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红柏 《蚕学通讯》2006,26(1):30-31
我市近年来由于“蚕茧大战”及多渠道收茧的影响,茧价失控,蚕茧质量逐步下降到了低谷,突出表现为“三低一短”,即上车率、茧层率、解舒率低,茧丝短,综合表现为出丝率低。有资料显示,我市蚕茧解舒平均水平比历史最好时已下降10%。因此,切实保护蚕茧解舒,努力提高蚕茧质量,已势急  相似文献   

2.
罗红柏 《四川蚕业》2006,34(3):15-16
我市近年来由于“蚕茧大战”及多渠道收茧的影响,茧价失控,蚕茧质量逐步下降到了低谷,突出表现为“三低一短”,即上车率、茧层率、解舒率低,茧丝短,综合表现为出丝率低。有资料显示,我市蚕茧解舒平均水平比历史最好时已下降10个百分点。搞好蚕业综合管理,努力提高蚕茧质量,己势  相似文献   

3.
费源  许大振 《江苏蚕业》1998,20(3):45-46
<正>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一项传统副业,历史悠久,蚕茧产量、质量历史上一直处在全省的前列.六、七十年代,锡山市的蚕茧产量一直是全省第一名,特别是1989年全省蚕茧质量评比中,我市获得全省蚕茧质量冠军市,锡山市获得全省蚕茧质量冠军县(市).随着农村乡镇工业的崛起,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以及蚕茧价格背离价值,大大挫伤蚕农生产积极性,我市1988年的蚕茧产量跌入历史低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由于“蚕茧大战”恶果没有消除,加之蚕茧收烘经营管理混乱,导致蚕农的蚕茧质量意识淡薄,蚕茧质量严重下滑,直接影响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 为提高蚕茧质量,增加收入,巩固蚕桑生产,徐州市各级政府及业务部门近两年采取综合措施,实施配套技改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春期全市发种21.4万张,生产蚕茧7625吨,平均张产35.75公斤,比1995年同期增长4.4%,蚕茧质量大幅度提高。1995年春全市从13个最好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只有5个样茧解舒率达60%,上茧率达95%,解舒丝长700—750米。而1996年春从7个庄口抽样送省蚕茧检验所检测,干茧出丝率平均达41.36%,茧丝长平均达1252.1米,解舒丝长平均达864.6米,解舒率达68.48%,上车茧率平均达99.16%,上述指标比1995年同期全面增加(抽样庄口试  相似文献   

5.
丝绸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对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很大作用.但外贸中,质量很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而丝绸的质量取决于原料茧的品质,有好茧才能缫好丝,有好丝才能织好绸,所以整个丝绸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而蚕茧是最重要的生产环节.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提高蚕茧品质的试验研究,认为蚕茧品质主要是上茧率、解舒丝长、蚕茧色泽和茧丝的匀净度.其影响因素主要是蚕品种、上簇环境、蚕茧收烘工艺.目前我国蚕品种特别是春用品种的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我市桑园面积不断扩大,蚕茧产量不断增长,但蚕桑生产整体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蚕茧质量不高。仅以1989年为例,蚕茧产量虽位于全省第二位,但茧质水平为全省最低,上车茧率为60.03%,干毛茧出丝率比南通低8.57%,即每生产一吨生丝,盐城就要比南  相似文献   

7.
提高蚕茧解舒率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蚕茧内在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有茧丝长、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解舒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而且影响缫丝生产的工作效率,是缫丝工业中尤为重要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8.
车琢 《四川蚕业》2004,32(3):28-29
蚕桑生产在富民奔小康促进地方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过去,由于科技含量不高,蚕品种培育和更新换代周期长,我市养蚕单产长期徘徊在25公斤/张左右.蚕茧质量不高,蚕农经济效益低,丝绸企业成本增加,难以抗衡市场经济风险,制约了我市茧丝绸行业的稳步发展.我市从2001年起开始规划,2002年~2003年开始实施、推广优良蚕品种"洞庭×碧波"(正反交)、"871×872"(正反交)两对蚕品种,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我市蚕品种的第四次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9.
我国夏秋蚕茧平均出丝率,在10~11%左右,而日本夏秋种和春用种茧质相近,出丝率达19%.主要原因是我国缺乏体质强的多丝量夏秋品种.采用"春种秋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在不增加桑园面积的情况下,显著提高产茧量和茧质,是现阶段蚕茧生产行之有效的增丝途径.现就我们实验室和调查的有关资料,对我省春种秋养的有利条件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探讨,期望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安市坚持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实现产业富民、绿色发展的有效抓手,聚力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海安市蚕桑产业一直以来有着丰厚的发展基础,曾经连续28年蚕茧产量位居全省第一、3年居全国首位,海安被评为"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海安桑蚕茧"被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授予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安桑蚕茧"、"鑫缘"、"苏豪"白厂丝、真丝服饰和床上用品畅销海内外,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等多项指标国内领先。  相似文献   

11.
黄美红 《蚕桑通报》2003,34(1):51-53
蚕桑生产是我市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历来以比价较高,收购稳定,收益较好著称。全市现有专业桑园1.17万hm2,年饲养蚕种50万张左右,产茧2万余t,白厂丝3000余t,茧款收入3~4亿元,蚕茧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30%;茧、丝产量居全国县级市之首。但是,去  相似文献   

12.
国家厂丝储备杭州仓库日前启动,这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蚕茧丝储备仓库之一,将有助于国家稳定厂丝价格,防止“蚕茧大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1 我市茧丝绸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目前茧丝绸生产大滑坡,蚕茧质量一再下滑,以致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茧丝价格下跌,丝绸产品滞销,生产下降,出口萎缩,亏损严重,发展无力,使我市丝绸生产面临严峻的形势.按我市现有缫丝能力,年需干正茧1.5~1.8万吨,而蚕茧产量仅0.7万吨,缺口很大.同时  相似文献   

14.
<正>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种、茧、丝、绸"一体化"经营为基础的企业,是四川省和宜宾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是四川省煤丝行业首先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单位,生丝商检二类管理企业。公司具备年制种20万张、生产优质鲜蚕茧6000吨、生丝500吨、绸缎80万米、蚕丝被3万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陶涛  周金钱 《中国蚕业》2004,25(4):55-57
浙江气候宜人,地理条件优越,历来重视种桑养蚕,素以"丝绸之府"蜚声海内外,蚕茧生产、加工技术水平和丝绸贸易均处于全国前列.全省年产蚕茧占全国的第2位,白厂丝产量与丝绸出口额居全国首位;2002年全国茧丝绸出口额39.91亿美元,而浙江省出口创汇近23亿美元.茧丝绸行业一直以来是浙江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外向型产业,作为丝绸工业基础的蚕茧生产也是本省重点产区效益农业的骨干项目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省农业厅、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海洋与渔业局制订的<浙江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中,蚕茧被列为全省11种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6.
蚕种是茧丝绸行业的基础,蚕种业发展的好坏,对茧丝绸行业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就原重庆市蚕种供给与需求谈谈粗浅看法.一、蚕种需求与供给现状我市的蚕桑生产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饲养经营,绝大多数养蚕数量不多,蚕桑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自1995年以来,丝绸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丝价下跌,蚕茧的收购价格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广大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贯彻“适度、稳定、协调发展”的蚕桑生产方针,稳步发展我市蚕桑生产,确保“三高”农业结构合理,市府决定1997年4月8日在市丝绸公司四楼会议室召开1997年全市蚕茧管理工作会议。参加本次会议单位有市府领导、市府办、外经委、市中行、工商局、物价局、市华侨场、市丝  相似文献   

18.
建国三十年来我国家蚕茧产量由1949年62万担猛升到1980年的490万担,1970年起我国蚕茧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1978年为例,蚕茧总产占世界总产量的46%,生丝产量占世界的36%,均是世界之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是蚕茧质量比日本差(出丝率低,丝长短,上车率不高),其次是蚕病损失严重,我国每年因蚕病损失的蚕茧估计约占总产的20%,而日本发病损失不过2~3%.如何减少蚕病损失,提高蚕茧生产水平,就是蚕桑战线科技工作同志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 推广适宜当地蚕作条件的优良蚕品种,是提高蚕茧单产、质量、效益的重要措施。我市养蚕自然气候环境优良,夏秋期酷热日数少,有利于饲育多丝量蚕品种。但蚕病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几种颜色不相同的彩色蚕茧和普通白色蚕茧为原料,采用高温水煮提取各种样茧的丝胶蛋白,并以无水乙醇纯化。通过测定丝胶蛋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判定丝胶蛋白是否具有抗氧化能力,同时比较彩色蚕茧和普通白色蚕茧丝胶蛋白抗氧化能力的大小。结果表明,彩色蚕茧与白色蚕茧丝胶蛋白均具有较强抗氧化能力,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