着日龄的增长,小鼠盲肠的黏膜和肌层逐渐增厚,杯状细胞也不断增多,盲肠的排泄功能和肠黏膜屏障功能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8.
<正>1检疫方法1.1头部检疫(1)检查天然孔、可视黏膜、皮肤和耳朵;检查鼻镜,鼻腔、口腔、唇和齿龈、舌面、舌根及咽喉黏膜有无溃病、出血点、烂斑、囊泡等病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观察贵州小型猪(Sus Scrofa domestica var.mino Guizhounensis Yu.)胃肠黏膜淋巴组织的分布特点,研究随机抽取封闭群健康成年贵州小型猪,采集胃肠道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和分析其淋巴组织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成年贵州小型猪胃黏膜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固有层;小肠黏膜的淋巴细胞较胃黏膜极显著增加(P<0.01),且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上升趋势;回肠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可见集合淋巴小结;大肠黏膜淋巴细胞由上至下呈减少趋势(P<0.01)。胃肠黏膜各段均可见上皮内淋巴细胞,其中以小肠最多,且从十二指肠到回肠呈下降趋势,大肠次之,胃黏膜最少。说明成年贵州小型猪胃肠黏膜淋巴组织分布规律与人及大鼠、小鼠等哺乳动物相似,以小肠最丰富,大肠其次,胃黏膜最少;小肠三段黏膜淋巴组织呈上升趋势,回肠最丰富,而大肠黏膜淋巴组织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胃肠炎是胃肠壁表层和深层组织的重剧性炎症。临床上很多胃炎和肠炎往往相伴发生,故合称为胃肠炎。胃肠炎按病程经过分为急性胃肠炎和慢性胃肠炎;按病因分为原发性胃肠炎和继发性胃肠炎;按炎症性质分为黏液性胃肠炎(以胃肠黏膜被覆多量黏液为特征的炎症)、出血性胃肠炎(以胃肠黏膜弥漫性或斑点状出血和特征的炎症)、化脓性胃肠炎(以胃肠黏膜形成脓性渗出物为特征的炎症)、纤维素性胃肠炎(以胃肠黏膜坏死和形成溃疡为特征的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