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产油量油菜新品种沪油03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高油菜品种的含油率,培育高产、高产油量的双低油菜新品种。以高含油率的油菜品种(系)栅048和沪油16为亲本,采用品种间复合杂交和辐射诱变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高产油量双低油菜新品种沪油039,2012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油量高,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二年平均产油量1407.63kg/hm2,比对照增产15.86%;在全国油菜区域试验中,产油量1198.65kg/hm2,比对照增产3.50%;沪油039抗病性与对照相仿,品质优良,适合在长江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对7个杂交油葵品种(系)在环县旱地梯田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ZH6331折合产量最高,为2 75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32.5%;其次是SB733,折合产量为2 683.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9.0%;GK1108折合产量2 546.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2.4%,居第3位;XF6606折合产量2 500.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20.2%,居第4位。4个杂交油葵品种(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ZH6331、SB733建议在环县适宜区域推广种植,GK1108、XF6606可以在环县适宜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陇油杂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2402A(保持系2402B)为母本、恢复系C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5 — 2016年甘肃省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817.50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7.49%。陇油杂1号含油率44.57%、硫苷含量10.28 umol/g、芥酸含量0.12%。恢复率95%左右,生育期120 d。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丰产性,适宜在甘肃省春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甘蓝型双低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4号为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华双4号为母本、甘白油菜为父本杂交,后代经轮回选择育成的油菜新品种。在2014 — 2016年甘肃省冬油菜区域试验中,2 a 9点(次)折合平均产量2 964.75 kg/hm2,比对照品种甘杂1号(折合平均产量2 769.15 kg/hm2)增产7.06%,田间生长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质量分数0.67%、硫苷质量分数29.20 μmol/g,含油率为43.10%。适宜在甘肃省陇东南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5.
油用向日葵杂交种陇葵杂5号是以y07m4A为不育系、y07m4B为保持系、y08-431R为恢复系,选育而成的三系杂交种。在2014 — 2015年的甘肃省油用向日葵2 a 10点(次)区域试验中,陇葵杂5号9点(次)增产,1点(次)减产,平均折合产量4 185.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葵杂2号增产7.5%,生长势强、整齐度好、稳产性好、丰产性突出,籽实脂肪酸含量471.9 g/kg,粗蛋白含量19.02 g/kg,品质优良。适宜在平凉、白银、张掖、武威等市及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高蛋白大豆新品种长江春1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共同选育的大豆新品种。2008—2009年参加重庆市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99.08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5.49%;2009年在重庆市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431.65kg/hm2,比对照增产13.15%。2010年4月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春性中熟、高蛋白(粗蛋白含量为47.62%)、高产、稳产、抗病虫、抗倒伏、外观商品性状优良,在重庆各区县皆可种植。  相似文献   

7.
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的高寒阴湿区对引进的9个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以冠油杂812平均折合产量最高,为4 15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14.46%;其次是华油杂137,平均折合产量为3 96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9.23%;圣光167、黔油早1号平均折合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85%、4.54%。4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丰产及适应性好,可在甘南州海拔2 750 m以下的高寒阴湿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华湘油15号     
《农业信息探索》2012,(6):29-30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1 品种名称:华湘油15号 选育单位: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S017A×C100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脏形,叶色常绿,基叶裂片2-3对,叶缘浅缺刻。苔茎粗壮,绿色。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68.9cm,株型较紧凑,  相似文献   

9.
"蓉油18"是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用自己选育的不育系"蓉A0068"作母本、"蓉C2970"作父本杂交配组,经各级试验选育而成。该品种杂交优势强,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熟期适中。在四川省区试中,两年22点次试验19点增产,平均产量2617.05 kg/hm~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85%,增产极显著;在国家区试中两年22点次试验19点增产,平均产量2971.12 kg/h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极显著,比CK(试验平均产量)增产9.54%。2011年同时通过四川省审定和国家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10.
高油丰产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12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育不育系05-329A为母本,以恢复系05-334为父本配制的白菜型冬油菜三系杂交种。在2010 — 2012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2 a 11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391.00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产量2 168.25 kg/hm2)增产10.27%。该品种田间表现生长优势强,抗寒耐旱,高产稳产;籽粒芥酸含量为46.3%,硫苷含量为179.63 μmol/g,含油率为45.34%。适宜于甘肃省中东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类似生态区域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审定名称:2007年10月四川省审定,定名“长油2号” 品种来源:[9501A(B)×CY18X]隐性核不育两系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 特征特性:长油2号属甘蓝型中熟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3天。株高221.9cm,幼苗生长半直立,长势中等,叶色淡绿,茎、叶皆具蜡粉,分枝部位中等,匀生分枝,单株有效分枝16.4个;平均单株有效角果590.3个,每角粒数15.01粒,平均千粒重3.56g。籽粒呈圆形,黑褐色,粒大饱满,皮薄,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春油菜陇油杂2号是以自育不育系101A为母本,以C11为父本组配的三系杂交种。在2016 — 2017年甘肃省春油菜早熟组区域试验中,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3 262.35 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7号增产7.56%。该品种生育期114 d左右,株高147.97 cm,有效分枝节位47.29 cm,千粒重3.56 g。蕾薹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倒伏,对菌核病和病毒病抗性较强。籽粒含油量为47.02%,芥酸含量为0.8 g/kg,硫苷含量为10.28 μmol/g。适宜在甘肃省海拔2 400 m左右的春油菜产区及新疆、内蒙古等地无霜期短的类似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3.
沣油737     
《农业信息探索》2012,(7):34-34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5品种名称:沣油737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湘5Ax6150R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全生育期平均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4.2em,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2.5个,每角粒数19.3粒:  相似文献   

14.
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广西大学2005年度有4个农作物品种通过审定。各品种简介如下:(1)博优679(桂审稻2005024号)由农学院育成。亲本来源:博A×测679[IR661×(IR2061×合浦野生稻)F1]。该组合属感光型三系杂交水稻,在桂南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2 d左右,比对照博优253迟熟1 d。2003年晚造参加全区感光组筛选试验,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7 432.5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3.3%。2004年晚造续试,5个试点平均产量为7966.5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2.1%;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7 968 kg/hm2,比对照博优253增产8.65%。(2)彩甜糯13-…  相似文献   

15.
硼肥用量对油菜产量与硼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华油杂9号和中油杂12号为供试油菜品种,在鄂东油菜主产区布置田间试验,试验设置3个硼肥用量梯度,硼砂用量分别为0、3和12 kg/hm2,研究硼肥用量对两种油菜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硼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严重缺硼(有效硼含量为0.12 mg/kg)条件下,施硼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地上部各部位生物量,促进硼素吸收,且其影响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而加大。试验条件下最佳硼肥(B含量11%)用量为3 kg/hm2,相比不施硼处理,华油杂9号和中油杂12号分别增产26.8%和38.4%。硼用量为3 kg/hm2时,华油杂9号和中油杂12号的硼肥相对利用率分别为32.2%和19.4%,硼用量进一步增加,利用率显著降低。两个油菜品种相比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油菜对硼的吸收利用能力及敏感程度不同,华油杂9号具有较强的吸收、利用硼的能力,而中油杂12号对缺硼更加敏感,增产幅度更显著。研究结果说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油菜施硼增产效果显著,但目前油菜生产中不施硼和推荐施硼量过大的现象同时存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对引进的10个嗑食杂交向日葵品种在环县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嘉瑞1号、W3633、RK6699、JK601、陇葵杂4号、朗瑞8号均较对照品种黑大片增产10%以上,其中嘉瑞1号折合产量为2 925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大片增产425 kg/hm2,增产率17.0%;W3633折合产量2 870 kg/hm2,较对照品种黑大片增产14.8%;RK6699较对照品种黑大片增产13.8%;JK601、陇葵杂4号、朗瑞8号较黑大片增产10.8%~12.6%。以上品种可在环县适宜区域进行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天水市种植的籽用大麻品种(系),以当地主栽品种清水大麻为对照,对引进大麻品种(系)的生育期、主要性状、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出苗期基本相同。不同品种(系)种子折合产量有较大差异,沁源6号最高,达1 076.82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41.17%;固原1号次之,为895.40 kg /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17.39%,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为减产。纤维折合产量沁源6号最高,达316.30 kg/ 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0.18%,其余品种(系)均低于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原茎折合产量固原1号最高,达1 057.78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39.39%;其次是沁源6号,为902.22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18.89%。从主要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沁源6号和固原1号表现较佳,适宜在天水市种植。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9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的越冬率、农艺性状、产量均优于对照品种陇油8号。初步筛选出丰产性、生育期以及综合性状良好,适合庆阳市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2个,其中09鉴8折合产量为2 566.7 kg/hm2,比对照增产52.17%;QXI-24折合产量为2 460.0 kg/hm2,比对照增产45.85%。  相似文献   

19.
中核杂418     
《农业信息探索》2012,(10):47-47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4品种名称:中核杂418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品种来源:Y204A×069032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子叶肾形,苗期长势稳健,叶色较深,有蜡粉,幼苗半直立,长柄叶2~3对缺刻,叶缘齿状。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全生育期235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49.5cm,匀生分枝类型,  相似文献   

20.
博优258是广西大学支农开发中心利用自选恢复系测258与不育系博A配组,于1998年晚造育成的感光型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10 cm左右,生长势强,茎杆粗壮,熟期转色好,抗逆性强,全生育期123 d。2000年和2001年参加广西晚造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博优258比对照博优桂99增产3.0%和3.2%,增产效果显著,2003年2月通过广西区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经多年多点生产试验,博优258表现高产、优质、多抗,产量一般7 500 kg/hm2,高产的达9 750 kg/hm2,至今累计推广面积29.26万hm2,已成为广西晚造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