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书讯     
《中国茶叶》2005,27(2):38-38
《云南普洱茶》;《天下普洱》;《普洱茶》。  相似文献   

2.
刘祖生  胡月龄 《茶叶》2013,39(2):119-119
石濑茗翁建大功,八百茶诗咏茶人;茶树培育乃高手,选注茶诗又创新;钱江陨落一茶星。注释:[1]钱时霖同志生前自号。[2]钱时霖同志一生创作“咏茶人”茶诗800余首,参见《中华茶人诗描》(中国农业出版社)及《中华茶人诗描续集》(中国文化出版社)。[3]钱时霖曾任杭州市茶叶科学研究所茶树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4]1989年选注出版我国第一部《中国古茶诗选》(浙江古籍出版社)。[5]钱之遗著《历代茶诗集成·唐代卷·宋代卷·金代卷》,收集茶诗6097首,全书百余万言,正在上海文化出版社排印中。  相似文献   

3.
2003年12月1~2日,由农业部种植业司组织的农业行业有关《红茶》、《茶叶感官评价准则》、《茶叶中氟的检测方法》、《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碧螺春茶》、《黄山毛峰茶及技术规程》、《洞庭春茶》、《六安瓜片》、《紫笋茶》、《蒸青茶》、《普洱茶》、《铁观音茶》12项  相似文献   

4.
茶录丛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名臣蔡襄所著的《茶录》,是研究宋代茶史极有价值的茶书,也是继陆羽《茶经》以后最有影响的茶书。本文就蔡襄修订《茶录》的起因、《茶录》的书法艺术、《茶录》墨迹流传诸方面作个介绍,以图能对《茶录》有个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省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一九八○年出版的《茶史茶典》(朱小明先生编著),全书239页。该书首先重点介绍了唐代陆羽的《茶经》,除收录《茶经》全文外,还有陆羽的传记、《茶经》的刊本以及日本人春田永年著的《茶经中卷茶具图解》等资料。接着,选录了各代有关茶的著述十二种,如唐代张又新的《煎茶水记》、苏廙的《十六汤品》,宋代欧阳修的《大明水记》、蔡襄的《茶录》、徽宗(赵估)的《大观茶论》、黄儒的《品茶要录》、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明代顾元庆的《茶谱》、许次纾的《茶疏》、屠隆的《茶笺》等。最后还选录了卢  相似文献   

6.
饮茶有益健康,世人皆知,也是古今医学所肯定的共识,目前更引起世界的关注。我国早在秦汉《神农本草)}已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唐《本草拾遗》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明《本草纲目》述茶“苦、甘、微寒、无毒”;明《雷公炮制药性解})称茶人心、肝、脾、肺、’肾五经。一般认为甘味多补而苦味多泻,可见茶是攻补兼备的良药,而茶一味能归经遍及五脏,反映茶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近年,据《中国茶经》统计九十二种古籍,茶的传统功效有二十四项,再加上对现代疾病如心血管病、放射损伤、肿…  相似文献   

7.
在《吃碗茶》一书中,茶不仅是一种文化传递,更是一种社会大众重要的生活习惯,《吃碗茶》作为经典专著,其中茶和吃茶活动被融入了丰富而系统化的文化理念内涵。本文拟从《吃碗茶》的大致内涵介绍入手,结合《吃碗茶》的创作时代背景分析,通过具体融入《吃碗茶》中所具有的词汇特点讲述,结合《吃碗茶》中语用技巧的客观表现与阐述,从而深层次分析《吃碗茶》中所拥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简讯     
发行《茶》的特种邮票据悉,邮电部1997年4月8日发行《茶》的特种邮票,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首发式,这套《茶》邮票的发行,对进一步宣传中国茶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套《茶》特种邮票有四枚;茶树(50分)、茶圣(50分)、茶器(150分)、茶会(150分)。(本刊通讯员供稿)永春成立茶管理站和茶科所永春县现有茶园面积6.33万亩,年产量达8万担,是全国乌龙茶出口基地县之一。为加快该县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山地开发层次和水平,引导茶农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奔小康建设步伐,于三月二十二日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14,(2):33-33
正根据2013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第27号公告,21项茶叶国家标准将于2014年6月22日起正式实施。它们分别是:GB/T 8302-2013《茶取样》、GB/T 8303-2013《茶磨碎试样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8305-2013《茶水浸出物测定》、GB/T8306-2013《茶总灰分测定》、GB/T 8307-2013《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8-2013《茶酸不溶性灰分测定》、GB/T 8309-2013《茶水溶性灰分碱度测定》、GB/T8310-2013《茶粗纤维测定》、GB/T 8311-2013《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GB/T8312-2013《茶咖啡碱测定》、GB/T  相似文献   

10.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1,(12):27-29
最近几年在研究茶史时,让笔者深感惊讶的是,《茶经》、《续茶经》、《茶经述评》、《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等权威文献从未提及的吴理真,怎么一下子成了茶祖神农之后的“西汉茶祖”和中国植茶始祖了呢?这是中国茶史和佛家茶事的重要事件,值得广大茶人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吴觉农先生新著《茶经述评》已于1987年冬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研究《茶经》的巨著,也是一部新的茶经。书中对《茶经》原文有译注和述评。译注通俗易懂,可帮助读者对《茶经》的理  相似文献   

12.
《广东茶业》2012,(6):41-42
闲时一壶茶,细品天下事。时值岁末,《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人民政协报》、《茶世界》、《中华茶人》、《海峡茶道》、《茶精品》以及伴夏茶网站在行业的高度,以媒体的视角,共同推选了2012年度中国茶叶行业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茶健康学教材《茶健康学》在福建省安溪县举行首发式。《茶健康学》内容包含茶保健成分、茶保健机制、茶保健功效、茶保健疗方、饮茶与养生等茶保健养生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与数据资料。《茶健康学》主编、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院长林金科认为,现代医学的科学实验和临床实践都  相似文献   

14.
《茶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录茶叶产业发展状况的书籍。因此,了解和认知陆羽的《茶经》,能够为我们认知传统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形成扎实有效的基础。本文拟从《茶经》的创作背景分析入手,结合《茶经》的语言特点认知,通过融入《茶经》创作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从而实现对陆羽《茶经》的全面准确认知,并且为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传承茶文化体系提供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竺济法 《中国茶叶》2010,32(2):26-29
400年前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晚明万历年间(1573—1619),宁波四位同时代的名人屠隆、屠本畯、闻龙、罗廪,分别刊出茶书《考槃余事·茶说》、《茗笈》、《茶笺》、《茶解》,成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相似文献   

16.
《茶经》是关于茶的经典著作,它凝聚着中国的茶文化和价值特征。在《茶经》这部典籍中,凝聚着中庸思想,表达着中华民族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现如今《茶经》的翻译与传播可以让国外的更多学者了解中国《茶经》的内容,了解中国茶文化,同时也了解中庸思想和儒家思想。本文将对《茶经》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目的是采取更好的措施传播茶文化和中庸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茶文化忽悠的是我们自己,坑的是生存艰难的茶农。必须弘扬科学的茶文化,回归正本的茶道——精行俭德。陆羽在《茶经》中将茶道的原则概括为:"精行俭德。"茶乃草中英,草本俭物,山中自长,随意可采之。《茶经》卷下《六茶之饮》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者,荼也。《尔雅》有"苦荼"之句。《茶经》云:"茶茗久服,有力悦志。"这是对茶功效的概括,也说明茶初期似乎是常用药的一种。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西汉王褒《僮约》有"烹荼尽具""武阳(四川属地)买荼"。唐白居易《长恨歌》句:  相似文献   

18.
<正>本刊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公告,批准《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三项标准发布,并于2014年12月30日起实施。据悉,这三个标准分别由梧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梧州市农业局、梧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三个单位牵头起草,其中《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标准是首次制定,而《六堡茶生产技术规程》、《六堡茶加工技术规程》则是首次修订。《地理标志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所有与茶相关的典籍作品中,《茶经》可谓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不仅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种茶、采茶、制茶、饮茶、咏茶等相关内容,并且包含了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处世哲学思想,这是《茶经》经久不衰的真正魅力所在。近年来,随着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如何将《茶经》准确、系统地翻译成英文,尤其是将其中潜在的处世哲学翻译到位,成为了《茶经》翻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先对《茶经》中包含的处世哲学进行了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了《茶经》英译的一些可行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甲金文中未见"茶"字,《九经》中"茶"字亦非今日之"茶",《说文解字》只收录"荼",未见"茶"。"茶"字,出自唐玄宗时的《开元文字音义》,而"荼",则出自汉初的《尔雅》。"茶"字产生之前,曾以"荼"指"茶",甚至中唐之前主要以"荼"指称"茶",但"荼"并不专指"茶"。为了弥补名与实之间的不对等,在"槚,苦荼"的基础上新造一"(木茶)"字。"茶"字先是作为俗文出现民间,直到《茶经》一书问世才逐渐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