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8年入冬以来 ,我市部分鹅场流行一种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的传染病 ,经过我站技术人员检验后诊断为小鹅瘟并发鹅副伤寒病 ,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入冬以来 ,我市部分鹅场的雏鹅相继发生一种精神沉郁、严重下痢、引起雏鹅大量死亡的传染病 ,发病对象主要是 2 0日龄以下的雏鹅 ,最早 3日龄发病 ,5~ 10日龄是发病高峰期。发病日龄越小 ,病情越严重 ,有的场发病率高达 90 %,死亡率达 6 0 %。2 症状3~ 4日龄发病的雏鹅多数表现为急性型 ,往往没发现任何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5~ 15日龄发病的雏鹅多数表现为亚急性型 ,精神萎…  相似文献   

2.
12日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混合感染的诊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 4~ 2 0日龄的雏鹅 ,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 ,死亡率可达 90 %~ 10 0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原为鹅腺病毒 ,主要发生于 3~ 30日龄雏鹅 ,10~ 18日龄多发 ,死亡率为 2 5 %~ 75 % ,最高可达 10 0 % ;典型症状为昏睡、腹泻、喙端色暗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 3种病型。 2 0 0 2年 6月中旬 ,黑龙江省肇东市的 3家农户饲养的 12日龄雏鹅群陆续发病死亡 ,经过肇东市昌五镇畜牧综合服务站和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检验 ,确诊为雏鹅新型病毒性…  相似文献   

3.
小鹅痘是由小鹅瘟病毒感染所致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25日龄以内的雏鹅最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有时会造成毁灭性的严重后果,给养鹅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有效地控制小鹅痘的流行,我们从1988年开始,进行了小鹅痘弱毒疫苗、高免血清、免疫蛋黄的防治效果试验,并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一、材料与方法 1、种毒:疫苗的种毒系从外地某单位购进的鹅胚绒尿液。强毒为本地小鹅痘典型病例的内脏毒。 2、试验动物:制苗用鹅胚来自未经免疫的健康母鹅。1日龄和4日龄雏鹅购自非疫区未经免疫母鹅的后代。经母鹅免疫的4日龄雏鹅由县种鹅场提供(为免疫三个月后的母鹅所产)。制高免血清和免疫蛋黄用的母  相似文献   

4.
小鹅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日龄的雏鹅,特别是10日龄以内的雏鹅。主要病变特征是严重的肠炎,小肠粘膜脱落、坏死,并和渗出的纤维素性物混合在膨大的中后段肠管形成“腊  相似文献   

5.
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小鹅瘟,是初生雏鹅的急性传染病。 1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在雏鹅中发生,3-20日龄最易感,20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发病日龄愈小,死亡率也愈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后,致死率可达70%-95%,甚至达100%。  相似文献   

6.
小鹅瘟(GP)是由小鹅瘟病毒(GPV)引起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3~25日龄雏鹅,成年鹅感染本病无症状,但病原可经卵传给下一代,导致孵化雏鹅感染。本病在雏鹅中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90%以上,不同品种、性别的雏鹅均易感,对养鹅业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我国养鹅地区均有小鹅瘟的流行。 小鹅瘟在自然传染情况下只感染鹅,据其流行病原特征,临诊症状和剖检病变一般不难作出诊断,但确诊需借助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7.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雏鹅,并且以21日龄以内的雏鹅较为多见。现将防治小鹅瘟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1预防(1)种蛋的选择。种蛋应选择没有感染过小鹅瘟病毒的种鹅。笔者认为许多小鹅瘟的爆发,都是由于孵化期或在出雏期间感染小鹅瘟病毒造成的。因此,应在种蛋入孵前做好种蛋和孵化环境的严格消毒,保持良好的孵化卫生条件。(2)对种鹅产蛋前1个月进行小鹅瘟疫苗预防接种,使雏鹅产生足够的母源抗体,一般可在15日龄内抵抗小鹅瘟病毒的侵害,这是预防小鹅瘟的有效措施。对雏鹅进行小鹅瘟疫苗注射是不可取的。因为注射疫苗后,机体一般在7天左右产生抗体,15…  相似文献   

8.
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以传播快、高发病率与高病死率、严重下痢、渗出性肠炎、肠道内形成腊肠样栓子为特征。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常呈隐性感染,但经排泄物和卵可传播该病。该病是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鹅患病日龄多为2 ̄30天,以5 ̄30天多发,死亡率高达75% ̄100%,1个月以上极少发病。现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是雏鹅易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日龄越小的雏鹅死亡率越高,其病原为小鹅瘟病毒。本文从小鹅瘟病的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并提出了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加强饲养管理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感染25日龄以内的雏鹅,25日龄以上很少发病。多在7~10天左右发病,数日内波及全群。致死率高达90%。  相似文献   

12.
1发病情况龙江县某养鹅专业户饲养的900只雏鹅,在13日龄之后的5d内先后有93只发病,死亡74只,持续病程达2~4d,发病率为10.4%,致死率79.5%。2以往病史该鹅雏在4,5日龄时,曾有部分散在死亡,后经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但仍...  相似文献   

13.
鹅细小病毒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在我国原称为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属于细小病毒科(Parvovirus),细小病毒属(Parvovirus),是引起3—30日龄雏鹅急性、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的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小鹅瘟又称鹅细小病毒病感染,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雏鹅和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雏鹅,以渗出性肠炎、小肠黏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肠道栓塞病变为主要特征,对10 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在易感群中的致死率高达70%,是当前危害养鹅业的主要病毒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5.
用病毒分离法鉴定诊断小鹅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未免疫小鹅瘟疫苗的健康母鹅所产种蛋的12日龄鹅胚,从死亡的具有小鹅瘟典型症状雏鹅的脾中分离到1株病毒,电镜负染观察到细小病毒样粒子。雏鹅接种试验结果,试验组雏鹅表现出小鹅瘟临床症状和剖检特征。由此证明该雏鹅死于小鹅瘟。  相似文献   

16.
小鹅瘟是一种由小鹅瘟病毒所引起的雏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一般发病率、死亡率在70%左右。个别高者发病率达95%以上,病死率90%。给广大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六合地区是小鹅瘟疫病流行区,因此,更要注意对此病的防治。小鹅瘟发病日龄一般在10日龄左右,20日龄前后很少发病,成鹅不发病。发病鹅临床诊断表现的症状为精神差、缩头、腿软、拉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食欲差,摇头、流泪,常从口角甩出液体,多数鹅在发病后1-2天内死亡,解剖病死鹅只,病理变化见肛门附近有稀粪、脏污,口、鼻有粘液流出,消化道病变以小肠…  相似文献   

17.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本病主要发生于1月龄以下雏鹅,中雏鹅较少发生。2004年7月10日,汪清县郊区杨某饲养的2月龄中雏鹅突然发病,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亚急性小鹅瘟。  相似文献   

18.
小鹅瘟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主要侵害20日龄以内的雏鹅,致死率可达90%以上。本文对一起杂交商品鹅小鹅瘟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综合的疾病诊断,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手段与预防措施,以期为养殖户防治小鹅瘟提供参考,促进养鹅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以发生渗出性肠炎为主要病理变化.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20 d的雏鹅,传染快而病死率高.在自然条件下成年鹅的感染是无症状的,但可以经卵将疾病传至下一代.本病在自然传染的情况下仅对雏鹅(包括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感染发病,最早发病的雏鹅一般4~5日龄开始,数日内即波及全群,病死率为70%~95%,甚至达到100%,雏鹅的易感性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出壳后4~30日龄雏鹅,传染快,死亡率高。1992年,我们在多起小鹅瘟疫情诊断工作中,总结出小鹅瘟主要病理形态学变化,现报告如下。 1 病理解剖学变化 1.1 心脏在急性型表现为明显心力衰竭变化,心尖呈特征性钝圆变化,心房扩张,心肌晦暗无光泽,呈苍白色。亚急性型病例为心包炎变化。 1.2 肝脏瘀血肿大,质脆易碎,呈土黄色,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