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丽麦16号是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1974年用丽水白壳三月黄作母本,与代139杂交,于1980年育成。1981~1982年,地区区域平均亩产456斤,比浙麦1号(九○八)增产30.7%。1985年全省区试平均亩产493斤,  相似文献   

2.
南七单交是四川省万县地区农科所用自选自交系南21—3作母本,自交系75—1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熟单交种。1986年4月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一、产量表现:1982年—1984年参加省预试,区试及生产试验,亩产达425。3~553。44公斤,比对照中单2号增产10。5~23。5%。1985年我县引进该品种作品比试验,亩产423。3公斤,比对照七三单交增产4。8%。大面积试种一般亩产400~450公斤,高的可上500公斤。  相似文献   

3.
品种来源:该品种系中国农科院油料所通过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中油83—19,后定名为中豆19号,1988年经河南省审定推广。产量表现:1985、1986两年参加黄淮大豆区试的周口、驻马店、正阳3点5次平均亩产189.9公斤,比跃进5号增产29.9%,比豫豆2号增产18.1%。1986、1987两年在  相似文献   

4.
豫花11号是针对一年两熟制(麦油两熟)和市场的变化,由河南农科院经作所选育而成的优质早熟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1998年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豫花11号1995~1997年参加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3年籽仁产量分别为1857kg、1752kg和2384kg,分别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豫花1号增产150%、1366%和1752%,3年平均比对照豫花1号增产157%。在1997年区试中,豫花11号在焦作试点亩产荚果达4565kg,创河南花生区试以来产量最高水平。199…  相似文献   

5.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86—1)F4作母本、(无酚1号×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泗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科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里塔形,果技第…  相似文献   

6.
阿兰西葫芦     
品种来源:由兰州市西固区农技站用阿7936—1—2—6做母本、兰7903—2—2—3做父本配制的杂交种。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85~1987年品比试验中,平均亩产7846.6公斤,比对照阿×兰(品种间一代杂种)增产21.5%。其中早期产量1818.5公斤,增产46.4%。1988年全省番瓜多点试  相似文献   

7.
苏抗4号番茄     
品种来源:系江苏省农科院用矮黄做母本、524做父本育成的杂交种,1983年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引进,1989年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83、1984年在全国鲜食番茄区试(露地)的兰州试点表现综合性状优良,亩产分别为6315公斤和7797公斤,比对照增产33.5%和35%,达到极显著水平。但前期产量较对照分别低75.7%和44.6%。  相似文献   

8.
新麦18由新乡市农科所育成。2002年参加河南省高肥冬水组、河南省南阳盆地组、河南省信阳稻麦两熟组区试,3组试验产量均获得第一,分别比对照增产10.9%、9.7%、15.2%,2003年参加国家、河南省高肥冬水组区试和生产试验,增产显著,并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般产量7500~9000kg/hm^2。该品种半冬性、  相似文献   

9.
“湘棉16号”(原编号“90-G3”)是湖南省棉花研究所用(岱27X86-1)F4作母本、(无酚1号X兰布南特低酚棉)F4作父本杂交后于1986年定型后选育而成的棉花新品种。1994年1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92年至1993年两年参加湖南省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皮棉108.9公斤,比对照“泅棉2号”和“湘棉10号”分别增产7.85%和8.84%。1993年同时进行生产试验,在省棉种所(有病点)亩产91.04公斤,在大通湖农场(无病点)亩产77公斤,均比对照增产。特征特性“湘棉16号”株高120厘米左右,植株松散呈塔形,果枝第一果…  相似文献   

10.
四玉1号是四平市农科所1980年以单交种四单8号为母本,黄早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杂交种,1987年1月经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产量表现 1984—1986年参加吉林省玉米区域试验,3年21个点次,平均亩产587.3公斤,比吉单101增产12.1%,比四单8号增产6.0%。 1985—1986年在四平、梨树、伊通、  相似文献   

11.
甘薯新品种浙薯13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伟明 《作物杂志》2005,21(4):51-51
浙薯13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采用“浙3481”和“浙255”两个亲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多用途甘薯新品种。该品种于1994年开始配组杂交,1999年提供生产试种、示范,并参加国家长江流域大区区试,2002年通过国家区试,2005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台州市于1999年开始引入浙薯13试种,至2004年示范种植面积已达到880hm2,该品种具有食用鲜薯、淀粉加工和薯脯加工三大用途,推广前景良好。1产量与效益浙薯13鲜薯产量较高,1998年和2000年浙江省农科院作物所进行的浙薯13品比试验,均以徐薯18和南薯88为对照。其中1998年,浙薯13鲜薯平均产量53250kg/hm  相似文献   

12.
通麦5号,由江苏省沿江地区农科所用73—13大麦与72—20—14(2)元麦杂交,于1976年选育而成。经省、市大麦试验、示范,表现较好,1986年3月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目前已在沪、浙、皖、鄂、川、赣等省市示范推广,据统  相似文献   

13.
豫花2号花生     
一、品种来源:濮阳市农科所(原濮阳县试验站)采用混合选择法于1977年选育而成。原名濮阳77—4。1988年4月由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豫花2号。二、产量表现:1979~1981年参加河南省春播花生区试,三年平均亩产籽仁173.9公斤,比对照徐州68—4平均增产7.05%,  相似文献   

14.
早优49辐是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以优质早籼不育系早红突A与温恢49辐配组而成的杂交早稻新组合。经1993~1997年试验、试种示范,表现高产、稳产、熟期适中和中抗稻瘟病,米质明显优于推广的汕优482等组合。1998年5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产量表现 1993年参加浙江省杂交早稻试验,产量为53430kg/hm2,比对照汕优482增产65%,列参试组合第1位。1995年参加浙江省区试,产量为66081kg/hm2,比对照汕优482增产106%,达显著水平;比对照浙…  相似文献   

15.
豫玉5号玉米     
品种来源:河南省新乡市农科所于1984年用自交系京7做母本,U8做父本杂交育成。原名新黄单85—1,1989年4月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玉5号。产量表现:1987年参加全国北方大区玉米区试,8点平均亩产499.1公斤,较对照鲁原单8号增产17.5%,居首位。1987年  相似文献   

16.
天亚4号胡麻     
品种来源:由甘肃省清水农校用雁农1号为母本,张北大粒为父本进行杂交,于1978年育成,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1987年5次会议审定通过。产量表现:1976、1977年参加原天水地区区试,15个点次中有13点次增产,平均折合亩产86.4公斤和94.75公斤,比天亚2号分别增产16.1%和13.4%,较对照定亚1号增产19.8%;1983年在天水市5个点生产示  相似文献   

17.
1品种来源濮麦9号系濮阳农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内乡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麦24号作父本复合杂交,经多年单株选择,于2000年选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4009);2005年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5012)。2产量表现2002~2005年参加河南省、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获得5个产量第一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518.4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5.02%,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92.6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12.06%,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  相似文献   

18.
利用鲁花3号和抗青10两亲本都具有的早熟性好、产量较高、籽仁外观品质优异及对花生青枯病抗性较强等优点,于1985年进行杂交,采用改良的系谱法,1994年决选出地上部长势强、单株结果多、果大、种皮不裂纹、整齐一致的郑8506-A-4-1。1994年冬海南加代繁殖,1995~1997年河南省麦套花生区试,1997年河南省生产试验,1998~1999年北方区试,1998年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花11。产量表现河南省麦套区试 3年23点次平均荚果产量4173.0kg/hm2、籽仁产量3019.5kg/hm2,分别比豫花1号增产10.4%和15.7%,籽仁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1997…  相似文献   

19.
太湖粳2号,原编号86—125—16,系苏州市水稻育种协作组常熟市农科所用太湖糯与秀水04杂交育成的中熟晚粳新品种。1994年3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适宜在太湖稻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苏州市1993年示范面积200公顷,1994年充分利用种源,推广面积预计可达1万公顷。 1 产量表现 太湖粳2号丰产性表现突出,而且具有较好的稳产性。1991年参加苏州市新品种比较试验,8个试点平均每公顷9807公斤(亩产653.8公斤),列参试品  相似文献   

20.
鄂大麦7号是我所以克利普瓦拉为母本,W71-11MEDA为父本杂交育成的。1997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产量表现1995年湖北省大麦区试,平均产量7174.5kg/hm2,比对照鄂皮2号增产24.22%,达极显著水平。1996年省大麦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