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寻木质粉末在温压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关系,基于杨木废单板制备的杨木粉末的温压成形实验数据,以川北公式为模型,借助模拟退火优化算法反演模型参数,构建杨木粉末温压成形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构建的本构方程精度较高,本构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高度重合,可作为木质粉末温压成形机理分析及失效成因理论判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SolidWorks的木基陶瓷模具CAD软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olidWorks的参数化设计思维,针对木基陶瓷材料模压成形特点,开发出木基陶瓷模压成形模具CAD软件;在阐述该软件总体结构与关键开发技术的同时,给出软件的运行实例.  相似文献   

3.
为高值清洁利用竹木剩余物、农作物秸秆、杂草藤条等廉价碳汇资源开发耐磨、耐候、绝缘木质功能材料,对添加有纳米刚玉粉、电玉粉等强化因子的杨木剩余物功能化粉末的压缩性、成形性与耐热性等工艺性能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有电玉粉等强化因子的杨木剩余物功能化粉末,不论室温还是160℃温度环境,在80 MPa成形压力下的压缩性与成形性最佳,但其在室温环境下的成形性仅为160℃温度环境下的5%左右,160℃环境温度下的压缩性比室温环境下的提高了27%以上(最高达到了1.32 g/cm3);温压成形工艺、电玉粉等强化因子对杨木剩余物粉末高温环境下的热失重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为后续研究木质剩余物功能化材料的耐候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杨木粉末为基材、纳米刚玉粉为增强因子,采用温压成形技术制备纳米颗粒增强木质滑动轴承,研究了纳米刚玉粉含量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磨耗量和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并对试件摩擦磨损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刚玉粉对木质滑动轴承的摩擦磨损性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当纳米刚玉粉含量为6%时效果最佳;含6%纳米刚玉粉的木质滑动轴承的磨合期短(~7 min)、摩擦系数小(~0.11)、极限PV值高(161.7 MPa·m·min~(-1)),可望在一定工况下替代烧结青铜用于轻纺机械。  相似文献   

5.
应用粉末冶金、木材科学与技术等交叉学科材料成形理论自主开发的木质粉末温压成形新技术,以棉梗粉末为基材,以电解紫铜粉末等为强化因子,在不添加任何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胶粘剂的前提下,制备的温压复合材料C-stal/Cu的静曲强度、内结合强度分别高达85.30 MPa、7.13 MPa,磨耗量<0.05 g/100 r、吸水率<0.5%,且具有韧性断裂特征;采用C-stalk/Cu复合材料制备的滑动轴承的压溃强度、表观硬分别高达103.7MPa、53.1 HB,可望替代烧结青铜用于生产轻载滑动轴承,替代天然铁梨木、红木等珍贵木材用于生产高档工艺品,从而在节约有色金属与珍贵木材的同时为农林木质剩余物的高质清洁利用开辟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芦苇杆粉末为基材,按芦苇、酚醛树脂不同配比经高压热模成形和真空烧结制备木陶瓷;分析了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对芦苇木陶瓷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基木陶瓷的力学性能优于其他木质陶瓷。  相似文献   

7.
穗条农艺性状对油茶岑软3号芽苗砧嫁接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好地进行油茶(Camellia oleifera)岑软3号芽苗砧嫁接育苗,研究了其穗条的农艺性状,即不同木质化程度和部位对嫁接育苗成活率及生长情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未木质化的接穗嫁接成活率低,仅为53.17%,半木质化以上的当年生接穗,无论是顶芽、中部芽还是下部芽,嫁接成活率均可达90%以上;其中选择完全木质化接穗的顶芽生长表现最佳,其次是完全木质化接穗的中部芽和半木质化的顶芽,完全木质化接穗的下部芽和未木质化接穗的嫩芽最差。  相似文献   

8.
在丽江市玉龙县拉市镇打鱼村开展了桂花扦插繁殖试验,用插穗木质化程度、扦插基质、激素种类3个因子3个水平进行了正交试验设计,采用了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插穗木质化程度、扦插基质、激素种类3个因子对桂花扦插生根率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插穗木质化程度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桂花扦插的生根率最佳组合为:插穗半木质化枝条、基质细腐殖土+红壤土(2∶1)、激素ABT1号生根粉200mg/L,平均生根率达到94%。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生根促进剂处理不同木质化程度的福建柏插穗以及不同轻型基质网袋容器、不同扦插时间、不同年龄的采穗母株对福建柏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木质化的嫩枝+ABT1号+600×10-6扦插效果最好,生根率高、生根数多且生根长;8种轻型基质网袋容器的对比试验中以D7即:泥炭∶稻壳∶树皮∶红心土=3∶3∶3∶1最佳;不同年龄采穗圃母株扦插中以4年生的表现最好;不同时间的扦插中,以1-3月效果最佳。(摘要中数据太少,应当用数据说话!如完全木质化的硬枝、半木质化的绿枝、未木质化的嫩枝的扦插成活率分别为50.9%、70%和80.1%;)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设计,比较了插穗木质化程度与促根激素种类对南洋楹扦插生根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木质化程度插穗和3种不同促根激素及对照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半木质化中段枝条的平均成活率优于或显著优于其他两种材料,促根激素ABT和GGR显著优于一般生根粉和对照;半木质化中段枝条加上ABT促根激素处理为...  相似文献   

11.
模压托盘以木质或非木质为原料,经对原材料进行破碎、干燥并施加一定量的胶黏剂后,将这些碎料铺装在特定的模具中一次模压成型。这种托盘与普通实木托盘相比,具有自重轻、强度高、重叠性好、不易变形、无金属、免检疫等优点。其原材料可用木制品的边角废料、小径木、枝丫材或农副产品的废弃物,因此具有极大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对竹塑复合材料地板基材模压成型工艺参数进行选择。结果表明,采用竹塑配比5∶5、板坯密度0.9g.cm-3、热压温度170℃、热压时间10min的工艺参数模压成型生产竹塑复合材料地板基材,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达到了我国现有的“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优质材执行标准(GB/T18102-2000)中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3.
薄板件自动成形淬火该技术是采用模压成形淬火新技术。它能使薄板件模压成形和淬火一次完成。是集转毂式保护气氛加热炉、机械手进出科、压床淬火和回火、PCL机会自动控制和成熟的热处理工艺等为一体的先进综合技术。可使被热处理的产品无污染、质量好、几何精度高、硬...  相似文献   

14.
对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的木质化枣吊与非木质化枣吊的开花结果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质化枣吊花芽分化质量优于非木质化枣吊;木质枣吊花粉的平均萌发率高于非木质枣吊花粉;木质化枣吊花朵的各项形态指标和花粉量均大于非木质化枣吊花朵;木质化枣吊每吊总花量为非木质化枣吊的4.2倍;木质化枣吊盛花期持续时间为非木质化枣吊的2倍;木质化枣吊的每吊结果数显著大于非木质化枣吊,木质化枣吊的坐果率显著小于非木质化枣吊。  相似文献   

15.
桉树外植体诱导产生褐变的因子很多,在此只讨论不同无性系、不同木质化程度的茎段、不同的消毒处理、不同的光照对外植体褐变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得出:不同的无性系外植体产生褐变程度不同,采集半木质化或刚木质化的茎段,用0.1%HgCl2分两步消毒可以减轻褐变,在培养过程中采用全暗光的方法有效控制褐变,萌芽率也高。  相似文献   

16.
钾肥对文冠果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育苗中,由于苗木生长迅速,常造成木质化不良,严重影响了苗木及造林质量。通过施用钾肥试验,以促进苗木生长和提高木质化程度。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在10g/m2是比较合理的,既能促进文冠果苗木生长和提高木质化程度,又能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试验进行了红千层枝条不同木质化程度(当年木质化硬枝、半木质化软枝、嫩枝)及枝条不同取穗部位(枝条上段、中段、基段)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千层当年木质化硬枝、半木质化软枝的生根及抽梢效果均较好,扦插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3.0%、96.5%,≥5cmⅠ级侧根平均数分别达3.3条、3.6条,平均抽梢率分别达99.1%、99.3%;枝条不同取穗部位以半木质化软枝上段及中段插穗的生根及抽梢效果较好,平均生根率分别达96.5%、96.8%,≥5cmⅠ级侧根平均数分别达3.4条、3.6条,平均抽梢率分别达99.2%、99.5%。  相似文献   

18.
利用湿法纤维板生产线生产模压门片的研究王正(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木质纤维模压制品的研制与开发是当前以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人造板产品更新换代、扩展用途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纤维模压技术可以生产各种异型人造板材、具有立体雕刻效果的仿实体...  相似文献   

19.
环氧树脂粘结性能好,适用性强,几乎可以在0~180℃温度范围内固化,因而用途广泛。但在木材、人造板行业的应用,还未见到相关的文献或报道。通过试验优选了几种常温固化剂,研究了常温下模压成型木质复合材料的生产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通过扶芳藤营养袋扦插育苗及营养袋苗移入大田的试验,探索出扶芳藤育苗的一系列技术。太原地区扦插扶芳藤的适宜时间为8月;插穗应选取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嫩枝;扶芳藤能适应太原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