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通过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里下河地区扬农啤5号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主要采用不同播种期、播种量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120~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不同播期和密度对小麦穗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江苏里下河地区扬麦14号小麦播种期及基本苗对穗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在10月29日到11月4日之间时结实小穗数较多;播种期在10月29日和11月10日时退化小穗数最多;在11月4日播种时退化小穗数最少。在10月23日到11月4日之间播种时结实粒数较多。在11月4日左右播种时千粒重高。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呈直线下降;退化小穗呈直线上升。11月4日左右播种,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较多,退化小穗数最少,结实粒数较多,千粒重高。要想大穗就要降低基本苗,基本苗120万/hm2时,穗部性状最理想,结实小穗数最多,退化小穗数最少,实粒数最多,千粒重最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扬麦14号小麦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茎蘖成穗率、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均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重量、单位长度重量及粗度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有升有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90万~21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之后又开始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hm2左右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扬农啤5号大麦稀播适宜播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稀播基本苗120万/hm2的情况下,不同播期对扬农啤5号大麦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叶面积系数及干物质积累量下降,群体总苗数及有效穗数减少,结实粒数增加,千粒重提高,蛋白质及淀粉含量下降,茎秆粗度及单位长度重量增加,抗倒性增强,最理想的播种期为10月22日至10月29日.  相似文献   

5.
播种期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6  
为给在近年冬前积温增加的情况下冬小麦的种植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组合,以河农822为材料,于2006~2007年度在河北省藁城市进行了播种期(10月7日、13日和19日)和密度(基本苗180万、300万、420万和540万/ha)二因素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条件下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状况.结果表明,播种期只对生育前期总茎数的影响显著,而密度对各生育时期总茎数的影响都显著.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密度对产量及3个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播种期与密度对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籽粒产量存在显著交互作用.3个播种期中,10月7日播期的平均产量显著高于10月19日的,但与10月13日播期的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之间,300万、420万和540万/ha 3个水平相互间的平均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极显著高于180万/ha的产量.根据各播种期与密度组合的产量分析,10月7日为最佳播种期,其适宜密度为基本苗300万/ha;10月7日至13日为较适宜播种期范围,其相应的适宜密度为300万~420万/ha基本苗.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密度和播种期对苏啤4号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播种期、施氮量以及密度对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的产量形成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10月24日和10月30日两期播种为适期播种,其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2)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的偏相关分析表明,每个产量构成因素各自与产量都成密切正相关,其中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3)啤酒大麦新品种苏啤4号在盐城地区的播种期为10月24-30日,在施氮量为纯氮210 kg/hm2、基本苗为240万/hm2左右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提高大麦单产是提高大麦效益的关键。大麦产量超 5 2 5 0kg/hm2 群体特征表现为基本苗6 0 0万 /hm2 左右 ,有效穗 75 0万 /hm2 左右 ,实粒数稳定 ,,千粒重高 ,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旺盛。在栽培技术上要做好 :调整播种量 ,保证适宜的基本苗 ,适当调迟播种期 ;合理施肥 :N、P、K合理搭配 ,特别是氮肥的施用 ,一般基、苗、穗肥的比例以 4 5∶3∶2 5为好  相似文献   

8.
以优质啤酒大麦澳选1号、2号和3号为试验材料,对播种期和施肥量进行研究,各设四个处理,结果 表明:3个品种在滇中地区以10月29到11月8日播期较好,其中10月29习播种的澳选2号施150kg/hm2 纯N最好,澳选1号和3号施300kg/hm2纯N最好;11月8日播种,澳选1号和2号施75kg/hm2纯N最好, 澳选3号施225kg/hm2纯N最好。3个品种的产量均与播种期、有效穗、无效分蘖、实粒数和空粒数有极显著 或显著的相关性,与施氮量和基本苗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烟茬不同播种期的大麦生育期及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山市每年种植烤烟2.33万hm2左右,"烤烟—大麦—烤烟"种植模式已取得成功。为了探索不影响后作烤烟最佳移栽节令而获得大麦最高产量,本试验对本地主推品种保大麦8号设6个播种期,观察生育期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播种至出苗所需天数、出苗至抽穗所需天数、茎蘖总数都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9月30日播种期产量最高,达5 283.3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至10月10日、10月20日两个播种期达最大值后开始下降;穗实粒数随着播种期推迟而增加,至10月30日播种期后开始下降;9月30日播种期的千粒重最高,达42.8 g。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密度对襄麦D31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明小麦新品种襄麦D31对播期和密度的反应规律,于2015-2016年度在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密度的二因素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在2015年10月14日至11月8日间,播期对襄麦D31的穗粒数影响不显著,播期因为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作用显著而对籽粒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以10月29日播种的平均产量最高,达7 329.5kg·hm~(-2)。在180万~315万·hm~(-2)范围内,播种密度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有效穗数和穗粒数随播种密度的增加分别呈现显著提高和显著下降的趋势;播种密度对籽粒产量影响不显著,以180万·hm~(-2)密度时的产量最大。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等品质指标对播期和密度反应趋势不同。综合各项试验结果,为争取产量和品质的协同提高,襄麦D31(2015年)适宜播期为10月24日至11月3日,适宜密度为180万·hm~(-2)左右,以10月29日播种产量和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扬麦16在不同播期与密度下的产量状况.结果表明,相同播期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也随之提高.相同密度内,前3个播期的有效穗差异不大,最后1个播期的有效穗最少.4个播期随各自群体密度的增加,实粒数和成穗率随之减少.不同密度、不同播期处理间千粒重和结实率则无显著差异.扬麦16在大面积生产上以播期10月28日,基本苗...  相似文献   

12.
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发挥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利用裂区试验研究了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小麦新品种豫农20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较小,除对穗数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外,其他均不显著。种植密度则影响较大,除对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特别是对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的显著程度非常高。在不同的播种期下各种植密度间产量差异较大,但产量构成因素差异较小。在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下,穗数对产量的直接影响较大,其次是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很小,穗数与穗粒数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应该在10月8日至10月25日,早播情况下每667m^2选择8万基本苗较合适,中晚播情况下选择16万。  相似文献   

13.
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宁粳3号为材料,设置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分析不同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宁粳3号单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单产有显著影响;330 kg/hm2施氮水平单产最高,300 kg/hm2施氮水平其次,360 kg/hm2的再次,270 kg/hm2的最低;移栽密度以基本苗45×104/hm2的单产最高,其次为22.5×104/hm2的。(2)增加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和高峰苗数;施氮量和移栽密度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和成穗率的提高。(3)总颖花量的增加是提高超级稻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在足穗的基础上,培育大穗是提高总颖花量的主要技术手段;在适宜总颖花量的基础上提高千粒重和每穗颖花数是获得高产的保证。(4)本试验条件下,宁粳3号最适宜基本苗移栽密度是45×104/hm2,施氮量是330 kg/hm2。  相似文献   

14.
高产大麦的群体特征及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麦单产是提高大麦效益的关键。大麦产量超5250kg/hm^2群体特征表现为基本苗600万/hm^2左右,有效穗750万/hm^2左右,实粒数稳定,千粒重高,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旺盛。在栽培技术上要做好:调整播种量,保证适宜的基本苗,适当调迟播种期;合理施肥:N、P、K合理搭配,特别是氮肥的施用,一般基、苗、穗肥的比例以4.5:3:2.5为好。  相似文献   

15.
施氮量和播种期对优质啤酒大麦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优质啤酒大麦澳选1号、2号和3号为试验材料,对播种期和施肥量进行研究,各设四个处理,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滇中地区以10月29到11月8日播期较好,其中10月29日播种的澳选2号施150kg/hm^2纯N最好,澳选1号和3号施300kg/hm^2纯N最好;11月8日播种,澳选1号和2号施75kg/hm^2纯N最好,澳选3号施225kg/hm^2纯N最好。3个品种的产量均与播种期、有效穗、无效分蘖、实粒数和空粒数有极显著或显著的相关性,与施氮量和基本苗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6.
晚播小麦生育特点及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麦14号小麦不同播期、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推迟,小麦不同生育期均相应推迟,但主要是前期营养生长期显著缩短,中后期生殖生长期则相对稳定,全生育期变短,总叶片数减少,植株高度变矮,干物质积累量减少,群体前小后大,分蘖成穗率降低,穗数不足,穗型变小,粒数减少,粒重提高,产量下降,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提高。迟播小麦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有效穗数等群体质量性状迅速增强,单株分蘖及成穗数、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成穗率、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逐渐变劣,但不同密度之间个体质量性状衰减的速率要远远小于适期早播的小麦,大幅增加播种密度,个体生长发育受抑制的程度将明显减小。因而,晚播小麦适当提高种植密度,通过强化群体性状,弥补个体性状瘦弱之不足,有利于提高产量。本试验晚播小麦基本苗增加到360万/hm2,产量最高,但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定江苏淮南麦区红皮强筋小麦高产栽培的适宜播期、种植密度和氮肥施用量,选用红皮强筋小麦新品种镇麦10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基施45%复合肥375 kg·hm-2和尿素150 kg·hm-2条件下,分析了播期和密氮组合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和密氮组合对镇麦10号产量及干物质积累量有极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镇麦10号产量先升后降,穗数和千粒重下降,穗粒数略有增加。11月5日播种较10月20日和11月20日播种分别增产2.26%和10.59%;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因播期不同而有所差异;种植密度增加有利于提高有效穗数,但降低穗粒数和千粒重。10月20日播种时,提高种植密度不利于产量的增加,在基本苗225×104 株·hm-2下平均产量最高,较基本苗300×104 和375×104 株·hm-2分别增产3.52%和9.21%;11月5日和11月20日播种时,籽粒产量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加,以基本苗375×104 株·hm-2的产量最高,较基本苗225×104 和300×104株·hm-2分别增产6.32%、4.89%和4.58%、3.25%。增加追氮量有利于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增加,但过量追氮时,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追施纯氮120 kg·hm-2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追氮量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产量的增加。早播、增加种植密度、增施氮肥均能促进镇麦10号干物质积累,但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镇麦10号高产最适播期为11月5日,最优密度为375×104 株·hm-2,适宜追氮量为120 kg·hm-2。  相似文献   

18.
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西农9871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小麦播期与密度对产量的影响,采用播期与密度最优试验设计,分析了不同播期与密度处理下冬小麦西农987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在7 500~9 750 kg·hm-2范围内,适宜的播种期是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种密度为181万~248万·hm-2。穗值产价、粒值产价、重值产价随着播期的推迟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密度的提高而增加。早播情况下低密度分蘖成穗多,但随着播期的推迟分蘖成穗减少,需要加大播种密度,通过提高主茎成穗数来提高小麦产量。粒值产价和重值产价比较大,在成穗数得到保证的前提下,通过增加穗粒数与千粒重能够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制定小麦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在1982~1983年进行的小麦分期播种、密度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小麦不同播种期与不同基本苗对产量的影响,以及播种期与基本苗数的相互关系。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品种福繁16 (二)试验处理设播种期(A)和每亩基本苗数(B)二个因素,每因素四个水平,即A_111月15日播种,A_211月20日播种,A_311月25日播种,A_411月30日播种;B_1每亩基本苗14万,B_2每亩基本苗18万,B_3每亩基本苗20万,B_4每亩基本苗24万,共计16个处理组台。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苏北地区滨海黏质土播种条件下晚播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以淮麦32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播种时期和密度配置对小麦各生育期、群体总茎蘖数、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期为11月15日、密度为525万株/hm2的组合,小麦最高产量为7 917kg/hm2;播种时期为11月25日、密度为600万株/hm2的组合,最高产量为7 902kg/hm2;播种时期为12月5日,密度范围在525~750万株/hm2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以密度750万株/hm2的小麦产量最高,最高产量为7 595kg/hm2。相同密度下不同播种时期的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但产量表现为播种时期越早产量越高,而同播种时期的小麦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大致上随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晚播稻茬麦在保证播种质量及基本苗的情况下,早播更利于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