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氰戊菊酯在小麦上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高氰戊菊酯在小麦上的残留试验和样品分析方法,认为该药剂性质稳定,消解较缓慢,在春季小麦穗上的半衰期为7天左右,小麦用药后的残留量很低,食用安全,本文中还提出了该药的安全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小麦冬前旺长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前,小麦常因播种过早、播量过大或田间管理不当而出现旺长。小麦旺长苗,植株抗逆性差,极易发生冻害,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在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3.
小麦梭条花叶病又称小麦黄花叶病,近年来在我市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2005年在我市局部地区达偏重至大发生程度,全市发病面积是上年同期的5倍多,现已上升为我市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给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北方人民重要的食物。因此,小麦的生长需引起足够重视。在小麦种植中需按照其自身的生长特点,利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促进小麦良好生长,提高小麦的产量。在小麦的种植中,还需进行病虫害防治,为小麦健康生长提供安全的环境。文章在分析小麦种植条件的基础上,分别研究了我国小麦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为小麦的增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小麦霉变是食品仓储中常见现象,对小麦霉变过程中品质演变与微生物间的关系进行了介绍,研究在小麦储藏过程中小麦霉变时期的组成和结构、导致霉变的主要微生物种类以及霉变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通过研究小麦霉变各个时期的颜色、气味、硬度、营养成分以及毒素含量变化情况,对淀粉酶、蛋白酶、脂氧合酶、挥发性物质等含量的变化进行论述,确定霉变对小麦品质变化的影响与微生物生长之间的关联规律,为实际生活中安全储存生产小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际指导。  相似文献   

6.
双性小麦类群是生长发育特点与冬小麦和春小麦都不相同的小麦第三基因库。由于这一类群小麦具有较高的抗寒性,秋播可以和冬小麦一样安全越冬,不同的是开花结实不需要经过春化;春播像春小麦一样正常抽穗结实,具有很好的播种期适应性。如果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的育性转换机制转育到双性小麦上,同一品种既可秋播也可春播,使雄性细胞的减数分裂期和开花期有较大的温光环境差异,为实现其雄性不育或可育的转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从而使杂种小麦的两系制种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区和更多的小麦品种类型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40%丙硫·戊唑醇SC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确定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隔7d再用药一次,用40%丙硫·戊唑SC40~50mL/667m2,对小麦白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平均防效达94.9%~98.2%,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增产效果明显,在生产上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麦生育期出现叶片发黄,易引发小麦植株发育不良,导致小麦产量及品质降低,不利于小麦安全生产。本文结合阳谷县小麦生产实际,分析小麦叶片发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以期为小麦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是全国小麦条锈病菌的主要菌源地和生理小种变异的策源地之一,在全国小麦条锈病的大区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近年来小麦条锈病在四川省连年大发生,已成为影响四川省小麦生产安全的第一大病害。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密挺用于小麦拌种后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密挺是从药用植物根部附生菌中提炼出来的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高产、安全、抗逆、优质.抗病、早熟、节省农药和肥料等特点,爱密挺已在德国、以色列、俄罗斯等国注册并在多种农作物上大面积使用,取得了显著效果。为探索不同浓度的爱密挺用作小麦拌种后的增产效果和抗逆性能,为大面积示范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5年11月在小麦作物上进行了本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不同活度氧化铝对顺式氰戊菊酯柱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式氰戊菊酯在甘蓝上的残留试验,参照国标方法(GB/T14929.4-1994),用氧化铝柱(3%水脱活)净化,净化后顺式氰戊菊酯的色谱峰为分叉峰,无法进行定量分析.为找出分叉峰出现的原因,对顺式氰戊菊酯残留检测中提取、浓缩、净化等步骤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柱净化过程中,高活度的氧化铝会使顺式氰戊菊酯产生分叉峰,当氧化铝以8%水脱活,过氧化铝柱后的顺式氰戊菊酯峰形对称,平均回收率达96.7%,变异系数为5.87,在甘蓝样品的添加回收实验中,满足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2.
氮肥对室内和大田条件下作物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室内和大田条件下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和养分释放的影响因素,能够为作物秸秆合理还田及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尼龙网袋法于室内培养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研究氮肥用量(0,CK;180 kg N·hm -2,N180和360 kg N·hm -2,N360)作用下作物秸秆分解特征,其中室内主要研究氮肥用量和土壤类型(砂姜黑土和潮土)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冬小麦-夏玉米大田研究氮肥用量和秸秆还田深度(地表和20 cm)对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 【结果】室内研究发现,秸秆类型和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秸秆分解常数、有机碳释放量、氮释放量和磷释放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在两种土壤类型上均呈增加趋势,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小麦和玉米秸秆氮释放量呈降低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呈增加趋势)。小麦秸秆在潮土上的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均显著高于砂姜黑土,而土壤类型对玉米秸秆分解影响较小。室内相同培养条件下(180 d),小麦秸秆碳释放量均值为370 g·kg -1、氮为4 g·kg -1、磷为3.6 g·kg -1;玉米秸秆碳释放量为560 g·kg -1、氮11 g·kg -1、磷3.3 g·kg -1。大田条件下,秸秆还田深度显著影响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及其碳、氮、磷释放量;其中秸秆还田20 cm处理的分解常数及其养分释放量均显著高于地表处理。随氮肥用量增加,地表处理小麦秸秆分解常数和全碳释放量逐渐降低,玉米秸秆呈增加趋势;20 cm处理小麦分解常数及其碳、氮和磷释放量均随氮肥用量呈增加趋势,而玉米秸秆呈降低趋势。地表处理小麦秸秆经过一个玉米生长季能分解40%,释放碳150 g·kg -1、氮2 g·kg -1、磷3.5 g·kg -1左右;翻埋到地下20 cm可以分解80%,释放碳360 g·kg -1、氮4 g·kg -1、磷3.8 g·kg -1。玉米秸秆还田到地表,经过一个小麦生长季只能分解40%,释放碳210 g·kg -1、氮5 g·kg -1、磷2 g·kg -1;而还田于土层20 cm处理可以分解60%,释放碳360 g·kg -1、氮6 g·kg -1、磷2.5 g·kg -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脲酶、秸秆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蔗糖酶和秸秆碳氮比呈显著负相关,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大田条件下小麦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脲酶、蔗糖酶、秸秆碳氮比、秸秆碳、氮含量均显著负相关;玉米秸秆分解常数与土壤硝态氮、无机氮含量、脲酶、蔗糖酶以及秸秆碳氮比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秸秆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室内培养试验和大田试验均表明,小麦和玉米秸秆分解常数和养分释放特征存在差异,增施氮肥促进小麦秸秆分解但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潮土和砂姜黑土显著影响小麦秸秆分解而对玉米秸秆分解的影响较小,秸秆还田深埋入土能够显著促进小麦和玉米秸秆的分解及其养分释放。生产上作物秸秆应该还田入土,并根据土壤类型和作物类型采取合适的肥料用量促进秸秆分解。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顺式氯氰菊酯在白菜、黄瓜、柑桔上的残留试验和样品的分析方法,认为该药剂性质稳定,消解较缓慢,由于作物生长的稀释作用使作物中该农药残留水平降低并缩短了半衰期。在田间,白菜、黄瓜和柑桔上应用该农药后,残留量很低,果实中的残留量主要分布在果皮上,果肉中几乎没有检出残留量(低于0.003mg/kg),人们食用安全。该农药在土壤中降解较快。作者最后还提出了该药的安全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4.
秸秆分解对两种类型土壤无机氮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作物秸秆分解对土壤无机氮和氧化亚氮(N2O)排放的影响,为不同土壤类型采用合理的氮肥用量,促进秸秆分解、增加土壤可利用养分、减少N2O等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秸秆类型(小麦和玉米)、土壤类型(潮土和砂姜黑土)和氮肥用量(N0:0,N1:180 kg N·hm-2,N2:3...  相似文献   

15.
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防效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盆钵栽培和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新型高效复配小麦专用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防效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草药肥对麦田杂草有很好的防除效果 ,并对小麦有较高的安全性。杂草株总防效为 6 5 .3 %~ 92 .7% ,鲜重防效为89.0 %~ 93.5 %。除草药肥能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提高产量。盆栽试验增产 9.15 %~ 14 .5 % ,田间试验平均增产率为 9.15 %~ 14 .5 %。  相似文献   

16.
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小麦秸秆还田对夏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设置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秸秆还田、无秸秆还田且不接种蚯蚓(对照)3种处理,探讨了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对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和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加快了秸秆腐熟速度,提高了土壤肥力,促进了夏玉米的营养生长,显著增加了玉米株高、基部第1、2节间直径和叶面积指数,极显著增加了棒三叶叶面积;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处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分别比对照提高6.1%、7.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和秸秆还田提高14.5%、5.2%。说明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具有更好的增产效果,建议引导农民秸秆还田后接种蚯蚓,以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7.
小麦地保护性耕作措施和压实对水分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模拟降雨条件下研究小麦地的传统、免耕和深松3种耕作措施和0,25%,50%和75%4种覆盖度以及拖拉机轮胎压实与非压实对土壤水分保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耕作措施、覆盖度和压实3种因素中,压实对土壤水分保护效果的影响最大,可以使具有25%~75%残茬覆盖的保护性耕作地的平均径流强度增大3倍之多。传统耕作加覆盖的保水效果好于免耕加覆盖和深松加覆盖。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秸秆收储运模型的建立及成本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农作物秸秆作为重要的非粮生物质原料,其大规模的能源化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但在其进行产业化利用之前,对生产成本进行分析是保证其经济可行性的必要过程。本研究以河南天冠集团小麦秸秆收集实践为基础,首先建立关于收集、运输、装卸、预处理和储存过程的模型并进行成本分析;然后对影响秸秆收储运成本的因素进行蒙特卡洛模拟分析,以期为降低其生产成本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人工散秆的收储运总成本最高,为298元/t,其次为人工打包、机械散秆、机械打包,总成本分别为265、252和222元/t。用蒙特卡洛分析法对影响总成本的部分因素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田间人工工资和人工捡拾速率对总成本的影响达显著水平,而收获速率和可持续移走量对4种模式收储运总成本的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依据位于重庆北碚始于1991年的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效监测基地上长期不同施肥定位试验,选取其中不施肥+秸秆不还田、不施肥+秸秆还田、施PK肥+秸秆不还田、施N肥+秸秆不还田、NPK正常施肥量+秸秆不还田、NPK正常施肥量+秸秆还田和1.5倍NPK施肥量+秸秆还田等7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法对土壤N_2O排放开展了连续2a小麦生长期的田间原位观测.结果表明:两麦季4个施氮处理N_2O排放波动幅度均较大,且基肥和追肥后出现较强排放,3个未施氮处理N_2O排放波动较平缓,并均明显低于施氮处理.N_2O排放第二季较第一季要弱,年际差异较大,其原因主要是土壤WFPS第二季要明显低于第一季,而同一麦季不同处理下N_2O排放差异主要是由土壤NO_3~--N质量分数不同造成的.秸秆还田增加了N_2O排放,单施氮肥对N_2O增排效果相比之下则更明显,而秸秆还田与化学氮肥协同作用同样促进了N_2O生成与排放.平衡施肥较偏施氮肥N_2O排放量低,实际生产中考虑N_2O减排应尽量选择平衡施肥.两麦季化肥或秸秆N来源下农田N_2O排放系数均值分别为0.85%,0.61%,综合考虑外源输入N时均值为0.69%,均低于IPCC推荐值(1%),可见估算N_2O排放量时针对不同N素源农田应选用相对应N素N_2O排放系数.  相似文献   

20.
50%多菌灵WP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评价多菌灵在小麦上的残留动态和安全性,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菌灵50%WP在小麦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WP在小麦植株中半衰期为9.5~11.3 d,在土壤中半衰期为26.6~34.5 d;小麦中最终残留量为0~0.176 mg/kg。以此结果制定合理使用准则:推荐剂量为1 500 g/hm2喷雾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28 d;最高残留限量推荐值为0.5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