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仪法(以占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速效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结果]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生脂肪含量和油亚比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 179 4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 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的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配比的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土壤肥力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测定采用气相色谱仪法(以占干物质重量的百分率表示);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K2Cr2O7-H2SO4氧化法;土壤全氮测定采用凯氏法;土壤速效钾测定采用火焰光度法;土壤速效磷的测定采用钼蓝比色法.[结果]相关分析表明,花生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花生脂肪含量和油亚比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 179 4 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 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 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的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配比的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杏鲍菇主要农艺性状与单菇产量的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影响杏鲍菇产量的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单菇鲜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影响杏鲍菇单菇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菌盖直径、茵柄直径、茵柄长度、菌盖厚度、干物质含量与单菇鲜重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最后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得到了单菇鲜重(Y)与茵盖直径(X1)、菌柄长度(X3)以及干物质含量(墨)之间的最优回归模型:Y=-2.496+2.026X1+0.486X3+5.124X5。[结论】为杏鲍菇遗传育种以及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影响杜仲有效成分的主导土壤因子。[方法]采用HPLC测定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中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芦丁、槲皮素、山萘酚)的含量,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贵州不同产地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含量和土壤养分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土壤养分因子与杜仲叶绿原酸及黄酮类有效成分含量的偏相关系数,建立杜仲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的多元回归方程。[结果]杜仲叶中绿原酸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是土壤有机质;影响芦丁含量的主要是土壤全磷、有机质;影响槲皮素含量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有机质、有效磷、FACT,其次是土壤铵态氮、pH、全氮;影响山萘酚含量的最大因子为有机质,其次为土壤有效磷、铵态氮和FACT。[结论]贵州不同产地杜仲有效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土壤养分因子对杜仲叶有效成分含量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阐明土壤养分的多重复共线性诊断方法,为果树的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建立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我国苹果产区51个县153个乔砧'富士'苹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调查分析,首先应用回归过程对土壤养分进行复共性诊断,然后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不同土壤养分权重和筛选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土壤养分含量间的条件数为61.31,并且土壤p H与有效钙和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24,不同养分含量间存在复共线性;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铁、有效锌和有效硼对果实品质有正的效应载荷和权重,而有效钙和p H对果实品质影响有负的载荷和权重;采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获得了影响不同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影响果实质量的土壤养分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钙、氮、有效铁、有效磷、有机质和有效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效硼、有机质、有效铁、p H和有效磷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果树多自变量、多目标关系研究和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影响的分析等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以拉萨地区林地、耕地、草地、沼泽、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消化法对样品进行测定,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异,较深土壤中一般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亦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临界值(20 g/kg)土样占90.86%,处于较高含量水平(≥30 g/kg)仅为2.67%。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沼泽、草地、林地、荒地。[结论]拉萨地区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以中低等水平为主,为中低等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7.
[目的]阐明土壤养分的多重复共线性诊断方法,为果树的多自变量和多因变量间关系的回归模型建立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1年对我国苹果产区51个县153个乔砧‘富士’苹果园的土壤养分和果实品质调查分析,首先应用回归过程对土壤养分进行复共性诊断,然后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不同土壤养分权重和筛选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结果]土壤养分含量间的条件数为61.31,并且土壤pH与有效钙和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2和-0.824,不同养分含量间存在复共线性;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有效铁、有效锌和有效硼对果实品质有正的效应载荷和权重,而有效钙和pH对果实品质影响有负的载荷和权重;采用变量投影重要性方法获得了影响不同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土壤养分因子的大小顺序,影响果实质量的土壤养分大小顺序为土壤有效钙、氮、有效铁、有效磷、有机质和有效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效硼、有机质、有效铁、pH和有效磷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果树多自变量、多目标关系研究和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影响的分析等提供分析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果园肥力状况,设置不同有机物输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为保持葡萄果园肥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与大田试验相结合,设置不同的有机物料和用量水平,室外和室内测定土壤和植株相关指标.[结果]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与有机肥投入直接相关,其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生物质炭相比较农家肥羊粪对于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作用突出,在提高果树单产方面优势明显,但施入农家肥羊粪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结论]果园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并提高作物产量,可以作为保持果园肥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拉萨市周边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方法]以拉萨市周边主要县区的大棚为研究对象,采用重铬酸钾氧化-硫酸消化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结果]拉萨市周边大棚中不同土层有机质含量存在一定差别,深层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不同栽培方式大棚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同,与温室大棚相比,相同土层普通大棚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临界值(20.00 g/kg)土样占61.33%,处于较高水平(≥30.00 g/kg)仅为10.64%。不同县区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达孜县、堆龙德庆县、曲水县。[结论]拉萨市周边大棚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中低水平为主,为中低等肥力土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农业各种种植环境下作物对水分要求越来越精准,结合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分势能的概念,设计了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自动检测系统。[方法]利用电子式土壤水分张力传感器实时测定供试盆钵中土壤水分的张力数值,同时采用电子式重量传感器测定土壤重量,利用差减法计算土壤含水量,并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结果]通过对江苏地区2种不同质地土壤实地测定得出:质地不同水分特征曲线走势不同,分别为:徐州地区黄河古道砂质土水分特征曲线关系式为 Y=-0.0002X3+0.0277X2-1.6445X+38.161,R2=0.9919;大丰金海农场盐碱土水分特征曲线关系式为 Y=-0.002X2-0.426X+39.905,R2=0.9913。[结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自动检测系统可以同时反应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分势能状况,可反映土壤水分对植物生长的有效性,为科学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土壤肥力指标与当归品质和产量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归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对土壤肥力主要因子与当归品质和产量主要指标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云南地区当归品质主要指标阿魏酸含量为1.56~2.42 mg/g,产量主要指标单株鲜重为38.95~257.26 g。当归阿魏酸含量、单株鲜重与土壤全N、速效K、有机质含量均呈正相关,与土壤速效P含量呈负相关。土壤肥力因子中对当归阿魏酸含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速效K,最小的是有机质;对当归单株鲜重影响最大的是全N,最小的是速效P。【结论】土壤肥力指标对当归品质及产量影响较大是速效K、全N,其次是速效P、有机质。  相似文献   

12.
旱作水稻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份粳稻和22份籼稻为材料,研究全程旱作对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旱作粳稻直链淀粉含量与胶稠度呈显著性负相关,旱作籼稻直链淀粉含量与其它品质性状间相关系数没有达到显著水平.(2)综合多元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旱作粳稻外观品质(垩白率X4、透明度X6和垩白度X5)、蒸煮品质(碱消值X7、胶稠度X8)和营养品质(粗蛋白X10)与稻米理化品质关系密切,回归方程为Y=1.485X4-0.228X5 0.710X6 35.234X7 2.646X8 0.233X10-89.552(R2=0.934**);旱作籼稻碱消值(X7)、整精米率(X3)和粗蛋白(X10)与稻米理化品质关系密切,回归方程为Y=0.966X3 59.683X7 0.149X10-37.972(R2=0.503*).初步建立旱作水稻品质评判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全面、准确地掌握淮安市土壤有机质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淮安市27个土壤肥力监测点历年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分析,掌握全市土壤肥力长期定位监测点有机质含量的时空变化。[结果]1982~2008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幅上升,增加83.2%,平均年递增2.87%;2009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增长放缓并趋于平衡,各类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至最高点后基本稳定于22.1~23.7g/kg之间。[结论]该研究可为土壤肥力评价和耕地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采集于缙云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2份青蒿为材料,研究青蒿素含量与环境、5个生理性状以及土壤营养元素的线性最优回归模型,结果表明:遮阴度对青蒿素含量的偏回归系数显著,建立根据遮阴度(X_4)影响青蒿素含量(Y)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8986-0.0897 X_4 (P<0.01,R~2=0.8619);叶片类胡箩卜素(X_2)和PAL(X_3)对青蒿素含量的偏回归系数显著,建立根据类胡箩卜素(X_2)和PAL(X_3)影响青蒿素含量(Y)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3688+0.1024X_2+0.1078X_3(P<0.05,R~2=0.9391);速效K(X_1)和碱解N(X_3)对青蒿素含量的偏回归系数显著,建立根据速效K(X_1)和碱解N(X_3)影响青蒿素含量(Y)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Y=0.0633+0.002081X_1+0.0355X_3( P<0.05,R~2= 0.9719),说明环境遮阴度、生理指标类胡箩卜素和PAL以及土壤中速效K和碱解N是影响青蒿素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江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61-11263
[目的]利用高光谱遥感,对武夷山土壤有机质进行研究,建立了土壤有机质高光谱反演模型,为今后武夷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SD Field Spec Pro地物光谱仪对不同有机质土壤进行光谱测量,采用有机质速测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762 nm为土壤有机质的敏感波段,其相关系数为-0.771,然后建立拟合方程为:Y=61.823-129.274x,拟合度为0.820。[结论]提出今后亚热带地区土壤高光谱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刘亚柏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4,15(12):2138-2140
[目的]全面了解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的质量,摸清土壤肥力状况。[方法]有机水稻收割结束后,在不同片区、不同种植方式的田块取土化验分析。[结果]戴庄有机水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提高,土壤氮、磷、钾含量总体偏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土壤中氮、磷含量有所下降,钾含量略有增加;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土壤氮、磷、钾都有所下降。[结论]大力普及发展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对改善有机水稻田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古树生长点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方法]通过对上海地区古银杏、古香樟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探讨在上海地区利用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指标的可行性。[结果]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脲酶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土壤过氧化氢酶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酶与全氮、全磷、全钾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脲酶与土壤速效氮、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和速效钾相关性也达显著水平。[结论]鉴于脲酶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关系密切,建议用脲酶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杨东  万福绪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04-7206
[目的]分析海堤防护林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肥力因子的关系。[方法]以苏北海堤6种主要防护林为研究对象,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来研究影响海堤防护林下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土壤肥力因子。[结果]影响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子为土壤pH,且呈显著负相关,对草本层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的解释能力分别达到84.6%、56.1%和59.1%;其次是土壤全磷含量,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呈正相关,对3个物种多样性指标的解释能力分别为11.3%、32.1%和31.9%;其他入选的因子有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效磷含量、土壤容重和全氮含量。[结论]营造混交林后,随着土壤pH值的降低,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含量有所增加,林下草本层多样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