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挖掘苏北地区水分、养分和光热资源,1年夏季收1季黑小麦、秋季轮作再收1季紫山药,这样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单位面积的农业收益,同时还可克服该地区山药连作障碍等问题。筛选出适宜的黑小麦和紫山药新品种各1个,适时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明确收获时间和方式。一年两熟轮作种植特经、特粮作物,经济收入明显高于纯粮或纯经济作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充分利用我省绿豆资源,通过对绿豆不同利用方式试验比较,探讨利用收荚后的绿豆茎叶掩埋还田的增产培肥效果,充分发挥绿豆粮肥兼用的效能,并使绿豆在轮作中稳定占有一定的比例。为因地制宜推行绿豆不同利用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开发和利用非粮生态型饲料养鱼是降低成本,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生产实践证明,以下20种非粮生态型饲料养鱼很有效。  相似文献   

4.
范伟  陈斐 《农家顾问》2014,(4):46-47
<正>"稻鱼轮作"是根据水稻、鱼虾的共生互利特点及两物种生长发育对环境的需求,合理配置时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一种生态种养结合模式。近几年来,随着稻田养殖技术提高,稻田养鱼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已从过去的粗放型养殖向稻鱼提质增产型的稻鱼共生、稳粮增效型的  相似文献   

5.
铁岭地区地处辽宁北部,约有300万亩低产土壤,是铁岭地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对这些低产土壤进行改良利用,我们进行了草木樨(二年生白花草木樨,下同)与粮食作物轮作试验,基本明确了几种轮作方式及效果,草粮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1974年以来,草木樨种植面积由几千亩发展到1980年的20余万亩。下面是几年来的试验与调查结果。一、草粮轮作方式与效果(一)二草一粮轮作试验设在康平县两家子公社凤凰大队孙江生产队,土壤为风砂土,面积330亩,1977年  相似文献   

6.
1.种青养鱼。种青养鱼是利用青饲料投喂鱼类,减少饲料成本的一种养殖方式。可以利用池埂、荒山荒地种植玉米、大麦、小麦、高梁、黄豆、红薯、青菜、南瓜、包菜以及瓜果等作物,或种植苏丹草、黑麦草、苦荬菜等饲草,用来养殖鱼类。像苏丹草和黑麦草可以采用轮作的方式进行种植,[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宁南旱区将10 a生退化苜蓿草地翻耕后,进行了为期3年(2003-2005年)的草粮轮作试验,轮作作物为春小麦、马铃薯和谷子,以保持生长的退化苜蓿为对照,形成了27种不同草粮轮作方式。研究不同轮作处理对土壤水分的恢复状况以及产量效益,并通过综合指标法比较出最佳的草粮轮作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退化苜蓿翻耕后3 a轮作期间,0~200 cm土壤水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而且主要受当年轮作作物影响较大;马铃薯为草粮轮作首选作物;不同轮作方式的作物总产量、经济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生产效率,以及第3 a 0~200 cm土壤水分含量等指标间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马铃薯-马铃薯(PPP)、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马铃薯-春小麦-马铃薯(PWP)和马铃薯-谷子-春小麦(PMW)为较好的轮作方式,其中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PPW)为综合指标法比较下的最佳轮作模式,该模式的作物总产量、总产值、水分利用效率、降水生产效率和0~20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为5 214.50 kg/hm2、15 301.87元/hm2、9.38kg/(hm2.mm)6、.87 kg/(hm2.mm)和254.58 mm,土壤水分净恢复量50.69 mm,可作为当地适宜的草粮轮作模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滕州马铃薯一年三熟(薯—粮—薯)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推广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与玉米一年三熟、三种三收(春马铃薯—夏玉米—秋马铃薯)轮作高效种植模式,通过不同作物轮作套种,科学搭配粮经作物茬口,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实现节本增效,马铃薯产区普遍实现年产玉米7 500 kg/hm~2、马铃薯75 000 kg/hm~2,年产值15万元/hm~2以上,实现亩产"千斤粮、万斤薯",亩收入过万元,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9.
推行粮豆轮作模式,有助于赤峰地区引导农民开展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为进一步提倡和推行粮豆轮作模式,阐述了赤峰地区推行该模式的机遇,并分析了大豆种植的优势及推行粮豆轮作模式的必要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四川大足县生态农业试验区,通过对豆科牧草与粮作轮作、粮粮轮作和果园间种豆科牧草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将豆科牧草纳入耕作制是旱地利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浙江省安吉县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生态高效新型农作模式,既能提高土壤质量,改良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稳粮增效、优质高产,成效明显。该文介绍了"菜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鲜食大豆-水稻"轮作、种养结合等种植模式,并具体介绍了越冬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和越冬甘蓝与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2000,(9)
从1992年开始,磐安县科技部门进行菇稻轮作试验,至1997年全县584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香菇有3600余亩推广了菇稻轮作技术,并基本实现了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盘峰乡渠溪村85户48亩中心示范方,平均每亩收杂交稻谷513.2千克,比不轮作的增产9.15%,香菇亩收入12317元,比不轮作的增收4.5%,经济效益明显。菇-稻轮作通过废  相似文献   

13.
轮作休耕是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轮作休耕技术概念以及粮食安全理念的变化,分析了轮作休耕的时代性、地域性、功能性等特征,提出了根据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掌握好"藏多少粮于地、藏多少粮于技"的平衡点以及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等建议,并对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轮作休耕是实施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介绍轮作休耕技术概念以及粮食安全理念的变化,分析了轮作休耕的时代性、地域性、功能性等特征,提出了根据农业技术发展水平和土地生产能力,掌握好“藏多少粮于地、藏多少粮于技”的平衡点以及因地制宜地构建符合时代特征的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建议,并对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未来发展与应用情况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草木樨是我省主要的绿肥作物。我省辽西北地区,以清种方式与粮食作物进行“二草二粮”或“一草二粮”轮作。随着向日葵种植面积的扩大,又出现了“粮——油——草”轮作方式。但是,由于这类地区用来轮作的地块一般都是土质瘠薄,普遍缺磷,草木樨生长很差,不少地块第一年鲜草产量只有四、五百斤,压青量很少,地下部根系发育不良,根瘤少,固氮量低,不能充分发挥其改土肥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湖滩围网养鱼,可以有效地消灭钉螺,同时可充分利用水体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增加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湖区滩地治理与开发的一种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效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解决山区耕地面积少等问题,采用"粮—烟—草"套轮作栽培模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玉米产量、烤烟产量和质量、牧草产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粮—草—烟"套轮作栽培模式可以显著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产出能力,在高原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昭阳区稻田养鱼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根据稻鱼共生的理论,遵循"稳粮增粮,增鱼增效"的生产目标,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效益。通过介绍昭阳区稻田养鱼现状,分析稻田养鱼存在问题,提出稻田养鱼发展的对策措施,确保实现水产品安全供给和促进农(渔)民持续增收两大目标。  相似文献   

19.
勉县金泉镇稻蒜轮作是一种粮经轮作种植新模式,有效的利用了冬季空闲田资源,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为来年的水稻丰产奠定了基础。这种模式具有优良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本文主要介绍了稻蒜轮作种植模式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湖滩围网养鱼,可以有效地消灭钉螺,同时可充分利用水体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增加鱼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湖区滩地治理与开发的一种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