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稻瘿蚊是武平县中、晚稻主要害虫之一,主害代第3~5代发生面积常达6000hm2以上。稻瘿蚊虫口密度是以株标葱率来确定的,田间调查需逐丛逐株调查,工作量大。笔者在1993~1995年研究稻瘿蚊标葱空间分布型的基础上,发现株标葱率与丛受害率之间密切相关,其简易估计模型适宜乡(镇)一级田间大面积调查。1 理论抽样数的确定  在稻瘿蚊主害代标葱定局后,按不同为害程度,选择13块稻田,每块田采用连片逐丛调查600~1000丛,分别记载每丛的标葱数。  采用Iwao回归分析法m*=α+βx测定稻瘿蚊标葱的空间分布型,通过计算得到:  m*=0.2126+1.3170x(r=…  相似文献   

2.
稻瘿蚊属双翅目 ,瘿蚊科 ,是一种较典型的南方性水稻害虫。国内仅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 (黔南 )、湖南 (湘南 )、江西 (赣南 )、福建 (闽南 )等南方省、区 ,浙江省未见有此虫报道。近日笔者在嘉兴市秀洲区境内的市农科院试验田内调查 ,发现该虫危害水稻。调查水稻近 13 3hm2 ,有稻瘿蚊不同程度发生危害的约 10hm2 ,其中标葱率 30 %左右 ,发生危害较重的有 2hm2 ,特别严重 (标葱率80 %左右 )的田块 0 1hm2 。有一块早籼反秋田 ( 7月 2 6日播种 ,8月 10日移栽 ) ,9月 19日调查丛被害率达 10 0 % ,株害 (标葱 )率达 86 …  相似文献   

3.
朱耀强  万长征 《江西植保》2001,24(4):121-122
20 0 1年 ,乐安县二晚稻瘿蚊大面积发生。全县发生面积 1 948.3 hm2 ,占全县二晚种植面积的 1 3 .92 % ,占已发生乡 (镇 )二晚种植面种的 2 7.40 %。据统计 :标葱率发生在 2 %以下的有 83 4.5hm2 ,标葱率发生在 2 %~ 1 0 %的有660 .3 hm2 ,标葱率发生在 1 0 %以上的有 453 .3hm2 ,其中无收面积 1 3 3 .3 hm2。1 今年稻瘿蚊在乐安县发生特点1 .1 发生早、分布广、为害重 今年首次在早稻上发现稻瘿蚊为害 ,6月下旬早稻和一晚上即发现稻瘿蚊 ,比 1 998、1 999年早近一月 ,比2 0 0 0年早 3~ 5d;7月下旬一晚进入为害高峰 ,二晚秧田上出现稻…  相似文献   

4.
正确识别和调查早稻无效分蘖稻瘿蚊为害株李品清(大新县植保植检站532300)早稻无效分蘖标葱(为害株)率是预测中晚稻稻瘿蚊发生程度的重要依据。由于早稻生长后期的。稻株特点,使有些稻瘿蚊为害株隐藏不露,往往被缺查漏查,从而影响调查数据的准确性。现笔者总...  相似文献   

5.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1,14(1):29-30
稻瘿蚊是邕宁县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7-8个世代,以长1、2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第3代为害早稻无效分蘖及晚稻杂优制种田,第4代小部分继续为害迟插早稻无效分蘖及制种田,主要为害晚稻秧田,第5代有部分为害晚稻秧田,主要为害早插晚稻本田,第6代为害晚稻本田,第7代(或8代)为害晚稻无效分蘖。第5、6代是晚稻本田主害代。在邕宁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截至1995年)是严重发生为害时期,平均每年发生面积1.722万hm^2,占种植面积的36.9%,造成粮食损失255.02万kg,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90年代后期发生面积有所下降,平均每年发生面积0.728万hm^2,其中2000年稻瘿蚊发生程度是19995年以发生最轻的一年,从早稻后期虫源来看,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近10a来最高的一年,虫源面积之广,有效虫源之多也是近10a来最多的一年,而晚稻稻瘿蚊却发生轻。本文就定问题作进一步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稻瘿蚊防治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8-1991年在广州,通过田间笼罩及大田调查,研究稻瘿蚊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受害比秧苗期受害产量损失大,分蘖期标葱串与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秧苗期不受害,分蘖期受害标葱率(x)与产量损失串(y)的关系式 早熟品种为y=0.2558+0.7691×(r=0.9334**迟熟品种为y=-5.0741+0.8709x(r=0.9792**)秧苗期及分蘖期(迟熟品种)均受害的关系式为Y=-61408+0.6676x (r=0.9741**)。稻瘿蚊主害代的防治指标应以前一代受害稻株(标葱)中的有效虫源为依据,掌握在晚稻分蘖初期阴雨天多、带活虫标葱串达2-3%时为宜。  相似文献   

7.
稻瘿蚊为害水稻损失及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瘿蚊为害水稻损失及灰色关联度的分析为探索稻瘿蚊为害与产量损失的关系,1990年晚稻特在容县进行了调查。除采用回归分析法确定标葱率与有效穗、实粒数、产量和损失率的关系外,还采用简便有效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求水稻受稻瘿蚊为害后其有效穗、实粒数、结实...  相似文献   

8.
稻瘿蚊的发生为害程度与诸多因素有关,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田间调查及本站的历史资料,选择六个因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逐一筛选,选出关键因子建立预测式,预测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程度,并总结了综合防治的经验。 1.发生程度的预测 影响稻瘿蚊发生为害程度的因素很多,经初步分析,在富川,稻瘿蚊主害代(第四代)的发生程度,在有虫源的前提下,与1—3月的平均气温,6—7月的降雨关系密切,初选六  相似文献   

9.
稻瘿蚊[Orseolia oryzae (Wood Mason)]是钟山县晚稻主要害虫之一。1989年—1991年调查发现晚稻秧苗的平均标葱率为5.6~23.5%,部份不及时防治,为害严重的秧苗标葱率高达65—95.2%,造成晚稻产量严重损失。 钟山县从1989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县17个乡镇试验、示范、推广应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防治稻瘿蚊。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稻瘿蚊是我县晚稻一大害虫,在晚稻秧田及本日前、中期为害较重.近年随着杂交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其危害日趋严重.1986年晚稻全县约450亩杂交稻受害后被迫翻犁重种,秧田期标葱率高的达100%,本田严重的田块标葱率高达98.4%.稻瘿蚊的危害已成为发展杂交稻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探索  相似文献   

11.
大白菜霜霉病田间分布型和取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霜霉病是大白菜的主要病害之一 ,每年因该病为害造成减产 2 0 %~ 3 0 %,严重达 50 %左右。为了提高测报的准确性 ,笔者对大白菜霜霉病的田间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999年在大白菜莲座期选择不同发病程度田 5块。品种为太原二青。每块田调查50 0株。采取连片取样 ,逐棵观察病叶数 ,并将调查结果记载于方格纸上。然后以每小棵为一样方 ,统计出平均数 x和方差S2 (表 1 )。2 试验结果2 .1 分布型测定 用平均拥挤度 (M )与均值 ( x)的比值判断。其中M = x S2 / x -1。在调查的 5块田中M / x均大于 1 ,…  相似文献   

12.
分析邕宁县1982~1991年晚稻本田稻瘿蚊发生实况,初步明确影响第六代稻瘿蚊发生为害的主要因素是:杂交稻种植面积:第五代平均标葱率:5月中旬至6月上旬降雨量,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日数;早稻播种季节。  相似文献   

13.
庞惠广  郭转造 《广西植保》1993,(2):20-21,40
分析邕宁县1982年—1990年的晚稻稻瘿蚊观察和气象资料,得出晚稻本田平均标葱率(Y)与 5月上旬至6月上旬总雨量(x_1)、7月下旬至8月下旬降雨天数(X_2)2个预测因子相关显著.用判别分析法得出判别函数式Y=0.0367x_l+1.5742X_2,预测晚稻稻瘿蚊发生趋势.经验证及预测1982年—1991年的稻瘿蚊发生趋势,准确率达90%.  相似文献   

14.
1972—1973年在关中棉区调查分析表明:棉铃虫第二、三代卵在棉田里呈核心分布型,也符合负二项分布型,是成虫产卵对棉株有一定选择性和外界因子影响棉株状态不一致的综合表现。幼虫在棉田内也呈核心分布型,但随着幼虫长大转移,及天敌等自然因素和喷药防治的影响,虫口密度减少,可转变成波松分布型。幼虫为害的棉花蕾铃在田间也呈核心分布型,随着幼虫为害的发展,为害蕾铃与植株增多,转变成嵌纹分布型。着卵株在田间呈波松分布型,也符合嵌纹分布型。着卵株率(p)和百株卵量(m)呈p=3(?) 0.265m-3.6763的抛物线关系。根据反函数关系m=(?)可从着卵株率计算百株卵量。作者按此公式制定了从着卵株率(p)求百株卵量(m)的检索表。田间调查,采用检查着卵株率,查表即知百株卵量,可以节约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5.
麦鞘毛眼水蝇在川、甘、陕、青等地发生普遍,为害较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发生一代,以幼虫蛀入小麦叶肉内,沿叶片基部转移至叶鞘危害,吃去叶鞘组织、使叶片枯黄,一般损失产量10—15%。目前,预测该虫的防治时期,常常以百株或丛卵量为指标。弄清麦鞘毛眼水蝇卵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1985年春我们对麦鞘毛眼水蝇卵的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分布型的测定 1.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3月下旬麦鞘毛服水蝇产卵盛期,选不同地势、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品种的迟播小麦田共5块(田块面积在1亩以上),每块田根据小麦长势又划出10个样区,每区内随机取样10个点(每点15株),分株记载各叶片上麦鞘毛眼水蝇卵(包括卵壳数)的数量。其结果整理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杨廷策 《广西植保》2003,16(2):24-25
近年来 ,在邕宁香葱田 ,甜菜夜蛾发生为害日趋严重 ,已成为香葱田的主要害虫。笔者于 2 0 0 0~2 0 0 2年对香葱田甜菜夜蛾发生为害的生物学特性作了较详细观察 ,现整理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从 2月份开始至 1 1月份结束 ,选择有代表性的3块香葱田 ,每块田面积 40 0 m2 ,每块田对角线定 5个点 ,每个点 1 m2 ,有香葱 42丛 ,进行系统调查 ,同时进行大田普查 ,5~ 7d调查 1次。1 .1 在成虫产卵高峰期调查观察产卵部位 ,每年在5~ 6月份进行。1 .2 每年 4~ 6月份 ,在 2~ 3代成虫产卵高峰期调查 ,将查得卵块插标记 ,观察卵孵化时间及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虫源、雨量等因素,探索靖西县稻瘿蚊主害代的发生条件,早稻后期无效分蘖标葱率是晚稻稻瘿蚊主害代的主要虫源。在正常气候条件下,早稻后期的标葱率与晚稻主害代标葱率呈正相关,对提高预报读虫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乐安县位于抚州地区西南部,与稻瘿蚊常发区赣州地区宁都县相邻,以前从未发生过稻瘿蚊。1998年7月3O日在紧邻宁都县的坪溪乡沪元村苦竹和合溪村小组一季晚稻上首次发现稻谋蚊为害,7月31日至8月5日又在坪溪乡徐庄村及金竹乡坪车、流舍村一季晚稻上见稻瘿蚊葱管,标葱率低的O.5%~1%,一般41%~26%,高的45%。~90%。9月初、坪溪乡的引水、严坑、坪溪村和招携镇茶园村上堡村小组一季晚稻以及谷岗乡登仙桥村二季晚稻上也出现稻梁蚊为害状,使全县稻瘿蚊发生面积从8月上旬的21hm2扩大到78hm2,全县有4个乡(镇),9个村发现该虫为害。…  相似文献   

19.
稗草是稻田恶性杂草之一,对水稻产量损失极重。根据近几年调查,在不防除的情况下,稗草对水稻产量的损失,一般都在二三成以上,有的甚至更大。对稗草的危害以及防除等方面的研究,已见不少报道,但对其空间分布型以及抽样技术方面的研究则报道甚少。因此,笔者于1994年对其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一、调查与方法于1994年早稻末人工除种前,选择连片稻田10块,每块田连续逐丛逐株调查1000丛,将每丛所发生的稗草数依田间实际位置记入座标纸内,然后整理出每丛稗草株数的频次分配表,计算出平均数(M)和方差(S2),见表1。…  相似文献   

20.
水稻抗稻瘿蚊品种筛选鉴定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8~1979年在广州郊区进行水稻抗稻瘿蚊品种筛选鉴定,经多次重复鉴定,国外引进的品种中,无标葱的有W_(1263)、R_(7-2757)、R_(35-2750)、RD_9、BKNBR_(1030-76-2)、ARC_(6650)等13个;标葱率1~5%的有R_(35-2739)、IET_(6013)、BG_(404-1)等12个;标葱率在15%以下的有CR_(180-4)等12个。初步鉴定本国品种资源,无标葱的有鸡咀占,标葱率在5%以下的有大科占、晚金风6号等17个。鉴定方法先行苗期初筛和复筛,将标葱率15%以下的在本田期再行重复鉴定,这样能比较准确、快速地进行筛选鉴定,以明确其抗性,找到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