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京市野生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合理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资源,通过野外调查,对北京市野生有毒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有毒部位、毒性、毒理类型及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共有野生有毒植物145种,隶属于51科110属,其中草本植物占80%,木本植物占20%。有毒部位以全株或全草有毒为主。毒性以小毒占大多数,剧毒植物仅1种。毒理类型以神经系统和皮肤、粘膜刺激性中毒的种类较多。利用价值主要有药用、食用、植物源农药及工业用途。最后对有毒植物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庆元县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庆元县野生木本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庆元县野生木本有毒植物共26科39属48种,分析了这些有毒植物开发利用的价值,提出了野生有毒植物的开发和保护建议,旨在为有毒植物的保护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快陕西省野生毛茛科有毒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野外考察、调查访问、标本鉴定和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有毒植物资源的种类、分布、组成、有毒部位、毒性及其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秦岭分布的毛茛科有毒植物有10属26种2亚种,占秦岭毛茛科植物总数的20.9%,以乌头属植物最多;生活型以草本居多,占总数85.7%;有毒部位主要是全草和根部,大毒植物集中在8种乌头属植物的根部。依据用途将毛茛科有毒植物资源划分为药用、观赏和其他用途资源,对其利用现状进行描述,为保护和合理开发陕西秦岭毛茛科有毒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8):163-165
为了解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的区系、特点及利用价值,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采用野外实地线路调查、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走访询问相关人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资源丰富,共有3属3种,具有药用、食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基于甘肃石竹科有毒植物的特点,提出了严格管理、规范使用和综合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缙云县山地草本有毒植物共31科45属58种,对该山地的草本有毒植物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保护利用的具体对策,为合理开发该区的有毒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发现,遂昌县山地有毒植物共46科79属100种。在对该地区的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利用的对策,为合理开发该区的有毒植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开展木兰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于减少木兰科有毒植物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更好的开发利用其资源以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结果表明: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共1属2种,具有药用、观赏等多方面的利用价值,并阐述了甘肃木兰科有毒植物的特点,提出了有毒植物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夏地区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区分布的高等植物中,具有开发价值的有毒植物有21科41属56种。在研究宁夏有毒植物资源种类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有毒植物资源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并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俞为洁 《农业考古》2007,(4):194-198
有毒植物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一部分,最初它只是人类的“敌人”,但一代代的生命代价,终于使人类在人、毒关系中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不仅积累了大量辨别有毒植物的知识,而且开始在食用、渔猎(用于箭毒和毒鱼料)、医药和宗教(用作迷幻剂,主要集中在大麻和毒蕈类)等领域利用有毒植物。限于篇幅,本文只涉及食用方面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
雷茜  贝盏临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979-13980
西北民族地区生长着许多有毒植物,不同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对有毒植物资源生态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对有毒植物资源利用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民族生态学的规律,正确运用民族生态文化、民族植物学、民族生态学知识,达到对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有毒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21-4224
有毒植物是一类含有毒化学成分、能引起人类或其他生物中毒的植物,近年来对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对分布在黑龙江省的118种有毒植物进行了分类,对它们在医药、农业、城市绿化等多个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黑龙江省有毒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形态、分布、所含有毒成分的角度概述了井冈山地区6种常见的有毒蕨类植物,并对充分开发利用井冈山地区有毒蕨类植物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南大学儋州校区有毒种子植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带地区植物种类丰富,其中一些有毒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经济或药用价值。但因其有毒,容易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本文首次对海南大学儋州校区的有毒植物进行调查,并整理出了44科90属106种有毒植物。其中有毒植物种类较多的科主要为大戟科、夹竹桃科、苏木科和天南星科,分别占有毒植物总数的20.8%、11.3%、4.7%和4.7%。调查结果可以提高师生对有毒植物的安全意识,同时为这些有毒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云龙水库库区野生有毒种子植物共有103种,隶属于50科82属,占该区全部种子植物种的23.1%;其种数和科数分别占全国有毒植物的7.9%和35.7%。优势科为Asclepiadaceae,Compositae,Ericaceae,Leguminosae,Lolanaceae和Ranunculaceae,优势属为Anemone,Carpesium,Ranunculus和Rhododendron。最主要的生态型是草本。该区有毒种子植物种数在海拔2010m最多,丰富度指数也表明2010m处的有毒种子植物最丰富,但有些有毒种子植物却广泛分布在较宽的海拔范围内。水库完成蓄水后,将有61.17%野生有毒种子植物被永久淹没。该区有毒植物基本属于"有毒类",最主要的毒性部位为全草,但通常仅一个器官的毒性最大。基础教育、及时建立相关法律制度、扩大人工种植面积和加强市场管理应是保护和开发该区野生有毒种子植物资源的有效措施。本研究结果可为库区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和该区有毒种子植物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利用提供基本信息。  相似文献   

15.
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地理分布与防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天然草地是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新疆自然生态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严重超载放牧、盲目开垦、人口增长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草地逆向演替,使得优良牧草逐年减少,毒草趁机大量繁衍滋生,造成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致使大量家畜每年因误食毒草而中毒,甚至死亡。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单一化,可食牧草急剧减少、草产量下降,草地退化和毒草化程度加剧。严重制约了草地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部分牧区天然草地毒草化已导致毒害草灾害多发、频发,甚至爆发,已经从基本的生态学问题上升为一个社会问题。新疆是中国主要牧区之一,天然草地总面积5 725.88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4 800.68万hm2,位居全国第三。目前85.0%可利用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37.50%草地严重退化,毒草发生面积接近700万hm2,约占全国天然草地毒草危害面积的20.42%,年平均牲畜毒草中毒死亡数超过3 000余头(只)。新疆天然草地常见有毒植物有81种分属24科54属,对草地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的主要有白喉乌头、准噶尔乌头、醉马芨芨草、小花棘豆、变异黄芪、无叶假木贼、马先蒿、橐吾和毒芹,约占毒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全面了解新疆天然草地毒草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对有效防控和化解毒草危害,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牧草品质,促进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繁荣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已报道文献资料分析、归纳的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对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实际调查情况,分别就近年来新疆天然草地毒草对区域草地生态及畜牧业生产造成的灾害状况、毒草种类与地理分布、毒草防控对策及合理利用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中国西部毒草防控研究现状,分析了新疆天然草地目前存在毒草种类繁多、灾害严重、防治困难等问题及原因,提出应从生态角度出发,转变传统防除观念,科学认识毒草,立足“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生态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的思路,学习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有毒植物预防控制技术方面的成功经验,以生态控制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技术预防毒草灾害发生,以期为人们充分认识毒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以及有效防控毒草灾害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蘑菇的毒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主要蘑菇的毒性成分、中毒机理、鉴别方法及其在医药和生物学领域内的应用前景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刘海峰  全炳武  李翔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645-20646,20648
[目的]研究12种长白山有毒植物提取的生物碱杀虫活性,为长白山有毒植物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小叶碟法研究12种有毒植物提取的生物碱对3~5龄菜青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和拒食活性。[结果]不同有毒植物提取的生物碱处理对菜青虫的生长发育构成影响有所不同。苦参、曼佗罗、天南星、藜芦和雷公藤生物碱等5个处理使试虫体重逐渐下降,直至最后死亡;葛根、北乌头、升麻和延胡索生物碱处理可使菜青虫提前化蛹,蛹态畸形;葛根、北乌头、升麻、天南星、延胡索和藜芦生物碱处理,48 h后菜青虫拒食率均在90%以上,升麻和延胡索处理拒食率最高,为100%。[结论]葛根、北乌头、延胡索、升麻和天南星等5种有毒植物的杀虫活性研究报道较少,在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对保护区内的唇形科(Labiatae)植物资源种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唇形科植物中有药用植物50种,染料植物33种,香料植物25种,观赏植物20种,饲料植物12种,油料植物9种,茶用植物6种,食用植物5种,蜜源植物5种,有毒植物3种。依据目前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内唇形科植物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原则,提出了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