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土体细观的孔隙结构分布特征对导热系数的影响,基于分形理论,利用CT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对5种干密度重塑黏土试样的孔隙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干密度从1.4g/cm3增大到1.6g/cm~3的过程中,孔径d1mm的试样,其孔隙的数量及孔隙度呈减小趋势,而孔径在0.22mm~1mm内的孔隙数量增多;利用分形理论对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发现二维横截面内土体的分布分维数D呈逐渐增大趋势,由此推断:一部分较大孔径的孔隙随着土体干密度增大转换成较小孔径的孔隙,且土颗粒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将实际测定的导热系数λ与颗粒分布分维数D进行非线性拟合,拟合方程显示λ随颗粒分布分维数D增大而增大,相关系数达0.97,因此颗粒分布分维数D可作为描述黏土导热系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探究区域土壤侵蚀变化特征,为区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土壤侵蚀防治提供依据。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降雨数据、DEM数据、土壤数据以及遥感影像等数据,运用RUSLE模型,定量分析了藉河示范区1997-2015年土壤侵蚀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4个时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 326.18、2 790.39、2 025.23和1 366.32 t/(km~2·a),呈现先加剧后改善的趋势。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和轻度侵蚀为主,在2005年之前,土壤侵蚀以向更高侵蚀等级转移为主,2005年之后以向更低侵蚀等级转移为主。不同坡度等级上,出现随坡度增加,土壤侵蚀先趋于严重后缓和的特征,15°~45°的坡度上是研究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坡段。不同海拔等级上,土壤侵蚀随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中海拔区(1 562~1 782 m)和中低海拔区(1 335~1 562 m)土壤侵蚀分布面积最广、强度最大,此类区域是藉河示范区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省台山市海宴镇为研究区,利用多期Landsat遥感数据对富贵竹种植田进行监测,研究富贵竹种植田的时空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海宴镇富贵竹的种植面积先增多后减少,2010年总面积最大,为374.85 hm2;种植集约化趋势明显,种植田斑块数先增加后减少,最大斑块面积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4.
景观破碎化与动态演变分析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核心之一。通过动态演变与景观破碎化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湿地稳定性和人类干扰程度。根据凌河口保护区1988、1995、2000、2005、2009年五期湿地数据,通过土地动态度、斑块类型面积、斑块数、斑块密度、类型百分比、形状指数、分维数、分离度7个景观指标研究保护区的湿地空间变化特征及破碎化程度并进行造成湿地景观格局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凌河口湿地景观的破碎化在1988年以前就很明显,1988~2009年呈现继续破碎化的趋势;而造成凌河口湿地格局演变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和人为活动及社会经济的因素的影响,只有尽快建立凌河口湿地恢复对策,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微地形是描述地表起伏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过程的重要影响因子。在微尺度上建立了不同耕作措施下黄土坡耕地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并对其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建立的微DEM模型能正确地再现坡耕地地表形态,利用其派生的微坡度、微坡向数据可作为研究土壤侵蚀空间差异的重要因子;微坡度分布特征与耕作措施密切相关,对于人工锄耕(CH)和人工掏挖(TW)措施,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等高耕作(DG)措施下微坡度栅格统计数随着微坡度的增大而  相似文献   

6.
微咸水微润灌溉下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明土壤水分和盐分在利用微咸水进行微润灌溉条件下的运移情况,采用室内土箱模拟试验方式,设置2.0、2.5、3.0、3.5、5.0 g/L 5种不同矿化度处理,以蒸馏水处理作对照,共入渗72 h。结果表明:入渗结束时在不同方向上的最大运移距离随矿化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在3.0 g/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且微咸水处理的湿润锋运移距离均大于蒸馏水处理;将累积入渗量代入Kostiakov入渗公式,入渗系数随矿化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入渗指数不断减小;土壤电导率以微润带为轴心向四周不断增大,在湿润锋处达到最大值,脱盐区与湿润体形状相关,呈圆环状分布;入渗结束后土壤剖面平均含盐量与蒸馏水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脱盐半径随矿化度的增大呈线性递减趋势;利用微润灌进行灌溉,土壤盐分存在表聚和底聚现象,且表层积盐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浙中城市群土地利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东南沿海发育中期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可持续机制,以浙中城市群为例,通过分析1996—2016年间的5期遥感影像数据,运用FRAGSTATS软件测度浙中城市群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在关键时间节点的水平数值,研究判断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景观结构演变特征;进而通过ARCGIS演化区域生态风险空间分异态势,分析不同时期浙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21年间,浙中城市群各种类型土地利用之间的转移态势均显著增强: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近3倍;林地面积占比总体呈缓慢增长趋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占比逐年下降;未利用土地减少比率最大,其次是耕地;园地的总体面积略有增加,草地的总体面积呈减少态势。浙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总体景观格局质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整体下降的态势,1996—2016年总体景观破碎化指数增加,局部年份出现下降,景观形状指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总体下降,局部年份出现上升,各种类型土地之间转移趋向复杂波动化。基于2016年时间节点的浙中城市群生态风险空间演变特征视域判析,义乌市、东阳市、武义县的生态风险指数在0. 69~0. 82之间,为Ⅳ和Ⅴ等级区,生态风险等级为较高或高;婺城区、金东区、浦江县的生态风险指数在0. 56~0. 59之间,为Ⅲ等级区,生态风险等级为中;兰溪市、永康市、诸暨市、磐安县、龙游县、缙云县的生态风险指数在0. 49以下,为Ⅰ或Ⅱ等级,生态风险等级为低或较低。1996—2016年浙中城市群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的空间差异较大,且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趋同俱乐部"现象和"集中—分散"演变趋势,即较高生态风险区和高生态风险区在空间上指向浙中城市群中部且出现集聚态势,较低生态风险区和低生态风险区在空间上分散在浙中城市群的西北、东南和西南地区。  相似文献   

8.
基于R/S分析的参考作物腾发量时间序列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分形理论在水文、股票及气象等行业中应用较多,在时间序列分析的非线性特征方面展示出强大魅力。采用重标极差方法分析西部地区6个站ETo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和分形特征,通过对比发现:①所研究各站气象要素及ETo年变化趋势比较表明,所有站相对湿度均呈降低趋势,年积温均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均呈降低趋势,年ETo值总体也呈降低趋势。②年尺度下各站点Hurst指数均大于0.5,同时分维数D均小于1.5,意味着ETo年序列在将来一段时间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也即未来的总体趋势仍为减少趋势,各地区ETo年序列具有持续性。③各站点各月Hurst指数同样都大于0.5,分维数D均小于1.5,意味着1~12月ETo序列在将来一段时间仍然保持与过去相一致的变化趋势。此外,各站点年Hurst指数均大于月Hurst指数,表明年ETo序列比月ETo序列具有更长时间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核密度估计的京津冀地区耕地破碎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耕地破碎化和人工干扰程度,以空间网格为基本单元,采用核密度函数法对耕地进行密度计算,继而采用自然断点法进行密度分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法,对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破碎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最后采用耕地破碎度指数和人工干扰指数对比分析提出耕地整治的方向。结果表明:耕地核密度变化范围为0~95.08点/km2,85%以上的耕地集中分布在区域中部和东南部的中密度区到高密度区,耕地面积随着密度降低而减少;耕地斑块密度指数、斑块边界密度指数、面积加权分维数和耕地斑块聚集度在不同密度区的变化情况均反映出破碎化程度随着耕地密度减小而增大;耕地破碎度指数和人工干扰度指数均随着耕地密度降低而升高,人工干扰是该区域耕地破碎化程度加剧的主要因素。采用核密度估计法能合理地反映耕地聚集程度和破碎化程度,可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耕地整治和土地利用优化布局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区田块空间形态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客观监测和评价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基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以耕地图斑数据为约束,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识别田块,并构建田块级和区域级田块空间形态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田块面积、规整度、紧致性和连片性等4个指标为田块层级评价指标,选取田块密度、平均田块面积、最大田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和周长面积分维数等5个指标为区域层级评价指标,并分别对两个层级指标进行去量纲处理,构建综合指标。分别以广西丘陵区和海南平原区的土地整治区作为试验区,试验结果表明:广西研究区整治前田块层级耕地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分布在50~70,整治后提升到70~90,海南研究区整治前在70~90,整治后提升到90~100;广西研究区整治前区域层级田块空间形态综合指标值为41,整治后提升到83;海南研究区整治前为63,整治后提升到92。表征经过土地整治,两个研究区的田块形态均得到了较大提升。研究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成效遥感监测和评价方法,可以为我国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接触式机械密封端面微凸体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龙  顾伯勤  冯飞  冯秀 《排灌机械》2010,28(1):77-82
依据分形理论,考虑摩擦作用的影响,分析了接触式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微凸体的变形特性;得到了端面微凸体临界弹性变形微接触面积和临界塑性变形微接触面积,端面间微凸体弹性接触面积、弹塑性接触面积、塑性接触面积以及弹性接触面积比的数学表达式.用数值仿真方法得出了GY70型机械密封摩擦副端面间的弹性接触面积比.研究表明,弹性接触面积比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特征尺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端面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减小.对于机械密封摩擦副接触端面,存在一个最优的分形维数值,使得弹性接触面积比最大,摩擦副端面间的磨损最小.对于GY70型机械密封,其软质环端面最优分形维数在1.6左右.  相似文献   

12.
内蒙河套灌区义长灌域水均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义长灌域土地利用的主要特点,建立了以土壤水为中心的非农区农区水域水均衡模型,该模型可根据历年实测的引排水量等资料,对义长灌域的非农区、农区、水域以及农区与非农区、农区与水域之间的水分迁移转化进行分析。提供了定量分析的结果,为义长灌域水资源有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绿叶菜收获拟采用双动刀往复式切割器进行结构设计,并基于切割图进行切割器性能优化。通过分析切割图中一次切割区、重割区和漏割区对切割性能的影响,确定漏割区面积为0、重割率最小时割刀切割性能达到最优,以此为依据对切割器进行优化设计。针对现有切割图绘制与分析方法不能同时兼顾高精度和易操作的问题,综合运用SolidWorks和Adams软件进行切割图绘制,并使用Image Pro Plus软件获取图中数据对切割图定量分析与评价。针对现有切割图评价指标不能显著反映刀片尺寸参数和割刀运动参数共同影响切割性能变化问题,提出以漏割距离、重割率为评价指标来反映三区域的变化,并以此为目标值,基于现有刀片尺寸参数优化其切割性能。研究提出采用切割图绘制、分析、评价方法进一步优化切割性能,分析割刀尺寸参数(刀片前宽、刀片高度、刀片节距)和切割器运动参数(切割速比)对漏割距离和重割率的影响,采用Box 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理论进行四因素三水平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刀片前宽、刀片高度、刀片节距、切割速比对漏割距离和重割率均有显著影响。参数优化结果:当刀片前宽为5 mm、刀片高度为32 mm、刀片节距为30 mm、切割速比为0.7时,漏割区面积为0、一次切割率为88.26%、重割率为11.74%,与优化前相比,漏割面积仍为0,但一次切割率提高了6.18%,重割率降低了6.18%。  相似文献   

14.
论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与水资源开发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灌区土壤盐碱化及治理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出,灌区土壤盐碱化的严重程度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和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是灌区水盐不平衡所致。为此,在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中心的灌区水土资源利用规划中,应将维持绿洲水盐平衡的水量视为“生态用水”,将盐份聚集地视为“生态用地”。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合理配置,是新疆平原灌区土壤盐碱化治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黄勇 《农业工程》2016,6(6):73-77
为揭示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以2014年为基期年,以重庆市酉阳县为研究区,在分析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CA-Markov模型模拟了酉阳县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结果显示,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2020年研究区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林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和水域面积变化不明显;建设用地继续保持增长;未利用地面积略有减少。空间上,研究区城区范围呈东南至西北方向扩展,建设用地不断增加是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导致。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烟区灌溉水全盐量和氯含量状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河南省烟区 135 3个灌溉水样分析表明 ,全省烟区灌溉水全盐量平均为 380 .1m g/ L,氯含量平均为31.98mg/ L。五大植烟区比较 ,全盐含量顺序为 :豫东 >豫中 >豫西 >豫南 >豫西南 ;氯含量顺序为 :豫东 >豫中 >豫南 >豫西南 >豫西。全省约有 80 %烟田灌溉水氯含量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根据实际交通场景确定图像的检测区域后,将检测区域划分为直行区域和左转区域,进而利用动态邻域确定了不同区域的车辆排队长度,并且转换成实际的长度,然后利用一组图像求得排队长度的变化速度.通过在计算机上的实验,证实该法适应能力强、计算量小,计算速度快,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8.
云南蔗区多样性地形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调查了云南蔗区38个县不同坡度(≤2°,2°~6°,6°~15°,15°~25°,>25°)甘蔗耕地的面积,并调查了不同坡度(2°~6°,6°~15°,15°~25°)耕地发展甘蔗种植的潜力面积。调查数据表明,云南省坡度在0°~15°之间的甘蔗耕地面积最大,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62.6%;坡度≤2°甘蔗耕面积地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14.6%,坡度2°~6°甘蔗耕面积地占全省甘蔗总面积的15.9%,6°~15°甘蔗耕地占全省甘蔗耕地面积的32.1%;云南蔗区有大面积甘蔗耕地适宜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大部分蔗区优先发展中小型甘蔗实用机械,0°~6°坡度面积较大的蔗区可考虑发展中大型甘蔗机械。  相似文献   

19.
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区——非农区水均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地区平原绿洲水土资源利用的特点,建立了以土壤水为中心的农区- 非农区水均衡模型,该模型在已知地表水引用的情况下,可以对农区,非农区以及农区与非农区之间的水分迁移转化进行分析。本文给出了叶尔羌河平原绿洲1993~1996 年农区,非农区的潜水蒸发量,农区向非农区地下水迁移量等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自激吸气脉冲射流喷嘴的几何参数及其交互作用对其性能影响的显著性及重要性次序,运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自激吸气脉冲射流喷嘴的吸气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并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喷嘴面积比、相对腔内面积、相对腔长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装置的吸气性能和冲击性能影响的敏感性.2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表明,自激吸气脉冲射流喷嘴几何参数对吸气性能影响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相对腔长、相对腔内面积、相对腔长与相对腔内面积的交互作用、喷嘴面积比与相对腔内面积间的交互作用、喷嘴面积比;几何参数对喷嘴冲击性能影响的主次依次顺序为:喷嘴面积比、相对腔内面积、相对腔长与喷嘴面积比的交互作用、相对腔长,其中前两者对喷嘴冲击性能影响远大于后两者.验证性试验证实了正交试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