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文章针对繁峙县优势农产品的发展现状(以谷子和中药材为例),通过分析繁峙县的区域优势,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规模发展为原则,提出了今后优势农产品的发展思路,为做大做强本县优势农产品 谷子、中药材产业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出了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概念和内涵解释。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是确定其比较优势的决定性因素,而构成区域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因素又很多,本文从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资源条件与要素禀赋状况、营销、政府行为、生态环境、经营体制、历史发展基础与区域文化、特色产品这七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并给出了一个理论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国家和各省、市、区相继推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如农业部提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4-2009)》,这是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战略任务,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主要理论基础是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  相似文献   

4.
李宝玉  李刚  高春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758-12762,12811
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标SAI,YAI和AAI测定了环渤海区域主要农产品生产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规模等方面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区域具备综合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主要有高粱、小麦、玉米、谷子、棉花、蔬菜和花生,其中除了谷子和蔬菜,其他几种农产品均不具有单产比较优势。提出根据区域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优化农产品产业布局,发挥区域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之一。文章提出了推进吉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区域布局和发展重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实施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仝瑞建  刘雪琴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8):373-374,379
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分析推进洛阳市优势农产品区划布局的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概述了洛阳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推进洛阳优势农产品区划布局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楼 《现代农业科学》2009,(1):153-155,159
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RCA)对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状况和美国相比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尽管存在有较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但在整体上中国农产品国际比较优势较低,且仍处于下降的趋势,令人堪忧。因此提出了提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8.
发挥比较优势,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是提高吉林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文中结合吉林省实际,阐明了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吉林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总体思路,规划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区域布局,论述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的建设形式和扶持范围,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比较珠三角与“9 2”省区优势农产品的发展优势及区域布局特点,从比较优势理论上阐述珠三角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9 2”省区优势农产品合作发展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区域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兰州市农产品比较优势及其生产分布进行了分析.综合优势指数比较结果表明,兰州市小麦、玉米、油料生产的优势区为水澄县、皋本县、榆中县;蔬菜生产的优势区为七里河区、西周区、红占区、皋兰县、榆中县;水果生产的优势区为西固、安宁、红古区和皋兰县.同时提出了兰州市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方向和推进兰州市农产...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同属国际贸易理论范畴,前者用于解释资源禀赋不同的区域间贸易格局及成因,后者用于说明资源禀赋相同的区域间如何产生并维系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分析生鲜农产品产业链演进过程,提出培育区域生鲜农产品产业链应分阶段进行,针对区域间资源禀赋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据第四届农交会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消息:农业部从2002年开始组织编制《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部署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共确立了包括专用小麦、专用玉米等13个品种41个优势产区,为优化全国农业区域布局勾画了基本蓝图。  相似文献   

13.
首先分析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内在关联,认为两者间并不存在冲突与矛盾,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接着分析了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生态环境、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产业化程度、相关支持产业、市场需求结构、政府的管理与政策等。最后,基于区域农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的机理分析,提出了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对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培养龙头企业;完善国家支农政策体系,增加基础设施和科研创新投入;促进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竞争力;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的需求,推动企业投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综合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采用生产集中度指数法、显示比较优势法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法,测算了泛珠三角及其内部各省区的农产品比较优势,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泛珠三角大宗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明显,经济作物和肉类的发展前景看好;蔬菜、水果、茶叶、烟草、肉类应该是重点生产和出口的农产品,谷物、油料、食糖、林产品应根据各省区的资源禀赋优势适当生产和出口,减少乳及奶油的出口。并提出了区域农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及思路。  相似文献   

15.
提升福建南亚热区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升热区优势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为目标,通过优化产品区域布局、提高质量安全、加强科技创新和扩大产品流通,促进我省热区优势农产品持续发展,实现热带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与市场经济接轨。  相似文献   

16.
蔡健 《浙江农业科学》2010,1(3):677-679
在分析台州市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区域优势和生产的主要优势农产品类型,将台州市划分为五大功能区,总结台州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2007,(5):1-1
4月5日,农业部召开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议,启动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年一2015年》编制工程。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指出,深入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基础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加快推进农产品产业带建设,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垦》2003,(6):8-9
最近,农业部公布了2003年至2007年优势农产品 区域布局规划。规划确定了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区域布局。 优先发展的11种优势农产品为: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双低”油菜、“双高”甘蔗、柑橘、苹果、牛奶、牛羊肉和水产品。其优势布局分别为: 1.专用小麦。重点建设黄淮海、长江下游和大兴安岭沿麓等3个专用小麦带。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主要布局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山西、江苏、安徽等7个  相似文献   

19.
《农家科技》2007,(11):24-24
根据《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的要求,在2006年至2015年期间,我国将在优势区域重点发展10大类114种特色农产品。为方便读者掌握信息,本刊将分5期予以登载。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产品比较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媛 《甘肃农业》2005,(11):95-95
本文应用要素比率分析法,用产量比较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建立比较优势指标体系,以全国其他省、市、区为参照,对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作物、优质推广品种作物以及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制约农产品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对提高甘肃省农产品的市场化效率和效益,进而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能力的农产品基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