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河南地区红豆杉不同产地、品种、部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为河南省红豆杉人工林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信阳与开封栽植的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无显著差异;10-DAB在信阳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含量较高,为170.37μg/g;巴卡亭Ⅲ在信阳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枝中含量较高,为60.95μg/g。开封种植的5种红豆杉中,东北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总含量较高,针叶中为456.61μg/g,枝中为165.43μg/g。可在信阳推广栽培加拿大曼地亚红豆杉,在开封建立东北红豆杉枝叶药用采集基地,综合利用可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云曼红豆杉主要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特征,探索其人工栽培适宜光照条件和最佳采收时间。以2 a生云曼红豆杉实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层数黑色遮阳网模拟光照胁迫,设置4个遮光处理(0%、30%、60%、90%),以期发现云曼红豆杉苗木地径、苗高、生物量和紫杉醇、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在不同生长时期的累积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光增强,苗木各生长指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60%遮光显著高于30%遮光、90%遮光和0%遮光,各生长指标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6月和9月增幅较大;不同遮光处理下光合参数日变化表明,蒸腾速率(Tr)与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正相关,CO2浓度(Ci)与PnGs负相关;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和10-DAB含量随光照强度降低呈不同的变化规律,随着遮光的增强,紫杉醇含量逐渐下降,而10-DAB含量变化较小。研究发现,较强的光照有利于云曼红豆杉次生代谢产物紫杉醇合成,但不利于其生长,9月和12月,60%遮光下紫杉醇和10-DAB累积量分别达到峰值。因此,2 a生云曼红豆杉苗木在60%遮光下有利于生长和生物量积累,6-9月为生长旺盛期,最佳采收时间为9-12月。  相似文献   

3.
姜艳  沈晨佳  周丹英  余琪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80-2282
建立5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含量检测方法,并分析研究5种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东北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中5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差异,为红豆杉种源选育及野生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两种流动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7-表-10-脱乙酰基紫杉醇(10-DAT)、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的含量和紫杉醇的含量。西藏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南方红豆杉、东北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分别为0.113 3、0.522 8、0.686 2、1.670 6、1.199 4 mg·g-1,10-DAB含量分别为0.711 1、0.821 3、0.739 2、0.770 9、0.339 2 mg·g-1,10-DAT含量分别为0.083 3、0.290 8、0.192 3、0.352 6、0.306 0 mg·g-1,巴卡亭Ⅲ含量分别为0.190 9、0.828 7、0.442 5、0.771 2、0.289 7 mg·g-1,三尖杉宁碱含量分别为0.186 0、0.183 2、0.235 3、0.837 5、0.530 4 mg·g-1。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以东北红豆杉最高,曼地亚红豆杉次之;10-DAB含量以曼地亚红豆杉最低,不到其他品种的一半;巴卡亭Ⅲ含量以云南红豆杉最高,东北红豆杉略低;10-DAT含量普遍较低。5种紫杉烷类化合物总含量以东北红豆杉最高,曼地亚红豆杉、云南红豆杉和南方红豆杉含量相近,西藏红豆杉最低。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营养胁迫对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生理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于休眠期对曼地亚红豆杉幼苗进行氮、磷、钾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种营养胁迫处理,于生长期测量其生长、生理指标及紫杉醇含量.结果表明:(1)休眠期营养胁迫促进了曼地亚红豆杉生长期的生长;(2)休眠期不同营养胁迫均提高了曼地亚红豆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3)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4)可溶性糖含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先升后降;(5)紫杉醇含量与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叶绿素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揭示不同年龄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水,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7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结果]紫杉醇在此色谱条件下分离良好,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1.00~32.00mg/L(r=0.9999)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RSD值为1.6%。不同年龄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差异较大。[结论]首次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曼地亚红豆杉根中紫杉醇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其根中紫杉醇的含量检测。  相似文献   

6.
红豆杉叶片营养分析与屏边土壤营养元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地亚红豆杉是目前生产性开发红豆杉品种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生长量最大的品种,具备较好的开发价值。滇南土壤是否能满足曼地亚红豆杉生长的需要,应在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和植物体元素含量方面做一些定量分折对比研究。本研究从屏边县的土壤营养成分及分布状况入手,结合红豆杉的营养分析,探讨红豆杉对滇南屏边县土壤的适应性,为红豆杉施肥管理和促成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渗透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揭示干旱缺水对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二醇(PEG 6000)渗透胁迫,研究了胁迫处理下幼苗各项生理指标的消长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麻疯树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在5%和10%处理时略微升高,在15%,20%和30%聚乙二醇(质量分数)处理时持续下降,至10 d时分别下降了40.7%,46.0%和55.9%;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活性氧(O2·)产生速率、保护酶系统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叶绿素质量分数在各种不同处理条件下先升高后下降。而丙二醛质量分数在各种不同处理条件下随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10 d时在15%处理时增加最显著(P<0.01),与对照相比,上升了2.4倍。相关分析表明,相对含水量与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可溶性蛋白则与保护酶系活性及叶绿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O2·产生速率、丙二醛分别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种保护性酶活性之间及它们分别与叶绿素质量分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所述,渗透胁迫对麻疯树幼苗的影响是多种生理生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幼苗通过诱导保护酶系提高抗旱性,具有较强的渗透胁迫忍受能力。图3表1参27  相似文献   

8.
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抗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4个绿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地理种源的抗寒特性,测定了它们在越冬期间叶片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过程中,4个绿竹地理种源的LT50值均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并在1月份降到-5.10~-8.14 ℃;各地理种源绿竹的POD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均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但上升幅度因种源而异。各抗寒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蛋白与POD、MDA和脯氨酸、POD和脯氨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纬度与LT50和MDA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POD与脯氨酸,LT50与可溶性蛋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抗寒综合评价表明:4个绿竹种源抗寒能力排序为温州种源>福安种源>尤溪种源>漳州种源。图7表6参16  相似文献   

9.
对烟台产区‘蛇龙珠’葡萄园不同区域土壤指标和葡萄酒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烟台葡萄酒产区土壤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园土壤主要为砂质壤土和壤质砂土,且土壤中砂粒质量分数相对较高(65.66%~86.29%)。不同区域土壤pH均值为5.52,呈酸性。土壤电导率、矿质元素质量分数及葡萄果实成熟度和葡萄酒酚类物质存在明显区域差异。统计分析表明,葡萄酒中总酸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黄酮醇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交换性钾和钙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中总酚质量浓度与土壤pH和交换性钙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pH、单宁、花色苷和总类黄酮等的质量浓度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葡萄酒中总类黄酮质量浓度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受土壤质地、水分、有机质和矿质元素等的影响,‘蛇龙珠’葡萄酒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土壤指标及其与葡萄酒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对园区不同区域进行精准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ICP-MS法,对10种箬竹属竹叶中矿质元素质量分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种箬竹属竹叶中有17种矿质元素被检出,其中K、Ca和Mg的质量分数较高,范围分别为8 770.5~14 270、4 000~8 000、1001.7~1 370 mg·kg-1。而Ag和Cd未检出,Cu、As、Hg质量分数均较低。从矿质元素总体质量分数均值来看,粽粑箬竹竹叶矿质元素质量分数较高,阔叶箬竹则较低。系统聚类分析表明,髯毛箬竹与米箬竹矿质元素质量分数较为相似;元素相关性分析表明,箬竹属竹叶中多种元素之间显著相关,如K和Ca、Na呈显著负相关;Fe、Al除了与Hg呈负相关外,与其他元素均为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滨海沙地主要造林树种的热值和营养元素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滨海沙地3种造林树种的热值、灰分质量分数和营养元素质量分数及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造林树种的平均干质量热值和平均去灰分热值,湿地松Pinuselliottii(20.96kJ·g-1,21.41kJ·g-1)与厚荚相思Acaciacrassicarpa(20.97kJ·g-1,21.35kJ·g-1)接近,但均高于木麻黄Casuarinaequisetifolia(20.18kJ·g-1,20.69kJ·g-1)。具体数值因树种和器官不同而异。植物碳质量分数在器官间分布没有规律性,总体上,湿地松的平均碳质量分数(491.548g·kg-1)高于厚荚相思(471.773g,kg-1)和木麻黄(460.042g·kg-1)。氮、磷、钾、钙和镁等在3树种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叶最高,枝、皮和根次之,干最低。干质量热值与镁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与氮、磷、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01)。灰分质量分数与磷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O.01),与钾、钙、镁等质量分数显著正相关(P〈O.05)。氮、磷、钾、镁等质量分数两两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O.05)。袁4参】5  相似文献   

12.
林地施用污泥对杨树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省无锡市卢村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林地施用的有机肥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南林?鄄95无性系杨树Populus deltoiodesLus’ × P. euramericana I-45/51的生长情况及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处理,分别为污泥施用量占土质量的0(不施污泥,对照处理),30,60,120和240 g·kg-1。结果表明,黄棕壤上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杨树的树高、地径和生物量都有一定的增加,以30 g·kg-1处理的效果最好;而潮土上30 g·kg-1污泥用量的处理对杨树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余处理都表现为抑制作用。结果还表明,污泥施用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及有机质,土壤中交换态铜、交换态锌的质量分数也都有明显的提高,污泥用量与交换态金属含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3.
浙东北油菜产区土壤肥力状况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测定了杭州市桐庐县514个油菜地土壤肥力。结果表明,桐庐县油菜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168~300 g·kg-1,平均233 g·kg-1,土壤全氮含量为093~234 g·kg-1,平均173 g·kg-1;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187~2680),(06~1331)和(1~238)mg·kg-1,平均含量分别为827,157和636 mg·kg-1。桐庐县油菜地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缺乏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681%和693%,速效磷缺乏面积占总面积的467%。油菜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r=0851**,n=15),与速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r=0553*,n=15),而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元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地土壤性质及叶片营养的差异,于2008年7月采集和分析了板岩、花岗岩、千枚岩和砂页岩等4种母岩发育的土壤和山核桃植株叶片。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土壤酸碱度最低(pH 4.72),有机质(43.11 g·kg-1)和有效硫(38.73 mg·kg-1)质量分数最高,交换性钙(5.22 mg·kg-1)和有效锌(1.65 mg·kg-1)质量分数最低;而有效磷(7.29 mg·kg-1),有效铁(31.24 mg·kg-1)和有效锰(67.49 mg·kg-1)质量分数则以千枚岩发育的土壤为最高;山核桃叶片中各营养元素质量分数的大小顺序表现为氮>钙>钾>镁>磷>锰>铁>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上的山核桃叶片氮、钙、镁、锌质量分数最高,磷、铁质量分数最低;不同母岩发育山核桃林地土壤pH值、有机质与多个大中微量元素有效养分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叶片氮、钾、钙、镁、铁与土壤多种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表5参22  相似文献   

15.
桉树Eucalyptus作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广泛用于营造人工林,其中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以生长速度快和经济效益好而成为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一种桉树。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含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各15%的复合肥0,90,180,270 g·株-1)下巨桉的生长及生物固碳量。结果表明:施肥90 ~ 270 g·株-1与不施肥条件下相比,巨桉地径、冠径、树高、整株生物量和根冠比分别增加16.3% ~ 38.3%,17.1% ~ 44.5%,15.8% ~ 45.5%,21.8% ~ 59.5%和2.1% ~ 5.8%,且地径、冠径、整株生物量以及生物固碳量都显著大于不施肥处理;施肥180 g·株-1的地径和树高与270 g·株-1和90 g·株-1差异均不显著,但施肥270 g·株-1均显著高于90 g·株-1,施肥90 g·株-1的树高与不施肥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下的冠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地径、冠径和树高生长速度与施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在7月和8月的生长速度相对较快。除施肥270 ·株-1外,其他施肥处理的根冠比与不施肥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水平的整株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在试验地条件下0 ~ 270 g·株-1肥料用量范围内增加施肥量有利于促进巨桉生长,提高生物量和生物固碳量以及根冠比。这对巨桉林的科学施肥管理以及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图4参36  相似文献   

16.
2012年采用土壤盆栽试验,在杭州市郊进行土壤有效磷含量(Olsen\|P)对茄子品质影响的研究,并比较了10 种茄子品质曲线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有效磷含量(20~202 mg·kg-1范围内)与茄果硬度、蛋白质和芦丁含量之间最优曲线方程分别是S曲线方程、三次曲线方程和三次曲线方程,即硬度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在有效磷20~55 mg·kg-1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而有效磷在55~202 mg·kg-1范围内蛋白质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少;在有效磷含量20~77 mg·kg-1 范围内芦丁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有效磷77~202 mg·kg-1范围内芦丁含量随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而显著减少,即当土壤有效磷含量达到55或77 mg·kg-1时,茄果中蛋白质或芦丁含量达最大值。在此类土壤种植物茄子时,在土壤有效磷>77 mg·kg-1时,建议不施用磷肥。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以克东县金城乡长期耕作农田黑土为样地,测试其土壤肥力以推荐适宜的施肥方案。结果表明:金城乡长期耕作农田属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部分集中在30~50g·kg-1,已下降到中等肥力水平;速效氮含量集中在0.157~0.207g·kg-1,属中等肥力;速效磷含量集中在0.04~0.09g·kg-1,速效钾含量集中在0.15~0.22g·kg-1,均属中等偏高肥力;从调查结果可知,该地区农户没有按目标产量法及测土配方进行平衡配比施肥,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为1.07∶2.30∶1.00,且磷肥、钾肥使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长汀县植烟耕地土壤肥力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2009年对长汀县烤烟种植地烟前烟后土壤养分测定表明,烤烟耕地土壤整体较酸,全县土壤烟前pH值为4.31,烟后4.42;有机质含量处于中等水平,烟后土壤有机质含量26.33 g·kg-1,比烟前(24.69 g·kg-1)有所增加;植烟后土壤碱解N含量与植烟前差别不大,略有增加,含量处于中等水平;速效P含量较...  相似文献   

19.
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碳密度与分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均标准木法建立了云南红河流域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人工幼龄林不同器官生物量回归方程,并采用VARIO EL元素分析仪测定了麻疯树不同器官的含碳率,开展了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碳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用y = 25.005(D2H)0.952方程测算出麻疯树人工幼龄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为26.03 t·hm-2。不同器官含碳率变幅范围为39.35%~56.74%,其中果实含碳率为56.74%,干枝含碳率为45.87%,根含碳率为45.12%,叶含碳率为39.35%,平均含碳率为47.27%。麻疯树幼龄林碳密度为5.54 t·hm-2,灌木和草本植物碳密度为3.78 t·hm-2,凋落物碳密度为2.59 t·hm-2。麻疯树幼龄林土壤表层0 ~ 10 cm有机碳质量分数最大,为16.61 g·kg-1。图2表3参25  相似文献   

20.
野外人工模拟降水条件下荒草坡产流产沙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模拟降水的方法,以5种不同的降水强度研究浙江省临安市青山湖流域内荒坡的产流产沙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强度越大,产流时间越短,其径流量、产沙率和产沙量都越大,降水强度为1.66mm·min^-1时。产流时间仅为47s,降水约30min后,小区径流总量可达到0.898m^3,次侵蚀模数达到了30t·km^-2。降水强度与产流时间呈较好的负相关对数关系,与径流系数以及次侵蚀模数呈指数相关,与径流总量呈幂函数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一0.9655.0.9218,0.9635和0.873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图3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