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基于行为金融的视角,从管理者过度自信角度解释了我国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效果不佳的困惑。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会在高管过度自信的条件下对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提高了上市公司高管过度自信水平;股权激励与高管过度自信的相互作用使得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显著升高。这意味着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角度考察股权激励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造成的影响,可能会更好地解释股权激励的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2.
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过度自信的现实表现及与管理者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中,相对短期过度自信而言,管理者更多地表现为长期过度自信;短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倾向于正向盈余管理,而长期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则更倾向于负向盈余管理.  相似文献   

3.
以2005—2019年期间的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农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对管理层分类转移行为的影响,同时从股权激励强度角度分析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会促进分类转移行为;农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强度会抑制分类转移行为,但抑制程度不强。对抑制农业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分类转移行为有一定借鉴意义,能够进一步完善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促使农业行业积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投资效率低下的情况下,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可以抑制无效投资行为,但是,会计信息会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文章检验了管理层和大股东两类代理在会计信息改善投资效率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盈余质量降低了管理层代理成本,进而有效抑制了企业的投资不足行为,盈余质量缓解了大股东的代理问题从而改善了企业的过度投资。同时发现,控股股东为了通过关联交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需要在投资中掌握更多的控制性资源,导致了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激励与公司绩效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以我国1999-2008年期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高管激励(高管货币薪酬和高管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认为我国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激励已发挥了一定的激励效果,为提高公司绩效应合理地对高管进行薪酬激励或股权激励.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168-170
随着女性在商业界取得的成就越来越高,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有很多女性进入高管层并影响着企业决策,过度投资是企业内普遍存在的现象,与高管层的决策密切相关。选取2004年前在中国A股上市企业的,以其2005~2013年的数据为原始样本,基于女性CEO及年龄特征,对企业过度投资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发现女性CEO对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女性CEO的年龄越大,越能抑制过度投资现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14-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汽车制造业139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行业相关数据,用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显示高管股权激励,用ROA总资产收益率表示公司业绩,利用SPS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稳健性检验,来研究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这对于完善企业薪酬制度,提高公司业绩具有很强的警示性,文章最后对汽车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提出建议和对策,希望通过制定切合企业实际的薪酬管理制度来提高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8.
经理风险厌恶会增加股东使用业绩薪酬激励的成本,然而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高管的经验研究发现,如果经理过度自信,则会减弱风险厌恶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其薪酬中的报酬业绩敏感度更高,且其与风险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同时研究还发现,非系统风险所占总风险比重较大的公司,相比系统风险所占比重较大的公司,会给予过度自信的高管更高的报酬业绩敏感度,这意味着高管的过度自信主要源于其对公司非系统风险认知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部分高管进行访谈,并运用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3年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高管声誉激励强度与公司规模显著正相关,高管人力资本在两者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声誉激励通过与显性激励的交互效应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间接的效用,具体而言,声誉激励与薪酬激励之间存在互补效应,与股权激励之间存在互替效应;产权性质能够对高管声誉激励效用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以2013-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和会计信息可比性之间关系以及独立董事比例在该关系中的作用加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削弱企业的会计信息可比性,且这种负向影响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在独立董事比例较低的样本中,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大量研究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给公司带来不利影响.使用2003-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该文却发现管理者过度自信促进了上市公司的创新.①管理者过度自信促使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更多;②管理者过度自信增加了上市公司的研发产出(表现为获得更多发明专利数目);③管理者过度自信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研发效率.此外,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创新的正面效应在私营企业显著比国有企业强.  相似文献   

12.
借鉴Aivazianetal简化投资模型建立了融资模式对投资行为影响的理论模型,基于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不同产权属性和不同规模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模式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会促使投资增长,而股权融资会减少投资,内源性融资与投资行为的相关性并不显著;国有房地产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更加积极;大规模房地产上市公司受外部融资约束更强。为此,应完善房地产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使用2002~2012年沪深引进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权益资本成本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负相关,与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权益资本成本在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和上市公司再融资能力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具体地,投资者因规避责任保险机制庇护下公司高管自利行为可招致的风险,导致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增加,从而降低了公司再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资本市场的大幅膨胀,传媒企业竞相上市,中国传媒行业掀起一波融资热潮。以我国的传媒行业2007~2009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传媒上市企业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传媒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外,模型中加入的控制变量中股权集中度、公司成长性、资产流动性以及股权流动性与资本结构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以2009~2013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限制其他条件,审计师声誉、公司声誉分别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公司自身声誉的逐步建立,审计师声誉对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将会逐渐减弱,公司声誉对于审计师声誉具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2004~201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权益资本成本的行业差异以及行业特征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门类层面和制造业次类层面的权益资本成本差异显著,这种差异在时序上较为稳定。行业竞争程度越低,权益资本成本越小,体现了产品市场竞争的特质性风险效应,行业收益波动和行业成长性分别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的改革强化了行业因素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2011—2013年深市、沪市农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运用OLS回归与固定效应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社会责任、广告投入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农业企业广告投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积极显著的影响;广告投入在履行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提升企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农业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可以提升企业价值,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较低的广告支出不会因为社会责任的履行提升企业价值;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产品质量的信号。因此,农业企业在提升自身的经营业绩的同时,需要在可承受范围内增加企业广告投入,在披露社会责任活动时积极宣传企业责任,逐渐形成企业声誉,提升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品牌公司的上市路径、价值体现及效应进行研 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体育品牌公司中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的路径宽泛,如在国内A股、 东南亚、香港联交所以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等上市融资;体育制造及消费类公司占据多数;品牌上市后在 国际市场上销路较好;公司品牌价值和投资价值比较理想;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和蝴蝶效应也较为显 著。由于上市整体数量较少,与我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和前景不相匹配,显示出行业发展不均衡。但这些公 司为我国体育品牌拓宽了的融资之路,与资本市场融合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