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于处于事实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用人单位仍应承担法定的义务。尽管我国目前存在大量的事实劳动关系,但由于我国现行劳动法中关于劳动合同制度存在一些缺陷,因此要真正使事实劳动关系得到法律保护,关键还在于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招聘优秀的劳动者和对单位内部劳动者进行管理的现实需要,《劳动合同法》第8条赋予了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个人信息的知情权,据此,劳动者应对用人单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对于获得的劳动者个人信息,我国劳动法上并无用人单位应予保护的规定。立法上的缺失对于保护劳动者隐私权极其不利。用人单位行使知情权缺乏约束,劳动者的个人信息面临着被用人单位泄露、非法使用的现实处境。为了更好的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在劳动立法上应首先明确用人单位知情权的权利界限,其次规范用人单位对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最后设定劳动法上特有的责任形式,以期最终合理保护劳动者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3.
<正>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称之为劳动合同。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聘于用人单位,应当签定劳动合同,以保护自己的劳动权利。签定劳动合同应注意以下事项:  相似文献   

4.
新《劳动合同法》是在原有劳动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些修改,它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同时给公司管理上也带来一些调整。一方面,新《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劳动者的相关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所以,通过对新《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全新阐述,可以看到其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也详细的指出了相关的具体措施,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新《劳动合同法》在经济市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严永 《湖南农业》2023,(9):52-53
<正>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运用劳动能力,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关系中一方是用人单位,一方是劳动者,用人单位必须是我国劳动法中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等”,劳动者是指符合劳动年龄条件,具有劳动权利和劳动行为能力的自然人,个人与个人之间是不可能存在劳动关系的。另外,劳动者的劳动行为是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具体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根据《劳动法》第十六条、十九条和五十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但有些用人单位聘用劳动者后与劳动者已形成了事实的劳动关系,却没有与之签定劳动合同。此后,用人单位任意扣发劳动者工  相似文献   

7.
马晴 《云南农业》2008,(9):39-39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是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劳动法》第29条规定在下列情况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1.劳动者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这种情况是因为务工者所从事的工作环境对身体造成了损害,用人单位完全有责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解除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我国现行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生效以后,尚未履行或尚未全部履行以前,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依法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在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届满前,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权利义务则不再履行。按照《劳动法》第24条规定:"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  相似文献   

10.
何明顺 《中国农垦》2007,(10):39-40
历经四次审议的《劳动合同法》,将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出台,是继《劳动法》之后,我国劳动立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合同制度,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对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特别是对于保护当前处于劳动关系中相对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生 《农技服务》2006,(4):76-76
《劳动法》及《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规定,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赔偿标准:(1)造成劳动者工资收入损失的,按劳动者本人应得工资收入支付劳动  相似文献   

12.
进入夏季以来,各地持续高温,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针对这些麻烦,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出于对劳动者的保护,赋予了农民工在高温天气下从事劳动的特殊权益。1.农民工有权获得高温工作保障条件我国《劳动法》第  相似文献   

1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f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农民朋友们进城就业时,往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协调好劳动关系,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内容。劳动法的执法水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法的落实依赖劳动法的执法水平,劳动法执法当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如何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根据《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自由约定违约责任。一些用人单位借此与劳动者约定,在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时,必须支付明显过高的违约金.从而实际上剥夺了劳动者依法解除劳动合酬、自主择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对订立劳动合同问题作了如下规定: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  相似文献   

17.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们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领域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挑战,而我国《劳动法》对于解决这些缺陷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谐社会首先要求建立和完善和谐的劳动关系,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具有法律责任,用人单位必须严格地依法履行保障劳动者各项合法权益的规定。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从而促进和保证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袁仕友 《湖南农业》2006,(12):24-24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时,应当订立劳动合同。根据我国《劳动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一个有效的劳动合同,至少应当具备以下4个要素:1.主体资格合法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合法,指劳动者必须是年满16周岁、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作为合格的主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文体部门招收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须经劳动人事部门特批)。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合法,指用人单位须经主管部门批准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和其他相应的业务,享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人身权应当得到有效保护为基本出发点与落脚点, 对劳动者人身权法律保护进行了有益探索。本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享有, 容易受用人单位侵犯的人身权进行分析与总结。第二部分, 对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人身权保护现状和权利保护缺失原因进行分析与概括。第三部分, 提出加强劳动者人身权保护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契约化的变革,劳资矛盾日渐突出,农民工的社会弱者地位以及法律保护体系的不足突显.笔者分析了现有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不足,并对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