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主要由微生物和各种损伤引起,分为急性与慢性2种类型。可引起泌乳量明显下降,乳汁变质严重者乳腺发生硬结、萎缩甚至化脓,坏疽完全丧失泌乳机能而被淘汰。防治乳房炎是养殖户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在奶牛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生乳房炎的因素很多,主要是饲养管理不良、牛舍潮湿、粪尿不及时清除、洗乳房的水不清洁、违反挤奶操作规程以及不正确的挤奶方法。1乳房炎的症状1.1急性乳房炎。由于不同因素而使乳汁潴留和蓄积在乳房内,或由于畜舍、牛床、挤乳手指及盛乳器等招致细菌污染引起。对泌乳的乳牛未能按时挤清…  相似文献   

2.
该文主要介绍了科尔沁母牛挤奶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常年挤奶技术、挤奶技术操作要点,给广大养殖户提供日粮管理、疫病防控、增加泌乳量、减少乳房炎的发生等科学养殖知识,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采用人工挤奶的方法挤奶。因此,挤奶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才能提高乳牛的产乳能力,得到量多、质优而又卫生的牛奶。现将人工挤奶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一)准备工作 挤奶前准备好洗乳房用的温水,清除牛体沾污的粪草,清扫牛床,备齐挤奶用具,如奶桶、盛奶罐、过滤纱布、洗乳房水盆、毛巾、小凳、秤、记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前1-2周进入产房待产.产房要冬暖夏凉,冬季保温防寒,严防过堂风侵袭.进入产房前,要做好产房、牛槽、牛床、牛体和用具消毒.地面、牛床要铺以清洁垫草,保持产房卫生.妊牛产前1周如果乳房膨胀不大,则可照常饲喂精料和多汁料.对乳房较大,乳房中已充满乳汁,可在产前1-2天对部分乳房进行挤奶,以免发生乳房炎.对临产母牛要注意看护,发现临产征兆,要及时做好接产准备,发生难产要请兽医助产.产后30分钟左右首次挤出1.5-2公斤初乳喂给犊牛.产后4-5天内不要将乳汁全部挤净,要逐渐增加挤奶量.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采用人工挤奶的方法挤奶。因此,挤奶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才能提高乳牛的产乳能力,得到量多、质优而又卫生的牛奶。现将人工挤奶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准备工作挤奶前准备好洗乳房用的温水,清除牛体沾污的粪草,清扫牛床,备齐挤奶用具,如奶桶、盛奶罐、过滤纱布、洗乳房水盆、毛巾、小凳、秤、记录本等物品。挤奶员应穿好工作服,洗净双手后再挤奶。(二)清洗乳房清洗乳房的目的是保证奶的清洁,促使乳腺神经兴奋,加速乳房的血液循环,加快乳汁分泌与排放,提高产乳量。方法是:用40~45℃的热水将毛巾蘸湿,先清乳…  相似文献   

6.
本场奶牛过去实行一天4次挤奶的办法,成年母牛305天泌乳量曾达到5177公斤。后由于劳动管理上的原因,1983年改为一天3次挤奶。为了进一步摸清奶牛每天挤奶3次与4次,对泌乳量、饲料报酬、乳房炎发病率、终生利用年限等方面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观测。  相似文献   

7.
临床型乳房炎,乳产量明显下降,炎乳废弃,继而乳区化脓坏疽,失去泌乳能力,其经济损失严重。隐性乳房炎对生产影响:①流行面广,为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②乳产量降低4%~10%;③牛奶品质下降,乳糖、脂肪、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④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诱因。为此,防止乳房炎的发生,已是当前奶牛场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一、病因一是感染。病原由乳头管口侵入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二是中毒。如饲料中毒。三是饲养管理不当。常见有乳牛场环境卫生差,运动场潮湿泥泞;不严格执行挤奶操作规程,挤奶时过度挤压乳头,挤奶机器不配套,洗…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畜牧乳腺的炎症,多发生于乳用家畜的必乳期,有时也见猪、羊、马、驴。中医属"乳痈"范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根据我站医疗数据统计占产奶牛的10%—30%,近年来,随着政府重视,业务主管部门的努务,奶牛业快速发展,群众乳业经济增收,但本病严重危害了奶牛业的发展。虽然说防治乳房炎的基础是加强饲养管理和保持畜舍,挤奶人员手指挤奶用具的清洁卫生。结合我单位治疗乳房炎的病例中自己总结经验,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病因原发性乳房炎是由于乳腺受到了细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坏死杆菌和腐败菌等.当乳房皮肤和乳头的损伤(特别牛咬伤,擦伤,刺伤,挤奶操作不当)受到细菌污染而没及时消毒和处理时,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出血和坏死.高产牛,经产牛、干乳期和产后期的牛发病率较高,患过乳房炎的牛易复发,机器挤奶较手工挤奶发病率高,挤奶技术不佳的发病率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太原市小店区某镇的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用LMT法和乳汁pH值检验法相结合诊断隐性型乳房炎,对发病情况及被检牛的挤奶方式、年龄、胎次、饲养管理、卫生及泌乳阶段等情况调查,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乳房炎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随着胎次的增加。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而以初产牛发病率最低,以7胎以上的病例所占的比例最高:泌乳阶段与乳房炎发病率有密切的关系;各乳区均可发生乳房炎:通过统计得出小店区隐性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47.3%。  相似文献   

11.
对洛阳市第一、第二两个奶牛场的125头泌乳牛,用HMT 和MWT 两种方法进行乳汁检查。结果表明,洛阳市奶牛隐性乳房炎患病率为69.6%,患病乳区占被检乳区数的68.7%。人工挤奶的发病率和发病程度远远低于机器挤奶,差异极其显著。年龄与隐性乳房炎的发生呈正相关。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程度与奶产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乳房炎是奶牛泌乳期发病率很高的一种乳房疾病,可使患牛泌乳机能及产奶急剧下降,造成奶牛生殖机能失调,成为广大奶牛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栏舍不卫生、潮湿、积粪多,乳头保持不洁或由于挤奶员技术不熟练,乳房受损伤,感染细菌或其它原因,如子宫炎的继症。  相似文献   

13.
用凝乳法对库尔勒市城郊一家个体奶牛场养殖的32头泌乳期奶牛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结果显示。阴性乳房炎奶牛头阳性率41%,且乳房炎阳性率随奶牛使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用挤奶机器挤的阳性率高于手工挤奶,后乳区的阳性率高于前乳区。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2004,(9):13
1.挤奶次数要适宜。每天挤奶次数的多少,应根据奶牛的生理条件、乳房容积的大小、产乳量的多少来衡量。对初产奶牛或处于泌乳高峰期的奶牛每天可挤3—4次奶;对处于泌乳中期的奶牛每天可挤3次奶;对处于泌乳后期的奶牛每天可挤两次奶。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干奶期发生乳房炎,可导致奶牛产后初乳期发生乳房炎,由此造成产后2—3个月内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现,严重时则使泌乳母牛丧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16.
<正>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四大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除受病原体影响外,还受气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在7、8、9三个月,由于气温高、病原菌大量繁殖,雨水丰富,运动场积水泥泞,易使乳房脏污,发病率高。所以养殖户在高温多雨季节应加强奶牛的综合管理措施,警惕乳房炎的发作。减少与病原接触的因素挤奶员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挤奶时不宜饲喂干草或饲草等饲料:  相似文献   

17.
乳房炎的发生不仅与病原菌的侵入繁殖有关,而且与奶牛生存的环境、饲养管理方式方法、挤奶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养、挤奶操作程序等因素密切相关。要预防乳房炎的发生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 乳房炎是由致病性微生物引起,以乳腺炎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病时以乳房肿胀、硬固、温热、疼痛、泌乳减少、乳汁稀薄、含有絮状片或脓汁为特征;当转变为慢性时,乳腺硬结、泌乳量减少甚至丧失泌乳能力。发病率约占产奶牛的20%~60%,饲养管理不善和不正确的挤乳技术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预防措施主要是: 1 改善泌乳初期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10~15天左右,一般称泌乳初期,也叫恢复期。此期由于乳腺机能正在进一步发育,易出现乳房水肿。乳房水肿的牛,产后不宜突然大量增加精料喂量,以免乳汁过多过稠而不能排出,从而导致乳房炎的发生;同时也促进水肿的消退。其具体做法是:产后3天内可自由采食优质  相似文献   

19.
乳房炎是泌乳奶牛最常见的一种多发性疾病。本文对奶牛乳房炎发病原因、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不同类型乳房炎特别是隐性型乳房炎与临床型乳房炎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综合防治措施,为养殖户更好防治泌乳奶牛乳房炎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逐渐干奶法用1~2周的时间使牛泌乳停止。减少青草、块根、块茎等多汁饲料的喂量,限制饮水,减少精料的喂量,增加干草喂量、增加运动和停止按摩乳房,改变挤奶时间和挤奶次数,打乱牛的生活习性。挤奶次数由3次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