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在鱼塘中设置网箱,将共存于同一水体中的不同养殖品种相对分离,借助箱内外水体交换,实现资源(溶氧、饲料、肥料等的综合多级利用,是传统养殖技术改进的有效途径。其实施方法是按混养比例中吃食性鱼类数量和网箱养鱼一般密度在池塘中设置小网箱,箱内单养吃食性鱼类,箱外混养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这一箱池结合的养殖方式在同一池塘中混养多品种的前提下实现了不同种类的单养,既有利于饵、肥等物质的多级利用,又方便不同养殖品种在投饵、用药、出池等操作。是近年发展  相似文献   

2.
1.适当控制饵料投喂量夏天饵料投喂量过多会增加鱼类的耗氧,剩余残饵污染水体会加速养殖水体的水质败坏,因此,要适当控制饵料投喂量。投饵要实行"四定"的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相似文献   

3.
不投饵网箱养殖滤食性经济鱼类是一项充分利用水域资源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该养殖方式不仅不污染水质,更重要的是延续了自然水域生物链,维持了水体的生态系统的有效平衡。如在富营养型水域发展不投饵网箱养鱼,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以达到创收和改良水质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4.
董勇 《内陆水产》1998,23(10):19-20
传统的淡水养殖是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吃食性与滤食性鱼类混放在同一水体中饲养,其管理的重点在于力求单位面积的高产量。此种饲养模式的缺点是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比例偏大,投喂的饲料主要是菜饼、麸皮、稻谷等原态饲料,营养单一,利用率低,易污染水质,不利于鱼类良好生长,易暴发鱼病。鲤鱼89:20成鱼池塘高产养殖模式,由于采用颗粒饲料投喂,克服了传统放养模式的缺点,具有鱼体生长显著加快,有利于抢占市场,饵料系数低,产量高(每667m2产量可达1-2t),效益好等优点。现将这种模式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1.1…  相似文献   

5.
正一、技术背景本文所描述的大型生态网箱是指单口养殖面积为900~20000米2、用于开展不投饵养殖鳙鱼等滤食性鱼类的网箱。这种网箱养殖的方法是只将鱼苗投放到网箱中,不投喂任何人工饵料,鱼苗(滤食性鱼类)靠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生长。同时段、同比例投放规格相等的滤食性鱼苗,网箱面积与养殖产量成正比,所以生态网箱面积一般很大。笔者所在的龙滩库区最大单口生态网箱养殖面积达2万米2。由于网箱太大,  相似文献   

6.
网箱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网箱养殖是一种精养模式,采取高密度放养并大量投喂外源性饵料、肥料。排泄物和残饵增加,成为网箱养殖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由此改变了水体的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分析了网箱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原因和机理,同时就实现网箱养殖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网箱养殖造成的污染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高密度、集约化的池塘养殖,容易造成大量的残饵、排泄物等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恶性积累;加之大量的人工饲料、消毒剂等投入养殖水体,使水体造成污染,影响鱼类正常生长,造成鱼病暴发。集约化的池塘养殖中饲料成本占整个养殖成本的80%,饲料质量的好坏,投喂技术直接影响鱼类生长和养殖经济效益。所以,通过科学投喂配合饲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是健康养殖的主要条件。1严把饲料质量鱼用配合饲料其营养全面、适口性好。养殖户选择配合饲料时应该全面了解性价比和安全性,饲料中必须能完全满足饲养对象的生长需求,而且绝对  相似文献   

8.
免投饵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箱养鱼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密集养殖措施而获得高产的一种养殖方式。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是直接利用大水面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粗放稀养方式生产无公害优质滤食性鱼类的一种养殖方法,其只投入网箱及鱼种费,投资少,但投资回报率高,一本万利。根据天生桥水库养殖户的养殖经验,  相似文献   

9.
鳙也称胖头鱼、花鲢,是四大家鱼之一,属滤食性鱼类,主要滤食枝角类、桡足类、轮虫、无节幼体、原生动物及一些碎屑和藻类。不投饵网箱养殖花鲢是充分利用水体生物资源、降低养殖成本的健康养殖模式。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网箱养殖吃食性鱼类投饵技术中的颗粒饲料适口性、投饵次数、投喂量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主养草鱼池塘主要生源要素的营养循环过程与能量转化效率,本实验运用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与C/N分析技术,研究两种不同投喂营养源(苏丹草、人工饲料)对主养草鱼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C-N营养转化可能存在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投喂营养源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没有显著的影响,但投喂苏丹草更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群落增长。在投喂苏丹草的池塘,绝大部分苏丹草的能量被草鱼、团头鲂所利用(84%),而鲢、鳙利用较少(6.8%)。苏丹草对水体中颗粒有机物(POM)贡献了7.4%的能量。在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70.9%的人工饲料能量被草鱼和团头鲂利用。由于人工饲料的颗粒性特征,有少量饲料形成的碎屑被鳙利用(5.1%),另有8.1%和12%的能量分别贡献于POM和沉积物。研究表明,两种饲料源的营养元素首先被草食性鱼类利用,其次通过水体中浮游生物以及残饵、鱼类粪便传递给滤食性鱼类,最后归于沉积物。与人工饲料相比,苏丹草的营养元素更多被鱼类利用,较少浪费于沉积物中,其传递到沉积物的过程较慢。鱼类的能量转化与投喂的饵料密切相关,投喂苏丹草池塘的鱼类能量转化效率要高于投喂人工饲料的池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成蟹养殖风险加大、比较效益下降,有产量不一定赚到钱,有规格也未必能赚到钱。科学投喂饲料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河蟹养殖降本增效的关键。目前的河蟹养殖中,以成蟹养殖为主套养青虾、鳜鱼及少量滤食性鱼类为最普遍的一种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模式中投喂的饲料以小杂鱼为主,辅以颗粒饲料、农家饲料和螺  相似文献   

13.
淡水网箱养殖自动投饵机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网箱养殖中投饵机位置固定,饲料投放不定量的现状,考虑网箱养殖环境的影响因素,利用传感器、轨道传动和PLC技术(方法),设计了一种可定量投饲的移动式网箱养殖自动投饵机。文章介绍了网箱养殖自动投饵系统的布局,投饵机的工作原理、技术要求,以及轨道铺设要求。然后,详细介绍了投饵机设计基本参数的理论分析过程,行走系统和投饲装置关键部件的结构设计计算过程(结果),行走系统可对多个网箱进行移动式投饲,定量下料机构可实现定量式投饵,提高了网箱养殖饲料投放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养殖效益。以4m×6m×3m规格的网箱为例,进行成本分析,当网箱个数在10个以上时,使用该自动投饵机比一般的单个自动投饵机更经济。  相似文献   

14.
水产养殖容量的研究及网箱养殖容量的扩大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品种的养殖都逐渐从粗放型向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发展。但在养殖过程中,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片面强调高产,经常忽视养殖水域的承载能力,超密度养殖,使得养殖水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病害增加,最终导致养殖难以为续。因此,合理利用和研究养殖水域养殖容量,科学规划养殖已迫在眉睫。另外,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多元化发展,海水网箱养殖已迅速发展成为当今世界水产养殖业的一个新分支。而网箱养殖是一种完全依赖人工投喂饲料、高投入高产出的养殖方式,这种养殖方式必然使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废物等大量进入水体中,引起养殖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近几年来,关于网箱养殖引起的自身污染问题已是屡见报道。所以,如何扩大和充分利用网箱养殖的养殖容量,以保证海水网箱养殖的持续性,也成为养殖生态学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一、因水制宜,充分利用水体资源水库水体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底栖动物等,都是养殖鱼类极好的饲料,应充分合理利用,水库养殖主要放养的是白鲢、花鲢、草鱼、鳊鱼、鲤鱼、鲫鱼、青鱼,白鲢、花鲢是水体中最佳的滤食性鱼类,与浮游生物的初级产量关系密切;草鱼、鳊鱼是主要草食性鱼类,鲤鱼、鲫鱼、青鱼可利用有机腐殖质和底栖动物,它们的产量由水体中各类饵料资源量所决定,适时施肥投喂精料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二、加强日常管理坚持每日巡查,注意溢洪道检查,防止逃鱼,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鱼病…  相似文献   

16.
水库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是直接利用水库中的天然饵料,进行放牧式粗放稀养。这种模式,一是在整个养殖期间不投喂饲料、不施用药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无公害优质鱼类;二是放养密度稀、病害少、成活率高。除鱼种在箱时,因操作不慎造成机械损伤死亡外,养殖期间一般不发病,成活率可达95%以上;三是投资省、风险低、效益稳。  相似文献   

17.
正鱼类分台投喂技术也称分区投喂技术,是近年来推广应用效果较好的鱼类投喂技术。池塘鱼类混养模式是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养殖模式,过去同一池塘混养的吃食鱼类多采用一台投饵机投喂一种饲料,但由于鱼类营养需求、摄食习性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养殖效果不佳。针对上述投喂方式存在问题,分台投喂技术是将同一池塘混养的两种吃食性鱼类,通过驯化使两种鱼类分别到不同的两个区域摄食。每个区各搭一个投料台,投料台上固定自动投饵机,  相似文献   

18.
<正> 唐山市水库网箱养殖鳙鱼早在70年代就已开始试验并获得成功。但是,由于当时鳙鱼市场价格低于鲤鱼,且由于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不适于高密度精养,所以没有大规模推广开来。近年来,鳙鱼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攀升,且养殖鳙鱼不需投喂,成本低,养殖效益很高。同时,养殖鳙鱼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环保效益。到2000年实际推广网箱  相似文献   

19.
水库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长友  余斌 《内陆水产》2001,26(9):13-13
投饲式网箱养鱼具有高密度、集约化、精养高产等优点,因此近几年发展很快。但由于生产成本高、病害多、市场疲软等原因,往往造成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低效益,有的甚至亏损。水库网箱不投饵生态养殖,是直接利用水库的天然饵料,进行放牧式粗放稀养。这种模式,一是在整个养殖周期不投喂饲料,不施用药物,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无公害优质鱼类;二是放养密度稀、病害少、成活率高,除在鱼种入箱时受损伤造成死亡外,养殖期间一般不发病,成活率在95%以上;三是投资省、风险低、效益稳。1998年,笔者在古田县水口电站水库羊角岭库湾…  相似文献   

20.
过去湖泊、水库等小水面(1000亩以下)多采取的是以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为主的粗放式养殖方式,以施肥(化肥、粪肥)为主,少量投喂饲料或不投喂饲料,产量低,效益差。近些年来,随着鱼价上涨,特别是吃食性鱼类价格的上涨,激发了渔民养鱼积极性,增加了鲤、鲫、草等吃食性鱼类放养量,加大投饲量,大幅度提高了小水面养殖产量,产量达到200~300kg/亩,其中鲢鳙鱼产量达到75~100kg,同时经济效益也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水质恶化和鱼类病害频发。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