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处理自然灾害和突发状况时,通过吸收雨洪、储存水源、增加下渗、净化污水等方式收集和回收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总量,缓解城市缺水的现状,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生态平衡。通过对承德市高新区滨河公园的实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该项目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情况;该项目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入手,依据城市滨河公园的规划原则,从文化与景观、经济及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景观规划设计。本文阐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现状及其未来建设前景,寻求提高滨河公园建设质量的途径,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并合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如何将海绵措施同景观设计相结合,避免海绵措施过于功能化,是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以青岛市李沧文化公园改造项目进行分析,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海绵措施,并融入景观设计,总结设计经验,以期为类似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方向,以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试点城市池州市齐山大道道路绿地为调查对象,系统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在道路绿化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措施,针对性总结道路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并对池州市海绵城市建设中道路绿地的植物选择与应用提出建议,以期为同类型建设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房艳 《甘肃农业》2020,(4):116-118
在城市设计过程中,排水管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设计合理与否,会直接关系到城市是否能够正常运营。在城市建设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建设理念,其可以利用建设LID低影响开发设计,实现减轻城市管网运营压力的效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基于城市设计理念的海绵城市市政排水管网设计展开分析,为更好实现排水管网与海绵城市建设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SD法的池州市海绵城市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并重,景观组合的效果对其效益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研究选取池州市5个典型海绵城市景观建设项目,采用SD法对其观赏效果、生态效果、功能效果3个方面进行调查了,并运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定量处理和定性分析,从感知情况出发对其景观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池州市海绵城市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解读海绵城市的内涵入手,指出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的思路、环节和技术途径,并在研究西安市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难点的基础上,探讨西安市城市绿地低影响开发的对策与建议,以期对西北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及城市绿地低影响设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使其符合海绵城市的建设特点,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旨在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区年降雨量偏少,降水集中、多暴雨且年蒸发量大,导致严重的雨洪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山麓迎风区多暴雨的气候特征对平原地区构成了雨洪灾害的威胁,在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作为径流缓冲区,对于缓解雨洪灾害有着重要意义。为解决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雨洪管理问题与水资源短缺问题,本研究通过分析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城市浅山区的雨洪灾害情况及其特点,首先探讨了在华北地区城市浅山区建设海绵绿道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山前大道项目,提出了适用于华北地区浅山区的海绵绿道设计方法。该海绵绿道的设计策略综合考虑到3个维度:1)华北城市浅山区作为自然基底;2)绿道作为雨水径流缓冲带;3)低影响开发措施作为绿道设计内容之一。本研究基于雨水安全与利用两个视角综合考虑设计策略。最后,本文利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量化模拟LID设施对雨水径流的控制效果,将海绵绿道与传统绿道的调蓄效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海绵绿道在控制径流总量、峰值流量以及推迟峰现时间方面具有更好的效能,能有效解决场地的雨水调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科学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会让城市的运行更加科学完善,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基于此,本文就"海绵城市"建设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提升景观园林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通过以商丘市京港绿地的景观改造设计为案例,探讨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社区公园的改造思路与方法,结合公园现状的分析和定位,在基于改造与设计的原则上,完成布局空间、海绵设施、景观元素等的改造设计,从而为商丘市乃至中原地区的社区公园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凌绿地形态中构建“海绵城市”的思路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杨凌城市的地理地貌特征、城市布局特点及其规模结构,以人工蓄水为主要手段,探索了杨凌地区绿地形态中实现"海绵城市"的方法措施。在杨凌地区海绵城市的设计思路上,主要通过推行下沉式绿地、建设雨水花园及人工湿地等手段,用以优化城市道路设计,提高公共绿地及居住区绿地的蓄水能力。针对杨凌示范区"大学城"的性质,提出了建设校园雨水花园试验点的设计思想,旨在建设一个生态环境良好的北方"海绵城市"示范区。  相似文献   

12.
吕俊杰 《新农业》2023,(4):22-23
海绵城市是一种全新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其依据海绵吸水理念实现了城市集水、排水、蓄水、净水、用水等功能的统一。本文在阐述海绵城市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就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行性和其与风景园林规划建设的关联性展开分析,并指出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情况,期望能进一步提升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水平,保证风景园林规划质量,进而推动城市风景园林建设工程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三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指导"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从城市水文循环问题的起因和雨洪管理技术的需要出发并综述相关文献,提出海绵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植物、土壤和透水铺装"三要素。同时从构建体系的微观方面综述了植物降雨截留的生态作用及影响因素、土壤入渗能力及影响因素和透水铺装结构、透水能力等,进而表明这三要素在城市雨水调蓄、滞渗效应中的潜力和作用。最后从提升雨水调蓄能力角度,分别针对三要素提出今后应用和基础研究应注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当前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断发展及应用,海绵城市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很多城市逐渐积极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速度。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园林建设属于十分重要的部分,对海绵城市建设整体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就结合赣州市实际情况,在园林建设方面探讨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海绵城市建设理论指导下,城市景观建筑设计要体现生态性和集水功能。该文以生态节能亭设计为例,提出2个设计理念:一是生态回收利用的理念,即将废弃材料二次回收利用并作为园亭的建造材料和装饰配件。二是生态节能亭与海绵城市的功能叠加理念,即将园亭作为海绵城市的一部分起到集水、蓄水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生态节能亭的景观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生态节能亭的设计理念,提出了"生态+"的思维,揭示未来城市建设发展中"生态+"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施工是园林施工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以第九届江苏省园艺 博览会的展园绿化工程为研究对象,对生物滞留池、透水混凝土和生态植草沟等几方面的应用进 行分析,总结今后展园生态施工的途径与方法,对今后展园施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新概念,由于施行时间较短,以致海绵城市绿化设计仍属于初探阶段。耐水湿植物作为海绵城市绿化设计中行之有效的吸水、排水、耐水绿化因素,应用在绿化设计中是势在必行,基于此对耐水湿植物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8.
以徽州水口园林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机制和海绵城市雨洪管理方法,重点从水、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的发展模式及其生态效益,借鉴徽州水口园林的雨水调控方法,为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实际参考。传承并发扬本土景观优势,发挥水、植被、土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发展迅速且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城市防洪治涝及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的保障等工作面临重大挑战。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为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应运而生。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提出的背景及内涵特征的研究,详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技术,以期在未来城镇化建设中,为城市合理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城市规划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要求,旧的规划导致了城市形成了大面积的无法透水区域。在城市中建立起完整的"海绵体"体系,从而有效地解决城市的排水压力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海绵城市构建的实施途径要求:维持城市的原本生态系统;恢复城市已经被破坏的部分生态系统;以最低的影响建设海绵城市。本文的主要内容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